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艳艳,张小永, 侯蔓蔓, 王军锋, 焦传震
(1.陕西开放大学 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2.陕西开放大学 教育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9;3.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基础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4.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与无线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学习。移动学习模式作为远程教育一种崭新的教育及学习模式,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上是碎片化学习模式,有着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如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随时随地的学习与支持服务、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丰富且可自由选择的学习资源、多层次的交互等。面对崭新的学习模式,层次多元、年龄差异化、需求多样的远程移动学习者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关系着移动学习这种新教学及学习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前瞻发展,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甚至关系着学习者的辍学几率,同时关系着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的调整和优化。因此,对移动学习模式下远程学习者移动学习适应性特点、发展趋势及内在机制的研究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移动学习模式下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借助“问卷星”平台发放并回收问卷,调查对象为开放大学远程学习者。问卷调研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体人口学信息,第二部分是远程学习者移动学习的现状等,包括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学习模式、学习习惯及态度、学习效果评价、教学互动、影响因素、遇到的困难及期望的支持服务等。共收到问卷189份,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共180份,涉及陕西西安、榆林、铜川、延安、商洛等地。
1.移动学习的认识及学习现状
关于对“移动学习模式”的认识的调查见表1,发现70%以上的学习者认为“移动学习是借助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开展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是可进行系统的在线学习,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模式下更注重个人学习的主动性及个人兴趣”,并一致认为移动学习模式下师生交互方式与传动教学模式不同。可见,大多数学习者对移动学习模式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学习者在网络学习和面授学习的大环境下选择移动学习的原因分析发现大多数因为移动学习学习方便灵活,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学习,且工作学习两不误。继续学习的原因主是为了提高文凭,其次是工作需要、个人兴趣;在学习设备终端方面,以手机为主(90%),其次是笔记本电脑,然后是平板电脑;一周内移动学习时间大约在3-4小时之间,学习的场所比较灵活不固定,但是以家里学习为主。
图1 对移动学习的认识
2.学习模式
在对移动学习模式的适应性问题上,采用五点量表调查了学习者对学习设备使用情况,发现80%以上的学习者能够熟练使用移动设备开展学习;对移动学习环境的适应方面10%的学习者认为非常适应,60%的学习者认为比较适应,总体适应状况良好,这可能与移动学习这的年龄70%在31-40岁之间有关,学习者对网络及移动终端的操作比较熟练。
在学习方式与内容方面,以个别化学习为主(70%),主要方式依次为随时随地学习相关知识、APP系统学习在线课程、遇到疑问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查询资源、观看有用的专题视频等,如图2所示。
图2 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分析
3.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
在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方面,70%以上的学习者认为能够在移动学习环境下集中精神学习,60%以上的学习者认为移动学习模式下学习氛围比较浓厚,且20%学习者认为学习氛围不影响学习效果,70%人认为学习氛围对移动学习效果的影响一般,这可能与移动学习本身学习模式的特点有关,与传统集中面授与网络在线课程相比,移动在线学习本身就是零碎化、随时随地个体化的学习,一定程度上较少依赖学习氛围。但对个体自身学习态度和学习模式相关较大,调查发现,70%的认为移动学习效果较好的学习者认为移动学习更多的依赖于自我监控和学习计划的制定。但是仅有36%的学习者会制定学习计划,大多数学习者只是有时会制定学习计划并执行。
4.教学模式与教学互动
对于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方面,70%的学习者认为自己能很好的适应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其中78%的学习者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较合理,但仍有20%的学习者认为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如图3所示大部分学习者认为教学环节中视频点拨、课程导学、学习反馈、师生互动和实践演练等缺乏,需要进一步的提炼与加强。
图3 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互动方面见图4,大多数学习者认为目前移动学习模式下的教学互动以移动在线课程互动、提交作业及在线答疑、留言板或者讨论区的方式为主,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与网络在线课程的互动比较相似,而没有完全发挥移动学习互动的灵活性和独特性,针对移动学习的互动模式仍需探索。对于期望的移动学习互动方式的调查中部分学生建议采用微信等交流软件设立学习交流群,方便师生、生生互动,同时特别设立移动学习的支持服务群,以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疑惑。
图4 移动学习的互动模式分析
5.学习支持服务
移动学习模式对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要求更灵活与及时,据调查发现,仅有60%的学习者认为目前的学习支持服务较好,28%人认为目前的学习支持服务需要改善,甚至认为非常差。而且目前的学习支持服务较多采用留言板、后台管理人员和课程教师在线沟通等方式;另外支持服务主要是平台与移动终端操作的技术指导,缺乏对学习者情感与学习效能感、学习过程的关怀与引导。
6.遇到的困难及期望
目前,移动学习模式仍处于发展中,学习资源、教学互动及学习支持等一系列环节均未成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相关的学习困难,调查发现常见学习困难如图5所示有:无法自我管理,缺乏学习计划性;移动平台不会操作,无法完成做业绩考试等;学习遇到困难或疑问无法与老师沟通;移动学习资源打不开,播放缓慢;自己一个人不想学习等。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大多通过在线向老师求教、询问同学、通过网络自主查找为主要解决途径,也有20%的可能放置不理甚至弃学,因此后期的学习支持服务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能感尤为重要。
