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寿词的事象、事境与生命意识

2021-02-01 13:59陈力士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寿宴事象稼轩

陈力士

(上饶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上饶334001)

寿词指以庆生日或贺寿诞为创作主旨的词。祝生庆寿,属于古代传统仪礼“吉、凶、宾、军、嘉”(五礼)中嘉礼的范畴,现代民俗学将其归入“人生礼仪”(还包括冠、婚、丧、葬礼等)。在人生历程中,冠礼、葬礼是唯一且不可重复的,而寿礼则是过渡与重复的。因此,寿礼在礼学研究中地位不突显,无论是古代礼书还是现代民俗学,往往不将寿礼单列为一类。这种现象在文学领域中表现为:纪寿文学不如悼亡文学发达,寿词较少被论及与研究。

其实,在宋代,寿词创作是一种极其普遍而流行的社会风气。据刘尊明、甘松«唐宋词与唐宋文化»统计,两宋寿词“2 554首,约占«全宋词»作品总数(21 055)的12.13%,其中有姓名可考的作者约431人,约占«全宋词»作者总数(1 494)的28.84%”[1]313。尽管作品、作者众多,宋代寿词多充塞着庸俗情调与“谄词呓语”,总体成就乏善可陈。宋代寿词真无可赞之作与可研之人?

辛弃疾的寿词就值得称赞与研究。莫砺锋说:“辛弃疾先生的寿词以一枝独秀的姿态横空出世,为宋代寿词赢得了荣誉”[2],“在宋代寿词整体上属于陈词滥调的背景下,辛弃疾的«水龙吟»却成为情文并茂的传世名篇”[2]。细剖稼轩43首寿词,纪寿叙事真挚、妥切、生动,内嵌稼轩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

一、题序:纪寿标示与稼轩寿词的五种类型

寿词乃为人祝寿之词,寿词的题序有纪寿标示。何为“标示”?傅修延«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指出,标示是“文本中出现的起‘标志’‘显示’等作用的叙述手段。作为故事讲述人,叙事作品的作者当然希望读者‘听懂’故事,为此,他在文本中设置了种种标示,以引导读者按既定意图把握叙述”,标示可分“题旨标示与人物标示”两类[3]159。稼轩寿词的题序,既标示了祝寿题旨(“为谁祝寿”),又标示了纪寿人物(祝寿对象),兼用题旨标示、人物标示两种叙事手段,有助于引导、说明作者所描摹的庆寿、祝寿世界,有助于读者“听懂”正文的纪寿叙事。

(一)题旨标示与稼轩寿词的纪寿功能

寿词就是为某人生辰而写的祝颂长寿之词。有题或序的寿词,会标明为谁祝寿或贺生辰。一般说来,寿词的题序就是寿词的题旨标示。寿词题序(题旨标示),一般带有“寿”“生日”等字眼。但是,题序中有“寿”字,并不一定就是寿词的题旨标示。如稼轩词«临江仙·和信守王道夫韵,谢其为寿。时仆作闽宪»(记取年年为寿客)、«喜迁莺·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暑风凉月)、«水调歌头·即席和金华杜仲高韵,并寿诸友,惟釂乃佳耳»(万事一杯酒),三首词题序上皆有“寿”字,但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寿词。前两首为稼轩谢他人祝寿的和词,尽管关涉到了寿事,但不纪庆寿、祝寿之事,非寿词。第三首题序,此处“寿”为相赠之意,该词与庆寿、祝寿之事无关,并非寿词。

寿词的题序(题旨标示),应具有引导或说明庆寿、祝寿的叙事功能,稼轩寿词的题序就具有此叙事功能。依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4]统计,确为稼轩寿词的有43首,其中«减字木兰花»(昨朝官告)、«水调歌头»(簪履竞晴昼)、«蓦山溪»(画堂帘卷)、«朝中措»(年年黄菊)四首词没有题序(纪寿标示在正文①稼轩寿词有45首,«西江月»(堂上谋臣)、«水调歌头»(泰岳倚空碧)两首不确定为稼轩所作。«减字木兰花»(昨朝官告)、«蓦山溪»(画堂帘卷)、«朝中措»(年年黄菊)三首词,正文带“寿”字,写寿宴,为寿词。«水调歌头»(簪履竞晴昼),正文不带“寿”字,但有祝寿语“祝难老”及寿宴描摹,也是寿词。)。稼轩有题序的寿词39首,约占了其寿词总数的90.7%。稼轩寿词题序,常用“为某某寿”“寿某某”“某某生日”“庆某某多少”等句式,标示祝寿题旨,提示读者正文为庆寿、祝寿内容。这些题旨标示引导了寿词叙事,启示、引领读者进入作者描摹的庆寿、祝寿世界。稼轩寿词题序,稍长一点的,有的还会说明祝寿时间,如“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水龙吟»)[4]202、“赵晋臣敷文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念奴娇»)[4]730;有的补充了祝寿的背景,如“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卢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勉之”(«破阵子»)[4]92、“寿祐之弟,时新居落成”(«西江月»)[4]468。为同僚作寿词,稼轩一般会标明其官职,补充寿者的身份信息,如“寿叶丞相”(«洞仙歌»)[4]、“寿信守王道夫”(«清平乐»)[4]410。这些题旨标示说明了祝寿事况的某些细节,为正文具体的庆寿、祝寿叙事做了有益的补充。

(二)人物标示与稼轩寿词的纪寿题类

将寿词题序视为题旨标示,是因为其用“为某某祝寿”“庆某某多少”等动宾结构的句式,阐明了祝寿主旨。题序中的“某某”,是祝寿对象,又称寿者,是纪寿叙事的主要人物,正文的纪寿叙事就是从寿者的身份出发,围绕着寿者当下的境况、过往事迹、将来的行为动向进行祝寿言说。寿词题序标示纪寿人物,将祝寿对象的身份(包括其与作者的关系)交代清楚了,祝寿叙事便落实到具体的人事上,这有助于提示、引导读者进入祝寿对象所在的世界,有助于读者读懂词正文作者所建构的祝寿事境。

