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跨界培养研究

2021-02-13 03:35:42唐衍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科跨界知识产权

唐衍军,谢 婷,卢 群

(华东交通大学a.经济管理学院;b.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2019年5月,教育部、科技部等13 个部门联合在天津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启动大会,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四新”人才建设,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交叉、文理相融,反映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趋势。[1]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复合型师资匮乏、培养与需求脱节、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2]在新时代知识融合加速和高校大力开展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之下,深入贯彻跨界融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多元知识的新时代知识产权人才,具有很强的现实迫切性。

一、新文科建设倡导跨界教育理念

跨界教育理念往往涉及多行业、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特征。[3]新文科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倡导跨界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跨界互补、知识体系跨界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跨界合作,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一)教育模式的跨界互补

全球化将全世界的个体、市场和分工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更多的融合趋势。我国高校文科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灌输与说教仍占主导,受教育者往往被动接受知识。当前我国实用性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之上,应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增加法律实务型人才招生数量。本科阶段结束大学基础课程教育后,除学生自发假期实习外,学校后续可以统一对学生进行线下实训,使其熟悉法律操作运行程序,并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以解决实际法律问题。要充分发挥双导师的优势,理论同实务结合,将课堂重心从课堂转移到律师事务所,在对学生理论有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将对实际案例的理解和判准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

(二)知识体系的跨界融合

当前新学科、新领域层出不穷,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在加速,学科知识架构不断地推倒重筑。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人们的知识体系正在发生改变。专业化教育主要关注于学生技能的培养,这种单一知识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知识融合的趋势。社会对于理想知识产权人才的要求是,要有相应的理工背景和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并掌握一定的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社会学知识。高校需对原有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体系作出调整,使文科知识产权人才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运用新兴技术处理复杂的知识产权案件。知识体系的跨界融合使得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能够在执业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并在运用交叉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三)人才培养的跨界合作

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经济事项不确定性增加,知识产权人才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新文科教育应鼓励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在注重锻炼学生专业水平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基本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之外,还应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信息挖掘能力、抗压能力、快速决策能力等。高校应尝试开放式教学,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工学结合使学生在执业实践过程中提高职业素养。人才培养的跨界合作也为企业选用人才提供了良好渠道,达成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合作共赢。

二、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跨界培养的维度

新文科教育必须突出能力培养,在提升能力和健全人格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中立德树人。[4]跨界理念下的人才培养主要基于生命发展观、多元智能观及行动导向观等,[5]这些要素也构成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知识产权人才进行跨界素质培养的准则。

(一)生命发展观下的道德养成教育

当前经济利益深度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变革,知识产权领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知识产权人才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生命发展观的知识产权人才思想道德培养,着重塑造团队荣誉感,培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职业品德。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应踏实勤奋、认真负责,秉持对知识的尊重态度,在知识产权使用行为监督及知识产权成果保障方面作出自身的贡献。知识产权人才在企业间竞争的一线战场,必须要知法懂法,保证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违反市场交易秩序。应在平时的工作中,客观分析现有法律体系的不足,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在职业道德上,要高度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彰显自身价值,获得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

(二)多元智能观下的知识结构优化

新文科建设要着力推进融合教育,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有机融合在一起。[4]多元智能观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人才的培养需要跨界,使其具备全面的公共基础知识、必要的交叉学科专业知识。这要求构建知识产权人才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文理兼容、通专融合,使理论同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不能处于僵化状态,需要改进后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可以进行自我调整,动态地优化现有知识结构。首先要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方面提高信息技术基础及人文素质等方面课程的比重,为打造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专业课程专修阶段,要求学生在掌握核心课程理论的同时还要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借鉴,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实训中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知识产权人才必须有扎实的法学基础并掌握一定的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知识。最后,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还应熟悉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规则,具备适应全球化的能力,在知识产权全球化的浪潮中稳中求进。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要有良好的价值观体系,具备思辨能力,在面临诱惑和迷惑时准确把握方向。

