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小学低段学生“反复现象”的策略

2021-02-09 03:09张金燕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

张金燕

【摘   要】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但小学低段的学生容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做出一些“不当行为”,甚至使这些行为变成顽固的“反复现象”。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正向目标,实行行为矫正;加强正向行为,适当宽容错误;构建言语体系,发挥期望效应,改善低年级学生的不良习惯。由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段;反复现象;正向行为;期望效应

小学生天真可爱,纯真善良,但容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做出一些“不当行为”。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心智不够成熟,良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大部分学生在出现问题后,经由教师的指导后能听从劝阻,及时修正,建立良好的习惯。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将班主任的话当作耳旁风,屡错屡犯的问题变成顽固的“反复现象”。

小学低段正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指出学生的错误需要采取相关的策略。如果班主任采用不当的处理方式,那么对于学生来说纠正错误就只能浮在表面。因此教师采取的策略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要尊重他们的心理特点,更要在实践中积极强化,进行正向引导。允许犯错,旨在创设宽容的环境来规整班风,减少“反复现象”的产生。

一、目标定向——确定正向目标,实行行为矫正

低段学生“反复现象”出现的一大原因是学生的自控力不强且辨认意识差。若是有正面的目标导向,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防范意识,这有助于减少“反复现象”的出现。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行为疗法更符合低段学生的特征。依据行为疗法,教师可以设定具体且明确的目标,制定班级公约进行行为矫正。

(一)开展问卷调查,统计“反复现象”

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观察并展开问卷调查,为期两个月,摸清学生“反复现象”的症状与反复出现的次数。梳理调查问卷得出以下结论。

由表可见,“上课做小动作”“上课说话”“上课迟到”是常发生的“反复现象”。

(二)制定班级公约,约束“反复现象”

班级公约的制订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哪些是恰当合理的行为,哪些是不恰当的行为。班级公约应包含具体事情、怎么做、何时做等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与掌握,让学生形成规范意识,减少“反复现象”的发生。

1.学生参与制订

班级公约的制订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师组织开展了“班级公约我来定”的主题班队活动,分发空白框表让学生填写。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针对班内亟须改善的“反复现象”,制订相关公约。公约分为课业上和行为上两个类别,每个小组可写四条,见表2。

2.汇总班级公约

师生一起将每个小组填写的四条公约统计汇总后制成最适合改善“反复现象”的班级公约。班级公约与《小学生守则》类似,但这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实施起来事半功倍。

(三)实行“代币制”,激励正向行为

代币制是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中的一种综合性矫治方法。为了贴合学生的生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个案辅导时将代币制改为“你追我赶争星星”,根据学生出现“反复现象”的次数来奖励星星。

1.确立计分制度

计分制度能够对改善“反复现象”的行为进行量化。学生要先明确哪个行为会得星,哪个行为会失星,再按一定的参照标准来开展,如表3。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的正向行为得到正强化,“反复现象”行为受到负强化。

2.确定代币方案

代币可以换取奖励,在“你追我赶争星星”的活动中,教师以星星贴纸为代币,以贴纸的数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奖励。每10颗星星可兑换一封表扬信和一件實物奖励。实物奖励包括棒棒糖、铅笔等,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表扬信能够激发学生心理上的成就感,而实物奖励作为“强化物”能对学生进行正向激励。两种奖励方式的结合使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达成目标的欲望。

(四)实行正向品格教育,预防“反复现象”

预防教育是学生在校接受的主要教育方式,也是效果最好、范围最广的方式。以班队活动为载体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有明确的目标设定,教师利用心理主题班会,在积极正面的氛围下进行品行教育,预防“反复现象”的产生。

班队活动以“积极面对错误”为主题,可以听故事——《里根的故事》,看小品——《小事一桩》,举行“我不能”的仪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学生从故事里体会到了积极面对错误的意义,从小品中感悟到“屡教不改”带来的巨大隐患。活动三“我不能”的仪式最受学生欢迎,学生将自己写好的两条“我不能”的行为,以举办告别仪式的方式送进垃圾桶。这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同时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简单的错误尽量不犯,同一个错误尽量不犯第二次”的观念。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为学生进行了一次充分的品格教育。

