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云
集结了上海越剧中坚阵容的“越·聚黄金一代”越剧名家名剧系列展演于1月4 - 10日亮相上海大剧院大剧场。此次“越·聚黄金一代”越剧名家名剧系列展演的演出阵容堪称豪华,中生代领军人物齐齐亮相,新晋一代青年新秀也一同献演。明星阵容如此集中地亮相于同一次活动中,为近年来所罕见。演出剧目既有风靡几代的经典版《红楼梦》,又有经典回归的袁范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既有象征着上海越剧在越剧男女合演探索的《家》,又有近年来非常成功的新编戏《甄嬛》。这四部剧目既是艺术家们的舞台聚首,更是向大师、经典的致敬。同时,也是越剧舞台不同时期经典剧目一次“穿越时空的相聚”。 “重聚”是此次展演的一大主题,正如钱惠丽所言,“‘越·聚黄金一代是中生代、青年新秀的一次集结与展示,更是感谢、感恩——对恩师、对观众、对所有陪伴越剧共同走过的朋友;或者,也是一份送给自己的礼物,为自己与同伴对这方舞台始终如初的爱与坚守”。
十全十美 越剧中生代集体亮相
此次“越·聚黄金一代”越剧名家名剧系列展演的演出阵容强大,上海越剧院的名家钱惠丽、单仰萍、章瑞虹、方亚芬、王志萍与陈颖、张咏梅、许杰、黄慧和特邀的越剧名家赵志刚等中生代领军人物齐齐亮相。同时上越的“新晋一代”的代表杨婷娜、吴群、王清、李旭丹、王柔桑、蔡燕、史燕彬、裘丹莉、陈慧迪、王婕、王婉娜、忻雅琴、唐晓羚、吴佳燕、盛舒扬和特邀的陈湜也一同献演,两代越剧表演艺术家舞台上共绽放6朵“梅花”和23(17人)朵“白玉兰”。明星阵容如此集中地亮相于同一次活动中,为近年来所罕见。而上一次的上海越剧界“梅花齐放”则要追述到10年前2010年的“我们共同走过——上海越剧院梅花奖演员系列演出活动”。
此次“越·聚”,不仅汇聚了当下上海越坛最强大的艺术家阵容,艺术家们带来的也多是与他们舞台生涯渊源最深、舞台艺术最精湛的剧目。
经典版《红楼梦》中的两位主演钱惠丽、单仰萍都是因当年痴迷电影《红楼梦》而登上舞台的,后又成为了经典的宝哥哥与林妹妹形象。两人在舞台上合作近40年,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尽显默契。《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的扮演者章瑞虹同样是在恩师范瑞娟那一声醇厚的“贤妹请”引领下走上越剧舞台,成为当下越剧舞台梁山伯的“最佳代言人”。
有守正继承,当然也有发展创新。《家》象征着上海越剧在越剧男女合演之路上的不断探索。《甄嬛》的横空出世,是中生代艺术家近年来最重要且成功的一次新编戏探索。
舞台重聚 致敬经典亮点迭出
“越·聚黄金一代”既是艺术家们的舞台聚首,更是向大师、经典的致敬。同时,也是越剧舞台不同时期经典剧目一次“穿越时空的相聚”。
1月4日,刚经历了一场超强寒潮的上海还带着丝丝冬日凉意。夜晚,上海大剧院内外,攒动的人头让气温骤然上升。越剧《家》作为“越·聚黄金一代——越剧名家名剧系列展演”首场演出,在广大越剧爱好者的翘首期待中如约登场。而这场演出,被许多粉丝戏称为“有生之年系列”。
关于本次“越·聚黄金一代”,人们提到最多一个词就是“重聚”。而对越剧《家》而言,“重聚”又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这场演出,既是2010年主演赵志刚与陈湜离开上海越剧院以后,相隔11年首次回归出演大戏;也是赵志刚、单仰萍、许杰等“初代”梅表姐、大表哥、三少爷相隔14年后的再度携手。十余年时光弹指一挥间。虽然这一阵容的《家》暌违舞台多年,但几位主演提来,依旧充满感情。无论是单仰萍还是赵志刚,提及这出戏都表达出相似的情感:这些年,一直想要在舞台上再演《家》,但也没想到,这个“梦想”能在“越·聚黄金一代”成真。
如果说《家》的演出许多观众是带着“寻梦”的心情走进剧场,那对于袁范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更多人是带着一丝“追梦”的雀跃心情走进剧场。《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舞台最经典的剧目之一,但此次演出奉献给大家的是演出相对较少的袁雪芬与范瑞娟演绎的版本,这一版本也是在1953年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基础上整理再现。主演章瑞虹和方亚芬虽然在各自舞台上塑造过无数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形象,但此次却是两人第一次在舞台上共同演绎全本《梁祝》。现场观众的反映也证明了章瑞虹、方亚芬合作所起的“化学反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草桥结拜”开始,剧场内始终掌声、叫好声不断。而“送兄别妹”“英台出嫁”的全新处理又别具匠心。随着剧情推进,现场观众完全沉浸在剧中人的悲喜中。“山伯临终”“英台哭灵”的大段唱,现场凝神屏气,几乎鸦雀无声,直到演员唱完最后一句,观众才似刚回过神來一般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越剧《红楼梦》是上海越剧院的看家戏,有多个版本流传。此次奉献给大家的,是经典版《红楼梦》。该版本忠实传承了徐玉兰、王文娟两位宗师的菁华,由曾演绎千余场《红楼梦》的“最佳宝黛”组合——钱惠丽、单仰萍与越剧新生代中的佼佼者王婉娜、忻雅琴共同演绎。在欣赏经典的同时,观众也可以从中看到越剧艺术的传承。
