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口述历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21-02-04 07:45赵志东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

【摘要】口述历史是当代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口述历史研究引入初中历史教学能让学生亲自触摸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杨美沙糕是广西本地特色食品,以沙糕作为口述历史活动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利于家乡情的培养。口述历史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注意收集保存学习证据,以便课后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素质教育;口述历史;活动型课程

2017年12月的一天,天氣晴朗而凉爽。扬美古镇中,几位中学生走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维先生的作坊。于是,这间整洁的、充满糯米芳香的小作坊里出现了温馨的一幕:一群孩子围坐在老者身边,人生的故事从老者的口中娓娓道出,孩子们静静地聆听、追问,不时做着笔记。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代人,把目光交汇到用声音构筑的历史微澜中,不由得令旁观者感慨万千。

我们常说,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现代口述历史科学产生后,通过口述记录历史已经成为一种科学的历史研究方式。这种研究方式易于操作,更贴近现实,可以为我们的历史教学吸纳,成为历史活动型课程的新形式。

一、口述历史研究概念

梁启超言:“采访而得其口说, 此即口碑性质之史料也。”在人类文字文献产生以前,历史只能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延续和传播,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一类都是口述历史的代表。文字和历史文献出现后,口述历史仍然受到史家的高度重视。司马迁游历民间,广泛收罗天下故事,《史记》中的大量信息都是通过访谈获得;希罗多德撰写《历史》时,也是建立在大量田野调查和口述历史资料的基础上。

随着史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手段的更新,今天的人们对口述历史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美国史学家唐纳德·A.里奇认为,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中国历史学者钟少华认为,口述历史是受访者与历史工作者结合的产物,利用人类特有的语言和科技设备加以记录和加工,成为各种口述历史专著。温州大学口述史研究学者杨银祥认为,不仅限于录音,凡是运用一切手段(包括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收集、保存和传播过去的声音,整理成文字稿,并对其进行研究的历史学分支学科就是口述历史。由以上言论我们可以总结出口述历史的两层特性:一是口述历史是一种收集和整理史料的史学方法,录音和录像等手段能为我们收集和保留更多的珍贵史料,为后人多角度了解历史提供机会;二是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分支学科,能帮助人们还原更为接近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由此可以整理出以下口述历史研究的基本因素与流程(见图1)。

二、口述历史研究进入历史教学的依据

口述历史便宜的操作形式为中学历史教学开拓了新领域,我们得以将严肃的历史研究以更直接的方式引入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指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建议,通过访问、调查、参观等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访问亲历抗战的老人,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害者或见证人。口述历史研究正是适合引入历史教学的好方法。事实上,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对口述历史与历史课堂教学的关系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加以实践。他们论述了口述历史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的功能与应用,认为口述历史资源能对教材进行极大的补充,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课程生活化,引导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利于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结合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将口述历史引入初中历史教学有较大价值。其一,口述历史研究的引入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将原先高高在上的历史学习转化为与普罗大众息息相关的真实体验,信息的收集、整理、写作等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好手段,符合当今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其二,有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通过了解被访谈者的亲身经历,折射出时代背景和时代变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学实证精神,增强爱家、爱国情怀,得到唯物史观的熏陶。其三,课程资源得到补充,教材提供的资料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少有交集,也难以反映个人在宏观历史中的经历,聆听普通民众对历史的感受能促使学生思考历史的发展变迁、国家盛衰和个人命运的关系。其四,有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课程,口述历史资源较易获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融入宏大的历史中,变生硬的资料为鲜活的真实,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痛苦局面。其五,有利于隔代沟通和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在与人接触时学会与人平等、科学、高效地沟通,老一辈也有倾诉和传承自己记忆的渴求,两者很容易在对话中达成理解和共情。