二、行为定向——加强正向行为,适当宽容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学生在学校的行为难免有失误,允许学生犯一次错,学生就多了一次健康成长的机会。当然,允许学生犯错绝不等同于纵容犯错。若有明确的行为导向,对错误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适当“允错”,捕捉良好行为

学生的“反复现象”特别容易被教师记住,随着教育的步步深入,学生的“反复现象”依然在产生。教师可以适当“允错”,将学生的行为引到正确的方向,捕捉学生的好行为,并在不知不觉中给予表扬,将积极因素渗透在平时的教育中。捕捉良好行为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项目,不同的学生需要的表扬频率不一样。学生能在正面环境中感知自己“反复现象”的不当之处,项目才算成功,且学生日后仍需在日常生活中巩固。

(二)引导学生归因,表达正向意见

低段学生的“反复现象”大多是由不良习惯引起的,了解学生产生“反复现象”的根源,是解决“反复现象”的第一步。当学生再次犯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个人空间,请学生自我冷静、分析错误。当学生能就自己的问题进行阐述时,他的自我反思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对于学生的错误,班主任应持宽容的态度,并尝试进行鼓励,如常说“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就是进步”“你能表达歉意,说明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这类正向的鼓励性语言,能够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行为发展。

(三)培养正向习惯,制订21天计划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认为一个人新习惯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这一现象被称为“21天效应”。为了让学生减少“屡教不改”的行为,养成正确的习惯,教师为其制订了21天计划表,并将这一计划与代币制结合起来。发现学生进步时,教师即可给予奖励,如表4。

三、心理定向——构建言语体系,发挥期望效应

皮哥马利翁效应告诉教师真诚的期待会正面强化学生的信心,正向的期待和信任能够为学生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基于此,教师应采取私下谈话的方式寄予期望,杜绝在公开场合指责学生,让学生的行为越来越靠近教师的期望值,从而减少“反复现象”的产生。师生沟通也需要技巧,教师应运用反向思维,构建合适的语境,运用相关提醒语。

(一)目的揭示法,以反向思维关注学生

学生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班主任要给学生发泄情绪的空间,跟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不能带着自己的情绪来处理学生的错误。如果双方都在气头上拉锯,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破坏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可以用四个导入式问题,以建设性的方式来关注学生,如图1。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目的揭示法”,是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误行为的一种方法。“你还好吧”是一个相对冷静的问题,这四个字实际上所传达的信息是“我很关心你”;“有什么困扰的事”实则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产生倾诉的欲望;“为什么这么做”则可以向学生了解发生了什么;“会不会是……”表达的是教师的猜测,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回答中观察他的反应,得到一定的信息。

(二)正向练习法,有效疏导学生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学生的“反复现象”实际上是一个长期且顽固的坏习惯,改善这样的坏习惯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当发现学生的“反复现象”又犯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调节的时间,再寻找合适的时间、场所,把握节奏,进行疏导,鼓励学生努力调整。这一私下练习的具体内容如图2。

若学生反复出现不当行为,教师可以在私下与学生沟通:“老师发现你忘记了之前的好习惯。的确,这总是很难记住,老师也常常忘记很多事情,非常理解你的心情。老师也知道经常在同学们面前忘记好习惯,对你来说是一件尴尬的事。老师愿意帮助你,陪着你练习。”然后设定小暗号,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如对于爱说话的学生,可以设定“嘘”的手势暗号;对于做小动作的学生,则可以设置两臂摆好的小暗号。由此帮助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改正反复出现的不当行为。

学生的幸福成长有赖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减少“反复现象”旨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發展。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教育学生敢于接受错误,乐于在错误中反思。需要注意的是,同样的策略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效果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问题来分类制定相应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布鲁肖.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卞娜娜,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3]张民杰.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赵国忠.班主任最关键的管理细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陈宇.学生可以这样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中心小学   314005)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
从学生学习的视角谈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
浅析阅读在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游戏识字,让低段识字教学更高效
说、做、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