从寿者与作者关系看,稼轩寿词题序中人物标示有五种类型,稼轩寿词正文基于此营构出五种事境。

其一,寿“人”词,稼轩不便说出或不太熟悉寿者,以不记实名的形式写的寿词。该类寿词多为即席祝寿、应酬之作,词序用“人”来泛指祝寿对象,或干脆不写序(不出现为谁祝寿)。如“为人庆八十席上戏作”(«鹊桥仙»)[4]33、“为人寿”(«醉花阴»)[4]416等皆为应酬之作,序用“为人寿(作)”,不记姓氏,以“人”指代寿者。«减字木兰花»(昨朝官告)、«水调歌头»(簪履竞晴昼)、«蓦山溪»(画堂帘卷)、«朝中措»(年年黄菊)4首则没有题序,正文不记寿者姓氏。该类寿词纪实性较弱,除叙祝寿场面外,关涉寿者的人事不太明确。

其二,寿乡邻词,稼轩居瓢泉期间为乡邻(不包括亲人)所作的寿词。这类寿词较少,有«临江仙»(手种门前乌桕树),序“戏为期思詹老寿”[4]782,“期思”为铅山县地名,离瓢泉不远,该词是稼轩为乡邻詹老所作;还有«满江红»(我对君侯)、«沁园春»(甲子相高)2首,为稼轩给乡里有义举的赵不逷所作寿词。

其三,寿僚友词,稼轩为同僚、官友写的寿词。这类寿词最多,题序中往往会记祝寿对象的官职,如«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千里渥洼种),题序中的“漕”指漕司,即转运使。赵德庄,号介庵,时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驻节建康,词序记下了其官职。再如«千秋岁·为金陵史致道留守寿»(塞垣秋草),“留守”即为官职。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沿江水军制置使,题序用“留守”道其官职。此外,稼轩还为叶衡、洪莘之、洪迈、韩元吉等僚友写过寿词,词之序皆记寿者官职。

其四,寿亲人词,稼轩为家人、亲戚写的寿词。这类寿词,序中皆记祝寿对象,包括:为岳母赵氏所作«临江仙»(住世都知菩萨行)、«鹊桥仙»(八旬庆会)2首,为妻子范氏作«浣溪沙»(寿酒同斟喜有余),为族姑作«品令»(更休说),为婶母王恭人作«感皇恩»(七十古来稀),为内兄范如山(字南伯)作«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西江月»(秀骨青松不老)2首,为弟辛祐作«西江月»(画栋新垂帘幕)。

其五,自寿词,稼轩为自己庆生日而作的寿词。稼轩的自寿词不多,仅存«江神子·侍者请先生赋词自寿»(两轮屋角走如梭)、«临江仙·壬戌岁生日书怀»(六十三年无限事)2首,分别用第三、第一人称叙述,点明了祝寿的对象为自己。

二、正文:纪寿要素与稼轩寿词事象

事件的构成离不开人物与行动,以及行动的时间和空间[3]163。寿词纪寿事,主要人物是寿者,行动是庆寿、祝寿,时间为寿者生辰,空间多发生在寿宴场合。寿词关于时间、地点、人物三个纪寿要素,一般在词之题序中有所交代。而词之正文,主要是庆寿、祝寿叙事。详备的纪寿叙事,包括寿宴、寿者、祝寿等要素。稼轩的寿词,通过记叙酒、歌、舞、春、寿、福禄寿、夸人典事、寿者风貌等事象,来串联寿宴、寿者、祝寿等纪寿要素,进而展开庆寿行动的书写。

(一)寿宴事象:“酒”“歌”“舞”

张海鸥«论词的叙事性»一文指出,篇幅短小的词,没有小说、诗的文体长度优势,其叙事多为片段与细节叙事,叙事性不太丰富、完整,需要借助跳跃与留白,营造出诱发读者联想的叙事空间;词的叙事多为诗意叙事,“意境叙事”是其潜在的事场,“意象叙事”则是一个个携事的单元[5]。周剑之则用“事象”“事境”两个术语来形容诗词的携事单元与叙事场域。周剑之指出,所谓的“事象”,主要针对古典诗词而言,它“不是单纯的形象,而是对事的要素的提取和捕捉,以呈现动态的、历时的行为和现象”“具有‘事’的要素,又具有‘象’的形象性特点”[6],它“不是对事件完整过程的展开,而是经由诗性提炼的片段性存在”“兼具相关人物、景物、环境、场景的形象感”[6]。

寿词写庆寿,往往离不开写寿宴,即通过一个或几个简单寿宴片段或细节的描摹,来叙说寿宴过程、交代祝寿环境、渲染庆寿氛围。这样的叙事片段,论文将其称之为寿宴事象。稼轩词常用的寿宴事象有“酒”“歌”“舞”。

其一,“酒”事象。大体说来,学界对词之“酒”意象研究,注重作者与语义的关联,多考究词作中具有名词性质的“酒”之短语或词组,探究酒的形象性与作者的情意关联,找寻“酒”内嵌的某种情怀,挖掘作者(或叙述者)的情感表达与情志表述。论文关于词之“酒”事象的研究,关注作品与语境关系,把“酒”看作兼具名词与动词性质的词语,不侧重于考察酒的形象性描摹,而重点关注饮酒或宴饮的过程性,理清词作中“酒”如何卷入叙事。

