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浩峰,代炜炜,康肖,李士学,王晓东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河北衡水 05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中老年群体的常见病,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 (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 )是LDH的经典微创术式,在脱垂型、巨大型或合并椎间孔狭窄的LDH治疗中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1],但部分患者术后短期仍表现出疼痛、麻木等症状。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130例脱垂型LDH患者,通过前瞻性分组研究探讨TESSYS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脱垂型LDH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130例脱垂型LDH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43.22±6.01)岁;患病位置:L3-413例、L4-529例、L5-S133例。对照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44.04±6.62)岁;患病位置:L3-410例、L4-528例、L5-S13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患者俯卧,采用1%盐酸利多卡因进行术区局部浸润麻醉。在C臂机透视辅助定位下穿刺对应椎间孔,沿导丝采用骨钻将部分关节突关节磨除,行椎间孔逐级扩大。将工作套管导入椎间孔镜,切除并修整导致神经根压迫的黄韧带、增生骨质或结缔组织、后纵韧带等。切除游离髓核并完整取出,采用射频电极进行纤维环皱缩成形,以患者主观感受症状缓解且镜下显示神经根搏动正常为减压成功。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手术结束内镜取出前由内镜置入长针头,冲洗液冲洗停止,经长针头采用10 ml 注射器抽出冲洗液,直至冲洗液清除干净后注入3ml神经阻滞液(甲钴胺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2% 利多卡因注射液各1 ml)。
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16.48±4.12)月。比较术前、术后1 d、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疼痛评分[2]及ODI指数[3];末次随访进行Macnab标准评价[4];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2.12±6.22)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3.23±4.98)min;但住院时间为(4.23±0.87)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14±0.90)d,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ODI指数均逐渐降低,但观察组术后1 d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随访时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末次随访时,按照MacNab标准评价,观察组优40例,良20例,可5例,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优38例,良2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9.23%。两组手术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率为1.54%;对照组发生腰腿痛4例,下肢麻木4例,发生率为12.30%。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功能、症状指标比较
近年来,随着穿刺技术、椎间孔镜材质的进步,PELD术治疗脱垂型LDH已获得了较为良好的近远期疗效[5]。但术后短期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包括下肢麻木、疼痛、排便异常等,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上述短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6]。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手术治疗,术后VAS疼痛评分、ODI指数均逐渐降低(P<0.05),达到了既往膨出型、突出型LDH手术治疗一致的近期疗效。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治疗脱垂型LDH组织损伤程度小,视野清晰,髓核、神经根等能清晰辨认;能有效清出增生的后纵韧带与黄韧带以及骨质等,保证侧隐窝、椎间孔、椎管等重新通畅[7]。但术后1 d观察组疼痛症状更轻,同时后腰腿痛、下肢麻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选择性神经阻滞封闭治疗的运用具有直接关系。既往报道认为,PELD治疗LDH术后出现疼痛、麻木与术中穿刺、消融、止血等引起的马尾神经、神经根水肿具有直接关系[8]。阻滞液中,甲钴胺能够促进压迫神经的修复,为神经根提供充足营养;利多卡因具有止痛作用,通过对局部交感神经的阻滞作用促进术区血液循环,更有助于神经修复[9];复方倍他米松主要起到抗过敏、抗无菌性炎症的作用,能缓解神经根炎症及水肿,降低术后早期一过性疼痛、麻木的出现。虽然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由于抽出冲洗液、注入神经阻滞药物等会增加一定的手术时间,但术后早期不适感更轻,疼痛消退也更迅速,术后住院时间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