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的风格特征及演奏技巧

2021-02-10 11:48
关键词:狂想曲谱例李斯特

安 琦

(北方民族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无论是在音乐创作方面还是在钢琴演奏方面,他都力图把钢琴技艺发展到极致,“他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钢琴的技巧使欧洲当时的所有人都为之着迷”,[1]被誉为“钢琴之王”。李斯特写了很多作品,有钢琴作品、管弦乐作品和声乐作品等。他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不仅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也成为钢琴音乐的典范作品,在其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最受世人青睐。而写成于1853年左右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是他唯一一首以原作主题创作的钢琴作品,也是他创作的一首极具乐队音响效果、具有多样化艺术效果、需要高难度演奏技巧才能掌控的乐曲。系统学习、认真研究和反复演奏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是每一个钢琴家和钢琴学生提升音乐素养和提高演奏技巧的必经之路。

一、《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的风格特征

在音乐创作方面,李斯特把音乐与文学、诗歌、美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这从《匈牙利狂想曲》中可见一斑。“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是在其创作素材与创作手法经过改变、加工、融合、统一后最终形成的一部在民族性与艺术性方面都无法否认的具有匈牙利音乐风格的伟大作品。”[2]

(一)创作背景

18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一个情感宣泄、和声发展、结构创新和民族觉醒的时期,这段时期的音乐被称为“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中叶,在1848年欧洲革命的影响下,匈牙利的民族解放运动也一度风起潮动、经久不息,且影响深远。李斯特深受匈牙利民族革命思潮的影响,创作了许多具有战斗性的民族音乐。《匈牙利狂想曲》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突出和巩固了匈牙利音乐的民族特点,充分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民族解放运动必胜的信心。就其作品标题定为狂想曲一事,李斯特将其解读为“爱国主义意图”。他曾经指出,“我感觉到它们洋溢着梦幻般的特质,而通过‘狂想曲’这个名称,我想最能体现作品的这一特点。对我而言,作品体现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和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它的每个片段就像是一系列组诗的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的这个民族所特有的爱国激情感人至深……”[3]我们可以看出,李斯特通过自己的创作,力图激发民族士气,迎接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实际上,李斯特的爱国情结在匈牙利狂想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二)主题来源

18世纪末,“welbusch”风格被公认为“匈牙利浪漫主义音乐语言”。匈牙利和吉普赛人的民间音乐,包括当时的民歌、舞蹈歌曲和城市歌曲,是“匈牙利狂想曲”的重要来源。李斯特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国外度过,深受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但他始终与祖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从小接受父亲的音乐教育,还是青年时期在欧洲旅游时自觉开展匈牙利本土音乐文化的“采风”活动,都使他在思想和精神上从未远离祖国。吉普赛人潇洒、幽默、热情的民族性格和多才多艺的民族歌舞特色,使年轻的李斯特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他在音乐创作活动中接触到匈牙利城市民间音乐(包括民间器乐舞蹈、城市歌曲和吉普赛艺术家的表演)时,这种久违、浓郁的匈牙利民间音乐风格自然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这也是他长期关注民间音乐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在匈牙利狂想曲中,我们不时可以看到具有匈牙利风格的音乐元素,如韦尔布希、查尔达什和城市歌曲,或是匈牙利茨冈人重新诠释的主题材料。《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的主题也体现了匈牙利民间舞蹈和城市歌曲的特征。

(三)民族特色

19世纪以来,狂想曲作为一种音乐体裁,一直以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或流行音乐为基础,而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是在当时匈牙利吉普赛民歌、民间舞蹈和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他的作品大多具有吉普赛歌舞的结构特点和音调节奏,华丽的技艺和火热的情感表达,反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匈牙利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李斯特把他的狂想曲称为是一个“尽可能纯正地表达民族特色”的过程,这正是《匈牙利狂想曲》的精髓,是其活的灵魂。《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是匈牙利音乐语言的集中表现,充满了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充分体现了匈牙利的民族性格。李斯特说过:“尽管我因对匈牙利语言的无知而感到遗憾,可以从我在摇篮时起直到进入坟墓,我身心都是马扎尔人,与这个最尊严的形象相称的是我竭力坚持发展匈牙利音乐文化。”[4]在谈到《匈牙利狂想曲》的民族性时,李斯特说:“在我看来,匈牙利人早已和吉普赛音乐合为一体密不可分。吉普赛人早被誉为匈牙利的民族音乐家,吉普赛音乐最擅长表现的自豪感、战斗的激情和深沉的痛苦常常激荡在匈牙利人民心中……匈牙利完全有理由将吉普赛音乐称为自己的民族艺术。”[5]

