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近平劳动观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时代价值

2021-02-04 07:58谢易霖
决策探索 2021年4期
关键词:主要内容理论基础时代价值

谢易霖

【摘要】习近平劳动观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继承与发展,在文化上受中国优秀劳动文化的滋养,其中包含着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观和劳动关系观等科学内容。习近平劳动观在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提升劳动者的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劳动观;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时代价值

劳动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探析习近平劳动观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充分发挥其理论价值,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劳动观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渊源:马克思劳动观

马克思劳动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话题。从哲学角度来看,马克思提出劳动是人自觉自由的活动,劳动创造的物质产品是维系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了“资本雇佣劳动”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也是人的片面发展的起点。由此,马克思将实现劳动解放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马克思对劳动问题的研究,是习近平劳动观形成的科学理论来源。

(二)文化滋养:中国优秀劳动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劳动的民族,中华儿女以勤劳的优秀品质塑造了一系列优秀的劳动文化。从远古神农教育百姓播种百谷蕴含的劳动教育思想,到春秋墨家提出“赖力者生”强调劳动对个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性,再到北宋欧阳修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表明个人劳动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这些劳动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劳动文化,这既是支撑中华民族历史绵延不断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塑造中华民族气韵风骨的文化宝藏。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丰富的劳动文化。从毛泽东同志根据生产运动的永久性提出的“生产运动不但过去要,现在要,将来还是要”,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为了创造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没有极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的”,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再到胡錦涛同志提出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充分表明了对生产劳动的重视以及劳动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发扬了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和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优秀的劳动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劳动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优秀劳动文化,为习近平劳动观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

二、习近平劳动观的主要内容

(一)劳动价值观

从个人层面来看,劳动是劳动者创造物质财富,实现美好生活的根本物质性活动。美好的生活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劳动是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获得个人幸福的重要方式。“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通过辛勤劳动,劳动者成为了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人”。从国家层面来看,劳动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必要途径。“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引下,劳动的价值必将充分实现。

(二)劳动精神观

伟大的民族塑造伟大的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先进劳动者,这些人物被称为劳动模范,他们身上具有的伟大精神则是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是尊重劳动人才、营造劳动氛围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尤其是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是治愈社会浮躁风气的一剂良药。

(三)劳动关系观

在劳动关系的塑造上,习近平劳动观继承了马克思劳动观中对劳动者主体地位的认可,指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中劳动者的地位及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这种主人翁地位决定了劳动者之间的平等互助的同志式关系。”社会主义的劳动是全体人民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社会劳动。在社会主义国家,营造和谐的社会劳动关系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在具体路径方面,党和政府要坚持法治理念,及时解决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纠纷;劳动者要正确认识改革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的需要,自觉维护社会和谐;工会要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劳动者可以信赖的“娘家人”。

三、习近平劳动观的时代价值

(一)彰显劳动者主体地位,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

习近平劳动观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出发,引申出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科学论断,通过构建体现公平正义的利益协调机制,使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得到保障,使劳动者的劳动地位得到尊重。习近平劳动观的正确指引,有利于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保护劳动者的良好氛围,从而充分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鼓励劳动者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

(二)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生,生产活动越来越向着技术型生产转变,相应地,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这一要求符合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对劳动者提出的客观需求。在具体实践中,贯彻习近平劳动观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将劳动教育融入青年教育中,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使青年学子意识到自己作为未来的劳动者需在学习阶段形成诚实劳动的优秀品质,掌握先进的劳动技能,坚定爱岗敬业的理想信念,在通过劳动强健体魄的同时补足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随处可见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的劳动成果,不同领域的劳动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书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丽篇章,以习近平劳动观为指引,中华儿女必将在新时代创造出更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6.

[2]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76.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0.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6-47.

[5]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3.

[6]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15.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主要内容理论基础时代价值
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和发展前景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罗辀重教育思想探析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刍议水利工程验收档案资料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