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摇篮到生涯:类型化改革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思考

2021-02-03 07:08
职教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职业院校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可持续职业发展为旨归。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从局部改革走向全面的体系构建的过程,实现了从“层次”到“类型”的巨大突破。加快健全现代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共同诉求,也是响应国家的重大战略。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相继发布,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 条”)的出台,也为中国职业教育指出了类型化改革方向。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一直都是职业教育的改革重点,那么,如何在类型化改革背景下,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从“摇篮到生涯”的全程式和一体化的跨越,本文将进行如下探讨。

一、凸显类型特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终身教育理念为逻辑主线

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一直都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职业教育体系有了初步的规划目标,提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2]。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革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教育体系的变革,面对社会经济转型和人的终身学习需求,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改革任务。国家对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要战略决策(如表1所示)。从表1中政策文件中的表述可以看出,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正在从优化内部结构向探索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同时终身教育理念也成为贯穿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逻辑主线。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2020年,要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按照终身教育理念,形成了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1]。本文将采用学者关晶和陈鹏的观点,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按阶段分为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继续教育[3-4]。

(二)职业启蒙教育:为职业劳动做准备

职业启蒙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蒙”,激发学生对职业、工作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在此过程中加深对职业的认知,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并朝着职业理想奋进。“职教20 条”提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通过职业院校与中小学联合开展,为中小学创新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实践形式。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职业启蒙教育大多作为劳动教育的内容之一,在劳动技术课程中加入职业指导或职业体验内容。后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职业启蒙教育逐渐引起社会重视,并且将其作为普职融合的重要途径展开。

每个人都将步入社会成为职业人,职业启蒙教育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发展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首先是职业启蒙教育的育人价值。教育能够帮助未成年对未来生活做准备,而与职业有关的内容则是教育与工作世界融合的重要桥梁。学生尽早接受职业启蒙教育,也能尽早接触工作世界,培养职业意识和激发职业兴趣。其次是职业启蒙教育的社会价值。职业启蒙教育能够较早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职业,帮助学生做出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进而能从一定程度上调整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人才和劳动力配置,有效解决结构性失业、劳动力失衡、职业偏见等社会问题[5]。除此之外,早期接触职业知识,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还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和开成“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技能宝贵”的社会氛围。

(三)职业准备教育:职业人的专业化成长

职业准备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由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共同组成。但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初等职业教育只存在于少数地区,故在此文中暂不讨论。就目前我国职业准备教育的发展来看,中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专科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方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举措。

表1 有关职业教育体系的相关文件表述

长期以来,中职教育一直占据着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产业结构转型,中职教育的发展面临更多挑战,甚至社会上出现了“是否还需要中职教育”的声音。同时随着学生的升学愿望愈加强烈,以往单一就业导向的中职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另外,在1999年高职扩招政策的影响下,高职教育的“井喷式”发展,更是对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冲击。后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试图通过政策推动中职教育向良好态势发展,保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稳固中职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地位。但近年来,中职学校数急剧下降,中职教育规模也逐渐萎缩,中职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受到严重影响。在中职学生生涯取向日益多元化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职教育如何转危为机,还需进一步探索。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改革开放。最初,高等职业教育是由原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等组合而成,随着后来高职教育的转型发展,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纳入了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以及个人学历提升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在近30年得到了空前发展。和中职学校数量逐年递减相比,高职学校数量形成了逐年递增的趋势。但高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张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这也让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一直存在长期争议。有研究者说其是“本科压缩饼干”或“次高等性”,没有体现“高等性”。高等职业教育的“高”体现在哪里?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如何体现“高等性”?这些一直都是职业教育领域需要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纵向化延伸,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会给高职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中职教育主要培育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培育高技能人才,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前两者有所不同,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6]。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今后中国将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构建专、本、研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教20 条”也提出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目前国家在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四)职业继续教育:“面向人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对于职业准备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在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相对发展滞后。虽不是职业学历教育,但作为具有教育培训性质的职业继续教育,受众群体最为复杂且最为广泛。因此,职业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至关重要。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稳定就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并提出在三年内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 万人次以上[7]。由于就业市场流动性大,以及劳动者对于自身技能的提升等生涯规划的需要,我国近年来参加职业继续教育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继续教育,依托职业院校的优质资源,通过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深度合作,以提升职业继续教育质量。这不仅能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强化职前的学历教育和职后的继续教育,也是完善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劳动力市场瞬息万变,新职业、新工种、新岗位不断涌现,传统的“一人一岗”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对职业技术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提到,教育不应该培养人去从事一种特定的、终身不变的职业,而应该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地流动,并永远激起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8]。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升、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等等需要通过职业继续教育来实现。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00 万人”,鼓励农民工、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在高职院校扩招政策背景下,已就业的劳动力群体可以选择回归到职业学历教育中,职业学历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双向流动的局面,打破了原来的“职前职后两张皮”的现象,也推动职业学历教育从原来的“断头教育”走向了生涯导向的职业教育。

