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领导下的上海红色保险网络建构(1938—1949)

2021-02-07 04:31徐斌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1年6期

徐斌

[摘 要]上海红色保险网络是中共领导下上海红色金融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38年中共上海保险业党支部的成立为开端,上海红色保险网络在中共上海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应形势变化而逐步建构。通过发展党员队伍、创办群团组织、建立隐蔽机构等主要途径,中共上海地方组织以保险业为阵地构建了以保险业党支部为核心引擎、以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为运转平台、以大安等保险公司为支点掩护的上海红色保险网络,积极展开各项斗争与活动,为抗日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上海红色保险;保险支部;“保联”;大安保险;民安保险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1)06-0039-06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近代中国保险业的中心。上海红色保险网络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6年,在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上海职业界救国会中一部分银钱业、洋行业、保险业的进步职工,为丰富救亡活动形式、扩大救亡活动范围,先后发起组织上海市银钱业业余联谊会、上海市洋行华员联谊会等群团组织。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以及革命形势的变化,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恢复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在银钱业和保险业积极发展中共党员、在辛泰银行组织建立党支部、成立“银联”党团,并于翌年建立了银钱业总支,后又扩大为金融党委,其中包括保险支部。直至1938年5月,以中共上海保险业党支部的创立为开端,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和大安保险公司等先后在中共上海地方组织的领导支持和保险业党支部的具体筹办下创建成立,上海红色保险网络逐步建构并应形势动态调整,成为中共领导下的上海金融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作为上海红色金融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上海红色保险的研究尚较薄弱。现有少量研究成果虽已对其发展脉络有所观照,但整体研究面相仍显模糊。且囿于资料所限,相关研究观点仍有待商榷,如卢续章等创办的民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民安保险”)是红色保险的开端等。诸多深层次问题亦有待进一步探讨,如红色保险网络的组织运行等。本文以中共领导下的上海红色保险网络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1938年至1949年间中共上海保险支部这一基层党组织的运作实态,以期能够管窥这一时期上海红色保险网络的建构及运行。

一、红色保险网络的核心引擎:中共上海保险业党支部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周恩来曾就中共上海地方组织斗争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放手搞群众工作不能离开隐蔽的原则,要注意保存和积蓄革命力量,要注意把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关门主义,也要反对冒险主义。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中共上海地方组织根据中央指示,“争取上层中立、同情,发展到积极参加抗日反汉奸斗争以及从每一日常生活與反日反汉奸的斗争中争取群众的统一战线的实现,是沦陷后统战工作重要的一环”。面对更加艰巨与复杂的斗争环境与斗争需要,中共亟需在上海保险业建立党的组织,以更好团结、教育行业群众并逐步发展和壮大党的队伍。

(一)党支部的创立。1938年5月,洋行华员联谊会的程恩树(宁绍水火保险公司职员,1937年11月由杨浩庐介绍入党)与银钱业联谊会的林震峰(中国保险公司职员,1938年5月由尹克长介绍入党)在中共江苏省委职员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与中共银行业党支部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上海保险业地下党组织——中共上海保险业党支部,程恩树任支部书记兼组织委员,林震峰任宣传委员。1939年10月,程恩树、林震峰根据上级党组织安排,将社会关系转往大后方后,保险业党支部由施哲明继任支部书记,张先成、陈瑛任支部委员。翌年4月,张先成调赴昆明,翁秉伟(翁辅庭)继任支部委员。随着1942年日军占领上海租界,上海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更加严峻时期,中共上海保险业党支部基于对抗战形势的分析,决定把过去较明显的以政治性活动为主的活动方式转变为以生活福利、业务学习为主的“勤学、勤业、交朋友”方式,通过各种社会化、职业化的渠道继续开展群众活动、密切保持群众联系。

从1938年5月成立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中共上海保险业党支部前后持续时间达11年,经受了诸多严峻考验,更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的核心作用,曾先后由金融党委、职委与沪中区委黄浦区分区委作为其上级党组织,领导人包括张承宗、袁君实、项克方(项志润)、江春泽、杨世仪、王致中、张俊等。

(二)党员队伍的扩充。保险业党支部创立后,程恩树等党员在从事保险业务的同时,注重从身边同事中考察、培养积极进步分子,引导他们阅读进步书刊、参加进步活动,如为新四军劝募寒衣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品质与政治觉悟。

