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胜 刘慧云
(1.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驻马店 463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呼吸肿瘤科 驻马店 463000)
介入疗法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方法,直接将化疗药物灌注到肿瘤病灶处,并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从而促使肿瘤细胞坏死,抑制肿瘤细胞生长[1~2]。而在介入术疗效的评估上,多采用CT、DSA检查,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发展,MRI也在介入术后疗效评估中得到应用。本研究探索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诊断中CT、MRI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本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来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患者,均接受TACE介入术治疗,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肝内病灶<5个,为非弥漫性病变,无TACE术禁忌症,无CT、MRI、DSA等检查的禁忌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不配合的患者。本组100例患者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49~78岁,平均(62.2±5.6)岁,共有病灶147个。
100例患者均接受TACE介入术治疗,由介入科的同一组医师操作。术后3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CT、MRI以及DSA检查。
(1)CT检查:选择16排螺旋CT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80mAs,准直0.6~1.2mm,层厚6mm,层间距8mm,螺距1.2,对患者进行上腹部平扫,范围为膈顶到肾脏下极;然后经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威视派克)1.5ml/kg,注射速率2.5~3.0ml/s,在注射对比剂后的20~30s、60~70s、120s分别进行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
(2)MRI检查:选择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体部相控阵线圈,检查前15min饮用500~1000ml水。扫描参数:层厚6mm,层间距1mm,矩阵125×256,射野35cm,进行FSET1W、FSET2W序列的扫描。然后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25ml,注射速率2.5~3.0ml/s,在注射对比剂后20s、40s、60s分别进行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门静脉期扫描,扫描范围覆盖肝脏膈顶到双肾下极。
(3)DSA检查:取平卧位,术区消毒铺巾后,穿刺处局麻,经一侧股动脉穿刺置管,送入导丝和导管,对肝总动脉和肝固有动脉造影,必要时行肝左右动脉造影,观察是否有肿瘤染色情况,若无肿瘤染色,但相关实验学检验、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有病灶残留或复发的,则对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肋间动脉等肝外动脉进行造影。
使用SPSS22.0软件检验数据资料,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3为CT、MRI检查结果与DSA结果的对比,可见术后3个月在原始病灶残留诊断准确率、复发病灶检出率、新增病灶检出率方面,MRI均高于CT(P<0.05)。
表1 CT检查与DSA结果
表2 MRI检查与DSA结果
表3 CT与MRI的诊断准确率
手术切除根治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但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显示许多患者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时已发展到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介入疗法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方法[3]。TACE介入疗法通过插入导管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肿瘤病灶的高浓度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栓塞肿瘤的供血靶动脉,促使肿瘤病灶凝固坏死[4]。
CT、MRI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影像学手术,CT检查主要通过扫描肿瘤的营养血管、肝动脉瘘等,但是其受到碘油沉底的干扰,碘油是TACE介入术中常用的栓塞剂,X线无法穿透,CT扫描图呈现高密度影,难以观察碘油沉积区域的情况,即使发现碘油沉积不均匀,也很难判断病灶是否有肿瘤残留、肿瘤复发情况[5];增强扫描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帮助鉴别诊断肿瘤残留、复发与肿瘤出血、纤维化等,但是强化后的肿瘤残留与复发又容易与高密度碘油混淆,因而极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影响临床医师对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复发的准确评估。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原始病灶残留诊断准确率、复发病灶检出率、新增病灶检出率对比,CT均明显低于MRI(P<0.05)。MRI是根据组织血管密度和造影剂进入细胞外间隙的多少来成像的,其能客观反映肿瘤病灶的血流灌注率以及微血管分布情况,造影剂对患者的影响小,检测准确率高。TACE介入术后,部分病灶会形成包膜,完整的包膜防御性强,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的浸润和侵袭,减缓肿瘤细胞的生长,故而对病灶有无包膜的探查利于临床医师对病情的综合评估。而MRI对病灶包膜的探查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这有助于临床医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为TACE介入术后的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MRI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方面的诊断价值高于CT,术后随访复查中定期进行MRI检查有利于临床医师评估介入术疗效,准确判断病灶残留、复发、新增病灶情况,从而为介入术后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