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突发性耳聋的近期疗效观察

2021-02-07 06:11王郁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听阈内耳突发性

王郁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所有的年龄都可能发病,但高发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 岁,近年来有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临床上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目前主要包括改善血液流变学、扩血管、纤溶、维生素类、银杏制剂、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等。现总结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24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24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A 组(年龄30~40 岁)、B 组(年龄41~50 岁)、C 组(年龄51~60 岁)、D 组(年龄61~70 岁),每组60 例。A 组男23 例,女37 例;B 组男26 例,女34 例;C 组男31 例,女29 例;D 组男28 例,女32 例。四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入院后给予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及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分级参照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所有患者均排除药物中毒性耳聋、感染性耳聋、内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老年性耳聋、听神经病、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听神经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

1.2 治疗方法 四组患者均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治疗方法完全相同,均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 静脉滴注,1 次/d;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甲钴胺注射液0.5 mg 静脉滴注,1 次/d;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前列地尔注射液10 µg 缓慢静注,1 次/d;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 静脉滴注,1 次/d,3 d 后逐渐减量);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高压氧治疗,1 次/d。10 d 为1 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1 个疗程后均复查纯音听阈测定检查。同时,对伴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给予监控血压、监控血糖及降血脂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四组治疗前后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及不同发病时间患者疗效、不同听阈患者疗效、耳鸣患者疗效。

1.3.1 耳聋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15 dB[1]。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耳鸣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耳鸣完全消失;显效:耳鸣明显减弱>1/2;显效:耳鸣减弱1/3~1/2;无效:耳鸣治疗前后无变化或较治疗前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3 言语频率平均听阈 计算纯音听阈测定言语频率(500 Hz、1000 Hz、2000 Hz)的平均值,对四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平均听阈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治疗前后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及不同发病时间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四组患者患耳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C 组、D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50 岁为界,预后呈明显不良。四组发病时间≤7 d 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同组发病时间>7 d 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四组不同听阈患者疗效比较 四组不同听阈患者总有效率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越重,听阈越高,预后越差。见表2。

2.3 四组耳鸣患者疗效比较 四组耳鸣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四组治疗前后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及不同发病时间患者疗效比较(,n,%)

表1 四组治疗前后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及不同发病时间患者疗效比较(,n,%)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本组发病时间>7 d 比较,bP<0.05;与C 组比较,cP<0.05;与D 组比较,dP<0.05

表2 四组不同听阈患者疗效比较(n,%)

表3 四组耳鸣疗效比较(n,%)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故又称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 d 内,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至少在相连的频率听力下降>20 dB。对突发性耳聋尚无统一的定义,近年有人认为突发性耳聋是一个综合征,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突发性耳聋[2],但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不详。

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内耳的微循环障碍是突发性耳聋的最主要病因,内耳的微循环障碍可与内耳血管痉挛、微小血栓形成及血管栓塞等有关。因此,临床上通过应用血管扩张药扩张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微循环,从而治疗突发性耳聋。由于激素类药物对内耳组织有抗炎、消除水肿、改善内耳微循环、增加内耳血流量、改善电解质紊乱、免疫抑制等作用,因此常规应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而石小军等[3]使用前列地尔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认为前列地尔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优于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高压氧能够纠正内耳的缺氧状态、改善内耳的微循环,减轻缺血-再灌注和自由基对耳蜗的损伤,降低内耳的血液粘稠度,减轻内耳水肿[4]。陈金中等[5]通过研究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不同时窗疗效分析,认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疗效显著,高压氧治疗可较好的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水平,应于发病早期(≤2 周)进行高压氧治疗。另外,研究表明维生素、改善内耳能量代谢的药物亦对突发性耳聋具有一定疗效。周宇等[6]通过研究甲钴胺对64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症状的疗效观察,认为甲钴胺对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耳鸣症状有明显效果。因此,根据以上常见发病原因,各种治疗手段根据病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本文采用上述综合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本科2 年半间24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现C 组、D 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其他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低,随着年龄增长,治疗总有效率有下降趋势,因此认为年龄对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突发性耳聋的预后逐渐变差,以50 岁为界,预后呈明显不良。但患者的年龄与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是否有关临床上说法不一,卫旭东等[7]对256 例突发性耳聋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年龄越大,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越差,而以40 岁为界治疗效果明显不佳。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部分有所不同。而施紫光等[8]将研究对象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通过研究认为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差异,认为年龄对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无明显影响。谢丹等[9]通过研究111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认为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与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年龄、性别、伴发耳鸣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通过研究作者发现各组病程>7 d 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病程≤7 d 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病程对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影响,病程越长,预后越差,突发性耳聋应尽快、尽早治疗。陈金霞等[10]通过研究亦认为,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伴眩晕影响突发性耳聋的预后。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各组患者随着听阈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亦呈下降趋势,因此认为,听阈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听阈越高,预后越差。陈银忠等[11]研究各种因素对突发性耳聋治疗疗效的影响,如性别、年龄、听力图形、是否有影响微循环障碍的合并症、开始治疗时间、是否伴有耳鸣和(或)眩晕、听阈、是否使用激素治疗等发现,认为仅听阈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唯一因素,听阈越小,治疗效果越好,这与本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发现伴有耳鸣的耳聋患者耳聋疗效无明显变化。陈平等[12]通过研究耳鸣对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影响认为耳鸣与否与突发性耳聋的疗效间可能无相关性,这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余滋中等[13]通过探讨突发性耳聋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认为年龄、单双侧患病、听力损失程度、纯音测听听力图、伴发糖尿病、高血压以及眩晕对临床疗效有影响。突发性耳聋老年患者年龄越大、听力损失越重、双侧患病、合并糖尿病、伴眩晕提示预后不良。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听阈、病程,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应及早进行诊治,以免延误治疗时间,影响预后。这与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基金会于2012 年3 月发布的突发性耳聋临床实践指南[14]所指的突发性耳聋应及时诊断和处理的观点一致。

耳鸣是指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但外界并无相应声源存在。耳鸣为耳科常见三大难题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且耳鸣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耳鸣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耳鸣的病因有外耳、中耳疾病、耳蜗病变、蜗后病变、中枢听觉径路病变等。作者通过研究耳鸣治疗的疗效观察发现,各组患者中耳鸣疗效无明显差别,且耳鸣的疗效与年龄无关。这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较小有关。闫波[15]通过研究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状况的危险因素认为患者在年龄、性别、耳侧等方面的不同分布情况、不用听力损害程度及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等不同的突发性耳聋的听力学特征及治疗效果与耳鸣的严重程度并不存在相关性,并非造成突发性耳聋患者伴发不同严重程度耳鸣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本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由于耳鸣的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没有完全消除耳鸣的治疗方法。耳鸣的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病程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尽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预后逐渐变差,以50 岁为界预后呈明显不良。听阈亦是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听阈越高,预后越差。耳鸣的治疗效果与年龄无关。因突发性耳聋及耳鸣病因的复杂性及多样性,突发性耳聋及耳鸣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听阈内耳突发性
恐龙内耳的秘密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LDV在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内耳局部给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