稼轩“现存的626首词作中,有309首是与酒有关的”[7]。稼轩的闺怨词、送别词、归隐词、唱和词中的“酒”,常直接关联某种情绪,可从意象角度考察。稼轩词中的“酒”意象,有的关联愁情、表达感伤,如闺怨词“玉觞泪满却停觞,怕酒似、郎情薄”(«一落索·闺思»)[4]330、送别词“道愁肠殢酒只依然”(«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4]32、归隐词“醉中只恨欢娱少,无奈明朝酒醒何”(«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4]269等,“酒”意象与愁情关联。稼轩词中的“酒”意象,有的关联隐逸情怀、表达闲适之意,如归隐词“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4]279、“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4]327,“酒”与山村风物并举,关联作者闲适之情。稼轩词中的“酒”意象,有的关联欢愉、表达喜悦,如归隐词“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4]467、唱和词“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水调歌头·和信守郑舜举蔗庵韵»)[4]222,直接将“酒”与快乐的情绪关联。

稼轩更多的涉酒词,特别是寿词,常不直接关联情感,而是侧重于描摹饮酒的过程,这就适合用事象考察。稼轩的寿词,常用“酒”事象来纪寿宴过程,侧重于描摹寿饮的过程。如“一杯潋滟泛金波,先向太夫人贺”(«西江月·寿祐之弟,时新居落成»)[4]468,呈显了举杯祝饮的“酒”事象,描摹了酒之形象——金澄透澈,又叙述出饮酒的过程——盛满杯(“一杯潋滟”)向太夫人举杯祝寿。该词的“酒”事象,仅十来字,将作为物的“酒”卷入了寿饮故事,有祝寿者与寿者的人物交代,还选择了寿者(满杯)带着满满的诚意饮酒的细节描摹,强调了寿饮的具体过程。稼轩的寿词将“酒”卷入庆寿叙事,更多是淡化“酒”或人的形象描摹,强化饮寿酒动作,如“一觞为饮千岁”(«水调歌·寿赵漕介庵»)[4]4、“唤得笙歌劝君酒”(«感皇恩·为范倅寿»)[4]25、“齐劝一杯春酿”(«鹊桥仙·庆岳母八十»)[4]332、“寿斝年年醉”(«蓦山溪»)[4]598、“寿酒同斟喜有余”(«浣溪沙·寿内子»)[4]360等,选用动作、神态、情貌变化的饮酒片段,通过“斟”“饮”“劝”“醉”等表动作或动态化的词语描摹寿饮,祝饮者和寿者因“酒”事象的生成而卷入庆寿叙事。

其二,“歌”“舞”事象。和“酒”事象一样,“歌”“舞”是寿词、宴饮词中常用来描摹宴饮过程的事象。早期的宴饮词或圣寿词,多聚焦歌妓展开叙述,用较多的文字描摹歌妓歌舞时的容样、姿态、动作、神情等,语言绮艳。连极少用艳语的晏殊,在宴饮、圣寿词中,也不免从俗,写出描摹女性容色的绮语,如其宴饮词«更漏子»“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眉”[8]90、圣寿词«望仙门»“清歌一曲翠眉口频,舞华茵”[8]103,以歌妓为宴饮叙事主角,抓住女子歌、舞时的神态变化进行描摹,写出了歌妓的娇媚。稼轩词则极少用绮艳语,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曰:“稼轩最不工绮语。”[9]稼轩寿词几乎没有绮艳之语,其寿词独用或连用“歌”“舞”事象进行寿宴纪事,没有堆金叠玉的绮丽字句,不去描摹女性的娇媚,仅将歌舞作为祝寿系列事件之一进行描摹,强调歌舞的动作和环境。

稼轩寿词中的“歌”事象,作为祝寿系列事件之一,常放在具体的宴饮时空中言说,如“奠枕楼东风月,驻春亭上笙歌”(«西江月·为范南伯寿»)[4]34、“画栋新垂帘幕,华灯未放笙歌”(«西江月·寿祐之弟,时新居落成»)[4]468,截取寿宴的具体时地和宴席场景的片段记录,一两句话就营构了具体的寿宴场面,淡化歌妓形象,交代了寿宴歌唱之事,切人切事、真实生动。稼轩寿词中的“舞”事象,同样作为祝寿事件之一,也常放在具体的空间中交代,如“翠屏罗幕遮前后。舞袖翻长寿”(«虞美人·寿赵文鼎提举»)[4]219,同样淡化歌妓形象,交代了袖舞的具体表演环境及舞蹈的内容(翻长寿),切人切事、真实具体。

稼轩寿词“歌”“舞”事象连用比较多,如“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水调歌·寿赵漕介庵»)[4]4、“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八声甘州·为建康胡长文留守寿»)[4]49、“醉淋浪,歌窈窕,舞温柔”(«水调歌头·寿韩南涧七十»)[4]228、“歌窈窕,舞婵娟”(«最高楼·庆洪景卢内翰七十»)[4]449、“歌扇底,舞裀边”(«蓦山溪»)[4]598、“遥想画堂,两行红袖。妙舞清歌拥前后”(«感皇恩·庆婶母王恭人七十»)[4]699等,“歌”“舞”皆为动词,连接着宾语(对象),这些宾语,或交代“歌”“舞”的对象,或点明“歌”“舞”的内容,或指出“歌”“舞”的状态。“歌”“舞”因其连动对象(人物)而卷入叙事,构成事象。这些“歌”“舞”事象、所截选的动作片段,没有强调歌妓情态变化,不将视角聚焦于歌妓,因为“歌”“舞”事象不是稼轩寿词纪寿叙事的核心事件。“歌”“舞”事象可以是祝寿进程的一部分,但并非必不可缺的祝寿要素;用“歌”“舞”事象纪寿事,是为烘托寿宴氛围,为彰显“祝寿”这一核心事件服务的。

