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陶艺工坊的建设与实施

2021-02-07 03:54张建银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工坊陶艺创作

陶艺经过人与土的交流、水的融合、火的煅烧,每个过程都充满创造与期待。学习陶艺对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有着独特作用。慈溪是越窑青瓷的发祥地,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历经千年之久,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地域文化资源。学校自2004年开始,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着手创建陶艺特色课程,建立陶艺工作坊,同时组织了一支扎实的陶艺教师队伍,形成陶艺工坊的特色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打造完善的陶艺工坊教学环境

(1)“一体化”陶艺工坊布局

学校陶艺工坊在建设规划时,采用教学、创作、展示“一体化”的布局设计。以北校区为例,各功能室从西至东安排为:陶艺第一展厅—工作室—小型原材料准备室—陶艺教室—窑炉室。各功能室之间互相打通,形成“一体化”的布局。

陶艺第一展厅安排在学校大门主通道右侧第一间,里面展示的都是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第一展厅的建设,目的在于高品位展示学生陶艺作品。旁边是教师工作室兼第二展厅,主要展示近期创作的师生作品。这里既是陶艺工坊的老师们开展教研讨论的地方,也是潜心创作之地。穿过工作室是陶艺专用教室,里面附带一个小型的原材料准备室,配备有各类陶艺工具、釉料、泥料等,可容纳50多人开展教学活动。教室内设工具摆放区、材料摆放区、作品展示区等不同功能区。走出陶艺教室,便是专业烧制窑炉,熔炉容量为1.5立方米,最高温度可达1300摄氏度,可以满足大量高品质作品的烧制要求。

(2)“浸润式”陶艺历史长廊

学校将陶艺工坊周边大片留白的教学楼墙面打造成一条陶艺历史长廊,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学校陶艺特色教育理念、课程建设以及陶艺特色发展的历程;二是利用一至四楼的楼梯墙面介绍中国陶瓷发展史,以图片形式展示着从原始古陶到现代陶艺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三是二楼教室的走廊墙面,介绍家乡慈溪越窑青瓷的发展历史及代表作品。长廊的布置使学生抬头就能了解到陶瓷相关知识,让学生浸润在浓厚的陶艺氛围之中。

2.构建立体的陶艺工坊教学体系

陶艺工坊教学体系的建设,以俱乐部精品课程、社团活动、美术课作为三大载体,面向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形成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形成普及与提高结合、自主选择与学校选拔并举的工坊成员组成模式,指导教师也采用本校教师加陶艺家、陶艺专职教师和美术任课教师相结合的多元组合方式。

(1)编写基于生活的陶艺教材

为更好地开展陶艺工坊教学,我们编写陶艺拓展课程教材,包含欣赏、技能体验、陶艺创作三类课型。以普及陶艺教育为目的,教材根据陶艺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创作技法为单元划分的方式,开设单元式学习设计,遴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和素材,构成陶艺教学的内容。每单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供上课老师及学生选择(表1)。

(2)形成适合儿童的教学模式

在陶艺工作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学生的感受及发展放在第一位,体现学生本位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课程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陶艺创作活动的主体,尊重他们在创作过程中闪现的独具个性的思想。因此,我们设计了三种课型的一般教学模式:作品欣赏课采用“放大镜+望远镜”模式,即“感官初受—局部赏析—整体感悟—体验式制作”;技能体验课采用“玩转小元素—解构分析作品—搭建作品雏形—深入打磨”的方式;主题创作课采用“挖掘素材—构思碰撞—首度创作—二度创作”的教学模式。例如,陶艺创作课“我就是我”中通过对镜观察、触摸面部、创作、交流再创作的方式,学生表现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图1至图3)。

3.开展多样的陶艺工坊实践活动

陶艺工坊的建立,为学校开展陶艺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陶艺工坊基地,让全校师生都来体验陶艺创作的乐趣。

(1)开展“陶艺之乐”的体验活动

除了常规的陶艺课程外,以校园艺术节为基点,每年五月份开展“玩泥”体验开放月活动。中午学生可以到陶艺工坊来玩泥巴,工作坊的陶艺老师负责指导。组织“探寻母亲瓷”研学活动,学生到上林湖越窑青瓷公司、越窑遗址公园博物馆、龙腾青瓷研究所等进行参观学习,感受越窑青瓷的悠久历史。除了从远古追寻艺术源头的活动外,也开展陶艺与当代艺术对接的体验活动。在宁波陶艺教学现场会中,由165名学生共同创作了长20米、宽12米的大型作品《腾飞的巨龙》(图4、图5),每个学生完成一片龙鳞的创作,每片龙鳞的纹样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在市小学美术拓展课程成果展示中,由60多个孩子群体创作的《纹》,则是将自然及传统纹样绘制在陶瓷娃娃上,组成了一组大型装置作品,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意蕴。我们纳入装置艺术的观念,是为了展现每个学生的独特创意和共同创作产生的视觉震撼效果,进而感受陶艺的魅力。

(2)开展陶艺之美的展示活动

将陶艺创作与校园环境建设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进行陶艺装置作品的创作与布置。先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实地考察需要布置的场地,商讨适合摆放怎样主题的作品,然后再回陶艺创作室进行主题作品创作,或将现有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进行组合,并由他们进行装置,这样既能体现学生独特的创意,同时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例如,陶艺工坊周边就有大片的草地,非常空旷,适合展示环境陶艺的装置。陶艺装置作品《放学路上》,由学生共同创作,再现了同学们三三两两回家路上的情形。又如《骑着马儿去旅行》,骑着马儿欢奔的惬意情境与校园草地结合,使作品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除了校园里那些大面积可供装置的地方外,我们的视角开始搜寻一切可以装置陶艺作品的空间。楼梯的转角处是一盆盆绿色的小盆栽,那些充满创意、装饰精美的盆栽花盆,则出自学生们的双手。教室的讲台上,摆放的粉笔盒、置物盒是学生们的创意。老师们的笔筒是学生们创作后所赠,连走廊旁的护栏上,也悬挂着学生们亲自布置的彩釉作品。

校园陶艺工坊的建设与实施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陶艺教育”实验基地、全国陶艺教育先进学校、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宁波市精品拓展课程(陶艺),陶艺社团被评为慈溪市优秀学生社团等。学校先后多次成功承办全国性、宁波市陶艺现场会,学生创作的陶艺作品有500余件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奖与发表,并多次在宁波美术馆、宁波博物馆等场馆展出。陶艺工坊成立后,先后50多次接待过来自国内外参观考察团,多次接受电视台、报社的采访,在社会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陶艺成果获2019年教育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小學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作者简介:张建银,慈溪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工坊陶艺创作
拖把
Jazz
鲁班工坊中高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蚂蚁工坊
创作失败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关于《翔》的创作
陈烈汉陶艺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