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概念隐喻的德译研究

2021-02-11 05:57邓明珠
时代人物 2021年32期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隐喻原文

邓明珠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市 400715)

引言

隐喻作为语言学中主要的现象之一由来已久,各学者对隐喻的理论研究也在推陈出新不断发展。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Johnson)在其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创造性提出并系统性阐释了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2015:3),我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2015:1)。隐喻的认知功能普遍存在于各个民族语言当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研究成为探索各民族认知方式异同的有效方法。在连续不断的语言使用过程中,精神活动对语言的结构和形式构造也产生着持续、确定的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更加精微,难以把握,有时不为观察者注意到(洪堡特,1999:197)。因此分析概念隐喻的翻译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的精神活动的剖析,对不同民族认知方式的有意识的认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由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组成,具有独特语言风格,最具代表的便是隐喻的使用,这些隐喻具有独特语义功能与交际功能。语言的特性是民族精神特性对语言不断施予影响的自然结果(洪堡特,1999:204)。针对不同的民族,讲好中国故事也应该选择不同的语言策略、构建不同的话语体系。西方话语中的“中国”概念,是建立在“想象的异邦”基础之上的(陈先红、宋发枝,2020)。在世界各国频繁交往、中国日趋强大以及国家治理不断稳步向前的今天,讲好中国故事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翻译好中国故事也是重要一环,如何将汉语文化的认知方式转移到外语文化中去是认知翻译需要解决的问题。

概念隐喻的德译策略研究

策略统计

研究识别提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不重复的概念隐喻表达总计有433处,按照翻译策略对概念隐喻进行分类,总结共计六种:直译、释译、换喻、变喻、不译、加注,其使用次数及频率见下表。

表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概念隐喻的德译策略统计

策略分析

直译

直译即将源语中的概念隐喻直接译入目的语,语言形式完全对等。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相同的生理与心理体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相似,产生的概念系统也相似,会通过相似的语言形式显化概念系统,直译后读者接受到的认知体验与原文相同。

“发展是旅程”是语料文本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隐喻性概念,其隐喻性表达如下:

(1)驶入快车道……(习近平,2017:202)

(2)把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和复苏轨道。(2017:471)

(3)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2017:484)

德语也同样将发展喻作旅程的例子,如digitaler Fortschritt等,所以以上中文隐喻表达可以直接译入德语。

(1)auf die Schnellspur einbog.(Xi Jinping,2017:245)

(2)rutschte die Wirtscaft in einen Abgrund ... wieder auf den Weg der Stabilität zu bringen.(2017:577)

(3)a n Bord des Expresszuges der chinesischen Entwicklung.(2017:593)

但各个民族因其历史文化不同,其对世界的体验也有所不同,语言上也存在一些独特之处。如“党内问题是疾病”是中文常用的一类概念隐喻,德语却很少使用。

(4)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习近平,2017:182)

(5)向体内病灶开刀……(2017:185)

(6)标本兼治……(2017:232)

然而认知方式的差异并非不可跨越的鸿沟,将原文直译入目的语,尝试将源语所反应的认知方式移植入目的语中,以上表达则译为:

(4)eine scharfe Waffe unserer Partei,um zu erstarken und sich gesund zu erhalten...(Xi Jinping,2017:221)

(5)Krankheitsherde zu beseitigen...(2017:226)

(6)sowohl die Symptome als auch die Ursachen behandeln...(2017:281)

概念域映射的移植不仅是处理蕴含独特文化内涵的隐喻的翻译方法,在目的语中移植进原语文化还可以丰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并起到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肖坤学,2005)。理解他我文化时以目标文化为基础,以目标语言的认知方式思考,这种认知期待要求读者暂时丢掉本我文化、承认他我文化。

释译

释译即不局限于原文的隐喻表达,将概念隐喻中目的域内的内容脱离始源域直接表达出来,读者不需进行隐喻语言的加工和认知方式的转换。

中文概念隐喻常使用风云雨、波涛浪等天气和自然现象,如:

