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裕布
【摘要】针对如今学生出现的“两面性”的不好现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就成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职责。我们班主任可以通过营造班级特色的文化氛围,以及成为一个如“水”般的温柔与坚持的班主任,去感化班里的每个学生,以此培养每个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格缺失;健全人格;培养;途径
一、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
“执教的人高高在上,大部分时间损害要学习的人。——西塞罗”。育人者眼里没有学生,对受教育者本身的身心发展来说那是何等的悲哀。为了减少危险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为了方便学生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采取的是禁止的班级管理模式,每时每刻都在监视着学生“这不行,那也不许”。这些每天被老师牢牢控制的班级真的那么优秀吗?担任这些班级的其他科任老师最有话语权,据较多科任老师反应的是:这些学生在班主任面前循规蹈矩,但是离开班主任的视线却是不那么老实规矩。还有我们老师要避免轻易发脾气,要避免出现学生对老师的动怒习以为常,避免把我们的学生成为胆小怕事,没有主见的人格缺失的“新”生一代。
二、班级管理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学生看在眼里,装在心上,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真情实意,以此感化他们的心灵,维护他们健康成长,并达到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营造一个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文化氛围
人的生活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更特别容易受到所处文化的影响。新课程强调学校教育要促进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就要创造充满活力,以人为本,民主、平等、创新、和谐的文化氛围。班级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文化管理中可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特色班级文化,以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康成长。
1.照片栏。如在班里面设计一个照片栏,里面可以粘贴有关学生的各种照片,如:家庭集体照,才艺照,获奖照以及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精彩瞬间照等。
2.图书角。一个具有可以供学生随意翻阅的图书角,里面有学生学习必备工具书和各种课外书,这些书本可以是学生捐赠,我们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不同年级,适量给学生提供或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课外书籍。
3.学生作品。每个学生都喜欢被人认可,在教室粘贴学生的作品是培养小学生自信的较好舞台。如书法、手抄报、画作、阅读卡、手工以及一些非命令式的激励语等所有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作品。
(二)要做一个如“水”般的老师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日臻完美”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句名言。学生就像一块原始的“鹅卵石”,老师就像是能使“鹅卵石”日臻完美的“水”。我们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如“水”般地“温柔与坚持”,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育人工作。
1.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心情,培养学生安全感
令人满意的情感关系首先是能够让孩子感到安全。精神上有安全保障的孩子將能够更好地将精神集中于学习,更好地去接受集体的各种规定所带来的约束。有研究表明,压力大、长期抑郁等,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愉快的心情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学生面前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心情,帮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给学生安全感。
2.做到公平无私,取得学生信任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我们老师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但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无私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处理学生中出现的一切事情,实实在在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进一步取得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这有利于学生将身心都倾注到学习上,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宁静祥和的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
3.养成正面评价学生的习惯,获得学生爱戴
《孟子·离娄下》中说:“爱人者,人恒爱之。”要想获得学生的爱戴,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先学会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积极的一面。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很重要,正确的、合理的评价将会有利于孩子的自我进步,而且还会在所有孩子面前起到积极与模范作用。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负面评价,那么他的这些不好的评价很快会在他的学生中流传,受到负面评价的学生的人生就像被贴上标签,无法摆脱,给他的精神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心灵的损害。《史记·张仪列传》中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足见舆论影响力量的强大。每个人生来都爱面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注意顾及学生的颜面,多点正面的合理评价我们的学生,多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促进学生健康的、积极情感的生成和人格不断地成长。
4.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培养学生积极人生观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时刻留意观察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渡过他们的难关,要让他们明白老师是他们在学校里最可以信赖的人。还要逐渐使他们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具有积极人生态度的哲理名言,并把它作为积极人生观的座右铭,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地解决困难的人生态度,甚至能主动地帮助同学解决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形成“朋友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害怕孤独和寂寞,都希望自己有可以归属寄托的朋友,并可以从中获得帮助以及得到人内心所需的温暖情感,从中获得安全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多鼓励学生在班里面结交好朋友,帮助他们形成自己舒适的朋友圈,让他们在这个安全的避风港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体互助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是给学生幸福人生的人,是帮助他们把希望和美好的种子种在心田里的人。在教育管理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将来为党和国家输出更多具有健全人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米歇尔·德·蒙田, 马振骋. 世界教育名著译丛:论儿童教育[J]. 教师, 2017(26).
(责任编辑:邓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