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的Meta分析

2021-02-10 08:19孙晓桐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亚组总分主观

孙晓桐 郎 颖

根据相关预测,随着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十四五”末期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3亿,2050年人口老龄化率将高达35.1%,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庞大,人口老龄化加剧,但社会、家庭对老年人的关心、支持仍比较匮乏,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常常面临着身体、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心理健康问题尤其突出。[2]。社会支持是决定心理应激与健康的中介因素之一[3],具体来说是指来自各方面的包括家庭、同事、伙伴等给予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4]。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缓解老年人的负担和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精神压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5]。

现阶段关于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已有一定的数量和进展,但各项研究之间存在差异,由于样本量及抽样方法等原因造成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不同研究之间的结果均不相同。为系统评价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拟对国内外发表的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同时也可以为我国促进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的健康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入选标准

1.1.1 研究类型:横断面研究。

1.1.2 研究对象:中国老年人,年龄在60岁以上。

1.1.3 评定标准:根据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国内常模(34.36±3.73)分,一般认为总分<24分为获得社会支持较少,总分24~34分为具有一般社会支持度,总分>34分为较为满意的社会支持度。

1.1.4 结局指标: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得分的均数和标准差。

1.1.5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且无重大身体或心理疾病的中国老年人,不包括华裔和港澳台老年人;②仅限汉族;③横断面调查研究;④调查量表为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6](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⑤分析指标为均数和标准差;⑥文献已给出用于分析的原始数据或能间接计算的数据。

1.1.6 排除标准:①国外,年龄<60岁的对象;②试验类型为病例对照研究;③民族为少数民族;④重复发表,数据不完整;⑤综述性文献、报会议告类文章及学位论文。

1.2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检索时间从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文数据库以“老年人或60岁以上”“社会支持”为检索词,英文以“the elderly”“the old people”“social support”“China social support”“social network”“psychological health”为检索词。

1.3 文献筛选 文献筛选分为两步:①初筛:采用两名研究者根据文章的标题和摘要独立进行筛选,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交叉核对筛选结果。②复筛:对初筛保留的结果从文章基本信息、分析方法、评价指标和结果质量等方面进一步筛选。

1.4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与研究机构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包含11个条目,分别用“是”“否”及“不清楚”作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14.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取效应模型,若I2>50%,选取随机效应模型,反之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如果异质性高,采用敏感性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而无临床异质性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

2.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此次Meta分析共检索文献2067篇,其中中文2043篇,英文24篇,经逐层筛选,最后纳入25个横断面研究,总样本量31336人,最大样本量7201人,最小160人。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结果及筛选流程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26篇文献,纳入的文献多数发表于2015年以后,文献研究地区大多分布于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山东、上海等地区且样本数量在200以上,采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多种抽样方式。文献具体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信息表

续表1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对社会支持总分及三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当I2>50%,表明异质性较大,则应选取随机效应模型,本研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结果表明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异质性均大于50%,因此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知:60岁以上老年人主观支持得分为20.736(19.048~22.423)分,客观支持得分为7.906(7.418~8.393)分,支持利用度得分为7.028(6.752~7.304)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5.687(34.024~37.350)分,见表2。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Meta分析合并得分森林图,见图2。

图2 各维度meta分析合并森林图

表2 纳入文献总体合并分析情况

2.3.2 亚组分析:为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老年人主观支持的影响,对性别、年龄、配偶情况、居住情况及居住地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发现男性、年龄60~70岁、有配偶、与老伴子女同住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其他分组,见表3。

表3 老年人各亚组Meta分析合并结果[均数(95%CI)] 单位:分

续表3

2.4 敏感性分析 剔除质量评分相对较低的文献后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的敏感性分析,剔除前后变化不大,无任何一篇文献对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造成很大的干扰,意味着本次研究具有较好稳定性。

2.5 发表偏倚检测 通过绘制漏斗图对纳入文献社会支持及各维度进行偏倚检测,漏斗图对称性良好。进一步对上图进行对称性检验,得出P=0.061>0.05,意味着漏斗图对称,因此可以判断本次研究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见图3)。

图3 发表偏倚检测

3.讨论

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口数量的激增给社会、家庭医疗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社会支持与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来自家庭、亲人、朋友方面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不仅能够在物质方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能作为心理刺激的中介因素对健康产生间接的保护作用,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11],促进健康老龄化。