(四)曲式结构

巴托克在论述《作曲家李斯特》一文中写道:“就形式而言,虽然李斯特没有完全打破传统,可是他创作了许多新颖的作品。……我们也可以说由慢速与快速并置产生的音乐形式是李斯特的发明,虽然他实际上是运用了匈牙利民间和半民间舞蹈的一般规则。”[6]《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完全采用了查尔达什的结构,并体现为查尔达什结构和自由曲式结构 (ABC )的有机结合。自由曲式结构则表现为三种不同速度所带来的三个部分,反映了ABC自由曲式结构的无序性。乐曲的结构如下表所示:

“查尔达什”是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一种匈牙利的民间舞蹈,它的音乐由两种截然不同的部分组成:“拉苏”(Lassau)速度徐缓而富于歌唱性,“弗利斯卡”(Friska)乐曲节奏鲜明,速度迅急而情绪热烈。上图中的“引子”和“A”为第一部分,即“拉苏”;“B”“C”为第二部分,也就是“弗里斯”。在旋律音阶上,采用了#f小调升高四级音的“匈牙利”音阶,如乐曲中第3、16、22等小节都出现了#B音(见谱例1)。这个四度音程通常会带来一种奇怪的光彩。另外,小调音阶中还包含了减六度、大七度、增七度不协和音程,这些音程在当时的欧洲和声学中十分罕见。

谱例1(第3-6小节):

(五)节奏规律

《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的乐曲谱面上,作者从引子及“A”“B”“C”部分的开始部分先后标注了4种速度记号,分别是:Lento a capriccio (忧郁的慢板)、Sempre lento malinconico assai(保持忧郁的慢板)、Allegretto con grazia (优雅的小快板)和Presto giocoso assai (欢快的急板)。乐曲从狂想曲风格慢板的引子开始,8小节的引子力度相当大。乐曲主体部分为#f小调,节奏稍快,乐曲尾端变为强有力的急板。尾声部分重复3遍同一个8拍。主题从低音上呈现,形成“拉苏”。“弗利斯卡”则以优美的稍快的快板,#F大调始,后半部移为颇似游戏般的急板,形成强有力的尾声。乐曲进行中,同名大小调的对比使用使乐曲的色彩丰富而多变。整部作品还大量运用了切分节奏,如 142、145 和148 小节(见谱例2),其作用是改变原有的强弱特点。所以李斯特将很多重音都安排在弱拍上,形成切分节奏,从而也使曲子的情绪变得活泼灵巧。除去乐曲中的切分音节奏,作品中还在一些常用的音形中加入了富有华彩性的音符。

谱例2(第142-148):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快速行进的旋律中,乐曲的节奏并不是一成不变固定为一种节奏上的,也是在不断变化。李斯特在乐曲谱面上还标注了一些节奏术语,如Allegrettocongrazia(优美的快板)、unpo-coanimato (稍微活跃一点)、pocoapocopiuanimando (一点一点更加活跃)、stringendo (加紧地)、prestogiocosoassai (欢乐且非常急速的)等。此外,李斯特还使用了一些延长音记号和Lentoacapriccio (慢的,幻想的) 等有关节奏的表情符号。

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的演奏技巧

黑格尔曾经指出,“只有在用恰当的方式把精神内容表现于声音及其复杂组合这种感性因素时,音乐才能把自己提升为真正的艺术”。[7]伊斯特凡·赛兰尼也提出,李斯特的“主要目的是用钢琴艺术来表达和强调吉普赛乐器合奏的音响、音色、曲谱和演奏风格”。[8]因此,除了要致力于体现作品的民族精神、阐释乐曲的基本内涵以外,至少还要从技术技巧、层次、踏板、音色等几个方面下功夫,以实现李斯特的音乐艺术表现意图。

(一)技术技巧

其实,在钢琴演奏方面,李斯特本人也是具有高超技艺的钢琴演奏家,他对键盘有着极强的控制力,表现手法变化多端,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狂放的气势、高超的技巧,以及炫技性的演奏风格远超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创作出像《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这种必须掌握高难度演奏技巧才能驾驭的音乐作品。

