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 教/钟 瑶 点 评/谢称发
当“1+X”式阅读走进课堂,教课文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师通过“1+X”式阅读,将学生引向语文学习的更深处。此举旨在通过引入“X”,打破对单篇课文“1”的单纯教学,转而探究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迁移,实现语文教学的“叠加”,丰盈学生的阅读。本课立足“1+X”式阅读,探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被大家嘲笑的丑小鸭,它勇敢面对挫折和自卑,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白雪公主遭受后母嫉妒被迫逃到森林,在七个小矮人和王子的帮助下奇迹般地获得新生;可恶的狼吃掉了小红帽,猎人英勇地把小红帽从狼肚子里救出来。
(学生观看视频)
师:这些都是什么故事?
生:童话故事。
师: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童话故事?
生:我喜欢格林童话里的《青蛙王子》,他很勇敢,也很聪明,战胜了恶魔。
生:我印象深刻的是《海的女儿》,喜欢小人鱼公主善良纯洁的品质。
师:我想,你也是个善良的孩子。
师:一个个有趣、神奇的故事,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故事的王国,探索它的奥妙。
(教师板书:童话故事)
【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童话视频,既入眼,也入脑,更入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已有的阅读储备。学生翱翔于童话世界,并为后续的童话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走进童话,认识特点
1.旧知寻发现
师:快速浏览《小壁虎借尾巴》,思考小壁虎借了几次尾巴。
生:3次。
师:分别向谁借的尾巴?
生:小壁虎先向小鱼借尾巴,然后向牛伯伯借尾巴,最后向小燕子借尾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结构图)
师:你找得又快又准。
师: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它们的对话,第一组同学读小壁虎的话,第二组同学读小鱼的话,第三组同学读牛伯伯的话,第四组同学读小燕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师:同学们,读完后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是一只有礼貌的小壁虎。
生:我发现小壁虎跟每个小动物说的话都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小动物们都拒绝了小壁虎的请求。
师:你们有一双火眼金睛,这样一次一次地借尾巴,情节是相似的,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第一个特点。
(教师出示板书:相似情节)
2.新知埋伏笔
师:快速默读《七颗钻石》,木罐发生了几次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变化的句子标注好。
生:4次。
师:谁来读第一次变化的句子?
生:当她醒来的时候……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师:也就是说空木罐——
生:装满了新鲜的水。
师:如果提炼关键词,可以是——
生:木罐变水罐。
师:谁来读第二次变化的句子?
生: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师:假如想让你像屏幕中一样提炼关键词,你会怎样写?
生:水罐变银罐。
师:提炼关键词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第三次变化的句子在哪?
生: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师:这里你又会怎样提炼关键词呢?
生:银罐变金罐。
师:你不仅读得好,关键词也抓得准。
师:第四次变化的句子请全班齐读。
师:金罐不仅变成了——
生:七颗钻石。
师:还涌出了——
生:水流。
师:我们可以写成——
生:金罐变泉眼。
(师生合作一起画结构图,把故事情节清晰地展现出来)
师:从结构图中,你发现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生: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
生:助人为乐的小姑娘。
生:有爱心、有孝心的小姑娘。
师:正因为小姑娘的善良、爱心、孝心,木罐才会发生这一系列的——
生:神奇变化。
3.对比求共同点
师:我们一起看结构图,小壁虎借尾巴中,相似情节出现了几次?
生:3次。
师:七颗钻石中呢?
生:4次。
師:像这样相似的情节多次出现,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特点:反复出现。
(教师板书:特点、反复出现)
师:童话故事中有相似的情节,而且这些情节反复出现,我们就把童话故事中的这两个特点叫作——
生: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教师板书:反复结构)
师:请大家再把课题齐读一遍。
【点评】教学是慢的过程,为了揭示童话反复结构的特点,钟老师没有直接灌输,而是巧妙地设计了旧知寻发现、新知埋伏笔、对比求共同点三个环节,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发现,真实的学习得以有效凸显。
三、深入童话,了解类型
师:请同学们再次看看结构图,思考:同样是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为什么老师要把它们画得不一样呢?它们能否交换位置?
生:能。
师:小壁虎能不能先向小燕子借尾巴,再向小鱼借尾巴,最后向牛伯伯借尾巴?交换位置会不会对这篇童话故事产生影响呢?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小壁虎不管先向谁借尾巴,这些小动物都没借给它。
师:也就是说小动物们——
生:拒绝了小壁虎的请求。
师:像这样的相似情节可以交换位置、没有主次之分的童话故事,我们把它叫作并列结构的童话故事。
(教师板书:并列结构)
师:七颗钻石呢?相似情节能交换吗?
生:不能。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木罐不能先变金罐再变水罐,然后变成泉眼,这样就乱了。
师:你思考得真全面。
师:像这样的相似情节不能交换位置、有主次之分的童话故事,我们把它叫作递进结构的童话故事。
(教师板书:递进结构)
师:这就是它们的——
生:类型。
(教师板书:类型)
师:结构图的形状除了老师画的这两种外,其实还有许多画法,我们一起来欣赏。
【点评】三年级的学生爱读童话,但对童话的结构一无所知。面对如此枯燥的知识点,钟老师以清晰明了的结构图、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在观察、思辨中自主习得了童话的结构特点,很好地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理念。
四、自主阅读,掌握绘图
师:请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梳理出相似情节后再画出结构图。)
师:这张是哪个同学的?
