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2021-02-01 23:04陈志国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思想

魏 雪,陈志国

(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将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内容,要求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精神风貌,创造科学文明的良好生活。所以为了能够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则需要认识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并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方向,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相关性

1.1 可以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在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红色文化入手进行宣传教育,以长征精神、铁人精神等对广大群众展开宣传教育,激发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传承红色文化,培养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最终为实现乡村振兴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础[1]。从另一角度来看,农村思想政治建设是增强群众政治认同感的有效方法,通过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使广大农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这也是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2020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实现脱贫攻坚胜利后需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而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人才振兴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认为,自进入新时期以来,村居两委的任务重、责任大,而经济收入较低,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严重不足,这也是影响乡村振兴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以基层为单位,选择一批有理想、有抱负、不怕吃苦的人才,带领乡村居民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这对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2]。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加强,这也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流失,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吸引外地的优秀青年人回到家乡参与到乡村建设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1.3 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定的信念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广大群众树立崇高的理想,突显思政工作的教育价值。例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坚定农民脱贫致富的理念,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同时,部分农民出现了“小富即安”等思想,不利于农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宣传先进文化,利用“长征的故事”“新时代中国人”等课题来宣传红色文化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奋勇拼搏的思想,让群众坚定脱贫致富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努力。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2.1 宣传工作缺乏主动性

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无论是人才基础还是思政环境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部分干部对农村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无法把握农村思政教育的德育功能,甚至在宣传工作中无法有效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缺少相应的专题教育内容,导致农村思政教育工作面临事倍功半的情况。

同时,宣传工作形式单一也是农村思政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因为农村地区的人口不集中,且老龄化问题严重,主要人群的文化程度低,开展思政教育的难度大,所以为了能够满足这部分群众的教育要求,就必须保证教育内容形式丰富多彩。但是很多农村地区的思政教育并未实现这一目标,宣传教育内容浮于表面,宣传方式不接地气,无法满足村民的多样化需求。

2.2 乡村地区自身条件限制了思政教育

目前乡村地区的主要人口为老人与孩子,这部分人群存在知识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虽然老人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但是没有深入学习思政内容的活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形成了固有的生活行为模式,与外界之间的交流不足,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下降,这已经成为农村思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3]。现阶段随着我国各项福利政策的出台,农村居民的收入有显著提升,但有些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留守在农村的广大老人必须承担起农业生产以及家务的责任,在巨大的劳作与精神压力作用下,导致老年人无暇估计思政教育,参与集体教育的积极性下降。同时农村大部分孩子的生活条件差,长期的留守生活导致生活中缺乏关爱与呵护,并且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也无法提供思政教育平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等,导致孩子对思政教育的感知体验不足。

2.3 农村变革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从农村的发展历程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农民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改变,尤其是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村民获取文化的方式,并且对流行的精神文化产品需求量明显提升,导致乡村地区群众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同时,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原本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并且受到商品经济的诱惑,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度明显上升,先进文化思想的引领作用减弱。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3.1 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在农村思政教育中应坚持正确的方向,避免思政教育与当地实际情况相背离的情况,所以在教育中,应该主动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乡村文化建设的方法,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并寻找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教。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3.1.1 挖掘乡村背后的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地区文化的结合具有必要性,这就要求相关人员需要深入了解本地区背后的有效素材,并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最终强化思政教育效果,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例如东北地区乡村可以借助辽沈战役、“九·一八”事变等重大事件,阐述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村民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江西、湖南等乡村地区可借助长征等故事宣传红色文化。对于相关人员而言,在农村思政教育中通过挖掘背后的红色文化,则会进一步拉近思政教育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在群众耳熟能详的故事中完成宣教,提高了群众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手段。

3.1.2 改变思路,寻找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根据前文的研究可知,当前乡村地区的老年人占比较高,而这部分人群对思政教育的学习能力差,所以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工作人员改变思路,尽量通过群众新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工作。例如,老年人对电影、戏曲的关注度高,可以选择播放《铁人王进喜》《三大战役》等影视作品,将爱国主义思想、艰苦奋斗等内容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广大群众,如在《理想照耀中国》中有一集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为原型的电视节目,卓嘎与她的父亲通过身体力行,践行了“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理念,不仅保护了中国领土,也让人见识到了西藏部分地区从一穷二白到现代化农村建设的历程,通过这种电视节目,可以更好的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触动广大群众。

3.1.3 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政教育路径。目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农村群众的日常生活已经变得丰富多彩,这也为农村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例如相关人员可以借助其他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案例,通过短视频等方或上传到快手、抖音或者村民微信群中,方便村民理解。例如济南市槐萌区在农村建设中,针对农庄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打造了农村旅游产业,显著提高了农民经济效益,工作人员可以将这一成功案例上传到微信或者抖音App上供村民浏览,发挥榜样作用,为本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3.2 坚持政府引导,打破自身条件的限制

根据乡村地区实际情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在政府的引导下寻找到一条新的发展方向。有学者认为,在当前思政教育中,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为乡村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可以发挥自身的协调功能,为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农村实习的机会,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深入到农村地区发光发热,宣传先进事迹,最终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4]。

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广大村民投身于乡村振兴建设中,寻找建设家园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生追求,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所以政府部门应了解村民存在的“小富即安”以及“等、靠、要”思想,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对村民的日常教育中,确保农民能够改变小农意识,树立“勇争第一”的精神。所以政府部门可以挖掘本地区资源,收集革命时期的书籍报刊等能够反映革命面貌的原始资料,并利用乡村党员活动室等做集中宣教,为改善人民生活群众的精神文化提供必要媒介。在思政教育中,政府部门领导地区开展新时代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通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将其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红色文化学习结合在一起;发挥农村退伍老人的作用,通过故事会等方法讲述革命事迹,如邱少云、董存瑞等,让小学生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精神,将优良作风铭记于心,突显农村思政教育的功能。

3.3 把握农村变革带来的新契机

农村变革虽然为农村思政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但是对于相关人员而言,机遇与危机并存,寻找农村变革发展的新契机。我党就针对军队建设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早已深入人心,而在当前农村振兴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待人和气、办事公道、买卖公平等内容已经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在思政教育中必须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与农村的愚昧、丑恶势力做斗争,在农村地区掀起科学、文明的良好风气,最终打造良好的农村风尚。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针对部分村民存在的问题,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例如在思政教学中能够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增强党员干部的战斗力,能够从高校毕业生、回乡青年中寻找到优秀人员进行培养,使其成为乡村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借助红色文化等思想,从乡镇层面入手,强化村与村之间的基层干部之间的交流结合,寻找到解决方案的有效解决措施,保证在思政教育中能够少走弯路,真正发挥教育群众的功能。

3.4 重视经济建设,加快物质精神的融合

当前工作需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尽可能的增加集体的收入,为农村思政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针对乡村振兴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健全机制,确保物质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最终为经济建设夯实思政教育的基础[5]。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方法积极落实扶贫工作的开展,尽可能解决农民生活困难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在深入了解农民生活现状的基础上,重视思政工作中的资金投入,通过专项资金专用的方法来提升农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加快“三农”等问题解决。江西萍乡具有大量的红色资源,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当地相关部门关注精神与物质的双结合,将红色文化名村建设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累积推出了近30个主题突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利用了红色资源,改善了生活条件以及集体经济环境,带动了红色文化名村文化建设,累积增收集体经济超过350万元,并带动周边地区乡村经济建设,取得了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