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国兴 刘倞竹 尹铭乾
(1. 朝阳市地形地貌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辽宁朝阳 122000;2. 朝阳广播电视台 辽宁朝阳 122000;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龙虎山,早期道教名胜,位于江西鹰潭,因为山呈龙虎之形,故为之名。世传龙虎山初名云锦山,后因道教祖师张道陵(34~156)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故而更名为龙虎山。清代娄近垣《龙虎山志》:“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1]
明代张正常所撰《汉天师世家》记载:“(张天师)游淮,居桐柏太平山,独与弟子王长从淮入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泝流入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以为名。时年六十余,饵之益壮。暨访西仙源,得命制五岳、檄召万灵及神虎秘文于壁鲁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与虎为星象,称为东方青龙与西方白虎,与北方玄武与南方朱雀并称为“四象”。龙虎山之名,即来源于“四象”之中的龙虎。“四象”是中国传统大地观,一个独立的古代地理单元必定“四象”俱全,是古时候修建城池、营造陵寝、乃至日常栖居的先决条件。所以,中国以龙虎、龟蛇、朱鸟为名的古代山水名胜众多。龙虎山除了龙虎之外,也有龟蛇和朱鸟,可谓“四象”俱足。
上古时期,颛顼帝有一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产生了华夏民族的八个大姓,即“祝融八姓”。女嬇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同是一位无冕的女王,备受尊崇,在中国各地留下了祭祀的遗迹。
龙虎山有多处祭祀鬼方氏的女儿女嬇的场所,存其头像,是一位朴实的家庭妇女,留着齐眉的刘海儿,是北方女子常见的装束(图1)。鬼方氏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望在今辽西地区。辽宁朝阳北票有妈妈山,是一个仰卧的女子全身像,神主为鬼方氏的女儿、陆终之妻女嬇,即“祝融八姓”的始祖母。
图1 “祝融八姓”之女嬇之山(中年时期的女嬇正面头像)
江西鹰潭龙虎山的山川神祀为“祝融八姓”,为黄帝曾孙颛顼的直系后裔,而张天师为黄帝之孙(一说黄帝之子)张挥的后代。[2]所以,龙虎山的历史地理与张天师家族最初本无关联。龙虎山的龙虎地象出现在张天师之前,是战国时期乃至更早的遗存,张道陵到达龙虎山的时候,龙虎、龟蛇、凤鸟等瑞兽已经先在,不存在“丹成龙虎现”的问题。因而,这一说法并不发生在龙虎山,而是另有其地。现考证云锦山地望应为湖南湘西张家界,其理由所见者如下:
地望吻合。鄱阳湖为长江以南的一块洼地,自南向北、自西向东有多条水系注入。张道陵在江南进行地理调查,先到江西乐平雩子峰,后沿鄱阳湖水系溯流而上。《汉天师世家》所说“泝流入云锦山”,有两条路径:其向南溯流而上可到达江西鹰潭龙虎山,向西溯流而上则为湖南湘西张家界。
张天师是地理学家,他的一个重要的科学贡献是发现了成都平原,并依据《山海经》将之命名为“都广之野”,同时设置了广都县(今四川省成都市)为治所。他在那里开凿盐井,发展井盐产业,人口日盛,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陵州”(今四川省仁寿县)。[3]
湖南张家界的地望与《汉天师世家》所述“泝流入云锦山”相吻合。张天师之所以去了湖南张家界,是因为张家界在回归四川的路上,行程方便;如果南下去了江西龙虎山,路程要绕远,势必要增加考察的时间和成本。从这个角度看,湖南张家界应为首选。
《汉天师世家》又说:“暨访西仙源,得命制五岳、檄召万灵及神虎秘文于壁鲁洞。”云锦山为张家界,与此相对应,西仙源即武陵源,壁鲁洞即天门山天门洞。
历史文化遗存吻合。湖南张家界有丰富的人形山和地象人物遗存,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与天师张道陵有直接的关系。张家界地象生动,三千石峰如仙人林立,为早期道教历代天师所居之所,数以万计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历史上张天师家族的繁盛。
地名相符。湖南张家界相传为张天师的前辈祖先西汉留侯张良隐居的场所。天门山有张良与吕后的地象,民间传说由此得以印证。张家界作为传统地理单元,有完整的“四象”,符合“丹成龙虎现”的记载。历史地理学年代与张道陵契合。
与早期文献吻合。东晋葛洪《神仙传》:“陵初入龙虎山,合丹斗剂,虽未冲举,已成地仙。”张家界的地象人物与天师张道陵有直接关系,龙虎山最初所指应为湖南湘西张家界的龙虎山,而不是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图2)。天师后人南下寻找祖师丹灶及遗迹,由鄱阳湖溯流南下到达了江西龙虎山,而当初张天师向西溯流达到张家界的历史遗迹则被人们疏忽和遗漏了。
