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雷 袁 琳 张结辉 胡前芹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由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髓核突出,对相应的神经根造成压迫刺激,进而引起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1]。目前LDH的治疗大体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严重的LDH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椎间孔镜技术是临床治疗严重LDH患者最常用的微创治疗手术[2]。椎间孔镜技术虽能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但会引起术后综合征的发生,具有一定局限性[3]。笔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加味肾着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寒湿痹阻型LDH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9.51±11.16)岁;平均病程(47.54±3.29)个月。对照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0.17±11.22)岁;平均病程(46.98±3.65)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胡有谷编写的《腰椎间盘突出症》[4]进行拟定:①有腰部慢性劳损、久居寒湿之地及外伤史;②腰椎活动受限,腰部压痛阳性伴有坐骨神经痛;③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或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④X线、CT或MRI检查均提示腰椎间盘突出,即可确诊。
1.2.2 中医诊断标准腰腿冷痛重着,遇阴雨天或受寒疼痛加重,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LDH的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患者要求行手术治疗并愿意接受中药口服治疗;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腰椎滑脱或椎体不稳者;②既往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失败者;③CT提示椎间盘突出巨大或游离型突出者;④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在X线机透视下对手术间隙定位,局麻后经患者后方椎板间隙对髓核染色,逐级置入工作套管,在内窥镜的辅助下去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对神经根进行减压治疗,再进行纤维环成形术。术后期间不常规应用抗生素,6周后加强功能锻炼。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肾着汤治疗,组成:干姜、茯苓各20 g,独活12 g,白术、甘草、杜仲、桑寄生各10 g,肉桂6 g,上述中药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14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①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VAS评估患者腰痛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越高,其疼痛程度越重;②中医证候评分:症状包括腰部冷痛、转侧不利、肢体发凉以及舌脉,总分为20分;③采用日本骨科协会的JOA腰痛评分评估治疗分数,评分越低,功能障碍越明显。
1.7 疗效判定标准腰痛、下肢发凉等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能达到70°以上为临床治愈;腰痛、下肢发凉等症状明显改善,直腿抬高试验在60°~70°为显效;腰痛、下肢发凉等症状部分缓解,直腿抬高试验能达45°以上为有效;腰痛、下肢发凉等症状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1-无效率。
2.1 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的VAS评分无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JOA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的JOA评分均明显提高,而2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JOA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LDH常常由于劳损、外伤以及退变等多因素导致髓核突出纤维环,进而刺激压迫神经根,最终引起腰痛、下肢冷痛等症状发生[6]。中医认为,LDH隶属于中医中“腰痛”“痹证”等范畴,在病因上虽有寒、热、瘀等不同,李金学教授根据其多年诊疗工作发现,寒湿痹阻型LDH患者尤为常见,占LDH发病人数的29.3%。寒湿痹阻型LDH患者常因寒湿之气侵袭腰背,气血遇寒则凝,同时湿邪又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发为腰痛。因此治疗上应采用温肾助阳、散寒除湿止痛以达到治疗作用。
寒湿痹阻型LDH的临床表现与《金匮要略》中记载的肾着汤证较为符合,“肾着之病,其人身体中,腰中冷”,观所描述之病,寒湿阻滞,肾阳闭塞,而寒湿痹阻型LDH,有遇寒痛甚、腰痛沉重的特点,故病机相似。加味肾着汤方中干姜辛热,配合甘草温中散寒;白术苦温以胜湿;茯苓甘淡以利湿健脾;甘草甘平以和中;独活其性善于下行,以祛风湿、止疼痛为长,专理下焦风湿;再配伍肉桂、杜仲、桑寄生以补肾助阳,纵观全方一走一守、一中一下,诸药相伍,共奏补肾助阳、散寒除湿止痛之功效,实为治疗寒湿痹阻型LDH之良剂。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同时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表明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加味肾着汤能更有效地改善寒湿痹阻型LDH患者的症状。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加味肾着汤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镇静解痉的作用[7]。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看,干姜、白术、茯苓等中药配伍使用,发挥了其在神经保护、血管增生以及促进退变的椎间盘再生等作用,进而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加味肾着汤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联合加味肾着汤治疗寒湿痹阻型LDH的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能更好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