寿词应酬而作,为某人某年生辰而作,具有应用文性质,唯有具体、真切,才能彰显寿词的独特性和唯一性。稼轩的寿词在用“酒”“歌”“舞”等事象营构寿宴过程时,多截取动态片段呈现,关联具体时地,将“酒”“歌”“舞”事象放置在具体祝寿时空场景中言说,纪寿叙事因妥切而生新。

(二)寿者事象:“寿者风貌”“夸人典事”

寿词是为某一寿者祝寿而作,就寿者的人、事进行祝颂,是有针对性的纪寿叙事。稼轩词关于寿者的叙事,常用的事象有:“寿者风貌”“夸人典事”。

其一,寿者风貌。这里的“寿者风貌”,指词对寿者的外貌叙事,偏指寿者风姿、神采等情态描摹。稼轩词“寿者风貌”的叙事,主要采用三种手法。一为直叙法,选取能突显寿者身份、个性、当下状态的物象,直接呈显寿者外貌、装饰、神态,彰显寿者的喜气。如“胭脂小字点眉间,犹记得、旧时宫样”“彩衣更着”(«鹊桥仙·庆岳母八十»)[4]332、“黄似旧时宫额,红如此日芳容”(«朝中措·为人寿»)[4]434、“紫髯冠佩御炉香”(«虞美人·寿赵文鼎提举»[4]219,“豸冠风采,绣衣声价,曾把经纶少试”(«鹊桥仙·寿余伯熙察院»)[4]427等,分别从外貌、装饰、神态等描摹寿者风貌,突出寿者的喜气,针对寿者的当下状态开展叙事,妥切生动。

二为传奇叙述法,即用仙人仙家来比拟寿者,称赞寿者的精神风貌。如“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甚今年、容貌八十岁,见底道、才十八”(«品令·族姑庆八十,来索俳语»)[4]698、“精神浑似个,西王母”(«感皇恩·庆婶母王恭人七十»)[4]699、“住世都知菩萨行,仙家风骨精神”(«临江仙·为岳母寿»)[4]94等,用菩萨、西王母比拟寿者,称赞寿者有活力、精神足,用传奇的笔法就寿者风貌开展叙事。

三为人物品评法,即以人物品评的方式(以物拟人),称道寿者的风神、气节。如“松姿虽瘦,偏耐雪寒霜晓”(«感皇恩·寿范倅»)[4]26、“席上看君,竹清松瘦”(«感皇恩·为范倅寿»)[4]25,用松竹比拟范倅,歌范倅的高节,以完成称颂贺祝的叙说。再如“看长身玉立,鹤般风度,方颐须磔,虎样精神”«沁园春·寿赵茂嘉郎中»[4]623、“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念奴娇·赵晋臣敷文十月望生日»)[4]730,用魏晋时期传神写照的方式写人,以动、植物拟人,彰显寿者的风姿、气节、神采,以刻画寿者形象,开展纪寿叙事。

其二,“夸人典事”。如果说寿者风貌是就寿者当下情状的叙事,那么“夸人典事”则择取寿者过往之事进行叙说。针对熟知的对象,寿词竭力挖掘寿者身世、官职、才干、政绩、志趣、德行等可颂赞之事,或直言道出,或用典叙说。这是针对寿者过往可褒奖、称道之事展开叙说,即“夸人典事”叙事。

稼轩寿词“夸人典事”的叙述,主要有两种。

一是不用典、直叙寿者之能事。如“论公耆德旧宗英”(«太常引·寿赵晋臣敷文»)[4]739,仅用“宗英”两字,道出赵晋臣的出身、才华,赞颂之意明显。又如“旧岁炊烟浑欲断,被公扶起千人活”(«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前章记兼济仓事»)[4]579,序文互文纪事,言赵茂嘉建兼济仓,贵买贱卖稻米,救济了许多乡民,称颂赵茂嘉之德行。

二是用典、互文叙说寿者之事。如“乐天诗句香山里。杜陵酒债曲江边”(«最高楼·庆洪景卢内翰七十»)[4]449,由“志趣”展开关联性的用典叙事,取白居易、杜甫诗酒自娱事,言洪迈老来有逸志,如白居易、杜甫一样,且诗且酒、自得其乐,典事与人事互文,增加了叙事的容量。再如“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4]4,由出身、才能展开关联性的用典叙事,取«史记·武帝纪»千里马事(生于渥洼水的千里马,名动朝廷,被武帝视为天马),言赵介庵似天马,生于天子之家,才名动朝廷,典事与人事互文,比起出身才能的直叙来,用典、互文叙说增添了叙事容量,扩大了叙事内涵。又如“君王着意履声间。便令押、紫宸班。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太常引·寿韩南涧尚书»)[4]170,关联寿者官职、姓氏用典叙事。前两句,由“尚书”这一官职展开相关联的典事叙事,用«汉书·郑崇传»事(郑尚书谏见,汉哀帝多采用之,哀帝笑言识得郑尚书履声),含蓄地道出韩(元吉)尚书如同郑(崇)尚书一样,受到皇帝的重用,皇帝熟知其履声、重视其谏言,令其为押班领袖。后两句,由“韩”姓展开相关联的典事叙事,用唐代韩愈事(韩愈曾官吏部尚书,文章被仰为泰山北斗),言韩元吉政事文学如其同姓先辈韩愈一样,为一代泰斗,被今人所推崇。短短四句,将典籍往事同寿者生平事,压缩在一起,互文见意,夸赞寿者事功才能,完成“夸人典事”的叙说。

(三)祝寿事象:“春”“长寿”“福禄寿”

