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分析

2021-02-05 08:15张雪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期
关键词:胸膜炎结核性尿激酶

张雪元

结核性胸膜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若不能及时给予治疗会诱发较多并发症,如肺膨胀不全、脓胸、气胸等,严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常用间断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尽管有效,但胸膜增厚发生率较高,预后不理想,因此本文对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27~80 岁,平均年龄(53.5±9.3) 岁。对照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9~75 岁,平均年龄(52.7±8.6)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患者知情。排除标准:伴恶性肿瘤或者血液疾病者;精神异常或者意识障碍者。本次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抗结核与胸穿抽液治疗,异烟肼片300 mg/次,1 次/d 口服;吡嗪酰胺片500 mg/次,3 次/d 口服;利福平胶囊450~600 mg/次,1 次/d 口服;乙胺丁醇片750 mg/次,1 次/d 口服。胸腔穿刺术2~3 次/周,抽取胸腔积液,治疗过程中需要借助B 超检查,确定穿刺点。连续治疗2 周。

1.2.2观察组 在服用抗结核药物基础上实施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借助B 超检查确定置管位置,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至胸腔中后,连续引流胸液,直到抽取干净,再将100000 U 的尿激酶与50 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充分混合后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注入混至胸腔中,夹闭导管24 h 后再开放,连续引流,完成引流后2~3 d 重复给予尿肌酶注入(注药不超过3次),直到胸腔积液引流干净。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引流胸腔积液用时、引流量、拔掉导管后胸膜厚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肺功能包括FEV1、FVC。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引流胸腔积液用时、引流量、拔掉导管后胸膜厚度对比 观察组引流胸腔积液用时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多于对照组,拔掉导管后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1,P=0.0444<0.05)。

2.3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FEV1、FVC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引流胸腔积液用时、引流量、拔掉导管后胸膜厚度对比 ()

表1 两组引流胸腔积液用时、引流量、拔掉导管后胸膜厚度对比 ()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L)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大,结核性胸膜炎的患病数量也出现增长态势。据调查,在全部结核疾病中结核性胸膜炎占比达到2.5%[1]。

结核性胸膜炎属于胸膜炎症性疾病,常伴胸腔积液,而胸腔积液的主要成分是大量纤维蛋白、淋巴细胞与红细胞等,大大减弱患者肺功能,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就会极易引发胸膜变厚,出现粘连,并于壁层与脏层胸膜间产生纤维索条,形成包裹性积液,加大治疗难度系数[3]。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核心是给予规范抗结核化疗的前提下及时抽取胸腔积液,因此选择合适的排除胸腔积液的方法极为关键[4]。

传统排出胸腔积液的方式为定期胸腔穿刺,在使用穿刺胸腔抽取积液时需进行多次穿刺,增加了并发症发生几率,如胸膜反应、气胸等,从而给患者造成了更多痛苦,并加大医务人员工作量。使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排出胸腔积液,能够防止因多次穿刺导致的并发症,并会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但引流管过粗会造成损伤,引流速度过快也会引起并发症,如复张性肺水肿、纵隔摆动等,并可能产生长时间无法康复的窦道,所以此类治疗方式使用范围受到制约。

微创静脉导管胸膜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的特点是引流管偏细,不会造成较大损伤,容易调节引流速度,慢速引流不会诱发并发症,患者感觉较为舒服,更愿意主动配合治疗[5,6]。但是此治疗方法也存在不足,如发生管腔堵塞致使引流不顺的几率较大,还会产生纤维包裹性胸腔积液,所以在使用微创静脉导管胸膜腔穿刺置管引流时可以给予尿激酶注入至引流管内,能够将胸水引流干净,引流速度快,也不会产生太多不良反应,患者痛苦小。尿激酶属于非特异性的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其能够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酶,促其转化成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从而减少胸膜腔积液粘稠度,彻底引流胸腔积液[7]。

临床实践发现,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有以下优势:①可以有效压缩穿刺胸腔频率,防止胸膜受损,减轻患者所要承受的痛苦;②注入尿激酶可以大大提升引流效果,压缩引流用时,同时减少胸膜出血机率;③可以有效降低累积纤维蛋白,避免产生较多并发症,如胸膜粘连、包裹性积液、胸膜变厚等,使治疗效果得到很大提高[8,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引流胸腔积液用时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多于对照组,拔掉导管后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应用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有效缩短胸水吸收用时,增加引流量,减少胸膜肥厚,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胸膜炎结核性尿激酶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征分析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你了解胸膜炎吗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