(三)行动导向观下的综合能力培养

新文科教育必须突出能力培养,在提升能力和健全人格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中立德树人。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在以文科类专业为主的高校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行动导向观下的知识产权人才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加强职业实践或仿真实验环节的教学,通过综合创业创新、技能竞赛等形式,重点培养适应新文科建设要求的综合能力。首先,通过增加案例教材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增加模拟法庭的真实体验以及案例深度和广度,培养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的实践能力。其次,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要求学生要有敏锐的技术热点嗅觉,能独立主持知识产权项目,所以可以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和仿真模拟实验的方式,灵活运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在专业实践中提升学生沟通技巧。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理论和概念的东西较多,学生在和客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专业的东西深入浅出,另一方面还要理解客户诉求。为达成合作,学生就需要提升沟通技巧,以形成良性的沟通。最后,通过实践提升信息挖掘能力。大数据时代,数据也是一项重要的资产。一个项目从无成果到有成果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分析,一个优秀的识产权人才应懂得利用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整合,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的跨界培养路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还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能力。高校应在思想道德、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组织、对外合作等方面加强建设,基于跨界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人才思想道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导向具有内在一致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契合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首先,应在律师职业道德、思政课程、专业导论和大学生就业选择教学中加强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就业观。其次,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强化道德意识,原则和底线不可突破。教导学生不踩法律底线,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在知识产权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勇于钻研,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培养学生实务能力。最后在案例教学和研究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被动地位,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热情。

(二)课程体系文理兼容、通专结合

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应将跨界理念渗透到课程设置环节,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三个向度,打造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变革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辨别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立体化教材建设,除了配套理论学习教材、学习指导手册和教学参考书,还要根据知识产权专业的特点,设立相关理论知识的案例参考书,将经典的案例整理成册,以利于教学实务一体化培养,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在专业拓展课程上,第一要适当融入计算机、大数据技术、经济等边缘学科知识。第二要重视线下实训平台的搭建,结合现实案例教学、现场互动教学、律所程序教学等教学形式,以培养专业知识产权人才。通过加强通识教育深化文理兼容的跨界教育理念。

(三)跨界合作加强师资建设

学生专业能力的拓展与核心素养的养成离不开“职业指导师”的指引。目前高校教师大多以学术型为主,缺乏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经验。复合型知识产权师资力量的缺乏限制了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发展和培养。建设校内导师和实务界导师组成的“双导师”队伍,并完善其选拔、培养、激励等制度,是提高知识产权教育师资力量的一个可行途径。首先,深化高校和企业政府部门的合作,拓宽合作业务,实现师生与企业的高度合作,鼓励教师发挥主动性,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保持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的联系。其次,定期开展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的主题讲座,邀请一线的实务专家和高校的教授对学生进行讲座授课。最后,在现有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还可以设立一个导师教学计划研究团,由校内有资历的专业导师、跨专业导师组成教务研究团队,定期对教学任务做报告,定期开会对教学方式和内容做出评价和调整,使教学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专业课程与数字技术课程相融合

将数字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是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知识产权人才本身就是复合型人才,对其理论知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知识产权人才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在培养计划中将数字技术和专业课程融合。首先,在本科基础教育课程中增设数字技术课程。如开设办公软件精修课程、文献检索分析课程、大数据分析课程、信息系统操作课程等,构建信息化的教育平台,在事事离不开网络的时代,要充分利用网络来提高信息质量和数据分析能力。其次,通过课程设置促使学生将知识产权知识和工科背景结合。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为科技创新成果提供智力保障。建立以化工、数字技术为主心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人才应当具备在项目的选题、实验、结题、成果转化等环节把关的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既是知识产权人才必备的技术素养,同时也是专业课程与数字技术课程融合的发展方向。

(五)促进合作交流培养国际化视野

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知识产权人才,在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和保护等方面都能有更成熟的表现,也更能在与国际高度接轨的经济社会中达成共识。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一是加强国际合作,通过选派中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校进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专业课任课教师;二是拓展知识产权专业大学生的国际化交流渠道,如通过国内外联合培养、国际短期交流项目等拓宽学生知识面,在国际交流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及知识运用能力;三是邀请知识产权方面的境外专家来华短期授课,在实现师资力量及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同时,快速填补学生在国际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欠缺,从而更好地培养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具备国际化视野的新文科知识产权人才。

猜你喜欢
文科跨界知识产权
跨界
诗歌月刊(2023年2期)2023-03-11 09:19:48
跨界
诗歌月刊(2023年1期)2023-02-11 13:08:28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艺术家(2018年7期)2018-09-22 02:09:20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孙文科
跨界之道
汽车科技(2015年1期)2015-02-28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