如果说对寿宴事象、寿者事象的叙述属于烘托式、间接式的纪寿叙事,那么对祝寿事象的叙述则属于直奔主题的纪寿叙事了。寿词就是为了祝寿而写的词,不管是直接表达作者对寿者的祝寿之意,还是“隐然有祝颂之意”,凡为他人而作的寿词,祝寿事象在纪寿叙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稼轩词祝寿叙事常用的事象有:“春”“长寿”“福禄寿”。

“春”事象。稼轩用“春”事象进行祝寿叙事,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借外貌描摹来呈显“春”事象。如“绿鬓朱颜依旧”(«感皇恩·寿铅山陈丞及之»)[4]780、“见朱颜绿鬓”(«洞仙歌·寿叶丞相»)[4]51、“教看鬓方鸦”«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4]4、“看君双鬓底,青青好”(«感皇恩·寿范倅»)[4]26等,通过绿鬓、黑鬓的外貌叙述,或含蓄或直露地称颂寿者青春不老。二是借对季节、植物的描摹来呈显“春”事象。如“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千秋岁·为金陵史致道留守寿»)[4]13、“绿鬓不惊秋,若斗樽前,人好花堪笑”(«醉花阴·为人寿»)[4]416、“年年金蕊艳西风。人与菊花同。霜鬓经春重绿”(«朝中措»(年年金蕊艳西风»)[4]435、“秀骨青松不老”(«西江月·为范南伯寿»)[4]34,在春、秋等不同季节和花、松等不同植物的类比、反衬叙述中呈显寿者的青春不老。

“长寿”事象。如果说“春”事象的祝寿叙事偏向于颂赞寿者青春不老,属于当前状态的叙说,那么“长寿”事象的祝寿叙事则偏取长命百岁、长命千岁之意,是指向未来的祝福。稼轩用“长寿”事象进行祝寿叙事,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借寿酒呈现“长寿”事象。如“大男小女,逐个出来为寿。一个一百岁,一杯酒”(«感皇恩·庆婶母王恭人七十»)[4]699“一杯千岁酒。重拜太夫人”(«临江仙·为岳母寿»)[4]95、“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4]4等,直叙举杯祝长寿的祝寿场面,用“百岁”“千岁”愿祝未来,完成祝长寿的叙说。二是借景物彰显“长寿”事象。如“劝人间、且住五千年,如金石”(«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前章记兼济仓事»)[4]579-580、“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念奴娇·看公风骨»)[4]730,“再拜荷公赐,双鹤一千年”(«水调歌头·上界足官府»)[4]195等,述金石、明月、鹤等景物之经久长存,比拟寿者未来寿命,寄寓长寿,完成祝寿纪事。

“福禄寿”事象。如果说“春”“长寿”事象仅仅是就“寿”进行的祝寿叙说,那么“福禄寿”则是运用景、事、物,就福(富贵福泽)、禄(功名利禄)、寿(青春长寿)内容的两项或三项所进行的立体化、多方位的祝颂。稼轩寿词呈“福禄寿”事象,喜“福”“禄”“寿”一并言说,祝寿叙事庄重中带着富贵气。如“寿如山岳福如云。金花汤沐诰,竹马绮罗群”(«临江仙·为岳母寿»)[4]94-95,三句话,一祝长寿,二道爵禄,三言福泽,祝寿内容“福禄寿”齐全。再如“人道阴功,天教多寿,看到貂蝉七叶孙。君家里,是几枝丹桂,几树灵椿”(«沁园春·寿赵茂嘉郎中»)[4]623,短短几句,祝长寿、言福泽、道名禄。又如“富贵吾应自有,功名不用渠多。只将绿鬓抵羲娥,金印须教斗大”(«西江月·寿祐之弟,时新居落成»)[4]468,先言富贵、再述功名,后道长寿高升。总之,稼轩词中密集的祝寿叙事,往往将“福”“禄”“寿”事象依次铺陈,祝颂全面而立体,纪寿叙事庄重、富丽。

三、题序文:纪寿观察角与稼轩寿词事境

从古典诗词创作角度来说,“境”是作者通过文字虚构意象或事象将其体验组合而成的世界。蒋寅说,“‘境’指的是那些积淀着人类经验和历史记忆的特殊场景”[11],“‘意境’中的‘境’本质上就是体验,也就是意象的原始素材;取境便是通过回忆和想象调动这些素材,将其熔裁为意象”[11]。事境则是调动事象组合而成的情感-空间场域,是故事发生的世界。周剑之指出,不同于强调情趣的意境,事境“有着较为鲜明的叙事性,是对特定时空中以‘事’为中心的整体情境的呈现,事件的要素或过程、人物的行为与情感以至于相关的事物与风景等均含括在内”[12]。

寿词的事境,就是作者从与祝寿对象相处的体验中择取事件,营构寿宴事象、寿者事象、祝寿事象,以组合成纪寿世界。祝寿对象不同,寿词事境也有所变化。稼轩的五类寿词,因纪寿的观察角、事象的组合方式情况不一,营构出五种纪寿事境。

“观察角”,是广义叙述学提出的术语,傅修延«讲故事的奥秘:文学叙述论»一书中指出:“观察角即是对故事中‘虚构的世界’的展示角度”,从“虚构的世界”对观察对象展示的深度分,有“触角只触及对象外部状态”的“表层观察”,和“触角穿透对象的‘表皮’,深入对象内部,洞烛人物的思想、情感、心理以及事物的内在结构”的“深层观察”两种观察角[3]191-199。

