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叔
疱疹性咽峡炎多发生于1~7岁儿童,临床上致使该病发生的主要病因为病毒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且呈现出流行性或者是散发性传播,以夏秋季节最为多发,临床主要症状为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发热、浅表溃疡、咽痛等,给患儿的健康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1,2]。本次研究以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诊治的10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开展试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2.67±1.12)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2.13±1.4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检查结果显示致病原因为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3];患儿不存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史;年龄7个月~4岁患儿;患儿家属对本次实验知情。排除标准:同时合并有手足口病、复发性口疮、疱疹性口腔炎、贝氏口疮患儿;同时存在肝、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或者严重先天性疾病患儿;病情较为严重且存在生命危险患儿;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致使实验中断患儿[4]。
1.3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方案,为患儿做好口腔护理工作,纠正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进行外用药物治疗等。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抗病毒治疗:将阿昔洛韦(黑龙江天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399)10 mg/(kg·d)与生理盐水250 ml相混合后给予患儿静脉滴注,连续治疗4 d;对于有感染症状的患儿,可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儿抗生素治疗,与此同时对患儿进行物理降温或退烧药物治疗;对于有进食困难、剧烈呕吐等症状的患儿,可对其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23090)治疗。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法用量:<3岁患儿2~3 g/次,3次/d;3~4岁患儿3~4 g/次,3次/d连续治疗4 d。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的指标包括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流涎停止时间和食欲恢复时间。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患儿的发热、流涎、溃疡等各项症状体征全部恢复,患儿精神状态饱满且血常规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患儿的发热、流涎、溃疡等各项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患儿精神状态良好且血常规趋向于正常水平;有效:患儿的发热、流涎、溃疡等各项症状体征均有所好转,患儿精神状态较好且患儿血常规水平有所好转;无效:患儿的各项症状体征、精神状态和血常规水平均无变化或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潮红、皮疹和轻微腹泻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流涎停止时间和食欲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d)
表1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2.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儿中3例出现面部潮红,2例出现皮疹,3例出现轻微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观察组患儿中1例出现面部潮红,1例出现轻微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0.05)。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源为隐性感染者和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该疾病的主要传播渠道有呼吸道和肠道,也可通过手、衣服、食品、用具等造成感染进而实现间接传播。疱疹性咽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群体,尤其多发生于1~7岁儿童,婴幼儿呼吸道屏障功能往往没有发育成熟,呼吸道黏膜较为柔嫩,呼吸道所分泌出来的用于抵抗病毒和细菌的免疫物质较少,缺乏自洁的能力,故而发生该病的几率比较高[5]。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约为2~4 d,患儿通常表现出急剧发热症状且热度大多体现为中等度或者低度,有少部分患儿的体温>40℃,严重情况下甚至会致使患儿出现惊厥症状。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典型症状主要出现在咽部,呈现出咽部出血症状,患儿的口腔黏膜在起病2 d内会出现数个直径为1~2 mm的灰白色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环绕,在疱疹出现溃破情况下,会表现出黄色溃疡,该病症严重影响到了患儿的健康,给患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感,为此,选取科学有效的方式给予患儿及时、科学且有效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1]。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上致使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除此之外还可能由支原体、EB病毒感染等因素所引起,病毒会逐渐扩散到患儿的血液之内,经血液循环逐渐进入到患儿的各个身体部位,严重情况下患儿甚至会发生毒血症,患儿自身蛋白质合成和宿主细胞核酸出现明显的抑制,细胞会进一步形成水解现象,局部黏膜呈现出充血表现,最后进一步形成溃疡或者是疱疹[2]。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在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为抗病毒治疗,该方式临床应用广泛,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证实,该方式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难以取得预期中的临床疗效。疱疹性咽峡炎被中医划分为“湿热喉痹”这一范畴,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在咽喉受到湿热上犯,该病患儿在临床治疗上主张化湿退热、解毒利咽。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连翘、薄荷、栀子(炒)、青蒿、槟榔、黄芩、柴胡、淡豆豉、荆芥、大黄、赤芍、厚朴、半夏、甘草等,这一药方以连翘作为君药,连翘性凉、苦,具有非常明显的消肿、散结、解毒、清热之功效,尤其善于对上焦之火进行消除[3];以淡豆豉作为君药,淡豆豉可进入到肺经,能够起到良好的疏散宣透之功效,既可以透散表邪,又可以宣散郁热,且同时具有比较平稳的发汗作用,与此同时佐以其他中草药,共同发挥出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等功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主治功能为清热导滞、疏风解表,可以对患儿出现的发热咳嗽、咽红肿痛、脘腹胀满、鼻塞流涕、纳呆口渴、便秘或大便酸臭等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缓解,且可以在发挥出良好消炎作用、清热作用和抗病毒作用的同时,对患儿的胃肠功能进行调节,对患儿的机体免疫力进行提升。现阶段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被众多医学者认为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可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有效改善患儿的溃疡、流涎疱疹、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或体征,可以在确保和提升患儿临床治疗安全性的同时,增加临床疗效,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流涎停止时间和食欲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展开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有利于提升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有助于增加患儿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给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各项症状体征,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