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 张丰川
黄褐斑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西医认为:它与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因素(包括性激素水平、甲状腺疾病、妊娠等)、遗传易感性、精神因素等相关。此外,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血管改变与局部炎症反应等也在其中起一定作用。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也有诱发黄褐斑的可能。黄褐斑的发病机制目前还并不明确,但从组织学变化上多表现为黑素细胞的增多,黑素颗粒的分泌增加,色素在局部组织的堆积与沉着。
黄褐斑的中医病名叫做“黧黑斑”。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形成涉及肝、脾、肾三脏,其中以肾虚为根本,并与瘀血密切相关。据中医经典著作《灵枢经》1记载:“肾病者,颧与颜黑。”明代陈实功言:“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2明确提出黧黑斑的发生为肾虚水亏,火燥内结而成。血瘀则为黄褐斑发展的关键要素,常作为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出现。同时,它又能以促进因素而导致黄褐斑的进一步加重。《灵枢经》记载有:“血不流则髦色不泽, 故其面黑如漆柴者。”《普济方》3亦记载有:“面上黯,此由凝血在脏。”故瘀血当为黄褐斑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治疗黄褐斑常用的口服药有维生素 C、维生素B3、维生素 E、谷胱甘肽、氨甲环酸等。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黑素形成,降低黑素合成的能力。维生素B3、C、E 均有淡化皮肤色斑的作用,但单纯使用维生素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治疗黄褐斑方案中,通常将口服维生素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辅助用药。酪氨酸酶是合成黑素的关键酶,如果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即能减少黑素的生成。谷胱甘肽和氨甲环酸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减少黑素的合成,达到淡化色斑的效果。
外用西药种类繁多,常用的有氢醌等脱色剂,还有果酸等角质剥脱剂。氢醌即1,4-二羟基苯,能够竞争性抑制酪氨酸的酶促氧化,从而抑制黑素的合成。果酸可以剥脱角质层的细胞,通过剥脱角质层细胞,来促进表皮细胞的活化与更新,加速黑素的代谢,减少黑素颗粒沉积,治疗黄褐斑。
还有激光祛斑疗法,其原理是一定波长的激光可被发色团特异性吸收,当激光器发射特定波长的激光时,可以被黄褐斑的发色团即黑色素特异性吸收,黑素小体吸收能量后快速升温,被破坏,局部蒸发。这种特异性吸收可以只破坏黑色素而不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可用于破坏黑素的激光器种类包括:调Q开关红宝石激光694 nm、 Nd:YAG激光523nm /1064 nm、翠绿宝石激光755nm等。目前,各种激光器治疗黄褐斑各有优势,而临床上许多黄褐斑患者的病情复杂,这需要针对这部分患者去联合使用不同的激光仪,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黄褐斑常用的口服药有维生素 C、维生素 B3、维生素 E、谷胱甘肽、氨甲环酸等,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黑素形成,降低黑素合成的能力黄褐斑初期以气血郁滞,热邪损络为主。黄褐斑的形成及加重与日晒有着密切的关系。依中医而言,日晒为光毒,其损人机体必先侵袭肌肤络脉,局部络脉虚损,气血亏虚,不能华面,火燥内结则气血郁滞,最终成瘀成斑。此时宜用白花蛇舌草、青蒿、生槐花清热解毒,配合牡丹皮、当归、玫瑰花、月季花活血,陈皮、茯苓行气健脾,珍珠粉、白僵蚕、白芷祛斑通络,共奏解毒宁络祛斑之功。
