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英语学科的教学和考试向来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文章以微博平台上英语教学与考察相关热点话题及群众留言为研究对象,以大数据挖掘和内容分析法为研究工具和方法,广泛收集民意,分析舆情动向,总结民众对此议题的态度、意见及看法,以期为未来的英语教考制度改革提供必要的民意基础,助力英语教考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网络舆情;英语教考制度;微博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123-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山东师范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直击两会,探寻英语主科地位何去何从——基于山东省的调研实践探索”成果,项目编号:202110445130
一、引言
在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发展促进社交媒体的繁荣,这不仅拓宽了民众表达意见的渠道,更激发了群众表达自我见解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对于现实社会中某一时段公共事务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等在互联网络空间的聚集[1]。而教育网络舆情即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网络舆情,它会对事件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2021年3月起,网民对英语教考制度讨论积极性高涨,群众利用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关于英语教考制度的教育网络舆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聚焦网民对英语学习的大规模讨论,对此展开定性与定量分析,希望为未来英语教学与考察制度改革提供必要的民众反馈,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獻综述
文章以“教育网络舆情”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经过筛选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表述。其中,2017年唐亚阳和李璐在《教育网络舆情危机干预效果影响因素及应对机制——基于100个教育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实证分析》一文中使用定性比较的分析手法,基于100件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提出舆情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2]。2020年,教育部面向全国开展非常态的教育模式——“停课不停学”,孙懿宏和马茂祥的《“停课不停学”的教育网络舆情研究》一文中分析总结舆情趋势与主要观点,并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3]。
笔者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2021年3月份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掀起的关于英语教考制度的讨论为研究对象,总结民众的态度及相关建议,结合意见—政策连接理论,探究英语教考制度的正确之法。
三、研究方法
从微博筛选关注度较高的文章及民众留言作为研究数据,搜索2021年3月至今的全部热点话题后,选取4个相关性强、民众关注度高的热点话题,“#英语#”“#英语四级#”“#英语学习#”“#高考英语#”。
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学者伯纳德·贝雷尔森提出的一种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描述的研究方法[4]。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话题内容和网民留言,可揭示传播者有意无意传播的真实信息,更有助于深入研究网民对英语教学与考察制度的真实态度与意见。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阅读次数、讨论次数分析舆情规模,探究网民对英语学习这一话题的关注度。阅读次数即#话题#在微博平台内各个场景下被阅读的次数加和与总量。讨论次数即带#话题#参与讨论的微博量总和。对这两项数据的比较和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公众对英语教考制度的关注程度。
第二阶段:对文章展开文本分析。借助Python与jieba分词对所选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明确此轮关于英语教考制度舆情的焦点。
第三阶段:对文章的用户留言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每条微博下都设置有留言功能。民众可在留言区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与建议。定性分析留言区留言,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舆情,挖掘背后的深意。定量分析公众对英语教考制度的主要观点,弥补了传统文本研究过于注重主观价值判断的缺点,使研究更客观、全面。运用情感预训练模型SKEP(Sentiment Knowledge Enhanced Pre-training for Sentiment Analysis)对微博中公众关于英语教考制度的主要观点进行情感分析,自动识别和提取文本中的倾向、立场、评价、观点等主观信息。
四、结果与讨论
(一)公众对英语教考制度的关注度
由表1可以看出,公众对英语教考制度的关注度居高不下,相关话题拥有巨大的阅读量和讨论量。与其相关的热点话题的阅读量均以“亿”为研究单位,表明英语教考制度具有巨大影响力与号召力。讨论次数达到“百万次”,亦证明民众积极主动加入对英语学习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行英语教考制度的教育网络舆情研究,梳理公众对相关话题的态度与意见,有助于总结民众态度与反馈,为英语教育教学发展提供民意支持与建议。
(二)舆情焦点
借助Python与jieba分词对所选话题及评论区留言进行关键词统计,发现“英语学习作用”“英语教学方法”“英语考试制度”是话题与留言最常提到的三个关键词,亦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所在。
(三)本轮舆情的主要观点
首先,公众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对于英语学习本身的态度,公众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三项。
一是认为应该继续加强对英语的学习。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黄金阶段和关键期,应抓住时机,加强外语(英语)的学习。一方面,此类民众认为外语能力是现代社会人生产生活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个体层面,英语学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平行研究思维、批判性思维、跨文化意识等等;在国家层面,英语学习能让中国与世界接轨,不仅能学习吸收外国优秀科学文化,还能对外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世界民众了解真正的中国。另一方面,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广大教育者应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考虑外语教学自身具有的特殊性,不断研究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是认为应降低英语在教学、考试中的地位。此类民众承认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他们认为英语只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没有必要在教学与考试中被过度强调,即不应将英语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放在同一个层面上,应该加强对母语的学习,降低英语在教学安排和考试上的占比,如将英语由必考转为选考,降低其在重大考试中的占比等,给英语“降降温”。
