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校本研修 促进能力提升

2021-02-09 06:46齐梅
黑河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量规研修校本

齐梅

[摘 要]逊克县民族小学是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省级示范校。在教育部授予民族小学“教育部2019年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的基础上,依托奥鹏校本研修管理平台、逊克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结合逊克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远程)及本校实际情况,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文章从整校推进三提升、校本研修三创新、以评促用三实施三个方面,阐述我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是如何引领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教与学方式的。

[关键词]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校本研修;融合创新发展

为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国家信息化发展要求,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精神,把握规范管理、创新设计、有序推进的原则,我校采用“333(即整校推进三提升,校本研修三创新,以评促用三实施)”模式进行实施和管理,逐步推进工作。

一、整校推进三提升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最终发挥作用的不是技术,而是教师;真正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的不是技术,而是应用技术背后的理念和学校的管理模式。为此,我校成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团队、应用指导考核小组、课堂教学改革小组。三个小组统筹管理,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实现工作效能最大化。

(一)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

组织教师学习能力提升工程2.0相关文件,改变观念,行动跟进提升;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促提升;定期召开总结会,提炼总结促提升。

(二)应用指导考核小组指导能力提升

小组成员通过协助管理团队进行环境诊断、SWOT分析,选定学校研修能力点范围,指导年级组和教师选择研修能力点,制定能力提升工程2.0年组研修计划、个人研修计划及清单等工作的筹划、指导、示范引领,促进指导能力提升。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以课堂教学改革小组为核心,探索优化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的策略,以点带面促提升;精心设计并制定了《逊克县民族小学业务工作周行事历》,夯实校本研修活动,促进应用能力提升。

二、校本研修三创新

技术与人的作用深度融合,才能释放出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强大影响力。教师是打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通过引领教师充分利用平台优势,采用“双线”融合(创新教师的学、研、教)模式夯实校本研修,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造高效课堂。

(一)学的创新——任务驱动,按需选择

1.线上线下“双线”融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教育教学工作融合贯穿于业务学习始末,学用结合,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定期在线上发布集中学习的研修任务,教师线上学习,线下实践后提交成果。

2.师徒结对和按需选学相结合,不同层次教师根据所选择能力点,本着自愿的原则,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进行“师徒结对”自由组合,按需选择微能力点考核标准、相关案例和工具课程进行线上学习,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3.根据教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随时在微信工作群以图片标注、文字说明、视频讲解、即时交流的形式进行技术操作方面的常态化培训指导。

(二)研的创新——“双线”融合,分层推进

1.创新集体备课模式与教案书写形式。采用线下实践,线上提交的方式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改变教案书写形式。课堂教学改革小组成员初步尝试使用PPT版导学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二次备课教师只需修改课堂教学内容部分的PPT即可,达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省时高效、备授课一致的目的。其他教师采用传统教案书写模式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实现资源共享,继续研讨优化课堂的教学方法。

2.改变传统听评课模式,采用“移动听评课”模式,分层开展“双线”融合公开课活动,提升应用能力。线下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磨课,线上提交课堂实录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跨学科听评课。“青蓝工程”说讲评思一体课活动,师傅由教学能手担任,徒弟为特岗教师。课上注重常规教学,目标落位,主要体现A5、A6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联盟校研讨课”“课改小组示范课”活动,注重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和教学结构变革,主要体现微能力点在不同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移动听评课活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听课教师参与更自主,让执教教师成长更迅速。

3.分层开展课堂创新经验交流活动。线下“金点子”经验交流活动重在课堂改革经验的总结交流。课改小组成员有的结合翻转课堂、学科和学情的特点,从课前视频的录制、课上抓实三个环节、课后巩固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线上“科学、精准设计作业内容”交流研讨活动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经验分享,主讲教师将经验錄成视频在平台分享,其他教师观看后或发布个人观看体会,或发布自己的实践经验;线上直播“联盟校经验交流活动”意在扩大辐射面,让本校未能到场的教师也能聆听到交流会上教师精彩的讲座。

(三)教的创新——巧用技术,变革课堂

教学结构变革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关键。变革课堂教学结构是让教师深刻理解且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渗透信息化教育理念,让理念“落地”,促能力提升。

1.根据教师的年龄情况、课堂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教师分成三层,分层提出实施教学工作的要求:A层骨干教师变革教学,尝试翻转课堂、项目学习,B层经验教师创新教学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C层年老(青年)教师优化教学重视常规教学、目标落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分层逐步推进,将传统的“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教学结构转变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

2.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线上与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敢于质疑,充分思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空间实现互助式学习分享,充分发挥了空间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交流平台作用。 课前、课中、课后利用智能检测功能进行三次线上练习,直观数据分析更便于教师了解学情,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人人通管理账号查看全校师生在教学各方面的应用情况。

三、以评促用三实施

(一)实施发展性评价量规

结合我校实际,选定A11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作为学校发展切入点,实施发展性评价,以评促用。学生层面,一是制定《逊克县民族小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量规》;二是组织骨干教师结合本量规使用人人通空间对学生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三是通过骨干教师示范展示,全校推广。全校教师共同使用人人通空间“学生点评”功能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评价时,可以采用量规设定好的指标随时点评,也可以使用评语点评,每次评价都是点对点的方式发送到学生及家长的人人通空间,并累积生成积分,记录学生成长过程。教师层面,教导处结合校本管理平台听评课活动提供的13个维度,设计《逊克县民族小学公开课评价量规》,让全体教师根据评价量规细则对线上课进行评价。

(二)实施竞赛式应用指导

针对教师在微能力点应用中的问题,开展微课大赛活动,从中总结出适合本校的微能力应用考核指导方法。一是由应用指导考核小组成员分头学习微能点力评价标准,逐一拆解考核要点,按优秀作业标准制作作业模板,再经过多次开会商讨、修改作业模板,选定最优设计模板;二是下发评价标准及优秀模版组织开展与微能力点相关竞赛活动,择优上传至校本研修管理平台,进行示范引领;三是通过教师会集中学习微能力作业评价标准,规范微能力作业命名格式,要求教师观摩优秀作业后修改个人作业并上传至平台参加成果测评展示。

(三)实施测评式成果展示

应用指导考核小组成员是教师应用成果展示的初评人员,12个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组,每组5—6人。先在组内展示,进行组内初评;初评合格后方可将成果提交至平台参加展示,进行终评;终评由学校自评、教师互评、专家评价三个环节组成。平台的终评不仅实现了县域内成果的分享与展示,而且互评环节为校际间、教师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搭建了平台。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之路漫漫且修远,我们将继续探索,“智”用信息技术,“慧”見课堂变革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梅,陈昌发.以“三用”推动评测 助应用实践落地——重庆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示范校整校推进项目实施模式探索[J].教育管理,2021,(05).

[2]肖磊.信息化教学平台与课程资源建设研究[J].科技风,2020,(10).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量规研修校本
师生共同制定评分量规——基于文献与实践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体育学习评价量规的研究
浅谈评价量规在音乐翻转课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