在弹奏过程中,要熟练使用轮指技巧,即用不同的手指轮流弹奏相同的音,常常要用到的轮指有三个手指弹奏的,也有四个手指弹奏的。每根手指下键时,必须保证手指的三点支撑垂直的直线,也就是说,当每根手指弹出相同的声音时,其重心位置要随之移动,这是轮指弹奏的第一个动作要领。第二个是掌关节向下。第三个动作是将手指移向手掌或在弹奏手指后移开(见谱例3)。特别要注意在弹奏轮指的时候应当使弹出的音符有清晰的颗粒感,尽量避免任何的模糊音效混合在旋律成分里面从而破坏效果。

谱例3(第10小节):

装饰音是技术技巧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中,与丰富多样的节奏相应的是,乐段内含有大量的各种装饰音,如倚音、颤音等,在14-20小节中以及其他地方都可发现(见谱例4)。

谱例4(第14-20小节):

弹奏装饰音时,整个手臂一定要放松,不能太硬或太紧。当出现类似的装饰音时,最好改变表情、强弱、力度。弹奏快速颤音时,指尖与琴键的距离越近越好。另外,要掌握好弹奏的时机,比如在弹奏第15小节的装饰音时,装饰音要在琶音之前弹(见谱例5)。

谱例5(第15小节):

而在弹奏第20小节的装饰音时,两手的装饰音要同时弹,就像弹主要音一样(见谱例6)。

谱例6(第20小节):

李斯特手指跨度很大,所以在其作品中,对八度的演奏技巧的掌握至关重要。手腕是人体技术的关键部分,手腕旁边的关键部位是大小手指的尖端,包括最前面的小关节的大小手指。要准确掌握和发挥相关部位的功能,手腕要启动手的弹奏动作,并以手为动作轴,发出手的弹奏力度,控制手的弹奏位置;指尖应支撑手的跌落键,将手的力量传递给钢琴键,并对手的触摸键进行微调。同时,触摸按键时,还应注意其他部分的配合,使手掌,手腕和手臂通常成一直线,并且基本上与键盘平行。整个手应该以手腕为轴上下移动,动作大小取决于播放音量。弹奏八度,以手腕为主力点,既用力,又放松,协调统一。手应充分利用自然回弹力和惯性力。跌落后,回弹力反弹,而回弹后,惯性力下降。除了具体要求外,在弹奏八度手指触键时,既能集中力量,又能缩短时间,使声音能够响亮持久(见谱例7)。

谱例7(第188-190小节):

另外,在手腕的运用上,要根据乐曲的进展,使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在12-15小节,需要弹奏出铿锵有力的声音,手腕要略显僵硬、手指尖端结实,利用手臂的冲击力来弹奏(见谱例8);从第143小节开始,强度应逐渐从弱到强,并且速度应相应加快,利用整个手臂和身体的力量来演奏。

谱例8(第11-16小节):

佐尔坦·伽托尼博士和伊斯特凡·赛兰尼提出,“我们有理由纠正不准确的演奏和沉迷于生动肤浅炫技的倾向”,“我们必须同时指出在演奏上,不管演奏者的技巧多高超,仅有出色的技巧是永远不能占主导地位的,……那么我们一定不能忽略其内容和表情中诗的本质。”伊斯特凡·赛兰尼还特别指出,“演奏家的任务是绝对实现李斯特的意图,他们没有必要突出自己的个性或者键盘弹奏技巧”[9]。这些应当是我们在演奏这首作品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层次

如前所述,这首乐曲采用了查尔达什的结构,因此从横向来说,在演奏时应当对“拉苏”(Lassu)部分的缓慢与“弗利斯卡”部分的快速有一个精准的区分,充分把握这两部分的感情基调,使二者的情感得到很好的对比。音乐以缓慢的开场白开始,充满浪漫的幻想和庄重的情感。初始速度记号“capriccio”(随想的),表示自由的节奏。慢板结束后,有一个小快板部分(Allegrettomai grazia),并且调性也出现了转变,从#f小调转为#F大调,这里引入了戏剧性的急板。演奏时,我们要用心去倾听音程的变化,使手指对音量的强弱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弹奏出不同和声的音响色彩,主题旋律明显。更改和声时要强调新的和声。遇到弱拍必须连贯地演奏,并且圆滑地连接到最后一个强拍的音上。要注意在第一个音上的延长记号只是用来表示重音记号,可不用弹得太重。

