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苏州童谣培养幼儿音乐表现力的方法

2021-02-12 22:22毛茵倩
幸福家庭 2021年18期
关键词:表现力童谣苏州

毛茵倩

幼儿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是现代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苏州方言为基础的苏州童谣极富童趣,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利用苏州童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将情境、情趣、情感紧密结合,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苏州童谣的由来

苏州童谣最早出现于郑旭旦在康熙初年编撰的《天籁集》以及署名“山阴悟痴生”的文人在同治十一年编撰的《广天籁集》中。2006年,吴歌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吴歌在中国民间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显示了苏州传统童谣的文化价值。

(二)苏州童谣的特点

一是诙谐趣味。幼儿的年龄较小,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诙谐有趣的儿歌、童谣和短小精悍的民间故事,都深受幼儿的喜爱。二是朴实健康。许多在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童谣、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内容多样化。苏州童谣传唱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农民收获的场景、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各式各样的小吃等。苏州童谣包罗万象,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大丰收》《苏州小吃名堂多》等,有利于开拓幼儿的视野。

(三)苏州童谣对幼儿教育的价值

1.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与实践相结合,是幼儿学习苏州童谣的基石。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苏州童谣创设一定的情景,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能更好地学习苏州童谣。例如,在学习“十二生肖”时,笔者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动物形象的理解,让幼儿自己想象动作并进行表演,以此加深幼儿对这支童谣的记忆。又如,在教授苏州童谣《吃栗子》时,笔者按照童谣的内容,引导幼儿根据动作猜测所吃的食物,通过情景设计帮助幼儿学习童谣。同时,笔者结合生活创编童谣,将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的具体事件编成儿歌让幼儿用苏州方言朗诵,以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同时,笔者根据幼儿的兴趣创编了儿歌《小皮球》《荷花几月开》等,还根据苏州的市井文化创编了《卖花》等童谣。

2.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幼儿对童谣内容的理解来源于其在生活和知识经验上的积累。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感受到童谣优美的词汇和意境。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形式帮助幼儿积累与童谣相关的知识经验,为幼儿学习童谣奠定基础。

3.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许多童谣给幼儿提供了仿编和创编的空间。因此,教师应利用此类童谣,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幼儿模仿经典童谣的内容、形式进行大胆创造,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4.萌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苏州话一直是吴语的代表,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象征。教师应该利用童谣朗朗上口、诙谐幽默的特点,让幼儿用苏州话念唱童谣,让苏州话得到传承与保护,萌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在区域活动中用苏州童谣培养幼儿音乐表现力的情境设置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苏州童谣内容,使用多种素材来设置区域活动的情境,为幼儿的音乐表现活动提供创作基础、灵感和辅助。例如,当幼儿在小舞台表演区表演苏州童谣《姑苏小吃》时,教师可打造姑苏小吃街的情境,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帮助幼儿尽快融入表演状态。在安排这些情景内容时,教师还要适当为幼儿留白。这里的留白不仅是指区域活动中情境空间的留白,还包括想法的留白。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基础性材料与简单的框架,留出大部分的场地让幼儿自己确定音乐游戏的主题及场地风格,不限制幼儿的表现形式和思维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或制作需要的材料。

(二)在区域活动中用苏州童谣培养幼儿音乐表现力的多种方式

1.以角色扮演为主的代入式学习方式。教师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时,让幼儿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融入活动,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例如,在表演苏州童谣《两只羊》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分角色扮演白羊、黑羊来念唱童谣,以此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又如,在表演童谣《笃笃笃,卖糖粥》时,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系列的服装、道具,让幼儿进行买卖游戏,以此提高幼儿学习童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将音乐与意象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选择苏州童谣时应尽量选择内容、旋律、体裁、形式、结构和风格更贴近幼儿生活的教材。教师可以用生动的比喻将幼儿感兴趣的意象与音乐结合起来,让音乐活动充满情趣,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笔者带领幼儿在空余时间观看评弹班幼儿的表演,让幼儿聆听评弹音乐,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让幼儿将音乐与意象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从模仿到理解的学习方式。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理解、从模仿到创造、在创造中升华的过程。例如,在表演苏州童谣《杠铃杠铃马来哉》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熟悉童谣内容,并与幼儿共同创编动作,让幼儿通过肢体语言记忆童谣内容。在幼儿充分掌握童谣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动作表演,要求幼儿所表现出的肢体动作符合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在幼儿掌握基本动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不断调整表演动作。这样的活动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加深幼儿对童谣的理解,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在区域活动中用苏州童谣培养幼儿音乐表现力的情感体验

情感因素在幼儿的音乐活动中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音乐活动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激起幼儿在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和感情素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适宜的苏州童谣引导幼儿进入特定的情感模式,根據童谣内容精心设计音乐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有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对音乐的体验符合音乐本身的情感特质,从而让幼儿进入一个熟悉的、感知的、进程性的意境。这样的意境能让幼儿获得更好的音乐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促使区域活动中的音乐活动更加有序有效地进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表现力童谣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童谣里的童年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快乐童谣
苏州一光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苏州十二忆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