三、口述历史研究课程的开展

实际操作时,教师应该顾及中学历史教学的特殊要求。

首先,初中生是未成年人,与人沟通的意识与能力欠缺,为了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在访谈前对其进行培训。其次,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访谈现场:一要主导访谈的方向,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二要在外出活动时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与安全。再次,访谈过程和之后的技术支持、研究指导、组织和管理也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最后,开展口述历史研究课程的目的是课程建设和学生学有所获,而非还原、研究历史,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发挥专业技能,根据教材和当地资源设计课程,构建初中口述历史校本课程体系。笔者与所在校的教师团队通过实践形成了如下口述历史研究课程的基本实施方法(见图2)。

中学口述历史研究课程可分为四类:地方文化口述史、社群口述史、文化人生、职业生涯。在选择课程主题时,应优先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本地历史和文化传统、主题鲜明、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同时,地理位置和访谈条件等因素也要列入考虑范围。地方文化口述史以某一本地社群文化为主题,要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人、参与者进行访谈,也要对该文化的研究者、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调查式访谈,再将获得的信息融合分析,对其文化内涵、发展、传承情况进行研究。一般而言,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文化遗存、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专题等都是较好的选题。

以杨美沙糕口述历史研究课程为例。扬美古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西南部,自建镇到民国年间一直是周边地区的商品集散地,繁荣一时,素有“小南宁”之称。古镇居民一直保持着经商以及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传统,产生了被称为“扬美三宝”的地方特色食品,扬美沙糕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扬美沙糕制作技艺入选广西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之所以选取这一主题,是希望通过对沙糕制作技艺传承人的访谈和实地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由此深入了解沙糕制作人的人生故事和古镇历史,唤醒对传统手艺和传统文化的关注。从现实条件来看,扬美古镇作为本地著名的古镇,研究其历史易使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感,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扬美古镇距离市区较近,地理阻碍也较小。另外,这一主题也完全符合项目式学习开展的一系列要求。项目式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标,内容上强调完成真实的事项,例如策划、组织、设计、调研、创作等,其基本方式为设计学习,最终要产生具有设计性的产品。综上所述,以项目式学习来实施杨美沙糕口述历史研究课程是最合适的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项目式学习所设置的任务,学生组成团队,按照科学的步骤完成学习活动。口述历史研究课程项目式学习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总结。以此三大阶段为纲可把基本实施方法丰富为以下操作方式(见图3)。

再行细化后,可以用表格的方式展示此次课程每个阶段的工作和一些重要经验(见表1)。

项目总结阶段要注意学习证据的收集整理,以便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多角度的评估(见表2)。

评估结果表明,整个项目基本体现了口述历史引入初中历史教学应有的意义,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提高,教师也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反思本次课程的开展,我们还获得一些启示。在项目准备阶段,教师应设计好最终的教学产品,然后依据教学产品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只有明确了想要完成的教学产品,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生成和收集足够的过程材料与证据,便于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表2中的空白和部分评估标准的缺乏,正是因为缺少具体的教学产品和证据使教师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成为整个研究项目最大的缺憾,本质上是教师设计时思考不够全面造成。当然,尽管在课程环节设计、评估方法等部分还存在不足,也不可否認口述历史研究依旧是值得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新路径,有巨大的空间可以深入研究和实践。

让我们再次回到文首提到的那一天。孩子们在聆听完传承人的人生故事后,饶有兴趣地体验了沙糕的制作过程,品尝了香甜可口的沙糕,甚至用自己的零花钱一口气把作坊的沙糕买了个精光。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笑脸,我们有理由相信:终有一天,年轻人将在长者谆谆教导中,真正地认识自己;一代又一代的民族故事,永远流传。

(责任编辑:朱晓灿)

【作者简介】赵志东,高级教师,南宁市教学骨干,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建设、中学生创客教育。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立项课题“广西网络教研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非遗主题特色地方课程建设研究——以扬美沙糕饮食文化的传承为例”(2017-B-031)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素质教育不应排斥升学率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托起教育理想,论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
素质教育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警惕高校素质教育陷入功利主义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