图5 移动学习者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方式
7.移动学习模式的评价
对于目前移动学习模式,有30%的学生认为不是特别理想,进一步调查了学习者对目前移动学习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见图6,发现在移动终端方面存在移动传输速度慢、上网流量费用高,移动设备屏幕小,学习机作业操作困难等问题;在学习模式方面存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便捷性差;移动平台无法完成实践性作业;课程教学重理论,缺乏实践等问题。在支持服务方面存在缺乏对移动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学习效果的反馈;移动人文环境薄弱等问题。“您认为移动教育实施机构在移动学习建设过程中哪些方面还需要改 ”问题中,学习者期望在移动传输速度,平台的稳定性,互动与交流便捷性,教学资源继续丰富,加强移动学习的人文环境,教学支持服务,移动学习方法的指导,移动学习氛围的构建等方面加强建设。
图6 目前移动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1.形成统筹管理与分工协作相辅相成且人员构成合理的教研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移动学习模式的构建需要齐集教学、开发、测评、支持服务于一体,仅凭课程责任教师是无法完成一整套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资源建设、教学、互动、学习支持服务、技术支持等教学环节的,必须依靠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统筹管理的教学团队来协作完成。因此,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合作、彼此互补的跨领域的教学团队能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另外,面对多层次、多人员、不同机构的合作,为了更好的全面推开,还需要构建有效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同时从激励管理和团队信任入手,相互沟通,增强团队凝聚力。同时以反思为指引,以科学分层的评价机制督导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发挥教研团队的协作能力,满足全社会学员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开发丰富多样、有针对性且适用的教学资源
据调查发现,目前移动学习资源的种类单一,大多数借用网络在线课程的资源,适合移动在线、碎片化学习模式的学习资源较少,可供选择的机会及面对的学习者群组较窄。另外,移动公益性学习资源较少,收费较高,重复性开发现象严重,且已开发教学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移动学习模式下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需要调查潜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以及可接纳的学习形式,对潜在学习者进行分类分层,然后投喂式开发建设相应的课程资源;另外,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紧追社会发展的脚步,预测或补足潜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给予引领式资源,促进资源建设与潜在学习者共同发展。
面对重复性资源建设及质量问题,建议以政府引领,统一规划,调研需求,集合高校专家设计、专业技术公司开发、后期支持服务网络等完整的一体化的开放模式,以避免重复开发、质量不高、各自为营的弊端,从而形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网络。具体课程模式方面应适应移动学习模式,结合移动学习终端的特点,在视频资源长度方面, 建议将较长的课程视频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处理。 视频长度建议控制在10-15 分钟以内,但是要注意“课程形式碎片化,课程内容体系化”,在课程逻辑及大纲的引领下,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习群体的实际兴趣点和学习需求,完成课程资源的碎片化建设。
3.搭建流畅、高效的教、学互动模式
网络在线学习的互动模块一直是学习终端、在线辅导教师等探索、思考并改进、提升的重点之一。学习互动能够引导学生坚持学习、及时沟通学习效果、解决学习困难、监控学习过程,对于移动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说,构建完善的教学互动模式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方式主要包括师生实时互动(如直播讨论区交流与连麦讨论),师生非实时互动(如留言板、讨论区答疑),生生互动(如微信学习群、在线课程讨论区)等方式。移动学习互动模式中,存在交流方式单一,互动内容不够深入、交流不够及时、方式不够便捷等问题。就交流方式来看,使用率较高的大多是直播交流区,但大部分都是浅显的交流互动,缺乏课程系统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建议完善并探索适用于移动性学习模式的互动交流模式,比如以微信学习群组为例,可以设计的不同层次活动交流区,学生个体可以在群内围绕某一学习主题开展讨论或者辩论,学生亦可通过微信群组或朋友圈上传或发布课程作业,并组织学生对对发表的作品进行评价与完善;也可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群,学生及时沟通学习遇到的困惑,促进学生群组支持与学习互助。学习互动形式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社交软件的互动功能,依托聊天软件、聊天平台、聊天社区,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实时与非实时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模式、灵活快捷有效的交互系统。
4.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支持服务
对于新的远程教育模式,较多的学习者反映移动在线学习的学习支持服务欠缺,对于学习者在碎片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取得及时的沟通与解决。针对目前的问题,移动学习模式的学习支持服务,可以在借鉴传统远程学习模式下五位一体的学习支持服务的方式外,结合移动学习的新特点,在做好学习技术支持的同时,增加人文环境的支持。移动学习模式下,学习支持服务可以采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灵活快捷的方式及时沟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与困难,如搜索困难、导航迷失、作业提交困难、实践操作困难等;同时针对移动学习的个体学习模式中出现的学习氛围低,个人无法自我约束、缺乏情感交流与互动等情况,发挥社交媒体的作用,构建在线交流的平台,课中及课后增加情感关怀,给学习者提供非知识性的支持服务。
学习支持服务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适性的学习支持教师,主要负责移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提供更多的学习陪伴及情感关怀,以促进移动学习者更快地适应移动学习模式;另一类支持服务教师可以是专业类教师负责移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类、专业类问题与困难。
总之,高效协作的教研团队借助现代化远程教育技术,利用学习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适应性的自主能力,探索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新路径,推进优质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完善高效的教学支持服务,提升远程移动教育教学的内在质量,为远程移动学习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做出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