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 蒋 波
活动元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利用各种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活动中收集和处理信息,在活动中得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交流与合作,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活动元教学设计正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基础进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让学生持续不断地充分表现自己,最大限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我区教育局颁布的教学常规中,对教学设计是如下要求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1.教学目标;2.重点、难点;3.教学实施过程;4.作业布置,教案要分课时撰写。从中可以看出,区教育局对学校教师的教学设计做了要求,但要求过于简单和肤浅,虽然这些方面是一个教学设计必须有的部分,但过于单薄。实际上教学设计应该设计的内容还很多,如课前分析和分析内容描述、教学活动分析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设计等,同时虽对内容进行了要求但无具体要求。因此,导致部分教师在内容设计上随心所欲,甚至极少数教师上课缺乏教学设计。
在对我区教师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普遍存在教学设计前分析、教学目标表达不是以学生活动和获得为中心,缺乏明确达成度表达与教学设计无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设计主要是以知识讲解顺序的啰唆式罗列,恨不得把课堂上所有讲的话都写在设计中。在老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有的设计只有本节课知识的标题,有的是一个知识结构框图,有的是知识标题加例题,有的甚至于只有例题等,五花八门。
在对我区化学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后发现有知识点的罗列,但没有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结构性、整体性分析。这反映出教师对子知识点的重视,但对知识之间的认知关系、层级关系、逻辑关系不太关心,导致在教学设计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且这种掌握往往是上一节课的上课感觉和课后学生作业状况的感觉。并且往往不进行前后知识逻辑、思维关联的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以教材内容为顺序的知识罗列。
大多数教师缺乏问题教学的意识和能力,课堂上充斥了大量的零碎化问题和无意义问题,在设计中不能将知识转化为问题,再将问题转化为教学活动。缺乏知识的结构“元”化建构,也就缺乏相应元的教学活动设计,缺乏与知识相适应的学习活动。
为促进教师实施活动元教学,首先应该搞好的活动元教学是设计。在设计初期提供一个基础性的要求,以便教师进行入格,待熟悉后可以适当调整。因此在进行基于活动元教学设计时,首先应明确设计维度和基本要求。为此,我们构建起了基于活动元教学的设计维度和基本要求。
活动元教学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的体验性较差,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知识建构不充分,发展的持续性不好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教师在开始使用时,往往比较茫然,特别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知如何设计,当然课堂推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经过反复讨论和使用验证,修改完善,课题组为教师提供了较好操作的设计基本框架。
课题: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探究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1)复习制备气体时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掌握各种创新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2)学会回答装置气密性检查时的答题规范。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常见气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的复习,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学会用正确、精练的语言描述气密性检查的过程。
难点:掌握各种创新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见过较多装置气密性检查的题目,已经掌握了一些相关的检查方法。今天我们给大家总结了常见的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活动: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有气体生成的装置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微热法
学生回忆:把导管一端插到水中,双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导管内形成一段倒吸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液差法
具体方法为:通过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液面差(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学生练习:
打开止水夹K,把干燥管的一端插入水中,关闭止水夹K,上提干燥管,使干燥管内外形成明显的液面差时,停止不动,如液面差没有变化,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气压法
具体方法: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然后把注射的活栓往外拉一段距离,然后松手,如果注射器的活栓能恢复原状(“0”位置处),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学生练习:
具体方法:向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然后把注射的活栓往外拉一段距离,若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或者把注射的活栓向内推一段距离,若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学生总结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原理,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步骤:
(1)装置只剩一个气体出口。
(2)采用微热法、液差法和气压法等进行检查。
(3)观察气泡、水柱、液面是否变化等现象得出结论。
过渡:我们掌握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那我们平时在做题的过程中又如何来组织语言答题呢?
活动:知识整理与强化
本节课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复习制备气体时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掌握各种创新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并让学生学会回答装置气密性检查时的答题规范。本节课基本上是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实施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