二、游离与错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运行困境

(一)职业启蒙教育处于边缘化地位

职业启蒙教育虽然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活动,但已积累了一定实施经验和基础。中小学以前开展过与职业启蒙教育类似的教育活动,如生涯规划和职业体验等。但无论是职业体验,或生涯教育,抑或职业启蒙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实施效果不太理想,具体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目前,职业启蒙教育并没有专门规定的国家课程,因此职业启蒙教育需要依托劳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加之,职业启蒙教育的课程内容大多为简单的职业介绍和职业体验,缺乏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规划的指导。二是职业启蒙教育教学资源匮乏。中小学大多仅仅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实施职业启蒙教育,但这样远远不够。对于职业启蒙教育来说,往往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能使教学效果效益倍增,但中小学却没有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意识。三是职业启蒙教育教师队伍不足。师资薄弱是制约职业启蒙教育有效开展的一大因素,尤其是教师的专业性没有得到保障。很多学校的职业启蒙教师以学科教师或劳技课教师代替,这些教师往往没有受过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难以较好启发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认知,甚至有的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对职业教育抱有偏见,这更加阻碍了职业启蒙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职业准备教育内部通道受阻

打通职业教育纵向培养路径一直以来都是职业准备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准备教育体系,但各学段的衔接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中高贯通、中本贯通等贯通培养模式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有多年实践经验,部分中职生能够升学进入高职专科和本科就读,但目前这些贯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考核标准大多数仍然只适合高中生源,对于中职生显然不适合。比如,中本贯通班的中职生在三年中职学习后进入本科阶段,依旧接受的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大一、大二学习普通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直到大三才有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大一、大二阶段缺少技能训练,则会导致一定的技能回落,对于职校生的技能习得会造成一定阻碍。另一方面,我国仍然缺少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层次结构的突出问题。长时间以来,职业教育虽然呈现出“层次上移”现象,但因为一直被当做“次等教育”,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极为艰难。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要求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但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仍然处于试点阶段,还未建立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另外,虽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有高校试点,但因为缺少专业学院的协作、专业教师的指导和企业实践场所,难以更好地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三)职业继续教育实施主体与内容的局限

首先,职业继续教育的实施主体单一。大部分职业继续教育是由行业企业主导,职业院校参与较少,发挥职业培训功能的空间自然受限。职业继续教育本身的受众对象是企业员工或社会成员,很多职业院校认为这并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的培训动力不足,表现为没有较为健全的职业培训课程体系、缺乏专业的职业培训师资团队以及缺乏统筹管理等。其次,职业继续教育的功能单一。职业培训相比于学历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更能根据当前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需要大力开展培训,以缓解重要领域的人才紧缺问题。但目前,职业培训的功能还不完善,培训内容具有滞后性,未能真正做到与市场需求灵活对接。若职业继续教育完全由企业承担,企业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短、平、快”的职业培训,这种培训模式缺少长期性、稳定性和系统性,忽略了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另外,若仅仅由企业来负责职业继续教育,也会导致其在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上具有一定封闭性。最后,职业培训的“含金量”有待提高。近些年,职业资格证书市场极为火爆,人们试图通过获得“多证书”增加就业竞争优势,职业资格证书市场也“杂乱丛生”,出现大批“水证”。为了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国家取消了大批职业资格证书,整顿了职业资格证书的混乱市场。在此背景下,1+X 证书制度能够紧密联系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对证书管理制度进行革新,从而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

(四)缺乏公平的教育经费保障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常态化发展的前提,但目前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较为薄弱。首先,由于职业启蒙教育在中小学受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对职业启蒙教育的教育投入也不多,但职业启蒙教育需要专业师资、教学实践场所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这些得不到保障,难以保证职业启蒙教育质量。其次,职业准备教育中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不均衡。相比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在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方面都更加严格,但教育经费却常年低于普通高中。在2007—2016年,中职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维持在5.80%—7.46%之间,比普通高中经费要低3.15—4.56 个百分点。高职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维持在4.86%—6.17%之间,比本科教育经费要低15.38—19.17 个百分点[9]。高职教育经费的连年下降与高职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鲜明对比,并且经费来源较为单一,这对于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无疑是一大困难。最后是职业继续教育的投入较少。职业院校专注于学历教育的发展,对于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在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教学场所等方面的投入较低,导致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极为不平衡。

三、融入终身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代变革

从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再到“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与发展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核心要义,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强化终身教育理念,实现“面向人人”的教育目标。