图2 张天师之山(天门山)
天门山天门洞是是女子外阴的形象,是生殖崇拜的表现。张家界天门洞上方是一个老年长须男子的头像,呈大乐之貌,即天师张道陵(图3)。这一地象符合他生殖学家的身份。
图3 天门洞张天师地象
留侯张良(?~前186),西汉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为“汉初三杰”之一。西汉司马迁曾见过张良之像,说他“状貌如妇人好女”。吕雉(前241~前180),即吕后。吕雉晚年在张良的扶助下诛杀汉帝刘邦自立,史称汉高后。
天门山为留侯张良地象,主神是一个带着头盔的年轻武士(图4)。张良的右侧肩膀上偎依而坐的是一对男女,是深情的爱侣,为张良和吕后的形象(图5)。张良的胸口处是一个端坐在王座上的华贵女子,神主为汉高后吕雉,是女主称制的情景。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张良与吕后地象,显示了二者为情侣关系,是汉初历史的重要见证,揭示了汉高祖刘邦之死的历史之谜。
图4 天门山顶戴头盔的张良三维地象
图5 深情相依的爱侣——张良与吕后地象
湖南张家界有张天师与弟子黄长、王生、赵广之山,张天师为头像,陪祀的三个弟子为全身像(图6)。天师左侧为弟子黄长,为文官打扮,头顶平顶冠,衣褐,拱手肃立,作“袖手旁观”之状,民间也作“袖里乾坤”,表明其具有很高的神格等级。天师右侧为弟子王生(升)、赵广,为武将打扮,王生(升)双耳垂肩,赵广双目突出,为瞪眼之状。张道陵七试赵升,提及“不测之谷”,与张家界地形地貌相吻合。
图6 张天师与弟子黄长、王生、赵广之山
张道陵为留侯张良八世孙。张道陵初创道教,称祖师,之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相继袭教,三人并称“三张”。第四代天师张盛南下,此后张氏后裔世居龙虎山。
天门山是早期道教四代天师的地象所在。四代天师的头像依次排列,显示了内在的伦理关系。第四代天师张盛辈分最低,处出于地象的最底端,是一个年轻的男子头像;张盛头像的头顶部是一个中年的武士头像,为其父系师张鲁(图7);张鲁的前额处为留侯张良头像,脑后为鲁父嗣师张衡头像;张衡的头顶为衡父天师张道陵,位于女娲洞的正上方。
图7 系师张鲁地象
张道陵晚年称帝自立,《汉天师世家》称其帝号为“六合无穷高明大帝”,民间称之为“玉皇大帝”。吕雉的生平与古代道家、与张天师家族有深刻的历史联系,受到特别的尊崇。吕雉原本是张天师的家族神,死后神格不断提升,最后成为“玉皇大帝”之妻,称“王母娘娘”,是汉族人崇拜的偶像。
张天师誓五鬼,战八部鬼帅,成为了地狱的主宰。孟婆,为地狱女神,也是地狱的主宰,为接引之神,在地狱的入口之处(图8)。地狱女神孟婆与王母娘娘应是同一历史人物,是同一人物在地狱和天堂中的不同称谓。孟婆后来与鬼王张天师一起将整个地狱度到了天上,成为了二十八宿之一的舆鬼,即鬼宿。于是,鬼王张天师升格成为了“玉皇大帝”,孟婆也就跟着从地神成为了“玉皇大帝”的伴侣,即“王母娘娘”(图9)。
图8 天门山顶鬼王张天师与孟婆地象
图9 张家界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之山
张道陵化道西蜀时,凿井为盐,以应民需。当时有十二玉女为妖魔,张道陵收伏了她们,装之于井内。十二玉女于是成为了张天师的陪祀。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天师经行山中,有十二玉女来谒天师,愿奉箕帚。天师知其地下阴神也,谓之曰:‘汝等何以为献?将观汝心厚薄,选而纳焉。’玉女各持一玉环,径皆数寸。天师曰:‘所献一般,不可并纳。吾化此十二环,另作一环,投之于地,有得之者,即纳之焉。’遂合十二环为一大环,径余一尺,投于地中,随即深陷,已成井矣。玉女皆脱衣入井,以探玉环,竟不能得。天师取其衣,藏石匮中,玉女至今仍在井内。”《云笈七签》:“诸井皆有天师玉女之像。”《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九引《陵州图经》:“比十二玉女,尝与张道陵指地开井,遂奉以为神。”[4]
张天师誓五鬼,战八部鬼帅,成为了鬼王,十二玉女也归附于张天师(图11)。十二玉女的原型人物是人类历史上十二位著名女性。天门山的鬼王张天师是一个外国人的形象,为古埃及的冥神欧西里斯。其右侧陪祀的女子称伊西斯,是他在冥界的妻子;左侧的女子头戴桂冠,为古希腊的女神海伦,被认为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女子。因为地象涉及西方神仙人物,“西仙源”的地名也就由此而来。
图10 鬼王张天师与十二玉女地象
湖南张家界地象人物数以万计,人像林立,各具神态,栩栩如生,有效弥补了张天师历史文化中的缺失环节。湖南张家界以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全面展示了张天师世家的生平,这是江西龙虎山所完全不具备的历史文化功能。明代张正常《汉天师世家》所说的云锦山即今湖南湘西张家界,西仙源即武陵源,壁鲁洞即天门山天门洞。湖南张家界是祭祀留侯张良和早期道教历代天师的场所,是中国道教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田振华为本文绘制线图,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