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岽 于利花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评价的建议指出,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決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本期我们特选登三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评价类文章,从新时代中学思政课评价的变化及其特点、基于主动学习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评价、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考试评价情境创设的实践等角度展开论述,以期为中学思政学科的教学与评价提供借鉴,推动中学思政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
摘 要: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准绳,而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标准及其效果的检验。新时代中学思政课评价在经历基于纸笔测试为主的评价、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基础上,实现了从相对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从关注课堂向课内课外并重以及从注重考试向注重“教”“考”“学”育人合力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中学思政课评价的与时俱进。新时代中学思政课的育人评价标准更具时代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中学思政课;课程评价
一、新时代中学思政课评价的整体背景
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准绳。新时代以来,中学思政课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在突出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的同时,不断更新课程评价准则,课程本身的科学性、规范性不断增强。
(一)新时代以前更多以纸笔测试为主的评价方式
纸笔测试是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用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长期较为流行。以往,中学思政课教学以教师的知识性传授为主,以纸笔测试的评价方式为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不显著,评价方式较为单一。2003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颁布,提出素质建设的目标,指出高中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强调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对学生的素质进行考核。然而在“唯分数论”和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亦即以分数论成败的评价方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
(二)新时代以来更多基于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
新时代中学思政课评价强调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还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强调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所谓思想政治素质,即着重强调思政课的德育作用,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而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以及行为表现。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能力,并且养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等的价值目标。
2014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指出要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不同学科制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布,明确提出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并指出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1]。在这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其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四个水平的划分,形成了一个“4×4”的量表,以此来考查学生多方面能力。其次,强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查学生在进行情境化问题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这一阶段,中学思政课评价注重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考查,考查的内容更加细致全面,更加注重学生内在素养的提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注重学生学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力等”[2]2,并提出开设劳动教育等国家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在保持和强调传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将劳动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另一个指标。至此,基于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实现了从传统的三维评价到教师与学生等多主体评价以及学生的思维、判断、参与、劳动与实践等各种能力综合评价的转变,评价更综合、全面。
二、新时代中学思政课评价的变化
新时代以来,中学思政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将中学思政课建设与评价推向更新的高度。总体而言,新时代以来中学思政课评价大致经历了如下变化:
(一)从相对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
评价问题是中学思政课的关键问题。能否科学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中学思政课的本质诉求。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学思政课遵循“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素养时代前,中学思政课评价遵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考查方式,虽然体现出思政课的德育作用,但评价标准尚不细致。新的课程标准在坚持三维考查的基础上,将各种维度做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对“如何理解校训的价值追求”进行评价时,其维度包括“活动目标明确恰当”“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小组同学配合主动”“搜集信息充分、精当”“流利地表达小组观点,并能为主要观点提供例证”“对校训的认识深刻、独到”的维度。这些维度既包括前期的准备过程,也包含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参与表达能力的考查,并且对每个维度都进行了等级划分,将原本的三维评价模式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拓展。同时,新时代以来的课程标准强调,在强调教师在评价中主体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社区评价、学校评价、同学评价等多种主体的评价结果,对学生的考查更加全面。因此,新时代以来,中学思政课评价一改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实现了评价主体及内容的与时俱进,体现出更加综合的考查方向。
(二)从关注课堂向课内课外并重转变
中学思政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变化,同时能够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并指导实践。在注重考查知识掌握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因此,2003年的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的考查,而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侧重于其对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强调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能力。2017年的课程标准将这种侧重课堂活动的评价方式进行了丰富和拓展,指出要从活动和实践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考查,指出应该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以及“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而2020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指出,要更加注重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推动中学思政课评价实现从注重活动向注重劳动与实践转变。
(三)从注重考试向注重“教”“考”“学”育人合力的转变
新时代以来,中学思政课评价与建设强调要“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2]5。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 [3]。思政课育人合力系统是一个复杂、动态、多变的系统,不仅需要学校层面系统规划,完善相应配套设施与管理体系,同样需要全社会范围的共同努力。2017年和2020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均强调了思政课育人合力的重要性。不仅在教学中注重多角度贯彻育人元素,同时设置各种活动型课堂,举办各类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劳动体验活动。此外,在考试方面也将育人元素深入贯彻,真正推动思政课“教”“考”“学”合力机制的发挥。
三、新时代中学思政课评价的鲜明特点
新时代以来,中学思政课评价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较强的操作性以及目标的科学性,真正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一)鲜明的时代性
时代性是思政课的鲜明特征。这一特征不仅体现在思政课内容的与时俱进,同时体现在评价方式的不断更新上。一方面,中学思政课评价可以依据变化发展的现实及时更新和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三维”到“多维”,从“一元”到“多元”,不仅是课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作为“时代新人”,不仅要从课程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和能力,还要通过课程的学习提升包括团队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在内的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评价绝不能简单地根据成绩一刀切,而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现实发展需要的方式。另一方面,及时跟进和完善课程标准,并在教学中完善相关课程,且据此对学生做出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2020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对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考察,并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的劳动和实践创造条件,综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和创新内容是中学思政课评价永葆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二)较强的可操作性
评价标准具有可操作性不仅是评价科学性的体现,更是量化考核内容以实现科学、公平评价的内在要求。新时代以来,中学思政课评价标准不断细化、量化,真正呈现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一方面,评价标准更细化。新时代以来的评价不仅注重继承传统的基于知识、能力以及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评价准则,并且将考查的内容更加细化。指出在对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进行考查时,要综合考查其“政治认同”“价值判断力”“法治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并对以上各种能力都进行细致的划分,明确考查的方向和内容,便于将评价的标准进行量化,以便对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活动提出不同维度和等级的评价标准,体现较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提出通过学业水平考試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在命题中要注重在共同的评价尺度中体现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对其进行评价。强调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量化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出更加科学的评价。较强的可操作性是新时代以来中学思政课评价的典型特征,不仅完善了中学思政课考核标准,同时,促使思政课这一更加注重价值观培养的课程有更清晰可视的评价标准,避免因个人主观性太强对学生做出不公正的评价。然而,虽然评价的标准不断量化。但是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如何贯彻执行才是真正考验教师和学生的内容。
(三)显著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新时代思政课评价的又一鲜明特征。中学思政课评价的科学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评价标准的制定遵循分层次、分情况的准则,体现因课施教,据才评定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注重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并对学生不同方面的才能进行细致的量级评定,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真正发挥思政课育人的作用。不仅如此,在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考查时,既考虑到思政课的特殊性又兼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兼顾统一性与差异性,通过设置开放型试题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查,体现思政课评价的科学性。另一方面,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强调完善监督与管理制度,既注重“完善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同时,要求“建立国家、省两级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健全课程建设和管理反馈改进机制”,对课标的执行和落实等情况进行检测,明确责任主体。明确的责任主体与目标确定中学思政课评价并非落于空文,而是在现实层面有着确实保障的内容,推动中学思政课评价建设朝着更加科学、公正的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