(7)劈波斩浪……(习近平,2017:7)

(8)国际形势风云变幻……(2017:13)

(9)涛声依旧……(2017:145)

(10)和风细雨……(2017:337)

这些隐喻表达包含的意思具有相似性,且其所代表的概念隐喻系统性不强,它们被使用的部分可能仅仅构成了语言中一个约定俗成的固定表达方式,由于这种隐喻概念使用太少,它们通常不会与其他隐喻概念产生系统的交互联系(莱考夫、约翰逊,2015:56)。这些隐喻元素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意义,为减轻读者认知负担,直接对原文内容进行解释性翻译。

(7)trotz aller Schwierigkeiten und Barrieren...(Xi Jinping,2017:7)

(8)h at d ie i nt er n at ion a le L age we c h s el h a f t e Veränderungen durchlaufen…(2017:15)

(9)im Amt alles noch im alten Trott läuft…(2017:172)

(10)behutsam… vorgetragen wird…(2017:410)

如此翻译可避免读者纠结于复杂的语言表达,而忽视文本内容或甚至产生误解,但读者无法根据原文的认知路线体验概念隐喻的作用过程以及效果,且译者对原文理解的正误有待考察。

中文多成语,往往字词精炼、形式工整,也会堆积使用意义相近的成语,以强调表达内容,其中也多隐喻表达,如:

(11)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习近平,2017:92)

(12)雁过拔毛……(2017:166)

(13)群龙无首、一盘散沙……(2017:290)

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很难弄清其真正含义,甚至显得突兀与繁冗。译者直接译出比喻义,概括性解释多个意义相近的成语,读者能以自己的语言习惯、认知方式接受信息。

(11)einen täuschenden Anschein zu erwecken...(Xi Jinping,2017:109)

(12)bei jeder Gelegenheit andere zu rupfen...(2017:199)

解释性翻译固能使读者一目了然文本含义,但引用的删除、隐喻的缺失却使认知效果大打折扣,译者应避免裁剪语言的文化特征,而应搭建交流的桥梁。用直译加注的方式或能更好地将民族文化输向外国读者。

换喻

换喻即源语和目的语分别用不同的始源域概念去描述相同的目的域概念。

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并不是因为他们完全依靠符号表达事物,也不是因为他们相互制约,准确、完整地产生出同样的概念,而是因为他们互相都在对方的身上触动了感性表象和内在概念活动的链锁上的同一个环节,击中了各自的精神乐器的同一个键钮。所以,各人形成的其实不是同一个概念,而是相对应的概念(洪堡特,1999:201)。

(14)啃硬骨头。(习近平,2017:39)

(15)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2017:237)

(16)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2017:538)

将预先培养5 d的斜面冠突散囊菌菌种转接于种子培养基(200 mL)中,置振荡培养箱中30 ℃,转速200 r/min条件下培养24 h。

隐喻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个语言集团的文化和经验的沉淀密切相关(肖坤学,2005),“啃硬骨头”与“敲坚果”,“一盘棋”与“拔河”,“蔓延”与“前进”就是中德民族文化和经验差异的代表。

(14)harte Nüsse zu knacken.(Xi Jinping,2017:43)

(15)an einem Strang ziehen...(2017:287)

(16)unkonventionelle Sicherheitsbedrohungen...sind auf dem Vormarsch.(2017:659)

原文与译文的概念隐喻虽然形式有所差别,但根据文化差异对思考过程进行加工,更符合各自文化语境及认知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则又具有同等的文化释义(王志强,2005)。

变喻

变喻即原文的喻体和本体保持不变,但比喻类型变成了明喻。

(17)鱼水情深……(习近平,2017:52)

(18)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2017:102)

(19)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2017:131)明喻表达常会用wie,als等喻词以标记:

