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幼儿教师要关注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幼儿融入集体生活,让幼儿获得心理安慰,从而使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本文以一名小班幼儿为个案,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和摸索,总结了增强小班幼儿适应能力的方法,以期为其他同仁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一定参考。
据笔者调查,开学第一个星期甚至第一个月是小班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多数幼儿会哭闹。幼儿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一个全新的集体环境,面对一些新接触的人,难免会产生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哭是幼儿表现自我情感的一种方式。
(一)观察实录
笔者观察的主角是都都,在前期的家访中,笔者了解到都都已经上过3个月的亲子适应班,对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他都有了一些了解,与幼儿教师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点信任感。都都很喜欢哭,她在不同情况下的哭,代表了不同的需求,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一次午睡活动中,笔者发现都都刚爬到小床上就哭了。“怎么了,都都?”“被子,被子……”原来她不会盖被子。“瞧,拉开,盖上,这样就好了。”教师帮她盖好被子,于是都都止住了哭声,渐渐睡着了。在第二天的午睡活动中,都都开始自己盖被子,只是她没有拉开被子。第三天,都都学着教师的样子,自己拉开被子,然后盖住身体。
“老师,擦擦。”老师正在给其他幼儿换衣服,没能及时给予都都帮助,她的哭声越来越大。在搬小椅子时,都都又开始哭了。笔者问:“都都,你为什么哭呀?”“搬不动。”“那我来教你一个方法,你看老师的动作,像这样把凳子抵在肚皮上,就可以搬动了,你试试看。”在笔者的引导下,都都自己搬好了小椅子,她立马止住了哭声。
(二)笔者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家长会尽可能地帮助幼儿,甚至替幼儿包办一切。据调查,在家经常“乐于独立完成自己能做的事”的幼儿只占调查对象的35.1%,“敢于尝试自己不会做的事情”的幼儿占31.2%,“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的幼儿只占14.9%。
过度的爱和帮助不利于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幼儿锻炼自我的机会,导致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阻碍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独自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部分幼儿面对挫折时常常不知所措,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号啕大哭,抗挫折能力弱,这将影响幼儿今后的整体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都都的模仿能力较强,她的哭声是向教师求助的信号。教师要和都都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为都都提供更多模仿学习的机会,耐心地帮助都都解决问题,鼓励都都独自面对困难,引导都都勇敢锻炼自己。同时,教师也要和都都家长保持沟通,共施良策,共同帮助都都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和对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
都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当教师稍加安慰,她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都都在午睡时入睡较快,但午睡时间不长。一次睡醒后,她告诉笔者:“我喜欢我们的老师,两个都喜欢。”当教师朝她微笑时,她会回以甜甜的微笑。在区角活动中,都都玩得很认真,拧螺丝、穿绳板等操作她一学就会,这说明都都的动手能力很强。
(一)观察实录
在国庆节后,都都哭闹的次数变少了,她开始尝试用很多方法解决自己遇到的小问题。但笔者发现,都都有一块不离手的小汗巾,无论做什么,她都拿着小汗巾,甚至是在做操、吃点心、小便等环节,小汗巾也一直不离手。在洗手环节中,笔者帮她拿一会儿,她会马上要回汗巾。据了解,都都在家时也是汗巾不离手。脏了的汗巾,奶奶都是在都都睡着之后才清洗的。
笔者加强了和都都家长的沟通。由于爸爸、妈妈上班非常忙,都都大多數时间都是爷爷奶奶照顾的,他们几乎一切都顺着都都,都都对汗巾慢慢产生了依恋。当具有恋物倾向的幼儿从熟悉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其内心可能会变得焦虑、茫然、畏惧、胆怯,甚至孤独。物品是幼儿对家人依恋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恋物情结的载体。但是,都都的恋物情结会影响其与同伴交往的主动性。
(二)笔者的举措
笔者通过电话、短信、面谈等形式,与爷爷奶奶进行了全面的交流。家园达成一致:不强行干预都都的恋物情结,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为都都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都都进入心理舒缓期。同时,笔者建议都都家长多陪陪都都、多听都都说话,多了解都都的语言发展、动作发展特点,多满足都都的情感需要。
在早上的来园环节中,笔者一见到都都就给了她一个拥抱,让她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在一日活动中,笔者为都都安排了一些她力所能及的小任务,加强了都都和伙伴之间的交流,提高了都都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了减轻都都对小汗巾的依恋,笔者对都都说:“你看小汗巾擦汗之后变脏了,要不我们把它浸湿、拧干,给它洗个澡吧。”于是,都都开始清洗小汗巾。都都先把汗巾折成一半,放入水里,还打上了肥皂。洗完汗巾后,都都两手把汗巾拧干,换干净的水冲洗,再拧干,如此重复了好几次。
笔者发现都都洗得很干净,及时鼓励道:“都都,你看你的小汗巾干干净净的多漂亮啊,我们一块把它晒一晒好不好?”她不情愿地说:“好吧,不过晒干了得赶紧给我。”“好。”在晒汗巾的过程中,她向笔者要了好几次。笔者都鼓励她自己摸摸汗巾,判断它是不是干燥的,如果不是就继续晒汗巾。就这样,都都这一天没有拿着她的小汗巾。
逐渐地,都都开始不依赖小汗巾,对教师有了充分的信任感,她也逐步适应了集体环境,不再需要借助物品来寻求自身的安全感。面对有恋物情结的幼儿,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采用恰当的指导方法,转移幼儿的关注点,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幼儿感受到同伴、教师的信任。
在小班上学期的生活中,笔者发现,都都很多时候喜欢一个人玩游戏、看书或是看着窗户发楞。这时,笔者会走过去摸摸她、抱抱她并和她聊聊,都都非常享受和教师在一起的时光。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认为都都的性格比较安静,她喜欢独处,喜欢和熟悉的人一起,会与不太熟的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不利于都都交往能力的发展,对她后期的学习生活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此,笔者及时联系了家长,建议家长给幼儿做榜样,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鼓励都都和别的幼儿一起玩耍。在幼儿园中,笔者为都都创造了各种与人交流的机会。例如,笔者邀请都都给幼儿发小贴纸,幼儿在拿到贴纸之后纷纷拥抱了都都,对都都表示了感谢。
慢慢地,都都在班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获得了一种集体归属感,开始希望自己尽快得到班级其他幼儿的认同和喜爱。教师要帮助幼儿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鼓励幼儿相互肯定、相互鼓励,帮助幼儿掌握与人和谐相处的方法。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笔者鼓励都都和其他幼儿一起搬椅子、接拿物品等,充分发挥了都都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优势,让都都逐步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总的来说,教师要重视对小班幼儿班级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由小群体走向大集体,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时给幼儿提供帮助和支持。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无锡市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