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春
作者单位:343900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
产后出血属于常见分娩后并发症,也是产科常见严重并发症,多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短期内产妇出血量较多,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止血治疗,产妇会因此导致死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性更高,剖宫产虽然能够迅速结束分娩,可减轻产妇的分娩疼痛,但剖宫产需在产妇腹部制造较大切口,术中出血量较大[1]。因此在术后发生产后出血后,极易进展为出血性休克,剖宫产产妇病死率较自然分娩后产后出血产妇的病死率更高。再者,剖宫产产后出血还会引发凝血功能障碍与席汉综合征等。目前,产后出血已经成为产科热点研究问题,临床提出了多种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但药物治疗始终是临床首选方案。本研究旨在比较米索前列醇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遂川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行剖宫产且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68例,纳入标准:符合剖宫产指征且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意识清晰的产妇;产妇家属了解本研究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未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意识不清,精神失常的产妇;不配合研究,中途转院产妇。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34 例。甲组年龄21~38 岁,平均(29.9±5.4)岁;孕周35~42 周,平均(38.6±1.4)周;剖宫产原因:羊水过多9 例,巨大儿8 例,双胎5 例,前置胎盘4 例,瘢痕子宫4 例。乙组年龄22~38岁,平均(30.1±5.5)岁;孕周35~41 周,平均(38.2±1.5)周;剖宫产原因:羊水过多9 例,巨大儿6 例,双胎6 例,前置胎盘6 例,瘢痕子宫3 例。2 组年龄、孕周、剖宫产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甲组口服米索前列醇(生产企业: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68,规格:0.2 mg)治疗,在产妇娩出胎儿后,给予米索前列醇0.2 mg 口服。乙组肌肉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生产企业: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83,规格:1 ml:250 μg)治疗,分娩后即刻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2 组用药治疗后,若依旧有活性出血症状,则需立刻给予宫腔纱布填塞法或宫腔球囊谭塞法进行止血治疗,并在填塞24 h 后,取出纱布与球囊。
1.3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临床疗效,根据用药后产妇产后出血症状的变化制定产后出血疗效判定标准[2]。在用药15 min 后,产妇子宫有明显收缩表现,出血速度下降,出血量明显减少为显效;在用药30 min 后,产妇子宫有明显收缩表现,出血速度有所下降,出血量减少为有效;在用药30 min后,产妇子宫无明显收缩表现,出血速度无下降,出血量无减少为无效。(2)比较2 组产后2 h 出血量、产后24 h 出血量、止血时间,均由本院医护人员统计产妇产后出血、止血情况。(3)比较2 组治疗前后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抽取产妇上肢静脉血,抽血时间分别为分娩后即刻(治疗前)及产后2 h(治疗后),采用凝血仪检测APTT、PT,对血小板数量进行计数,然后对所取样本进行离心处理,转速设置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获得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FIB 水平。(4)比较2 组治疗前后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 组产妇分娩后即刻(治疗前)与产后2 h(治疗后)IL-8 及TNF-α,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RP。(5)观察2 组面色潮红、恶心呕吐、血压波动、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乙组临床疗效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72,P<0.05)。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 乙组产后2 h 出血量、产后24 h 出血量少于甲组,止血时间短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比较()
表2 2 组产后出血量、止血时间比较()
2.3 凝血相关指标 治疗前2 组PT、APTT、FIB、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PT、APTT 短于甲组,FIB 高于甲组,血小板计数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炎性因子 治疗前2 组IL-8、TNF-α 及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IL-8、TNF-α 及CRP 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不良反应 乙组出现腹胀腹泻1 例,恶心呕吐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甲组出现腹胀腹泻2 例,面色潮红2 例,恶心呕吐1 例,血压波动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6,P<0.05)。
产后出血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对剖宫产产妇的产后出血预防、对产妇产后出血量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直接影响产妇的生命安全,对提高产妇产后生存率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类药物,目前在产后出血的预防、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指出,在产后出血的预防、治疗中,米索前列醇相较于缩宫素疗效更为理想,产妇出血量更少,止血时间更短[3]。口服米索前列醇,可有效软化产妇宫颈,增加产妇的子宫张力和宫腔内压力,促进子宫收缩,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止血效果。口服给药,产妇可迅速吸收药物,药物见效较快,t1/2较长[4]。
表3 2 组治疗前后凝血相关指标比较()
表3 2 组治疗前后凝血相关指标比较()
表4 2 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表4 2 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是前列腺类药物,也是F2Q 衍生物,肌肉注射给药后,可有效刺激子宫平滑肌,促进子宫收缩,增强子宫收缩作用,增强子宫收缩幅度与收缩频率。相较于传统药物,前列素氨丁三醇的t1/2更长,水溶性更高,生物活性更强,能够减少临床用药剂量,从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局部用药后可持续发挥强力的缩宫作用,用于治疗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疗效更为确切。同时,有研究指出,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产后出血,不仅可以增强产妇的子宫收缩力,且可增加细胞中的钙离子浓度,提高子宫内压力,促使宫腔中开放的血管闭合,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加速产后出血的止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目的[6]。再者,前列素氨丁三醇的生物活性较强,因此肌肉注射给药后,药物可迅速发挥作用,快速达到血液中,用药15 min 后,血药浓度便可达到峰值,可发挥更为持久的缩宫效果[7]。
有研究指出,相较于缩宫素,应用前列素氨丁三醇的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13.6%,低于应用缩宫素的对照组产后出血率34.8%[8]。有研究指出,相较于米索前列醇,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止血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9]。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临床疗效优于甲组,产后2 h 出血量、产后24 h 出血量少于甲组,止血时间短于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表明应用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可提高疗效,减少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乙组PT、APTT 短于甲组,FIB 高于甲组,血小板计数低于甲组,表明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改善产后出血产妇凝血功能。同时,治疗后IL-8、TNF-α 及CRP 低于甲组,说明对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采用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而减少感染情况,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但本研究并未对其作用发挥机制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可能与血小板计数升高有关,但是并不明确是导致产妇血小板升高的具体机制。
综上所述,与米索前列醇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更佳,可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