(17)die Beziehungen zwischen Armee und Volk ... so unzertrennlich wie Fische und Wasser sind.(Xi Jinping,2017:59)

(18)die ganze Kraft darauf so zu konzentrieren,als hätte ein Arzt der TCM bei der Akupunkturbehandlung den richtigen Punkt am Körper festzustellen.(2017:120)

(19)Einen Ochsen muss man am Nasenring führen und das juristische Verantwortlichkeitssystem kann quasi als Nasenring eines Ochsen angesehen werden.(2017:155)

明喻有喻词标记,凸显比喻这一活动本身,读者阅读时有意识进行类比;而隐喻无喻词,读者潜意识进行认知活动,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更密切。

不译

不译即不翻译概念隐喻,直接删去。

(20)盘根错节的复杂问题……(习近平,2017:166)

(21)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2017:482)

(22)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2017:507)

中文往往重复使用意义相同的表达,连用多个四字词,或是有很多修饰性的并无实际意义的词,翻译时过滤掉,抓住主干即可。

(20)komplizierten ... Problemen...(Xi Jinping,2017:198)

(21)suns gemeinsam voll dafür engagieren...(2017:591)

(22)einander respektiert und sich um gemeinsamen Wohlstand bemühmt.(2017:622)

过滤处理的译文相比原文语言更加简练、逻辑更加清晰,有利原文信息的传递与接受,这就是中国人追求共同的情感体验,而德国人力求直接的理性结果的体现。

加注

加注即直译隐喻表达,且在文章末尾进行相关批注。

(23)“老虎”、“苍蝇”一起打……(习近平,2017:27)

译文与加注如下:

(23)“Tiger„ und“Fliegen„3 gleichermaßen erlegen.(Xi Jinping,2017:29)

Anmerkungen

3 Diese Metapher bezieht sich auf korrupte hochrangige(Tiger) und unbedeutende (Fliegen) Beamte.(2017:30)

此译法不仅保留原本概念隐喻表达,同时解释了隐喻的本体与喻体,但却未为读者提供这种概念隐喻表达建立的根据,不具备相应文化知识的读者理解会很费劲,若是再进一步解释,应该会更好地传递认知方式。

隐喻、翻译与认知

隐喻与认知。在人的认知结构中存在许多概念域,概念隐喻理论认为,大部分的概念必须在其他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被部分理解(莱考夫、约翰逊,2015:57),所以在用熟悉的概念域不断理解其他概念域时,我们的概念系统扩大如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一般,认知结构也在不断完善。

翻译与认知。洪堡特认为,人们对概念表达的追求是普遍的、有规律可循的,但采取了不同的途径,至于对概念的认识,则以无限多样的形式在精神个性中反映出来(1999:225)。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精神个性和认知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体验,形成不同的概念,由不同的语言表达进行描述,因此实现翻译的对等应该从语言对等溯源到认知方式对等。

外宣翻译更需要翻译工作者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原则(黄友义,2004),在概念隐喻翻译时,译者需正确解读原语文本,恰当补充原语文化知识,洞察目的语民族的认知方式。

概念隐喻的德译理论与方法。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的过程都是认知的过程,从外显的隐喻翻译策略一路追溯到内化的民族间的认知异同,能重新厘清语言结构、概念结构、经验结构的关系。

本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及其德译本进行研究,总结出概念隐喻的六种德译方法:直译、释译、换喻、变喻、不译、加注。

隐喻部分建构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这种建构反映在我们平时的字面语言中(莱考夫、约翰逊,2015:46)。研究语言以及翻译给予我们探明概念系统的直接途径,以发现不同民族概念系统的不同作用机制,以实现认知的有效沟通交流,这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战略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为什么这样走具有借鉴作用。外宣翻译研究应以中国历史文化的阐释与宣传为目的,讲好中国故事、努力争取国际话语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隐喻原文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英国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法国作家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亮相法兰克福书展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