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1-02-06 01:59张美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期
关键词:颈动脉外周血硬化

张美玲

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作为一种疾病类型极为常见,内膜为动脉病变受累的初始部位,且会对大中等肌性动脉和弹性动脉造成累及,一旦发生动脉腔阻塞情况,动脉实施供应的器官或组织会呈现坏死或缺血状态[1]。在全身动脉硬化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其中之一,对于该疾病一般会利用超声技术实施诊断,以对斑块形成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尤其是可评价斑块稳定性,此方面受到极大的关注。现阶段,在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诊断中以超声技术为主要方式,其诊断优势较为明显,如操作简单、无创、较好的重复性等,进而该技术在该病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2]。本次研究选择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例进行分析,以明确二维超声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54例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2.4±3.7)岁。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明确诊断为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②可有效沟通,患者有清晰意识;③对本次检查知晓,并愿意全程配合,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其他组织和系统疾病严重患者;②哺乳期、孕期患者;③较差依从性患者;④精神疾病患者。

1.3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位置,起始点为锁骨上窝颈总动脉,一直至颈内外动脉分叉处;之后检查股动脉,起始点为髂股动脉,直至股静脉分叉处。具体如下。运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检测,将检测的频率控制在5~13 MHz内,然后选择相应的检查条件进行常规血管扫描,之后观察患者病灶内部的结构特征、形态和大小,且测量斑块和血栓体积大小、血管内径以及内-中膜厚度。然后选择感兴趣区,在彩色以及二维血流图进入最佳状态时储存图像,切换到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模式,根据增强血管区域调整到相应级别,对于血管较小者选择5~6级,大多数选择3~4级,然后存储图像。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斑块形成部位、斑块类型和基础疾病情况。

2 结果

2.1影像学表现 54例患者中,内膜面粗糙占比83.33%,增厚占比为33.33%;颈动脉内膜粗糙占比为44.44%,增厚占比为11.11%。见表1。

表1 54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n,%)

2.2斑块形成部位 斑块形成部位共64处,其中左侧34处(53.13%),右侧为30处(46.88%)。斑块形成部位中,颈总动脉球部位占比最多,占48.15%,分叉部位占比24.07%,颈内动脉起始部位占比16.67%,颈总动脉部位占11.11%。见表2。

表2 54例患者64个斑块形成部位(n,%)

2.3斑块类型 软斑和硬斑所占比例较大,其中软斑占比为44.44%(24/54),硬斑占比为40.74%(22/54),混合斑占比为7.41%(4/54),扁平斑占比为7.41%(4/54)。

2.4基础疾病情况 54例患者中,16例(29.63%)脑梗死,11例(20.37%) 冠心病,3例(5.56%) 脑萎缩,2例(3.70%)糖尿病。

3 讨论

在血管疾病中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以脂质沉淀发生于血管内膜中为病例临床特征,粥样斑块慢慢形成,造成血管狭窄情况发生,由于溃疡发生于内膜表面,粥样斑块也会发生溃疡情况,破溃后血液中会进入粥样物质,栓子形态会逐渐形成,以栓塞远端血管[3]。在全身动脉硬化中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一个组成部分,临床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发生破裂,同时会形成血栓,进而导致血管疾病发生。脑血管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对颈动脉实施检查极为关键。

在相关临床研究中显示,高频超声技术可对颈动脉中膜的斑块和厚度进行准确测量,以此对斑块性质进行初步判断[4]。颈动脉粥样硬化利用超声技术对形成斑块情况进行检查和诊断,尤其是在临床诊断上可有效评价斑块稳定性,此方面在临床上受到极大关注。在临床上很多研究者采用各种方式对斑块稳定性进行求证和定量评价,但是,针对力学方法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案例较为缺乏,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此方法优势为无创[5]。在二维灰阶所呈现的图像基础上,发展为二维超声应变技术,利用采集声学的方式,并对斑点追踪运算方法进行充分利用,此方法较为先进,进而对检查对象所呈现的变化情况进行自动追踪,以获得超声图像,血管壁发生运动的方向、声束方向所呈现的夹角不会对其造成影响,也不会依赖角度,因此能够获取检查对象发生变化的运动信息[6]。

现阶段,利用影像学检查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检查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CT技术、磁共振技术、血管造影技术等[7]。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作为一个标准,可对血管发生狭窄情况进行准确诊断,然而此诊断方法有一定的创伤性,且呈现较多的禁忌证,特别是针对柔弱体质或老年患者,此方法均不适合,斑块表面和内部结构的具体特征和形态也无法显示。伴随近些年来医疗器械和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磁共振技术作为另一种诊断技术对CT技术有所替代,然而该诊断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机械设备所需费用较贵,且需要复杂的操作,进而推广起来比较困难,使得推广受到限制。而二维超声技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技术,检查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优势较为明显,在检查中可方面操作,呈现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此方法适合推广。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二维超声技术对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实施检查,可对斑块形成、中膜和内膜厚度、内膜面粗糙进行明确显示,54例患者中,内膜面粗糙占比83.33%,增厚占比为33.33%;颈动脉内膜粗糙占比为44.44%,增厚占比为11.11%。颈动脉斑块左右两侧呈现较小的差异性。另外,患者一般呈现出一定的合并症,其中冠心病、脑栓塞为主,进一步说明了心脑血管疾病可利用超声技术实施检查和诊断。然而二维超声技术也呈现出一定的不足,并不是无懈可击的,主要表现为此技术可对软斑进行显示,然而针对表面形态,却无法明确显示出动脉分叉位置和呈现低回声的斑块;无法明显显示出动脉分叉位置的斑块;在混合斑块中只能显示出大部分高回声斑块,然而如果大部分为低回声,则无法清晰显示出来,影响检查结果。

综上所述,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利用二维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以内膜面粗糙、形成斑块为影像学表现,硬斑和软斑占比较高。所以,采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利用二维超声技术实施检查和诊断,应用价值较为确切,可科学制定治疗方案,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颈动脉外周血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