下文将从纪寿观察角的类型与事象组合方式两个层面入手来考察稼轩五种题类的寿词是如何营构事境的。

(一)寿“人”词:寿宴喜境的营构

稼轩寿“人”之词,祝寿对象——“人”,是模糊的指代,词多为即席祝寿、应酬之作,作者对祝寿对象不是特别熟悉。该类词采用表层观察,观察者(作者)与观察对象的关系较为疏远,因此从外部状况进行描摹,全文以当下“酒”“歌”“舞”等寿宴事象描摹为主,在寿者事象上也选择当下寿者风貌,因为作者对祝寿对象不熟悉,所以尽量不进行“夸人典事”的描摹,祝寿事象则多用“春”“长寿”事象。这样组合成祝寿事境,妥切生动,在展现喜庆的庆寿祝寿世界、营构寿宴喜境中,实现了对某个具体的“人”的祝寿,对人应境,完成应酬之作,而不显得敷衍。

例如«朝中措·为人寿»(年年金蕊艳西风),通过寿者情态、寿宴氛围写寿词。词上阕“年年金蕊艳西风。人与菊花同。霜鬓经春重绿,仙姿不饮长红”[4]435,为寿者事象与祝寿事象的书写,通过“菊花同”“重绿”“长红”“仙姿”等“春”事象描摹,不仅写出了寿者当下欢喜的状态,还表达了祝寿者青春、不老的意愿。下阕“焚香度日尽从容。笑语调儿童。一岁一杯为寿,从今更数千钟”[4]435,为寿宴事象与祝寿事象的书写,写出了寿宴当日老少喜聚、举杯祝庆的场面。整首词的事象描摹突出细节、跳跃性强,其组合而成的事境展现出一个喜庆的纪寿世界、欢喜的祝寿场面,读者聆察到寿宴喜境,自然就“听”懂了庆寿故事和祝寿意图。

再如«水调歌头»(簪履竞晴昼)[4]378-379围绕当下寿宴情形和寿者身份写寿词。词无序,上阕为寿宴事象书写,通过酒、旗、舞、乐等事象的交代,记叙了寿宴欢庆的过程。下阕为祝寿事象书写,抓住寿者的官员身份(具体是哪位则难以考证),围绕“丰功”“难老”等禄寿事象,展开当下、将来情形的叙说。整首词彰显“喜”,通过寿宴事象与祝寿事象的书写,营构出寿宴喜境,完成祝寿叙事。

总之,稼轩寿“人”之词,因不便说出或不太熟悉祝寿对象,没有深入探寻寿者的内心世界、书写寿者的过往德行,主要采用现在时态,从表层观察角建构事象,叙说眼前所见人事,呈显寿者当下状态和寿宴过程,营构寿宴喜境,完成寿词书写。

(二)寿乡邻词:乡里事境的营构

寿乡邻词,是稼轩为熟知的乡邻、乡贤所作,一般采用深层观察角,同样用寿宴事象、寿者事象、祝寿事象来建构祝寿世界。该类词围绕寿者居乡身份、乡居作风相关事件进行夸奖,祝青春、长寿,在和谐的乡里事境中称颂寿者,完成祝寿。

例如«临江仙»(手种门前乌桕树)紧扣寿者的农家身份写寿词。开篇“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田园只是旧耕桑”[4]782,为寿者事象的书写,通过种树、耕桑等农事叙说,点明寿者身份——守祖业、世代务农;“杯盘风月夜,箫鼓子孙忙”[4]782,为寿宴事象的书写,简约地叙说寿宴过程;“七十五年无事客,不妨两鬓如霜。绿窗剗地调红妆”[4]782,为寿者事象的书写,用略带调侃的方式,记寿者年老体健、有年青的姬妾伺候,“更从今日醉,三万六千场”[4]782,为祝寿事象的书写,写敬酒祝长寿。整首词,叙写了寿者安逸的乡居生活与欢喜的祝寿场面,营构出和谐的乡居事境,称颂寿者。

再如«满江红»(我对君侯),紧扣寿者居乡的功德行状写寿词。开篇“我对君侯,长怪见、两眉阴德。更长梦、玉皇金阙,姓名仙籍”[4]579,为寿者事象的书写,用虚笔写寿者有德行,已上报朝廷。“旧岁炊烟浑欲断,被公扶起千人活”[4]579,也是寿者事象的书写,具体点明寿者事功——灾荒时,兼济仓赈济乡里百姓。“山左右,溪南北。花远近,云朝夕。看风流杖屦,苍髯如戟。种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满维摩室”[4]579,为寿者事象的书写,记寿者安逸、潇洒的村居生活。“劝人间、且住五千年,如金石”[4]570-580,为祝寿事象书写,祝愿长寿。整首词记寿者村居之德才行状,营构出和谐的农村事境,称颂寿者。

总之,稼轩的寿乡邻词,多采用深层观察角,深入挖掘祝寿对象的居乡身份、乡居德行等琐细事象,对人切题,营构和谐的乡里事境,完成祝寿。

(三)寿僚友词:政治事境的营构

稼轩为僚友而作寿词,熟悉对象,采用深层观察角,针对僚友的政治身份,一般围绕着寿者的美政事迹、政治前景,择取寿宴事象、寿者事象、祝寿事象,营构政治事境。

例如«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紧扣寿者官友身份写寿者。开篇“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4]4,为寿者事象的书写,叙说赵德庄的皇家身份和才干;“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4]4,为祝寿事象的书写,用“春”事象夸寿者长寿,用“钱流地”夸政迹;“且拟醉黄花”“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4]4,为寿宴事象的书写,用“歌”“舞”“乐”“酒”事象描摹寿宴过程;“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4]4,也是祝寿事象的书写,祝愿寿者能除边患、披勋归京都。整首词,除了寿宴事象的书写外,寿者事象、祝寿事象的书写,皆围绕着寿者事迹、政治前境展开叙说,这营构出了美好的政事事境。

又如«千秋岁·为金陵史致道留守寿»着力于寿者的事功写寿者。开篇“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4]13,为寿者事象的书写,夸奖寿者守边平安,谙熟兵法、运筹帷幄;结尾“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4]13,为祝寿事象的书写,祝愿寿者收复河山,美名远扬。整首词营构了美好的政治事境,祝福寿者。

