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教学:红帮文化校本课程的新尝试

2021-02-07 03:54:54方璐莎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术笔者学科

“红帮”是宁波的特色服装文化资源,它在中国现代服装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开拓了一条“洋为中用”的中国服装现代化的新道路,在服饰的改良与设计方面与美术学科有很多契合之处。笔者所在学校将红帮文化引入学校的美术课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提问——“什么是红帮文化?什么是红帮精神?”,笔者哑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作为美术教师只关注美术绘画与设计制作,忽略了让学生以全局的眼光看待红帮文化,因此学生对红帮精神一无所知。

鉴于此,笔者关注到芬兰提出的现象教学(Teaching by Topic),具体措施包括:废除学科分科的教学模式,不再分历史、地理等学科,而改为现象教学。现象教学,是围绕事先确定的主题,将相近的学科知识重新编排形成学科融合式的课程模块,在同一模块中囊括经济、历史、地理等各种跨学科的知识,以主题贯穿学习,实现跨学科教学。

如果学生能用跨学科的方式来学习红帮文化,是否能有效帮助学生探究地域特色文化之间的关系,发现其文化背后的本质和意义,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探究与思考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红帮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结合现象教学法,开展跨学科融合并贴近社会生活的学习。

笔者围绕红帮文化的主题设计了“了解红帮”“尝试红帮”“创新红帮”和“展示红帮”四个单元的主题,每个主题分别围绕不同的校园现象开展活动,根据小学中高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安排由易到难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以美术学科为主导,涉及语文、信息技术、劳技、数学等学科,从“领域跨界、学科跨界、时空跨界”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探究(表1)。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方面能力的整合,是美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美术学习预期获得的素养。

在红帮文化校本课程的整合设计中,笔者通过现象教学的方式开展多个领域学习的模式,采用主题、话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聚焦红帮文化,关注与之相联系的生活与社会现象,从多领域实践应用的角度达成同一学科的串联,同时,关注美术学科本体垂直连贯的逻辑顺序。如五年级“裁缝师傅的家什”单元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对红帮文化的不断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欣赏感知、设计家什、制作家什、布置展示、师生评价”等环节,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逐渐上升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欣赏?评述”多个学习领域的统整。这种学科内部的整合从领域自身概念体系与逻辑结构出发,强调层次递进性与系统性。

课程整合比学科整合、知识整合具有更宽泛的内涵,跨学科的整合主要发挥学科素养在真实场景中的综合应用能力。立足美术课堂,学科跨界可以让原来的美术教学更加立体,形成一个微型的整合系统,同时也为学生个体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交互平台。

1.当美术遇上语文——增强学科人文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既锻炼了学生的美术综合表现能力,也增强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如在三年级“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旗袍的演变过程(图1)。教学片段如下:

师:这几款衣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我觉得开始的几件衣服比较宽松,后面几件就比较贴身了。

师:这原是满族人为了遮挡风沙的大褂,之后逐渐演变成时髦女郎喜爱的旗袍。同学们,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衣服越来越合体,身材尺寸有多大,衣服就做多大。

师:这就是紅帮裁缝倡导的量体裁衣。

生:衣服袖口也由宽大变成紧身的短袖,甚至是无袖。

师:最初的女子喜欢穿宽松的、遮住身材的衣服,后来,她们喜欢穿凸显身材的旗袍。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美了,女性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由保守走向自信。

【设计意图】以上的教学片段融合了浓浓的语文元素,如“宽松/贴身、量体裁衣、保守/自信、体会服装变革下的思想变化”等,除了提升读图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美术学科的人文性也得以增强。

2.当美术遇上数学——感性世界的理性美

艺术是人类感性认知世界的方式,而数学是人类理性认知世界的方式。在三年级“走书社团的旗袍设计”一课中,教师为了引导孩子了解红帮裁缝技艺高超、能以目测带量,设计了量体的环节。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身上的衣服大都是妈妈购买的,在过去服装业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需要置换新衣裳该怎么办?

生:去裁缝店做衣服。

师:那你们知道做衣服的第一个步骤是什么?