3.1 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有待提高 本次Meta分析采用的是由肖水源[6]于1986年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社会支持及各维度满分分别是64分、32分、20分、12分,总分<33分为社会支持较差。本文合并分析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不高,说明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不尽如人意。

本次研究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得分(35.687分)高于全国常模(34.56分),与庞宝华[20]、高多多[19]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但明显高于徐琳[16]、幺婷[7]、杨贵芳[30]等人的调查结果,可能是由于这些调查是针对特殊的调查对象的研究,如农村老年人、养老机构老年人。

各维度的合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得分相对较低,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物质支持、社会活动、社会服务的利用相对缺乏。不同的研究也显示,社会支持各维度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社会支持对一些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具有调节作用。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有所降低,对心理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次研究也显示老年人的主观社会支持得分较低,这提示我们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中要重视老年人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的需求,尽可能发挥家人和同伴陪伴的作用,减少因主观支持匮乏而发生的心理问题。

3.2 重点关注高龄老年人、老年女性及无配偶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 对各亚组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得分分析发现,女性、年龄70岁以上、无配偶、独居、农村的老年人主观社会支持得分较低,应及时关注这类特征人群的情绪体验和心理感受,给与特殊照顾和恰当的保健措施,提高这类人群的社会支持体验。

本次研究的亚组分析发现,年龄是影响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的最重要因素,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日益下降,社交活动、社会活动也自然减少,加之与外界交流减少,独处的时间增加,容易出现孤独感及抑郁、消极等情绪,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也会随之降低。本文关于社会支持在各年龄维度的得分显示年龄8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主观社会支持得分较低,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逐渐减低,这提示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根据各年龄维度的老年人提出不同的健康促进措施。研究还发现,老年男性比老年女性更易获得社会支持,这与大多数的研究结论一致,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社会文化赋予了男性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另一方面男性比女性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接触外界的机会多,也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广泛的社交圈,因此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女性[33]。

另外,有配偶的老年人获得的主观社会支持得分也更高,与没有配偶的老年人相比,能从配偶及子女那里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说明家庭关系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重要性。以往的研究也显示,在配偶的陪伴下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会得到提高,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也会大大降低。

从居住情况来看,与老伴子女同住的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得分最高,其次是与老伴同住的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来自家庭成员的生活照料与情感慰藉,因此得分较高。亚组分析显示,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得分低于全国常模,这可能是由于子女忙于工作陪伴老人的时间少,老年人缺少亲密关系和兴趣爱好,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较狭窄。独居的老年人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得分最低,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发展,我国空巢老人的比例增多,独居的老年人缺少来自老伴及子女的支持和帮助,在遇到生活烦恼时不能向别人倾诉,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导致身心健康问题频发。

以往的研究[7,11,20,24]还发现,收入低、无医保的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也较差,但由于本次研究纳入文献较少对其分组研究,所以未进行亚组分析。

综上所述,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得分较之前的研究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仍然不理想。

3.3 提高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的策略 随着我国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的压力,结合本次研究发现的问题,可以从个人家庭、医疗保障、社区健康管理等方面建立多方合作联动、切实可行的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管理策略。

老年人自身要提高健康保健意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避免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出现。以往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特别需要家庭尤其是配偶和孩子在物质、精神方面的支持,家人的陪伴不仅能让老年人感受到温暖还能有效避免消极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尊老爱老”思想,发扬“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发挥家庭对老年人的支持作用;对于离异或丧偶的老年人,鼓励其再婚,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和医疗保健支持,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加强对弱势群体如失能、低收入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力度[2],为老年人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积极主动寻找各种社会公益力量,增加老年人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扩大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来源,满足老年人对健康保健知识及与人交流的需求。为保障不能自理、需要在家疗养的老年人以及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长期护理需求,国家制定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能够减轻家庭财政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老年人的主客观支持水平[34]。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开展义诊活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发挥社区在实现五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方面的支持作用,促进健康老龄化。

此次Meta分析扩大了样本量,更新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对不同的亚组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建议,但也存在部分局限性,未对影响主观社会支持的其他因素如经济收入、养老方式、医疗保障等进行分析,原因是涉及上述因素研究的文献较少,分组标准不统一,所以结果不能准确全面地展现亚组变化差异,可以待未来文献数量充足时再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亚组总分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