总之,寿僚友词,为同僚、官友祝寿,为吻合寿者的政治身份,恰当得体的书写祝寿内容,寿者事象多关联政治、祝寿事象皆用到“禄”(功名利禄),营构了美好的政治事境,完成祝寿叙事,表达了祝颂意愿。

(四)寿亲人词:家庭事境的营构

寿亲人,祝寿对象稼轩特别熟悉,采用深层观察角度,为彰显家庭亲情,祝寿事象多用“福”,营构和睦的家庭事境,来表达祝寿意愿。

例如«临江仙·为岳母寿»着重家庭喜事写寿词。上阕为寿者事象、祝寿事象的书写,“住世都知菩萨行,仙家风骨精神”[4]94,为寿者事象的书写,称道寿者的德貌;“寿如山岳福如云。金花汤沐诰,竹马绮罗群”[4]94-95,为祝寿事象的书写,用“沐诰”事件写得禄,书子孙成群表有福;下阕词皆为祝寿事象书写,其中“大家祷祝殷勤”“明年此地庆嘉辰”[4]95,写家庭成员殷勤的祝寿。整首词着重写家庭成员给予寿者福禄寿之事,用只言片语的事象交代,营构出了和睦的家庭事境,实现祝福表达。

再如«浣溪沙·寿内子»一词,用了三分之二的笔墨描摹家庭成员。“朱颜却对白髭须。两人百岁恰乘除”“婚嫁剩添儿女拜,平安频拆外家书”[4]360皆为祝寿事象的书写,前者写夫妻年寿及外貌,后者写儿女平安、孝顺。整首词通过只言片语的家庭事象交代,呈显了家庭和满的喜悦,营造和睦的家庭事境,完成祝寿表达。

除寿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书写外,寿宴事象与祝寿事象对喜悦情境的书写,也彰显出和顺之家,有助于营构和睦的家庭事境。总之,稼轩为亲人所作寿词,主要通过寿者、家庭成员相关事象的书写,营构和顺美满的家庭事境,祝福寿者。

(五)自寿词:“人生事境”的营构

自寿词,自己为自己所作寿词,祝寿话语变得无关紧要,自我表达、寿日感兴则成为了词旨。目前能见最早的自寿词是南宋周紫芝«水调歌头»(白发三千丈),有祝寿话语与淡泊功名的表达。稼轩的自寿词省去了“春”“长寿”“福禄寿”等常用的祝寿事象,围绕着寿日所感所想,采用深层观察,直接叙说“人事”,其中有当下人事境况的描摹,也有对其人生经历之事的追忆、反思与体悟。

例如«江神子»(两轮屋角走如梭)紧扣“寿”(寿命)的当下感悟,展开描摹。词上阕叙说寿宴所感,“两轮屋角走如梭。太忙些,怎禁他。拟倩何人,天上劝羲娥”[4]761,描摹时光不停留,有感人之寿命不可逆转;“何似从容来少住,倾美酒,听高歌”[4]761,在寿宴之时,想邀“羲娥”(时光)暂停住,且饮酒听歌,隐晦的点题,表明庆寿之意。词下阕叙说人生哲思:“人生今古不消磨。积教多,似尘沙。未必坚牢、剗地事堪嗟”[4]761。人之生命(大写的人生)恒古长存,人类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不会因为时间的消磨而泯灭,繁衍之众多生命(小写的人生),如灰尘、沙砾,聚而不牢,暂驻世间,人生不能长生一事,令人多嗟叹;“莫道长生学不得,学得后,待如何”[4]761,纵使能长生又能怎么样呢?将有更多不如意之人事堪嗟叹。整首词紧扣寿命开展叙说,尽管没有对过往人事在行动层面展开具体描摹,然而人事之缺憾的情感表达、人生之不圆满的情境渲染,贯彻始终。词中自我对时事的感叹,放置在大写的人生事境中言说。

又如«临江仙»(六十三年无限事)紧扣“寿”(寿日)的兴感,于往昔、将来的人事回顾中,展开叙说。词的上阕是对往事的回顾,“六十三年无限事,从头悔恨难追。已知六十二年非”[4]762,63岁的生日里,对往年所做之事有所悔恨;“只应今日是,后日又寻思”[4]762,今日以为该如是做的事,后日又觉得非了(不应如是做)。下阕是对将来的展望,“少是多非惟有酒,何须过后方知”,唯有饮酒(不言政事,无作为)能减少是是非非,“从今休似去年时。病中留客饮,醉里和人诗”[4]762,以后不再像去年那样因病戒酒,要与客人畅饮、和诗、共醉。词为63年人事的兴感,稼轩63年里做了许多事,“大者如起义抗金、率众南归,上疏议政,练兵救荒,小者如修建府第、以文会友”[13]。词中并没有描摹事件行动过程,仅用“无限事”点明,将寿日的是非感想放置在63年的人事事境中言说。

总之,稼轩的自寿词,采用深层观察角,围绕着“寿”字作文章,借助自我多年的时事、人事体验,关联当下、往昔、将来,营构人生事境,完成寿日感兴书写。

四、余论:稼轩的寿词叙事与生命意识

综上所述,寿事一般由寿宴、寿者与祝寿等要素构成,稼轩的寿词,因人量身打造,题序中有纪寿标示与人物标示,正文用只言片语式、跳跃式的事象——寿宴事象、寿者事象、祝寿事象,呈显出事切情真的纪寿系列事件,营构出寿宴喜境、乡里事境、政治事境、家庭事境和人生事境等五种祝寿事境,引领读者进入真善美的纪寿世界。