(学生展示作品)
生:我喜欢的童话故事是《田鼠太太的项链》,它属于并列结构,相似情节有3次,分别是换礼服、换裤子、换鞋子。我画的图形是3个相等的圆形,它代表着家庭幸福、团团圆圆。
师:你觉得怎么样?如果10分,你给她打几分?
生:我觉得她画得不错,圆形象征着家庭团圆美满,如果10分,我给她9分。
师:扣除的1分,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觉得应该给这个结构图加上更多的颜色,这样就拥有五彩缤纷的家庭生活。
师:你将来一定是个优秀的设计师。
师:这张是谁的?
(学生展示作品)
生:我喜欢的童话故事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它属于递进结构,关键词分别是木盆、木房子、贵妇人、女皇,我画的是4朵有层次的云,它们就像童话故事一样,充满着无限丰富的想象。
师:谁来评价?
生:如果10分,我愿意给他10分。因为将云朵想象成丰富的童话故事,很合理。
师: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个获得10分的同学。
【点评】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此环节的教学,钟老师把学生推向自主阅读,先读后绘,绘后互评,学以致用,梯度推进。在读读、绘绘、评评的互动学习中,童话结构特点再次根植于学生的脑海。
五、读写合作,创编故事
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接下来我们就去当小作家吧!
(教师出示《会犁地的蜗牛》片段)
师:故事中老黄牛病倒了,想雇个佣人帮他犁地,邻居们纷纷为他出主意。接下来会有谁来出主意呢?
生:我認为有河马、乌龟……
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4人为一小组,分工明确后运用反复结构将这个故事续编下去。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
生:我这么矮小,力气也不大,我不能帮你犁地。(小兔)
生:好吧!我也不能强求你,我问问别人,他也许会答应。(老黄牛不开心,没好气)
生:我也不能帮你犁地,因为我生活在水里,所以我想帮你也帮不到呀!(小鱼)
生:我都这么老了,还生着病,已经不能犁地了,谁还能帮助我呢?(老黄牛脸上依旧写满忧虑)
生:我可以帮你犁地,别看我矮小,但是我可以叫我的伙伴一起来。(蜗牛笑眯眯)
生:哇!好的,团结就是力量。交给你们,我放心。(老黄牛转忧为喜)
师:表演得绘声绘色,他们属于本届创编故事大王吗?
生:属于。
师:你们创编的故事加上夸张的动作,可谓是独具匠心啊。
(教师颁发奖状,掌声响起)
【点评】阅读是吸收,倾吐是表达。这一环节的教学,钟老师把握学情,由读到写,巧用一个学生喜欢的话题,让学生走进故事,驰骋想象,去合作创编,去合作演绎,既发展学生的语言,又发展学生的思维,更愉悦了学生的身心,真可谓“一石三鸟”。
六、好书推荐,课外延伸
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们的益友,也是我们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书的海洋里快乐畅游,将来的你们一定会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子!
【总评】
生命的厚度在于阅读。本课的教学,钟老师立足于“1+X”式阅读,探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教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温语含情。
一、形式独到——目中有人
教育的高度取决于教育者对教育对象了解的深度。钟老师的课堂和谐、民主,对学生有着足够的理解与尊重。钟老师怀有一颗童心,目中有人,无论哪一个环节的教学,总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尊重学生的认知,尊重学生的喜好,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伊始,钟老师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视频,把学生带进后续的童话文本的学习中,在深入童话文本的学习与思辨中,钟老师循循善诱,以人为本,把发现还给学生,把探知的权利还给学生。钟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具体的情境,多种形式的对比阅读,板块式推进,有条不紊。学生在听说读写思中,不仅明白了童话的反复结构,还拓宽了阅读领域,提升了读写素养,真正凸显了语文教育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重要理念。
二、教学见智——手中有法
阅读,就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解读、在阅读中悟理,并对学生进行由读到写的迁移训练。钟老师立足“1+X”式阅读,引领学生探寻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她设计了6个环节,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比较,在读中得法。各个环节既渗透了读,又渗透了悟,读有宽度,悟有广度。由易到难,步步推进。在教学中,钟老师通过多篇特点鲜明的童话文本的阅读,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思考、绘图。此外,在学生初步明白童话的反复结构这一特点之后,钟老师趁热打铁,顺势让学生读写结合,创编故事,有效实现了读与写的迁移,学以致用。
三、教中孕生——温语含情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钟老师在课堂上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教学艺术。例如,她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朗读之后的评价语是具体的、恰到好处的:“你不仅读得好,关键词也抓得准。”“你思考得真全面。”……这样的评价语,既对学生肯定与表扬,又具有明确的引导性,起着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双重作用。
钟老师的课,朴实无华,没有惊艳的语言,但时时温语含情。整个教学目中有人,教中有法,法中有智,自然催生实效、高效、情智共舞的美丽课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潭口中心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