袁 竞
(常州开放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0)
数据库原理课程作为高校计算机学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承担着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构建数据库理论框架、提供数据库基础模型以及锻炼解决数据库相关问题能力的重任,对计算机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据库原理课程因其自身特点,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故而课程的考核既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又要兼顾考核学生对操作的掌握熟练度,这对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过程化考核模式是一种对学生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核的方式,该方式根据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践完成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然后评定课程成绩。相较于传统的一张试卷作为课程最终成绩评定方式,过程化考核模式更适用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数据库原理课程。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通常以集中考试进行,考核的时机以随堂、单元结束、期中、期末为节点,考核的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确定,而在各个节点的考核中依旧以期中与期末的占比最重。[1]虽然为满足考核公平、覆盖课程内容的要求,数据库原理课程的任课教师会准备数套乃至十数套重复率低于一定标准的试卷,但无论考核采用哪套试卷,学生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面对的仅仅是一份百分试卷。数据库原理课程需要学生掌握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思想、编程语句等,想要以一份百分试卷涵盖所有要点和难点,这在实际的命题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因而,最终所呈现的百分试卷在考核中依旧有所偏重,要么侧重于数据库理论,要么侧重于数据库编程,从而使得课程考核的广度与深度不足,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也就较为片面。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并重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并要求其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操作的训练。例如,在讲授数据库的表设计中的关键字这一知识点时,要求学生理解其唯一标识性,然后在建立数据表的操作中设置主键、外键与该知识点对应。在传统的考试模式中,无论是关键字的唯一标识性,亦或是主键、外键的设置,均是以纸质试卷的考核形式进行,即将操作要点的考核转化成理论知识点的考核形式。在数据库系统的实际开发中,课堂讲授的理论与实践终究是以实际操作的形式呈现,这与传统考核模式有着较大的出入,笔与纸的考核无法适应实际的开发环境。传统的考核模式较为适用于理论知识点的考查,对实践操作的考核较为薄弱。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考试作为平时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可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操作技能的熟练度做出量化式的评价,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些问题衡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当前学情、安排的教学计划是否恰当,考试结果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作为理论与操作并重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反馈信息的作用大于其他一般课程。在传统的考试方式中,期末考试能够提供的反馈信息最为全面,然而期末考试却是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终评定,评定后课程也就完结,这也就意味着课程的反馈途径消失,学生丧失了改正问题的机会,教师丧失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尽管本次考试的反馈信息可以作为下次教学的参考,但对特定学生群体起不到反馈作用。
传统考试前往往会出现学生集中复习的现象,而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意识涣散,希望通过临门一脚的方式完成整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教师为提高考试的通过率,存在“精准复习”的现象,学生常常通过死记硬背复习资料来应付考试。在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考试中,常可以看到学生以背诵、默写等文科课程的考试方式来解答需要实践操作经验的试题。这种现象既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操作技能。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并不符合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亦不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
传统的考试模式是集中式的试卷答题,形式较为单一。过程化考核不再以笔试为唯一考核方式,根据所考核课程的不同知识点内容,采用包括笔试在内的实验实践、报告、小组任务、阶段性测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更合理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多种形式的针对性考核更易发现学生的优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点技能的熟悉程度,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知识传播方式。过程化考核的多种考核方式包括了研讨、实践等活动,其对应的教学模式也需做相应的改变,将单向知识传播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活动变为研讨式、操作式、合作式的课堂实践活动。过程化考核模式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变化,在该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亦会有所改变。
传统的教学考试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得不到重视。过程化考核模式带来的教学模式的变化,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内容,从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一个引导型与服务型的角色。教师不再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也就不再存在。由教师引导的讨论、实践活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
过程化考核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所测试的是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效果。对应不同的章节内容,要么侧重于理论理解的测试,要么侧重于技能熟练度的测试,故而其测试的针对性较强,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均能进行较为深入且全面的测试。阶段性的测试也更加公平合理,更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学生养成全程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契合了过程化考核的实施。[2]过程化考核是针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章节内容、各个教学节点进行的多次考核,多次考核也就成为过程化考核机制的具体实施环节。多次考核形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逐渐杜绝学生在传统考试中存在的临时突击现象,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过程化考核中的单次考核覆盖面小,便于学生针对性地准备,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信心与成就感,从而对其学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对于教师而言,考核结果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过程化考核的多次考核结果能够使得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有充分的了解,进而对相应知识点查漏补缺。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度。过程化考试所提供的教学反馈机制,对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帮助教师迅速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3]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过程化考核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日常过程考核项目与期末考核项目。两部分各占课程总评分的50%。
日常过程考核中包括课程实验、分组协作、章节测试、随堂测验以及日常考勤,其中前两项占日常过程考核评分的60%。根据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课程实验能够考查学生理论基础是否扎实,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课程内容的推进,课程实验将具备更强的综合性和操作性,进而会提升对学生实践技能考查的深度与广度。数据库技术在软件开发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整个开发过程往往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需要一个团队的分工协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团队协作的能力。故而在日常过程考核中,设置符合课程动手操作特性的考核环节并占较重比例,其他考核项目可重点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期末考核项目以课程设计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课程设计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并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设计开发的过程与实际项目过程接轨,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开发实施、文档编写。课程大作业的各个环节分步计分,根据数据库课程的操作实践性,其中物理设计与开发实施环节占比最大,各占大作业总评的30%,其余偏重理论的环节可以均分计分比重。
教学环节开始实施前,教师需要做好课程实施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实验实践计划、实验指导书等。另外,也需要做好考核的各项文档,包括过程化考核成绩登记表、课程大作业成绩登记表、评分标准、分组安排等。
在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实践的各项操作、掌握数据库开发的具体技能;针对具体的操作项目开展分组协作,并保存分组协作中个人完成的工作素材;按照课程章节的推进,逐步完成课程大作业的各部分工作。教师需要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各项过程性考核工作,包括随堂测试、章节测验、实验实践的考核、实验报告的批阅与反馈、分组协作的考评、课程大作业的选题等。根据过程性考核的部分结果,教师需要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期末课程的教学实施结束后,教师需要做好各项过程化考核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并对考核成绩进行汇总与计算,得到日常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与期末考核的成绩,并形成课程的总评成绩,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总结和教学效果分析。
在过程化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影响考核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该要素完全由学生主导,教师能够起到的影响作用不大。过程化考核中,部分基础较差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在面对各个考核项目考核环节时,无法做好考核的应对工作,尤其是在分组协作中往往会存在偷工减料蒙混过关的现象。长此以往,过程化考核对于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无法发挥,更有可能对教师的教学反馈有所误导。对应于这部分学生,可以在过程化考核中添加问卷调查的步骤,从而充分了解学情,然后针对该部分主观能动性不足的学生增加另外的考核项目,尽可能做到课程考核的全面性。
实施过程化考核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使其能够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更全面和深入的掌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过程化考核为教师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能够及时且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过程化考核在个别班级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实施,发现其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教师前期的教学准备充分与否、教学进度是否合理、课程设置的目标与任务是否恰当、教师教学方法与所作调整是否适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学生动手能力、操作实践的练习程度以及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等。这些问题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过程化考核的结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过程化考核需要根据实施的过程不断调整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理解学生的心理,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多鼓励,尽可能地激发和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过程化考核实施的效果才能更接近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