浪漫主义还有一种特殊的节奏,rubato——弹性节奏。弹性节奏的含义不是严格的节奏和某一阶段的速度控制,而是灵活的速度、自由的加减速。虽然这首乐曲没有特别的标记,但笔者认为开头的引子部分可以采用弹性节奏。在五颜六色的句子开始时,我们可以用一个较慢的速度,然后逐渐转快。

从第45-46小节来看(见谱例9),层次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右手部分的旋律声部,第二种为左手的重音,第三种为跳音。在弹奏的过程中,左手要突出重音,要强于其他三个音,但是声音又不能盖过旋律声部,这样才能保证声音的平衡,以达到演奏的最佳效果。

谱例9(第45-46小节):

同时,要注重声音的对比。从第9小节开始,旋律在左手中声部区域,所以这个声部的音量要大于其他声部,突出旋律声部(见谱例10)。

谱例10(第9-10小节):

第11小节到第14小节旋律在右手中声部区域,所以同样也要突出旋律声部的音量(见谱例11)。

谱例11(第11-13小节):

第25-34小节,旋律音在左手,并且以八度的形式呈现,右手大量华彩性的和弦分解作为伴奏,所以重点以旋律为主,两个声部的层次要鲜明、清晰、分工明确,以更好地表现了本曲的主题(见谱例12)。在旋律中,声音的层次随着音高的变化而改变,跌宕起伏。

谱例12(第26-29小节):

(三)踏板

俄罗斯钢琴家鲁宾斯坦曾经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它描述了踏板的独特作用,这意味着踏板使音乐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使其更加荣耀和迷人。充满活力的重低音和弦,坚实的中音和弦,以及我们经常听到的明亮的高音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有吸引力的和洪亮的效果,如果没有踏板是不可能的。当你需要改变强度,增加和声饱满的音响效果,你就可以借助踏板以实现这种目的。尽管李斯特的音乐很浪漫,但几乎没有不用踏板的。李斯特通过踏板的运用制造了气势磅礴的音响效果,仿佛使人置身于吉普赛乐队大合奏的空前盛况之中。他在音乐中标记了许多的踏板记号,多次使用了右踏板。当然,为了实现上述踏板的所有作用,必须“正确使用”踏板,而不是简单地踩下松开。连续地抖动踏板,其目的是为了让旋律线条不模糊,显得更加清晰。不同的踩踏方法可以在音色、和声和混响方面产生不同的效果(见谱例13)。

谱例13(第167-172小节):

(四)音色

李斯特“用交响乐团的效果制作钢琴”,并注重这种音效的表现。伊斯特凡·塞雷尼指出:“演奏者首先必须熟悉小型民乐合奏的乐器和民乐演奏的风格。”可见演奏时对音色的注意是很重要的,音色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比速度和强度更复杂。速度可以通过节拍器来控制,力度可以通过乐谱上的标记来实现,但音色没有具体的标准和参照,只有通过灵敏的听觉才能做出细腻的味道。浪漫作曲家的钢琴作品,由于其巨大的对比度以及音量和音色的变化,其多彩的和声从不同的角度触摸琴键,从而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音色效果,并且由于触键的方式不同,音色也是与众不同,大大提高了作品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的音色既明亮又灰暗,一般来说,这是根据大小调所区分的。大调给人一种光明、愉快的感觉,小调给人一种低沉、忧郁的感觉。本曲的第1到第40小节为慢板部分,并且是#f小调,从引子部分开始就表现出一种低沉的感觉,而从41小节开始之后为快板部分,并且多以#F大调为主,给人一种欢快明亮的感觉,我们在演奏时需要引起注意。比如,在一首乐曲的高潮处,它就像一支强大的管弦乐队在演奏,左右手交替弹奏柱式和弦,指尖清晰快速地敲击每一个键,以连续的八度和弦和最快的速度不断推向高潮。

综上所述,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是浪漫主义时期诞生的极具感染力,具有匈牙利民间音乐风格的优秀民族作品,而《匈牙利狂想曲》第八首则是集中体现匈牙利音乐语言的钢琴曲精品。如能“演奏李斯特的钢琴作品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经历”,[10]“想要演奏李斯特的钢琴作品的音乐家们应该忘却所有的平凡。”[11]我们应当在严格遵循李斯特创作初衷的同时,不断研习、切身体会、仔细揣摩,以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部作品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用心用情诠释出作品的风格特征,就“能从这奇妙的音乐中获得无穷的乐趣”。[12]

猜你喜欢
狂想曲谱例李斯特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空降战车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