三是坚持英语无用论,认为应取消英语学科。此类民众主要持三个观点。其中之一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全球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使用中文也可以满足部分国际交流需要,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外语学习上,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冲淡其他学科的教学效果;另外有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在英语上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却不容易达到预期目标,投入产出不对称,课程设置不普惠。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民众认为,翻译机器的发展足以满足对外交流的需要,没有必要继续学习英语。
在定量分析方面,基于情感预训练模型SKEP对微博平台上公众对英语学习态度进行情感极性分析,得出“应该继续加强对英语的学习”情感倾向为正向;“应降低英语在教学、考试中的地位”情感倾向为中性;“英语无用论,应取消英语主科地位”情感倾向为负向(见表2)。
其次,公众对于英语教学与考察提出的建议与分析。对于英语教学与考察提出的建议,公众的观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转变英语课程设置和课程重点。此部分民众认为过去的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哑巴英语、学生掌握词汇量少和英语实际利用率低等多方面问题,因此建议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轉变英语课程设置。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规定的英语词汇量是3000左右,低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所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词汇量的基本要求。此外,由于教师不恰当的教学方法、缺少趣味性和适用性的口语教材和英语口语测试在各级升学考试中的缺失,哑巴英语在我国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5]。
二是降低英语在考试中的占比。即降低英语在中高考等重大考试中的分数或占比,或将其转变为选考科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课业任务也越来越重,学生减负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尽管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但由于语言类学科学习需要有大量的输入,学生对英语的关注甚至一度超过了汉语,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此感到费解。不仅如此,翻译软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流困难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希望可以降低英语在中高考等重大考试中的分值与占比。
三是开设其他外语科目考试。不将英语作为国家外语考试的唯一选择,为学生提供学习多种外语的机会。事实上,在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当中,明确了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学校可以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语种。此次改革试点意义深远,对个体发展和国家繁荣产了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个体发展层面,学生将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使原先英语学习吃力或对英语学习没兴趣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其他语言,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国家发展层面,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范围越来越大,国家对各类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逐渐扩大,大规模培养小语种人才正当其时。
四是改革英语的考试评价体制。由一考定终身改为一年多考,将社会考试评价融入校内考试评价体系。此种模式可参照日本的共通考试基本框架,日本原定于2020年4月开始实施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即认可多种考试,实行一年多考,全面测试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成绩统一标准采用等级制,推动考生与大学双向自主选择等,实现英语工具性价值回归[6]。但必须认识到,英语社会类考试由于主办主体、评价标准、考试过程、评价目标等多方面存在差异,考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需得到重视。
五、启示
舆情-政策关系(opinion-policy nexus)为政策回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Clem Brooks等人提出了“意见-政策连接”(opinion-policy link)理论,来自民意调查的政策偏好,对相关议题的政策出台具有显著的因果效应[7]。换言之,经过大数据挖掘和语义分析的舆情调查,会对我国外语教育的科学规划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些年来,舆情调查影响决策的案例屡见不鲜。在决策过程中,合理利用舆情调查,了解民众心之所向,集民众的智慧结晶,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民意基础,真正做到急民众之所急。2006年江苏省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征集意见,通过对民意的积极回应和协商,首次降低了高考英语分值。2013年北京高考改革迎合社会舆论,提出降低高考英语分值的方案,但是公众意见中专业话语发挥重要作用,维持了高考英语地位。这些事件充分证明了舆情对政策出台的相关影响。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大众舆论自开始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多元性与自利性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英语教考制度改革既不应该忽视群众意见,也不能完全遵从群众观点,应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倾听并尊重群众的合理提议,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找出英语教考制度改革的正确之法。
六、结语
经过调查发现,民众承认现行的英语教考制度优势所在,但也从课程重心、考试形式、成绩占比、评价体系等维度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笔者认为应在教学方面保留英语学科教学,但在中高考重大考试中实行一年多考制。不可否认,英语在科技进步、贸易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一考定终身”的体制容易加大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从本质上来说,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而一年多考制给予考生更多机会,更能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参考文献:
[1] 杨小敏.重大教育决策过程中的网络舆情:基于《纲要》二次征求意见期间新闻门户网站Web文本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9(6):68-73.
[2] 唐亚阳,李璐.教育网络舆情危机干预效果影响因素及应对机制:基于100个教育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实证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9):145-152.
[3] 孙懿宏,马茂祥.“停课不停学”的教育网络舆情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1,30(8):97-101.
[4] 邱均平,邹菲.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12-17.
[5] 王得,沈国环,李赵诗,等.基于知网的“哑巴英语”成因分析[J].海外英语,2019(19):50-51.
[6] 周冲.日本高考英语改革新动向:以共通考试框架下的英语社会化考试实施方案为中心[J].外语测试与教学,2020(1):26-34,2.
[7] 刘新国.舆情视角下外语教育政策回应性探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
作者简介 闫雅涵,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