在中上层职员中,胡咏骐、陈巳生、谢寿天等一批爱国人士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如上海市保险业同业公会主席、宁绍人寿保险公司经理胡咏骐在抗日救亡活动中,逐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日益憎恨国民党的贪腐无能,政治觉悟不断提升,自学英文版《资本论》并资助出版了《西行漫记》《鲁迅全集》等进步书刊,后于1939年经沙文汉介绍和中央特别批准成为预备党员。此外,亦有林震峰在1940年9月5日介绍顾濂溪入党,同年10月顾濂溪经人介绍赴重庆中央信托局产物保险处工作,负责陆地兵险保险单的签发和保险费收执情况。陈巳生于1941年12月由谢寿天介绍入党。

而在普通职员中,保险业党支部通过群团组织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以下简称“保联”)开展的各项活动,先后发展了施哲明、孙文敏、沈润璋等同志。其中,徐天碧的人生经历颇具代表性:“保联的一位同志介绍我看了《西行漫记》。我一下子被这本书吸引住,这是第一次接触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一些情况。我几乎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好的人,这样理想的地方。我将自己在旧上海所见到、感到的一些现象,同边区和红军的状况进行对比,顿时对书中所述的一切产生了好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影响了我在以后所走的道路。”另有翁逸平等保险业中的积极进步分子在奔赴抗战前线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保险业党支部还注重从相关抗日救亡社团中吸取、发展行业群众中的积极进步分子,如杨延修等一些上海保险界的进步职工,在参加上海职业界救国会等中共领导下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群团组织的过程中,都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中共上海保险业党支部在抗日高潮中建立后,党员队伍不断扩充,从最初的2人,1939年12月的10人,1940年的15人,1945年7月的27人,直至1948年8月的52人。到上海解放前夕,党员数量一度达到60人。

二、红色保险网络的运转平台: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

1938年初,中共上海地方组织在保险业内的同志接到上级指示,鉴于保险业业务特殊、小单位较多且职员分散等特点,建议仿照银钱业业余联谊会的形式,发起筹备一个公开合法的群众团体。在救亡活动的推动下,1938年7月1日,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以保险界战时服务团为基础,在程恩树、林震峰等中共党员与胡咏骐、郭雨东、谢寿天、董国清等积极分子的组织下正式创立。

“保联”在其理事会下设了秘书处、娱乐部、体育部、学术部、妇女部、出版委员会、图书委员会及福利委员会等工作部门,一方面以联络感情、交换知识、调剂业余生活、促进保险业之发展为宗旨,广泛吸收各公司会员参加各项会务活动;另一方面,为避免被日伪势力借故取缔,“保联”向公共租界工部局政治部申请办理团体登记,极大方便了中共上海地方组织及保险业党支部以“保联”这一公开合法的群众团体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与斗争。由此,抗战时期的“保联”在中共上海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利用公开合法团体的身份开展政治经济、时事形势的宣传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不断激发保险业职工的民族抗日意识、促使他们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同时也帮助会员们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其主要活动形式有:

(一)娱乐部创办保联剧团。1937年11月12日,日軍进入上海市区,上海全部沦陷。上海民众惶惶不可终日,中共上海地方组织“乃决议改变方式,储蓄力量以待反攻”“已公开的同志令其参加职业的戏剧活动;余则以非戏剧组织的形式,利用职业单位或学校活动,在一般的救亡工作下作普遍的活动”。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话剧组即“保联剧团”适时成立,“每两周演剧一次”,如《群莺乱飞》(又称《日出之前》)《生财有道》等。1939年7月24日至30日,上海举办“业余话剧界慈善公演”,参加演出的有“保联”“银联”“华联”“益友社”“职业妇女俱乐部”等11个剧团,演员三百余人。公演连同夏令物品义卖所得的全部收入,均交新四军驻沪办事处转交新四军。

(二)学术部举办时事讲座与保险业务讲习班。“保联”作为“黑暗环境中的灯塔”,在中共领导下不断引导和推动着上海保险行业进步。“其工作方式和组织形式虽然随着具体形势和职工群众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有所变化,但贯穿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却只有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是调动一切力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本侵略者;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反对美蒋反动派,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如面对新的青年职工缺乏业务技能,学术部适时举办保险学术讲座,如由胡愈之、范长江等主讲的“时事政治讲座”,韦悫主讲的“政治经济学讲习班”,以及“火险实务讲习班”“保险学术讲习班”等。这些讲座及讲习班不仅促进了上海保险业务的发展,也激发了上海保险业职工的民族意识。