为什么稼轩呈显的纪寿世界是真善美的?所谓“真”,指稼轩呈显的寿宴事象、寿者事象皆以真人真事为素材,真诚地表达祝福,非出于功利主义需求的阿谀奉承、虚假夸赞。所谓“善”,是在“真”的基础上说的,指稼轩叙说寿者及其家人的嘉行美德,非凭空捏造的伪善,确可赞扬。所谓“美”,指稼轩用“春”“福禄寿”等祝寿事象,叙说了个体生命在世的美好,表达了生命永好的祝愿,展现了寿词的生命意识。

关于词的生命意识之研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具有“忧生之嗟”的悼亡词。寿词,对寿者寿日的祝寿叙事,是对个体生命临世的肯定与在世的周期性祝福,内嵌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索意识。同样呈显生命意识,悼亡词常用“忧生-悲恸”的方式来呈显余生之沉重,寿词多以“乐生-喜庆”的方式来表现在世之轻快。一旦作者被功利心与阿谀病所驾驭,寿词的“轻快”特质,便朝着浮浅、媚俗的方向发展。宋代不少寿词,如圣寿词和寿官词,因好用“谄词呓语”,染上庸俗情调,充满虚假情意,失去了“真”的纪寿叙事,所呈显的纪寿世界便不善不美,为后人所唾弃。

寿词这种“轻快”的特质,内嵌着宋代文人共有的生命意识。刘尊明概言:“如果说唐代文人的生命意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向外部世界的‘现实意识’,那么宋代文人的生命意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向内回归的‘享乐意识’与‘悲剧意识’”[1]326。

稼轩的寿词或多或少内嵌了宋文人的享乐意识与悲剧意识,呈显了宋文人向内探寻的生命意识。稼轩寿词呈显的欢歌乐舞、把盏庆贺、青春永驻、福禄寿全、唯美的纪寿世界,正是宋人“悬置”外在环境、内寻精神乌托邦、渴求“享乐”之生存状态的体现。这种“享乐意识”暴露了宋士大夫文人的悲剧性处境与压抑的生命意识。赵宋王朝政治之贫弱,士大夫文人济天下、得荣名、享不朽的生命价值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生命的价值既然不能在外部世界得到实现,便转而退缩到‘自我’的小天地,或转移到歌台舞榭、尊前月下,在世俗的‘游乐圈’和‘社交圈’中来宣泄被压抑的生命”[1]323。这也是寿词这种以欢乐祥和为基调的应酬之作在宋代盛行的原因之一。

稼轩生命意识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突破宋代文人“享乐”与“悲剧”并存的消极心态与逃避心理,直面时代的悲风惨雨,以其积极入世的生命意识,给远离世间的、虚构的纪寿世界注入真实世界的内涵,用真实世界规范虚构世界,用“超脱”与“担当”指引人们回归现实。

稼轩以其超脱的内心坦然直面人生的悲剧。面对“有生于无、终归于无”的生命本质,面对不可逆转、不可避免的死亡悲剧,与一般寿词作者不同,稼轩不沉湎于永生的乌托邦中,他在自寿词说,“莫道长生学不得,学得后,待如何”(«江神子·侍者请先生赋词自寿»)[4]761,揭示了永生的虚幻。随着时间的流逝,生命状态不可避免的每况日下,稼轩没有过多地伤怀,他没有大多自寿词作者那种“青春不再、壮志难酬”的悲情,在«临江仙·壬戌岁生日书怀»表达了余生之愿——“病中留客饮,醉里和人诗”[4]762,以诗意的心态,直面生命的老病状态。

稼轩用“乐观”与“担当”引导人们回归现实。稼轩将关涉国祚、民瘼的时事写进寿词中,渗透其个人的家国抱负及乐观与担当的生命意识,提醒和鼓励寿者保家卫国、成就功业。稼轩关心民瘼、直描时事,称赞荒年有义举的寿者——“旧岁炊烟浑欲断,被公扶起千人活”(«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前章记兼济仓事»)[4]579,感伤北方沦陷百姓——“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4]202。稼轩喜用“兜鍪”关联“貂蝉”,如“貂蝉冠冕,应是出兜鍪”(«蓦山溪»)[4]598、“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破阵子»)[4]92,鼓励寿者不畏艰险、建功立业。稼轩批判逃避与畏缩、没有担当的朝廷官员,他痛恨空谈误国的“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4]202,嘲讽无作为、没担当的官员“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念奴娇·赵晋臣敷文十月望生日»)[4]730。生于金人攻陷区的济南,自小就被教育君父之仇“不共戴天”[14],以恢复宋朝故土、报仇雪恨为己任的辛弃疾,其人生之“担当”也写进寿词——“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4]202,呈显了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稼轩喜用豪壮之语描摹收复河山的意愿——“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4]4、“两手挽天河,要一洗、蛮烟瘴雨”(«蓦山溪»)[4]598。面对抵御外侵屡战屡败的局面,稼轩以乐观,期以美好的结局,鼓励同僚(寿者)积极进取——“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千秋岁·为金陵史致道留守寿»)[4]1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4]202、“好都取、山河献君王,看父子貂蝉,玉京迎驾”(«洞仙歌·寿叶丞相»)[4]51。

总而言之,稼轩以“超脱”“乐观”驱除“悲剧意识”与长生的虚幻,以入世的“担当”淡化避世的“享乐意识”。稼轩寿词,外呈真挚、妥切、生动的叙事、内嵌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为宋代寿词赢得了荣誉。

猜你喜欢
寿宴事象稼轩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特殊的“寿宴”
稼轩词锤炼字句与对仗的艺术
明志
东坡词中民俗文化事象浅析
禁戏下行与“以神为戏”之民间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剧为例
剑歌
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
诗词教学中的“量体裁衣”与“对症下药”
“凑数式”反腐也是一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