新编越剧连台本戏《甄嬛》同样也体现了越剧的传承与发展。《甄嬛》是越剧首次尝试连台本的形式。从2013年《甄嬛》上本公演到现在,近八年的时间里,越剧《甄嬛》成为了上海越剧院最受欢迎的戏之一,更有不少年轻人因《甄嬛》爱上了越剧。这次也是《甄嬛》第一次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上本《甄嬛》由李旭丹、杨婷娜、王清、史燕彬、王柔桑、裘丹莉、陈慧迪、王婕等青年演员出演,可谓是青春靓丽的群戏,不同的流派唱腔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精彩迭起。如果说《甄嬛》上本是上海越剧院青年新秀们展露头角的联合登台,代表上海越剧院的未来。那么《甄嬛》下本就可谓是强大的明星版集结,整场演出由越剧中生代艺术家中的实力担当钱惠丽、王志萍、陈颖、黄慧共同演绎,耳熟能详的中生代越剧名家用成熟的表演给观众带来过瘾的观赏体验,也为青年主演们提供了范本。
红火背后 演出是最好的传承
“越·聚黄金一代”引发的票房火爆毋庸置疑地证明了一点——传统戏曲是有市场的,关键是如何找准观众定位。从《梁祝》到《甄嬛》,观众欣赏到的不仅仅是经典的故事,更是一种敏锐、时尚、开放的视野与气度。悉数四出剧目,不难发现,这其中记录了越剧百余年发展的多个重要时刻。
《梁山伯与祝英台》诞生于越剧孕育初期,是一出骨子老戏。拍摄于1953年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大型影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此后小提琴协奏曲的诞生贡献了至关重要的灵感。
《红楼梦》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越剧经典之作。一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大江南北竞传唱,火热程度令当下的网络热歌也难以望其项背,几十年来一直是越剧的代名词。
而越剧《家》则是进入21世纪后诞生的又一部佳作,更是越剧男女合演的新时期代表作,《甄嬛》则紧紧抓住网络热点,尤其受到青年白领与大学生的追捧。
“越·聚黄金一代”越剧名家名剧系列展演也让人们看到越剧的青春靓丽,永远站在时尚的最前沿,是每个时代的弄潮儿。1月4日,打头阵的《家》一炮而红,引发媒体、观众的热议,系列演出瞬间成为近期上海舞台受人瞩目的文化事件。虽然《甄嬛》近期各地巡演不断,但这次票房依旧喜人。种种迹象说明,越剧观众“喜新不厌旧”,只要是好戏,都能赢得他們的认可。
当然,主办方在演出阵容的安排上,也是颇费了一些心思的。《家》中赵志刚的“回家”引发回忆杀。《梁祝》安排了袁范组合——章瑞虹、方亚芬的首度全剧合作,自然令人期待。《甄嬛》的上下本展现了上海越剧院近年来紧跟时代潮流的创作追求,上本又展现了越剧院青年一代的整体风采。经典版《红楼梦》近年来较少亮相舞台,而师徒组合又有传承之深意蕴含其中。
种种安排无不体现出主办方的“用心”,而“以心换心”,这份对待舞台、对待经典的真心诚意也得到了观众真心的回馈。“越·聚黄金一代”不仅令广大越剧爱好者如痴如醉,甚至许多专业演员面对演出也难以“保持平静”,瞬间化身“迷妹”。有青年演员在朋友圈感慨:“对于观众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欣赏机会,而对于我们来说,则是更难得的学习观摩。”剧场里,连续几场都可以看到不少青年演员的身影——有上海越剧院的,也有从江浙院团赶来的——和观众们的鼓掌叫好不同,他们往往正襟危坐、表情严肃,似乎是要将台上老师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刻在心底。
从排练厅到舞台,不少青年演员全程“跟踪”了老师们创作的整个过程。不少人坦言,除了舞台上精湛的表演征服了自己外,老师们对待艺术一丝不苟、永不满足的精神更令人感动。有青年演员说:“其实对于老师们来说,这几出戏都是熟得不能再熟了。可是在排练场上,他们都像对待新作一样认真,丝毫不马虎。这种状态,更值得我们学习。”
曲终人未散。除了经典旋律的余音绕梁,这次演出也留给人们不少思考。这把在严寒冬日里点燃的“火”,让我们看到了越剧年轻的风采、传统永恒的魅力。
台上的薪火相传、台下的热情如火。经典流传,黄金年代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