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
脑梗死是脑供血、供氧不足造成的脑部循环障碍以及局部组织坏死性疾病[1]。脑梗死发病后给予积极的溶栓治疗,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提升其预后及生活质量。然而脑组织缺氧、缺血造成的局部脑神经损伤不可逆转,急救治疗后患者常遗留肢体障碍、语言障碍以及认知障碍等神经功能异常性并发症[2],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影响比较大,在发病早期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完善预后。本研究对70例脑梗死后并发偏瘫失语并发症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其康复效果,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诊疗依据。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后偏瘫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2~82岁,中位年龄54.02岁。对比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4~83岁,中位年龄54.7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编制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功能疾病者;无沟通能力者。
1.2方法
1.2.1对比组 实施常规护理。遵医嘱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并定期测量血压、心率等。叮嘱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训练,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及心理安抚。②饮食及生活习惯干预。叮嘱患者远离烟酒,戒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进食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③肢体训练。a.指导患者摆放功能位,并尽量防止上下肢屈曲的时间以及角度,指导患者保持上下肢伸展到合适的角度[4];b.有需要的患者,使用丁字鞋对双下肢进行固定,防止患者下肢长期处于不良功能位;c.指导患者主动或者被动运动上下肢肌肉以及关节。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防止出现肌肉痉挛或者萎缩。定期为不能活动的患者翻身,并进行足底按摩[5];d.坐姿训练。先将患者床头抬高30°,指导患者保持坐姿。并循序渐进的抬高床头角度,直到90°。患者能够保持10 min坐姿后指导其解除倚靠,保持坐位;e.患者能够保持独立坐姿30 min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站位练习,从床旁站立逐渐过渡到独自站立;f.患者能够保持独立站姿30 min后可指导其进行行走训练,开始可在护理人员辅助下挪动肢体,并进行步态练习,逐渐过度到独立行走;g.对患者进行穿衣、吃饭、刷牙、洗漱等肢体训练,恢复良好的患者可循序渐进的进行整体肢体训练,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④语言功能锻炼。a.对于感觉性失语患者,选择患者感兴趣的音乐或者视频广播、电视剧等进行播放,以刺激患者找回想要发声的感觉。刺激其感官系统,使其重新恢复语言功能。也可以就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谈论,通过刺激患者听力,引发其想要表达的兴趣。通过记忆的刺激帮助患者恢复记忆,激起其想表达的欲望,并通过模仿护理人员的发音逐渐恢复语言功能;b.对于运动性失语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口腔开合、呲牙咧嘴等训练恢复口腔灵活度,并通过吹气球以及嚼口香糖等训练增加口腔及相关器官功能。并通过示范性动作指导患者通过口腔呼气进行发音训练。指导患者将舌头上下搅动,并尽量向四周延伸,恢复舌部灵活性。护理人员通过纯正的发音引导患者进行模仿,从元音到辅音再到单音节、多音节字练习,最后逐渐过度到简单的词、词组以及短句。⑤对于偏瘫患者为其使用棉质床单。训练结束后,及时为患者更换床单并定时为其翻身,防止出现压疮。指导患者定期排尿,防止出现尿失禁以及排尿、排便功能减退。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康复效果 判定标准:显效: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基本恢复,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有效:患者肢体及语言障碍情况有进行性改善,且生活能够部分自理;无效: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护理前后肢体及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估,语言功能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表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n,n(%)]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及语言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简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简式 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及语言功能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及语言功能比较(,分)
注:与对比组护理后比较,aP<0.05
脑梗死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显示,自发大脑皮质功能自我重组的效果非常有限,因此要想恢复神经功能,需对其进行不断的刺激[6]。虽然大脑中枢神经元的损伤不可逆转,但其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过外界刺激可继发神经组织再生,从而对其相应的神经部位重新支配[7]。
本研究对脑梗死后偏瘫失语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本着人文关怀理念,减轻患者心理创伤。通过引导患者对疾病及神经功能障碍正确认知,提升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配合度,保证康复效果[6]。脑梗死后患者机体营养缺乏,且抵抗力及免疫力极低,需避免刺激性食物摄入,并保持充分的营养摄入,可保证患者身体早日康复。对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训练,可有效避免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损伤,并且康复效果更加显著。通过对患者偏瘫程度及部位进行评估可以指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一般针对偏瘫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保证患者肢体舒适,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功能位,必要时可采取矫正工具的协助,防止患者肢体形态及功能的受到不良影响。②进行适当的肢体按摩以及足底按摩,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痉挛,还可刺激相应的神经系统及器官,促进肌肉及神经被动运动。③循序渐进的进行坐位、站立以及行走训练,可逐渐提高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使其恢复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对感觉性失语以及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不同训练方式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可有效提升患者口腔功能以及思维能力,使其逐渐恢复语言功能。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及更换床单,可防止压疮的发生。进行排尿排便训练,防止功能退化。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后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有积极影响,有效提升患者的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保证康复效果,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