(一)融入终身教育理念,回归职业教育的人文价值关怀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转变职业教育的育人理念,从“就业导向”向“生涯导向”发展。以前,职业教育的功能更多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可在如今终身学习社会,职业教育的终极价值关怀应该是“为了每位学生更好的生涯发展”。如果一味地追求职业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种工具价值无限放大的结果会遮蔽职业教育本身的育人价值。“为了谋生而掌握一技之长”已经是职业教育的过去式,“面向人人,人人皆学”是职业教育走向终身化发展的核心观念。其次是教育对象的扩展。在终身教育时代,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场域,教育对象向全员开放,每个人在生涯发展中的任何时候都应当有权利和有机会接受教育,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益更应该得到保障。目前,我国正大力开展高职扩招工作,主要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重点群体,既能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又能通过技术技能学习实现再就业。最后是课程内容的丰富。针对不同学习群体,设置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一方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该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内容,以更好地满足行业用人需求以及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除了考虑到学习者如何适应岗位需求,还需考虑到学习者的终身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核心素养,这也是职业教育走向终身化发展的必然诉求。

(二)打破狭隘的职教观念,建立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首先,优化职业准备教育的纵向通道,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的畅通。一是通过建立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衔接纵向不同层次的专业,明确各阶段人才培养规格,持续更新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等,避免出现各教育阶段的“贯通不畅通”现象。二是加强课程的立体化建设。随着某些地区进行中高贯通、三二分段专升本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改革,需要加强课程的纵向一体化,避免出现层级结构和间隔状态,加强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课程联系,以便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人才的纵向培养。三是探索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推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的“层次高移”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办出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特色,保障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质量是职业教育凸显类型化特征的本质追求。

其次,优化职业培训功能,紧密衔接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历教育不能压制职业培训的发展,职业培训也不能取代学历教育。若职前的学历教育和职后的职业培训形成“一刀切”的局面,必然影响职业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的流动,也会造成职业教育体系的“封闭性”。一方面,职业院校需要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职业培训,为紧缺领域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利用职业院校师资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课程,促进职业院校办学形态的转型;另一方面,行政部门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或社会力量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院校与社会各界、行业企业的合作,真正推动产教融合。同时,还要加强职业培训管理,规范职业培训市场,确保职业培训有序开展。

(三)加强与多元主体的合作,从独立办学走向多元合作

职业教育具有“跨界”的属性,是与工作世界联系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同时,职业教育也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每个人将来都会走上社会成为“职业人”。所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联系,又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合作。

首先,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从独立办学走向区域联动发展。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是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联系的桥梁。在与行业企业合作过程中,能够了解产业发展和技术革新的动态,只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教育理念等才有可能与产业升级同步、与技术革新同步。另外,还要优化产教融合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办学,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提倡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职业继续教育,职业院校具有较为一定的职业继续教育场所、专业的师资团队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交流,打破职业继续教育的封闭性。

其次,加强普职合作,大力推进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启蒙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的延伸,对于中小学生认识职业、连接学校教育和工作世界的桥梁有重要作用,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已成为必然诉求。实际上,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和保障条件有限,正是这些条件的匮乏让中小学的职业启蒙教育缺乏“生命力”。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具有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天然优势,可以探索职业启蒙教育的普职合作实践机制,以激发职业启蒙教育的蓬勃生机。一是职业院校具有更加真实、直观的实践场所,为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活动基地。二是中小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过程,有助于加强学生职业认知意识、职业选择及职业养成,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可观、可体验的真实场景。三是职业院校更注重校企合作,与一大批企业建立了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良好伙伴关系,可能带动企业加入职业启蒙教育。这种形式也有利于搭建中小学与企业沟通合作的桥梁,丰富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主体,拓宽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基地。

(四)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保障

职业教育具有技术知识的独立性和过程的复杂性,正是职业教育的特有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必须完善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

首先,完善招生考试机制以及弹性学习机制。我国各教育阶段的招生考试机制其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教育内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转换和流动,为了使职业教育体系运行更加顺畅,必须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在职业教育终身化背景下,职业学校生源具有多元化、复杂性、年龄跨度大等特点,有必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弹性学习机制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融入终身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打破原来职业教育的时间和地点固定性,让所有学习者能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继续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使职业教育真正从“断头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其次,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匹配的财政投入制度,保障教育经费合理投入。完善教育税收政策,吸引社会多元主体投资职业教育。同时为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可适当减免企业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加大对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需要相对独立的教学团队、组织管理队伍和独立的课程教学体系,以保证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高质量开展。

最后,创新管理机制,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沟通与交流。职业教育体系的顺畅运行需要高效的管理机制作保障,在普职合作、产教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培训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标准和制度。另外,吸引更多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和治理,建立各方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涉及到多种参与主体和教育类型,与社会联系非常密切。因此,管理体制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及时根据现实需求和变化做出及时调整与灵活应对,让市场机制与教育机制衔接更加紧密,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职业院校体系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