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DW-MRI检测ADC值变化及对下周围腺体分泌的影响

2021-02-02 06:13曹峰梅群广李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唾液腺颌面部腮腺

曹峰 梅群广 李军

(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口腔科,湖北 武汉 433121)

恶性肿瘤细胞具有繁殖速度快、扩散范围广及侵袭性强的特点〔1〕。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目前常见的全身恶性肿瘤之一,好发部位为舌部、牙龈、颚及上颌处,也会发生在唇部,这些部位在手术时不易解剖,且在肿瘤早期就容易发生扩散转移,很难通过手术治愈〔2〕。放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会对体内其他细胞产生毒性,促使人体组织产生不良反应〔3〕。在进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中,附近的腮腺及唾液腺会遭受放射线的伤害,在大剂量放射线的影响下,腮腺和唾液腺的功能会受到很大程度损伤,从而抑制分泌物的分泌,导致患者口腔内出现发干、对刺激发应不灵敏的症状〔4〕。本文拟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后腮腺及唾液腺分泌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经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确诊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患者102例,其中男64例,女38例,年龄50~78岁,平均(55.89±11.7)岁。所有患者实施病理检查及临床诊断。根据放射治疗时腮腺及下颌腺受到的照射剂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A组受照剂量≤26 Gy,B组>26 Gy。A组男27例,女24例,平均年龄(62.5±1.5)岁,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20例,Ⅲ期12例,Ⅳ期8例;B组男30例,女21例,平均年龄(63.5±2.5)岁,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8例,Ⅲ期14例,Ⅳ期9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治疗前,治疗后即刻、3个月、6个月分别行DW-MRI检查,检查前1 h告知患者禁食和禁水,所有患者在治疗时仰卧在平板架上,根据放射治疗的范围选取中心层面,并利用激光灯进行标记。头顶作为参照点,至锁骨下缘约3 cm的位置作为扫描对象,把扫描的原始数据传递到相应计划系统,将原始数据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进行重建,然后经放射治疗的靶区进行勾画。采用 Achieva 3.0TTX 扫描仪,16 通道头线圈,扫描范围为腮腺上缘至颌下腺下缘水平。放射剂量根据病情及医生要求使用。选定ROI后自动生成每个腺体的表现弥漫系数(ADC)值,取3层腺体的ADC平均值作为观察值,同时进一步计算放疗后各个阶段唾液腺ADC值的变化率:(治疗后某个时段ADC值-治疗前ADC值)/治疗前ADC值×100%。

1.3评价指标 (1)测定治疗前后ADC;(2)测定腮腺及下颌腺的Ex值;(3)口干发生情况和口干程度评价:按照患者的临床主观指标,对不同程度的口干综合征进行分级,未出现任何口干综合征为0级;出现不明显的口干症状,较好的刺激反应能力,进食时不需要汤水辅助为1级;出现明显的口干症状,对外界刺激基本无发应,进食时需要汤水辅助为2级;出现口干症状较为严重,口腔不能感受任何刺激,半夜经常因缺水醒来为3级。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静息状态及酸性刺激下,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ADC值的变化情况 腮腺及下颌腺在静息状态和酸刺激下,A、B两组治疗前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ADC值明显高于A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DC值显著升高(P<0.05);A、B组治疗后即刻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酸刺激条件下ADC值显著高于静息状态(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静息状态及酸刺激下不同时间ADC值的变化情况

2.2酸刺激下治疗前与治疗后腮腺及下颌腺Ex值比较 治疗后腮腺及下颌腺Ex值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6个月腮腺Ex值较下颌腺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酸刺激下腮腺及下颌腺Ex值比较

2.3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口干程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口干程度随时间的变长而逐渐降低,且B组口干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口干程度及发生率比较〔n(%),n=51〕

3 讨 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采用放射治疗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情进行控制,但治疗后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5〕,如皮肤出现纤维化、头部神经损伤、内分泌失调等,其中口感综合征是头部放射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几乎发生在所有进行头部放射治疗的患者中〔6〕。腮腺及下颌腺是唾液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位置距口腔颌面部近,当进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时,放射线无法避开腮腺及下颌腺的辐照,大剂量射线会对腮腺及下颌腺产生作用,因此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唾液腺的各项指标在评价放射治疗产生的副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7〕。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实施放射治疗时所引起的唾液腺分泌功能受损及中晚期唾液腺功能障碍,常见的反应症状为唾液腺的形态学变化及分泌功能的下降,在临床上表现为唾液腺结构变化及不同程度的口干、营养障碍及失眠等〔8〕。

DW-MRI方法对水分子生物机体内的运动状态进行评价从而反映水分子的布朗运动状态,通过将其与普通的MPI相结合,对唾液腺的分泌功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口干程度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9〕。本研究表明,在静息状及酸刺激态的情况下,腮腺及下颌腺在治疗后ADC 值显著升高,这是因为放射治疗后腮腺及下颌腺在射线照射下,各腺体细胞的离子泵功能受到一定伤害,最终导致细胞发生破裂,从而使腺体组织内的细胞间液含量增加。

在各类腺体中,都会存在浆液性腺泡细胞,射线照射时,大量浆液性腺泡细胞出现凋亡现象,导致唾液腺的早期障碍损伤,这也会导致唾液腺细胞之间的间隙大大增加,组织里的自由水含量增加,因此ADC 值会增加〔10〕。放射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升高,唾液腺细胞的损伤会严重,ADC值也会越高,当放射治疗后,部分腺体功能会慢慢恢复,但部分已经伤害次数多,时间长,很难彻底恢复〔11〕。

本研究结果提示,放射治疗引起的唾液腺分泌功能的抑制主要是由于腮腺分泌受到抑制引起〔12,13〕。有研究表明,头部放射治疗引起的唾液腺分泌功能损害,严重和极严重腮腺损伤占 40%,而严重和极严重下颌腺损伤仅占15%〔14〕。也有研究〔15〕通过对腮腺及下颌腺在放射治疗后的摄取及排泌功能进行了比较,发现腮腺损伤时引起唾液腺分泌功能损伤的关键因素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研究也表明,实施放射治疗后所有患者会出现不同等级的口干症状,且口干的程度会随时间的变长而逐渐降低,造成患者不同程度口干的原因有:(1)患者本身耐受能力差及患者的小唾液腺对蛋白分泌有差别。(2)放射治疗的时间及所接受放射治疗的剂量不同〔16〕。

综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会严重影响腮腺及唾液腺的分泌,并造成严重的口干综合征。

猜你喜欢
唾液腺颌面部腮腺
犬常见唾液腺疾病的诊治分析
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评价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131Ⅰ治疗对唾液腺功能的辐射影响*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首次131I“清甲”治疗后对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