(三)出版委员会创办《保联月刊》等报刊。 为巩固舆论阵地,加强“保联”会员间的交流,《保联月刊》( I n s u a n c e Fraternity)于1938年11月创刊,主要登载保险学术论文及会务活动等,同时“贯彻同人们在精神上溶成一片的任务……反映保险业同人们在各方面的现状、趋向”,其创刊号上的火炬标志也在事实上成为了“保联”的会徽。胡咏骐等人积极支持报刊的编辑发行,认为“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除指示保险界同人善用业余的光阴以外,对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学识水准以及协助宣导的事工,颇能致力,现在已有月刊的编行,很可钦佩,希望将来更有丛书的出版,以供本业和各界的研究”。1939年8月,林震峰等人又创办了《保联会报》,由中共地下党员与积极分子负责,以报道“保联”各部门的会务活动为主,同时刊登《保联月刊》“原野”副刊中的一些健康而有益的文艺作品。

(四)福利委员会成立上海市保险业消费合作社。上海被日军占领沦为“孤岛”前后,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本市工人之收入,大都不足维持全家生活之必需,其生活程度几降至最低限度”,保险业职工的生活也极为困难。“保联”为此开展了各项生活互助活动,积极团结一切有生力量。如1939年11月,在中共上海保险业党支部的倡议下,“保联”理事会联合福利委员会筹备成立了上海市保险业消费合作社。合作社聘请保险业同业公会理事谢颂玉为社长,以互助合作为原则,“千方百计为社员谋福利”。在社长谢颂玉的帮助下,积极分子林绳祐、董国清等着力联系各公司、商号,以批发价购进各种生活必需用品,再以低于市场零售价的价格供应社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大社员的经济负担,因而获得了社员的诸多好评。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罗北辰勾结社会局将“保联”改名为“上海市保险界同仁进修会”,但联谊会中的骨干力量与积极分子仍在继续相关进步活动。有资料记载,国民党党通局局长叶秀峰1949年初给蒋介石的报告中写道:“经查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范围颇大,约有会员二千名以上,其组织执行干事以下有总务、服务、宣传、交际、学术、娱乐等部及保联理发室、图书馆、消费合作社等。”并提到该会每一部门中共“均派人参加,以期控制”,中共“在该会设有保联支部,成立迄今约有八年之久……”这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中共上海地方组织与“保联”的紧密关联。

三、红色保险网络的支点掩护:大安保险与民安保险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控制上海保险市场的英美法等外国保险公司被迫停业迁离,集中在上海的游资遂大举投资保险业,华商保险公司纷纷设立。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中共上海地下党员谢寿天等人分析认为保险与各行各业联系广泛,有利于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掩护党组织的秘密活动,遂向上级党组织提议开办保险公司,助力民族保险业的发展壮大。

(一)大安保险在上海创立。在职委书记陆志仁的支持下,谢寿天出面联系陈巳生、郭雨东等发起筹建大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安保险”)。1941年11月28日,大安保险在上海成立。1942年5月,大安保险正式开业,随后在天津、南京、广州、青岛、烟台、北平等地设立分公司。

资料显示,大安保险职工人数较少,大部分都是“保联”的骨干力量,如上层领导中的谢寿天、陈巳生、郭雨东。职工中的进步分子也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中下层职员中的蒋学杰(蒋峻瑜)、赵帛(赵锦仁)、蔡同华、吴福荣等。此外,石志昂、孙文敏曾分别任大安保险广州分公司经理、天津分公司经理。在上述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大安保险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支持革命活动。

其一,积极支持“保联”的各项活动。谢寿天、陈巳生、董国清等在大安保险创立之前,就参加了“保联”的各项活动。大安保险总经理郭雨东、总稽核谢寿天都是“保联”的发起人之一,郭雨东为第一任理事长,谢寿天为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其副经理董国清曾任“保联”的常务理事兼组织部长,协理关可贵曾为常务理事兼出版委员会主席。赵帛、蔡同华、吴福荣、孙文敏、刘文彪等都曾在“保联”兼职,襄助抗日救亡活动。

