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增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是与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而关于花卉入馔,在我国更是历史悠久,于古籍中多有零散记载。春秋时的诗经《幽风》有“采蘩祁祁”之句,“蘩”即开白色小花的野菊。古人于入秋之际,大批采集这种野花,既用于入药,也用于入撰,这可以认为是以花为食的最早记载。楚屈原《九章》有:“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干饭屑)芳”的诗句,《离骚》亦有“朝饮木兰之聚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可证。这,固然是诗人比喻自己品质的高洁,但也不排除那时人们已经用木兰做饮料和用菊花做菜的可能。
然而,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他常采菊入馔,心旷神怡。他在另一首咏花诗中写道“岂之供欣赏,以宜志粮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鲜花入撰的向往。据考证,花卉入馔的倡导者是古代的养生家、僧尼,古代的养生家和僧尼都具有一定的医药知识,他们将花卉入馔,多出于保健祛疾,延年益寿的目的。
进入唐代,据《隋唐佳话录》载,武则天以花朝日(农历二月十三日),令宫女采集花和米捣碎,制成百花糕,分赐臣下,自此花馔盛行天下。
宋代,花卉入馔之风有增无减,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在他所编的《晚食樵诗》中有“啜有余味,芳馥逾秋兰,神明动豪爽,毛发皆肃然,浩然养恬漠,庶足延颓年”,其笔墨足见诗人被菊花的清香所陶醉,亦道出了菊花能清心明目、养颜益发、养生长寿的药用价值。林洪的《山家清供》收录了花卉肴馔有十五种之多,其中的一款“雪霞羹”,是以芙蓉花和豆腐做成的名菜。芙蓉花色红如霞,豆腐其白寒似雪,一红一白,相互辉映,恍若雪霁之霞。这道菜曾使清代诗人袁枚为之躬身三折腰,以求得制羹秘诀,一时传为佳话。
另外,明人高濂的《饮馔服食笺》,戴羲的《养余月令》,以及清人顾仲的《养小录》,近人徐珂的《清稗类钞》等著作,亦收录了古人大量用花卉做肴馔佳点的方法。
古人以花入菜,不仅取其色鲜、香清和味美,还因为它有却病延年之功。晋代药物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说,用白菊花汁、莲、臭椿汁和丹蒸之,服一年,寿可五百年。活五百年当然不可信,但中医学认为,常饮菊花、莲花和椿芽,确有健身延年之效。
经药理研究发现,可食花瓣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价值极高。同时,花不仅鲜美芳香,而且好吃、好看。从而,使我们享受人间无穷口福,还供给人类营养,促进人体健康。
据科学研究证明,鲜花具有多种药物功效。如食用月季花可消肿,食杭白菊可散热,食玫瑰可清热解渴、理气活血,食用芙蓉可治疗疮痈肿痛……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专家们认为可入馔的花卉约有100多种。不过,也有些花如一品红、曼陀罗、五色梅、蝴蝶花、凌霄花、铃兰等,虽貌若“美女”,然皆藏有祸心,各有毒性,切勿胡乱食用,以免不测。
据查考,人们常用于入馔的花卉,其中以菊花、梅花、玉兰花、桂花、牡丹花、玫瑰花、荷花、夜来香等为上品。
食花,不是新的科学发明,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食花文化。花卉入馔作为中国素菜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药食兼用方面的一个伟大的创造。
五彩缤纷的花卉使人赏心悦目,不仅能够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扑鼻的花香还能消除疲劳,治疗人的烦恼、愤怒、恐惧等疾病。
我国人民很早就有食用花卉的习惯,有炒南瓜花,蒸制槐花,凉拌金针菜,油炸玉兰花瓣,菊花炒鱼片,马兰花馅饺子,芍药花煮豆腐,肉汁烩牡丹,白兰炒鸡,茉莉汤,桂花干贝,桂花鲈鱼,莲花肉,梅花鱿鱼,兰花火锅,菊花三蛇,菊花龙凤骨汤,黄玫瑰凤尾,月季花蕨菜,鲁菜桂花丸子,粤菜菊花凤骨,北京菜芙蓉鸡片,上海菜荷花栗子,武汉兰花炒鸭等味道鲜美的菜肴。也有利用花卉制成的藤蔓饼,木槿花饼,玫瑰月饼,桂花酥糖,松花奶糖等食品以及经过特殊工艺酿造成的桂花酒,莲花白酒,玫瑰露酒等酒类产品。
鲜花是植物体的精品妙章,是色、香、味、形及营养俱佳的统一体。花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菊花含挥发性精油和菊色素,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张力,常用可以乌发,使眼睛清澈有神。木槿花含有丰富的皂苷和黏液性物质,能润滑肌肤,促进表皮细胞增生,还有黑发功能。茉莉花中香精油、芳樟醇脂等次生物质的含量较高,具有活化表皮细胞的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皮肤色素的形成。桂花含的桂花油能扩张血管,增进血液循环,有强身健体之效。日本大学药学院的医学家最近给动物试验发现,菊科植物中含有的化合物还具有抑制皮肤癌的作用。
花卉不仅具有滋补强身、润肤美容、延年益寿的作用,而且还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病、高血压、气喘、神经衰弱等。所以,花卉食品前景诱人,成为有待开发的新型食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