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
采用相应方式检测人体血液内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的过程为血常规检验[1],进而分析血液内细胞状况,如数量、形态过程、分布状况等,进而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依据。随着医学界各项技术和设备逐步改进,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已成为临床检验的主要方式,但因无法明确细胞形态,加之操作者对设备仪器性能的掌握度不高,临床检验的误诊率、漏诊率较高。因此,则有学者倡导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2]。目前,已有少量报告证实了此方式的可行性,但因未形成定论,仍有大量学者致力于此点研讨中[2]。现纳入280份接受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分析此点,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28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的血液标本,其中男168例,女112例;年龄8~71岁,平均年龄(52.31±14.78)岁。
1.2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甲抗凝管采取肘静脉血液3 ml,做混合等操作,采血后1 h内需进行监测。对血液标本进行瑞士染液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细胞状况,选用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仪器:显微镜Olympus BX 41型显微镜,操作前,需校准仪器设备,确保设备为最佳状态。技术测定Hb、白细胞计数(WBC)、PLT、RBC水平,WBC分类计数按照质量控制规定进行。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血涂片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符合情况,血涂片镜检阳性标准:①PLT、WBC评估数目与仪器测定数量相同;②仪器检测结果与WBC分类结果一致;③有核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形态学发生中度以上变化;④有血小板聚集、异性淋巴细胞、粒细胞未成熟、细胞核左移、原始细胞等;⑤发现中毒颗粒、血液寄生虫等。血涂片镜检复检标准:按照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实验室结果确定,①平均红细胞体积(MCV)<70 fl,或MCV>100 fl,Hb<60 g/L,Hb或>150 g/L;②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报警,异常直方图,PLT、RBC、WBC异常;③WBC分类异常;④PLT、RBC、WBC指标变化,仪器未报警,PLT<60×109/L或PLT>300×109/L,RBC<2×109/L或RBC>6×109/L,WBC<3×109/L或WBC>15×109/L。
280份标本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阴性共257份(91.79%),阳性23份(8.21%);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阴性240份(85.71%),阳性共40份(14.29%),血涂片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符合率为57.50%。见表1。
表1 血涂片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符合情况 (n,%)
血常规检查为近年临床诊断疾病的常规方式之一,此方式可观察到血细胞形态、数量,进而判定疾病和血液状况,血常规检测中,主要检测PLT、Hb、WBC、RBC等指标。因血常规检查所得指标多为部分临床敏感性指标,可通过分析此类指标判定病理变化,其中PLT、Hb、WBC、RBC参考价值较高[3],因此,在不明确疾病时,临床多采用检测血常规的方式进行判定。
近年血常规检验已发展为临床分析血液的常用方式,此方式可让医生明确掌握血液中各细胞状况,如RBC、WBC及PLT等,在仪器的协助下,观察细胞数量、分布等,进而判定病情状况。目前,临床医生判定疾病的基本方式之一也为血常规[4]。医生可通过血常规检验结果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血液性疾病、贫血等症状,以及骨髓造血情况。
健康人体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为红细胞,中央凹陷,扁圆,其功能为输送气体,RBC增减与人体中Hb数量增减一致,且低于正常指标,提示患者存在贫血症状,需及时根据贫血原因实施相应干预。血常规测定结果显示,白细胞主要通过计数和分类的方式体现,此细胞在人体中发挥免疫防御功能,可通过测定WBC判定机体是否存在白血病。临床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往往不会显示PLT,若想获得此指标,需采用全自动血小板分析仪检验[5,6]。临床判定机体止血功能和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主要依据血小板指标,若出现血管破损,血小板会发挥自身的止血和凝血功能,起到堵漏的效果[7]。白细胞主要包含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临床主要用于判定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核病、再生屏障性贫血、大贫血、急性化脓性感染等疾病[8]。红细胞主要用于判定肺气肿、血液浓缩、缺铁性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9]。
受医学技术的自动化、现代化影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此方式利用光电学理论分析血液。光学包含激光散射法、分光光度法,电学主要为电阻抗法和电导[10]。在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前,其标本需采集人体末梢血或静脉血,全自动稀释后,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浓度、血球体积、PLT、Hb、WBC、RBC。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重复检测、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结果稳定[11]。随着医疗技术逐步改进,也有部分仪器可将幼稚粒细胞检测出,设定阈值。虽本研究中使用的全自动血细胞仪可将异常细胞筛查出,降低误漏诊的几率,但因血液细胞具有形态复杂的状况,且存在部分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异常的状况,仪器也可能无法准确识别,如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等[12]。所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也存在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的状况,进而对临床诊治疾病带来不利。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也为检查血液性疾病的主要方式,但现此方式仍然未得到全面普及,导致检验结果存在误差。且在检查中,检验者需严格按照检验流程进行检验,确保血涂片厚度、细胞缝等适宜,并及时染色,确保操作者可清楚识别颗粒[13]。血涂片方式在监控血液分析仪质量、诊断血小板疾病、诊断遗传性疾病血液依据、了解疾病感染程度、确诊白血病等方面意义重大[14]。医生可通过血涂片方式观察到细胞形态特征,如细胞颜色、细胞结构、细胞大小等,此外,还需按照血小板、红细胞的比例,判定血小板数量[15]。操作者熟悉血涂片细胞形态的状况下,可及时判定血涂片异常状况。为提升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血涂片方式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两者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即在显微镜协助下,采用人工分类计数方式。本研究中结果显示,血涂片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符合率为57.50%,临床在判定疾病时,可考虑将血涂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两种方式联合应用。在采用全自动血分析仪检测后,针对误差方面,可用血涂片方式复检,确保检验准确性,弥补血涂片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两者检验的缺陷,提升检验效率和检验质量。
综上,临床在实施血常规检验时,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方式,可提升检验质量,弥补单一方式检测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