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孙长俭,张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00)
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疾病的早期症状无明显特异性,易出现漏诊与误诊情况,而当疾病发展到中晚期,已丧失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疾病死亡率较高[1]。为有效改善疾病预后,须及早治疗。有研究显示,血清铁蛋白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2]。当疾病发生后,患者机体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会明显升高,同时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存在密切关联。血清铁蛋白属于肝癌诊断的重要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属于肝癌诊断的特异性指标[3]。而目前研究报道中关于两种指标联合应用的效果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原发性肝癌72例,肝硬化80例,健康体检者80名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72例(原发性肝癌组),并选取肝硬化80例(肝硬化组),健康体检者8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原发性肝癌组男40 例,女32 例;年龄32~81 岁,平均年龄(52.8±6.8)岁;病程3~16 个月,平均病程(6.3±2.2)个月;HBsAg 阳性51 例,阴性 21 例;Child-Pugh 分级:A 级 40 例,B 级 32 例;肿瘤直径1.2~6.3 cm,平均直径(4.3±1.5)cm。肝硬化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1.1±6.5)岁;病程5~28个月,平均病程(12.4±4.7)个月。对照组男50名,女 30 名;年龄28~82 岁,平均年龄(53.2±5.5)岁。3 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原发性肝癌与肝硬化符合临床诊断标准[4];入组前未接受任何治疗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采集3组空腹静脉血5 mL,2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层血清,保存于-20oC 环境下待检。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的检测方法均为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为奥德巴斯HKD550 型电化学发光检测仪,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血清铁蛋白水平超过300 ng/mL 判定为阳性,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超过20 ng/mL判定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3 组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同时实施ROC曲线分析,对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 组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比较 肝癌组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且肝硬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比较(±s,ng/mL)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ferritin and alpha fetoprotein among three groups(x±s,ng/mL)
表1 3组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比较(±s,ng/mL)Table 1 Comparison of serum ferritin and alpha fetoprotein among three groups(x±s,ng/mL)
组别对照组肝硬化组肝癌组t值对照组-肝硬化组P值对照组-肝硬化组t值对照组-肝癌组P值对照组-肝癌组t值肝硬化组-肝癌组P值肝硬化组-肝癌组例数72 80 80血清铁蛋白130.55±41.87 196.57±80.27 335.41±101.47 6.254<0.001 15.949<0.001 9.285<0.001甲胎蛋白10.22±3.52 129.46±43.68 329.41±112.47 23.089<0.001 24.063<0.001 14.151<0.001
2.2 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分析在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时,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与0.825(P<0.05),血清铁蛋白的截断值为257.55 g/L 时,诊断特异度为82.30%,灵敏度为72.22%;血清甲胎蛋白的截断值为195.20 g/L时,诊断特异度为85.31%,灵敏度为78.45%。通过将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检测值作为自变量,肝癌诊断结果作为因变量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为Y=-0.6822+0.012X1+0.015X2,其中X1为甲胎蛋白,X2为血清铁蛋白。结果显示,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35(P<0.05),诊断特异度为 84.66%,灵敏度为90.41%,见图1。
图1 ROC曲线图Figure 1 ROC curve
原发性肝癌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因此,通常不会引起患者的关注和重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预后通常较差[5]。有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尽早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提高5 年生存率,为改善肝癌的疾病预后,需做好筛查及早期诊断工作[6]。临床上在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时,B 超及CT 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确诊难度高。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可用于临床了解肿瘤组织发生、细胞分化,可为肿瘤疾病的诊断、分类、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甲胎蛋白属于血清单链糖蛋白,在机体内的分泌组织主要为胎儿时期的卵黄囊及肝脏,当成年人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血清内的甲胎蛋白水平极低,而当肝脏发生病变,则会激活甲胎蛋白的合成基因,使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同时其水平受肝癌分化程度及病变严重度的影响。血清铁蛋白属于高分子铁结合蛋白,主要合成脏器为肝脏,临床发现当机体出现部分恶性肿瘤时,会使机体内的血清铁蛋白大量合成与分泌,从而导致血清铁蛋白水平异常升高,因此,临床上将其作为对恶性肿瘤进行判定的辅助标志物[7]。当机体内肝脏功能受到损伤后,则会使血清铁蛋白的储存量降低,加之肝细胞受到损伤会导致血清铁蛋白的转移速度减慢,限制铁蛋白的摄取及清除,由此导致血清铁蛋白沉积。而肝癌细胞合成血清铁蛋白异构体增加,会加快血清铁蛋白的释放速度[8]。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且肝硬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会明显提升患者机体的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水平。当临床检验中受检者机体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大幅度异常升高,则需考虑是否发生肝部严重病变,并实施进一步的检查[9]。
临床上在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时,理想的肿瘤标志物需具备较高的特异度与灵敏度,因此,本研究应用ROC曲线对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时,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与0.825,血清铁蛋白的截断值为257.55 g/L时,诊断特异度为82.30%,灵敏度为72.22%,血清甲胎蛋白的截断值为195.20 g/L时,诊断特异度为85.31%,灵敏度为78.45%。将两种指标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35,诊断特异度为84.66%,灵敏度为90.41%。提示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效果较好,其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优于单一指标[10]。
综上所述,血清铁蛋白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可取得较好的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