黄褐斑早期也可见肝郁气滞者。清代祁坤《外科大成》4记载:“黧黑斑多生女子之面,由血弱不华,火燥结成,疑事不决所致。”情志不舒,气血郁滞,气郁则气血结聚于局部,涩而不畅,甚则不通,局部颜面气血亏虚,失于荣养。同时,气郁日久化火,邪火伤阴损络,气血愈亏,面部不华,形成黑斑。此时宜用柴胡、川芎、香附疏肝行气解郁,配合当归、玫瑰花、月季花、红花疏肝活血,佛手、茯苓、麦芽疏肝理气健脾,僵蚕、薄荷引药上行,以达到疏肝解郁祛斑的功效。
黄褐斑慢性期病情的发展及反复,主要因气血阴阳亏虚所致。其主要包括气虚血瘀与阳气不足两个方面。面部为十二经脉汇聚之所,是反映人身气血变化的集中部位。慢性期黄褐斑缠绵难愈与人体气血亏虚关系密切。气血两虚,正气不足,则易受外邪影响,不耐劳累变动。气血两虚侧重补气,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此时,当以黄芪、当归补气养血,配合升麻升举阳气,党参、茯苓、陈皮健脾补气,鸡血藤、红景天、红花、月季花、玫瑰花养血活血,来达到补气养血、活血祛斑的目的。
《内经》5记载:“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具有的气化功能,可将“有形”转化为无法触及、无法观测到的“无形”。反之,阴气具有凝聚的能力,能将“无形”凝结成境界清、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有些慢性期的黄褐斑患者就是体内阳气亏虚,阴气内盛,从而凝结成斑。另一方面,“气主煦之”,阳气还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阳气不足,“血得寒则凝”,血行不畅,瘀血内生,亦可导致黄褐斑的形成。此时,当以菟丝子、沙苑子、女贞子补肾养肝,肉桂、巴戟天、仙灵脾等温补阳气,当归、红景天、玫瑰花、月季花活血化瘀,陈皮行气健脾,固护脾胃,珍珠母镇惊安神,白僵蚕引药入络,共同补益肾气,活血祛斑。
中药除了内服之外,还可外用。以珍珠粉、红景、僵蚕、白附子、玫瑰花、红花、白及打粉过筛后,以温水调糊敷面,可以加强局部气血流通,美白养颜。
还可针灸取穴治疗。局部围刺黄褐斑,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气血,帮助气血上达于面。毒损络瘀型取血海、风池、合谷清热凉血,手法采用泻法;肝郁气滞型取肝俞、期门、膻中疏肝理气,手法采用泻法;气血两虚型取足三里、脾俞、胃俞健脾胃补气血,手法采用补法;肾虚血瘀型取肾俞、血海、膈俞补肾活血,肾俞用补法、血海、膈俞用瀉法。
除了以上列举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外,严格的防晒对改善黄褐斑也有明显的作用。生活中我们可以戴帽子、打伞遮挡阳光,也可使用防晒霜遮盖皮肤来减少日光的吸收。防晒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吸收光线,来减少皮肤对日光的吸收,即化学防晒剂;另一类是通过不透明物质来反射光线,减少皮肤对日光的吸收,即物理防晒剂。对于黄褐斑的治疗及疗效的维持,防晒霜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无论使用内服药、外用药或激光治疗黄褐斑,都需要患者严格防晒以配合治疗。
总的来说,黄褐斑是一种易诊难治的皮肤病,它的治疗周期长,且易于复发。可以明确防晒是治疗黄褐斑的重要措施,各种新型治疗方法也在陆续出现,但安全性、复发率及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又称《灵枢》、《针经》、《九针》,中国传统医学重要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东周战国时期。共九卷,八十一篇,与《素问》九卷合称《黄帝内经》。
2出自陈实功公元 1617 年撰写的《外科正宗》,共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
3公元 1406 年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1960论,2175 类、778 法、61739方239图。
4外科著作。四卷。清·祁坤撰于1665年。卷一为总论部,阐述痈疽等病的诊治要点、各种治法及常用方剂;卷二-三为分治部,按照头面、颈项、背、腰、胸腹等身体部位分列各种外科疾病的证治、验案;卷四为不分部位的大毒与小疵(包括各种内痈、疔疮、流注、瘿瘤、金疮等全身性疾病)及小儿疮毒的证治。
5《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