生:量体。

师:老师今天要给身材高挑的王同学做一件衣服,你们能帮我猜一猜或者用目测的方式告诉我,她的腰围是多少吗?可以以厘米、分米或米为单位。

教师请学生上台,用专业的裁缝皮带尺测量王同学的腰围,并请学生谈谈感受。

教师适时引导:这些技术难不倒红帮裁缝们,他们能做到“以目测代量”。

【设计意图】笔者了解到三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中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及周长的知识,于是设计了猜测腰身并测量腰围的环节,让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红帮裁缝“用目测代量”的高超技艺,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探索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3.当美术遇上科学——艺术背后的科学知识

科学课中所学的知识让美术更有表现力,美术学科里的图案、色彩和肌理都与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四年级“有趣的肌理画”一课,教师将事先调好的油画颜料、松节油和清水混合,用转印法将肌理效果表现在不织布上。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先在一盆清水里倒入事先调好的红色颜料。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随后分别倒入黄色、蓝色的颜料,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

学生观察后发现油画颜料浮在水面上,根据所学知识会找出原因:水和油画颜料的密度不一样,重量也不一样,所以会出现油画颜料浮在水面上的现象。

步骤二:教师示范操作,把浅色的不织布放入水中,学生发现不织布浸到水中后出现了漂亮的花纹。小组选择不同的纸材(A4纸、铅画纸、布料和不织布)进行尝试,找出肌理效果最好的纸材。

学生实验后提出A4纸和铅画纸遇水容易破损,布料吸收颜料的性能不好,不织布是最佳的选择。

【设计意图】油和水的密度不一样,在试验中会出现油画颜料浮在水面的“油水分离”的效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随机把试验中呈现的肌理效果转化为美术作品。当美术遇上科学,能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美术技法的形成过程,了解艺术背后的科学知识。

4.当美术遇上其他学科——跨界中求融合

美术与信息技术、音乐、历史等学科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发现学生在“选一选我最喜爱的美术课”的自主投票环节中对五年级“裁缝师傅的家什”充满了兴趣。又如六年级“校园红帮展示设计”一课后,学生进行图纸设计,并寻找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进行制作,所设计的服装入选杭州的服装展(图2)。

现象教学,就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就是要打破学校课堂单一教学的模式,突破学校教育的地域限制,实现网络学习、博物馆学习、艺术家进课堂、非遗进课堂等方式,实现课堂的时空跨界。

1.网络学习,可以自主地学习

学生在网络以及相应设备的支撑下,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可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去慈溪实验小学执教“裁缝师傅的家什”前,调查发现学生对红帮文化知之甚少。课前请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红帮文化的相关知识,课中以知识问答的形式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课后布置“寻找紅帮裁缝的家什”的问题请学生自主探究。

2.博物馆学习——拓宽视野的学习

为了红帮文化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笔者与宁波服装博物馆、熨斗博物馆建立联系,并挖掘宁波市奉化区内有参观价值的小型博物馆,在带领学生参观的同时完成相应的学习单。

3.艺术家进课堂——注入新意的学习

笔者多次走访百年服装老店——荣昌祥,与红帮服装第四代传人王永华师傅取得联系,定期邀请他来学校指导教学。为了讲好“熨斗”这一课,笔者邀请宁波熨斗收藏家赵雪林老师录制视频,从熨斗的精美外形、发展历史、操作方法等方面为学生讲解。

4.非遗进课堂——守住传统的学习

美术教材“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课中罗列了龙泉窑青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些非遗文化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笔者在红帮文化校本课程设计中,以红帮文化为主线,通过确定目标、初步感知、探寻表现、深化认识、体验成功和弘扬文化这六个步骤使学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关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基于现象教学的红帮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自开展以来,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成效。一是笔者以单元教学的形式,开辟了美术“六步教学”的范式,即“选课、探寻、参观、体验、练习、展示”,让学生对红帮文化有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二是将课堂回归生活,优化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三是增强教师多学科学习的意识。

通过课堂实践与探究,以“红帮文化”作为切入点,从地域文化入手,最终生成的校本课程学习指南《我是小红帮》(图3)和10节微课,为一线美术教师提供了教学范例。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对红帮文化的由来以及发展过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并能多方位、多角度地理解红帮文化对环境、历史、民间工艺产生的影响,让学生感受红帮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傅芳.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跨学科艺术融合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汤姆·马卡姆.PBL项目学习:项目设计及辅导指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4]钱初熹.基于项目学习的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方璐莎,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美术笔者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性能相差达32%
微型计算机(2009年3期)2009-01-22 02: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