其二,参与发起大上海分保集团、四联集团。1941年底,为增强民族保险公司自身承保及分保能力,谢寿天、郭雨东、董汉槎、顾中一等共同发起筹备大上海分保集团,大安保险等19家保险公司积极响应。1942年2月,大上海分保集团成立,定期刊印《大上海分保集团月报》,郭雨东任月报委员会主席。1949年初,大安保险、中国保平保险公司、宁绍产物保险公司、永宁保险公司就达成联合分保合约而组建“四联集团”。

其三,掩护地下党员的革命活动。1942年,石志昂从淮南抗日根据地暂时回到上海,化名石景彥进入大安保险,旋即任广东分公司经理。在大安保险给广东省经济局的公函中写道:“敝公司前经董事会议决,在广州市设立广州支店,以利扩展业务。随即派石景彦君在粤筹备,业已就绪,于8月8日正式成立开业。敝公司当即聘定石君为广州支店经理,用特具呈证明,谨恳察核备案,实为公便。”

大安保险是在中共上海地方组织的领导下设立的,虽然资本不大,但作为党的隐蔽机构曾为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活动作出积极贡献。上海解放后,大安保险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率先参加公私合营新丰保险公司,其资产作为公股上交给国家。

(二)民安保险总部东迁上海。1938年,中共广大华行支部在重庆成立,由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直接领导,为南方局提供和调节部分经费。1943年,中共广大华行支部决定创立保险公司,在卢绪章、杨延修等发起筹备下,于同年11月11日在重庆成立民安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安保险”)。原上海保险业党支部的程恩树任业务处副处长,协助卢绪章主持保险业务。1945年8月,根据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变化,经党中央同意,中共广大华行支部和民安保险东迁上海以扩大经营,翌年2月正式对外营业,继续为党的活动开创新局面。

其一,调整或扩大分支机构,开辟国外保险市场。民安保险将原汉口、重庆、天津分公司改为华中、华西、华北三个区公司,并与美商美亚保险公司建立了合约分保关系,为开拓国外市场打下了基础。

其二,为中共保险支部成员提供掩护。利用民安保险的影响,中共保险支部支委兼党团书记沈润璋、支委兼太平保险支部书记程振魁和“保联”骨干洪汶等先后被安排到民安保险工作,以民安保险员工的身份参与“保联”活动。事实上,在民安保险的董监事中很多都是中共党员,如卢绪章、杨延修、张平(张焕文)等。其三,为大安保险提供资金援助。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颁布的有关法令规定,所有在敌占期间设立的保险公司,必须以法币为单位计算资本,重新登记后才能继续营业。当时诸多中小型企业均受到“中储券”贬值的影响,大安保险也因此陷入资金匮乏的困境。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张执一代表组织交给总经理郭雨东10根金条,民安保险也认购了部分股份。在大安保险增资改组时,民安保险也积极购买了一些认股。

随着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民安保险在国内支持敌后运动的使命基本结束。1947年,中共上海分局审时度势,决定把民安保险的业务重点移至香港,拓展华南业务和国际保险业务。此后,香港民安保险事实上成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海外机构,相关人员、物资等也最终汇入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新中国的金融与贸易机构中。

大安保险与民安保险先后成为上海红色保险网络的支点掩护,虽然隶属于不同的支部,但都由中共江苏省委等具体指导,服务和服从于中共上海地方组织的斗争需要,不仅业务开展有条不紊,而且政治可靠。尤其在发展保险业务的同时,大安保险、民安保险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都为党培养了干部、锻炼了队伍。

四、结语

上海红色保险网络萌芽于上海职业界救国会等抗日救亡组织,以1938年中共上海保险业党支部的成立为开端,并应形势变化而逐步建构。其中,保险业党支部是上海红色保险网络的核心引擎,先是领导创立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作为运转平台,接着创办大安保险作为支点掩护,随后广大华行与民安保险东迁上海,不仅与大安保险在资金、人事上加强协作,还积极支持“保联”的进步活动,最终汇入到上海红色保险网络中,共同为抗日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从1938年至1949年,中共上海地方组织依具体斗争形势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红色保险网络的建构正是应时局而动态调整的创新之举,把非法与合法、秘密与公开的斗争策略很好结合起来,发动群众、帮助职工,团结广大爱国民主人士,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培养、锻炼并壮大党员队伍,是中共领导下上海红色金融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馆员

(责任编辑:钱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