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式平党建工作探究
——以弋阳县特别党支部的创建为中心的考察

2021-02-01 13:59刘佩芝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方志敏东北革命

刘佩芝

(上饶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上饶334001)

邵式平同志是我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省第一任省长,他参与领导创建了赣东北第一个县级党支部弋阳特别党支部,对赣东北苏区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邵式平较早就认识到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在大革命低潮期,邵式平回到赣东北老家,发动农民起来革命,在弋阳领导建立了赣东北最早的县级党支部,使弋阳成为赣东北革命的中心,点燃了赣鄱大地的革命火种。邵式平领导党支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对赣东北革命政权的创立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27年12月,他和方志敏等人共同领导发动了赣东北地区的年关暴动——弋(阳)横(峰)农民暴动。暴动胜利后,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根据地鼎盛时,地跨闽浙皖赣四省,52县建立了党组织,有48个县政权,根据地人口达100多万。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度赞扬赣东北苏区,称之为有很好的创造的苏维埃模范[1]。学界之前鲜有探讨邵式平党建方面的成果,对这个问题开展研究,可以对当前党建工作提供很好的借鉴。

一、赣东北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建立弋阳县党支部

邵式平是江西省弋阳县邵家畈人,16岁考入弋阳县高等小学(前身为叠山书院),与方志敏成为同班同学,俩人志同道合,一起创建了赣东北第一个进步青年团体“弋阳九区青年社”,他们把同学们团结起来,同封建的恶势力作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邵式平与方志敏一起率领同学们走上街头,举行声援示威游行,以实际行动拯救贫穷落后的中国。1919年秋,邵式平考进南昌第一中学求学,在这里他开始深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带领同学们创办了«青年报»,传播新思想,宣传革命真理,后加入南昌著名的进步团体“江西改造社”。1923年秋,邵式平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1925年11月,邵式平由陈毅和黄道介绍加入共产党,在北方区委领导人李大钊的领导和培养下,邵式平经常参加革命活动,成长很快,1926年初他担任了北师大史地系党支部书记,多次组织北师大师生参加反帝、反北洋军阀政府的示威游行、集会、请愿活动。1926年3月18日,邵式平作为北师大学生军总指挥,领导学生罢课,参加了全市的游行示威。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公开枪杀并通缉爱国学生,造成“三一八”惨案,邵式平被通缉。党组织决定派邵式平回到江西避难,以“北京沪案后援会湘鄂赣特派员”身份开展农民运动。邵式平回到赣东北后,根据中共江西省农委书记兼省农民协会秘书长方志敏的指示,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积极发展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做准备。

(一)建立党组织的社会基础

土地革命前的赣东北农村,农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悲惨生活。豪绅地主只占当地人口的5%左右,却占有80%左右的土地,另外公田、祠堂田和柴火田合起来大约占10%,农民人口约占90%,仅有10%左右的土地,所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1]1。北洋军阀政府征收的苛捐杂税十分繁重,农民一年到头吃不饱穿不暖,还欠地主老财的高利贷,被迫卖儿卖女卖妻还钱,老百姓的生活实在是难以为继。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被迫奋起反抗,弋阳县多次出现过百姓自发组织的反对苛捐杂税、“劈粮仓”等群众运动。所以,赣东北地区一直就有较好的群众革命基础。

1917年,在弋阳高小读书的方志敏和邵式平把进步的同学组织起来,成立了以“抱不平,均贫富”[2]28为宗旨的赣东北第一个青年进步组织“九区青年社”,带领同学们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为了解放思想,他们在同学中发起了无神还是有神的辩论,把全校学生团结起来,清算校长的贪污行为,得到大家的热烈拥护。1919年,“九区青年社”改名为“弋阳革命青年社”,成员最多时有100多人。

五四运动爆发后,方志敏、邵式平马上组织同学上街游行,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张贴北京寄来的«告青年学生书»«告外界同胞书»等宣传品,邵式平在街头演讲,号召群众不买日货、誓死不做亡国奴。在学生们的影响下,社会各界群众纷纷加入抵制日货、争取国家主权的爱国活动中,很多群众对卖国贼和军阀的反动统治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的革命活动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组织北伐军从广东进入江西,一路上不断取得胜利,推动了江西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北伐军攻克南昌,赶走了北洋军阀在江西的反动统治,建立了革命的国民政府,中共江西省委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提高了广大农民对时局的认识和阶级觉悟,为弋阳党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契机和有力保障,奠定了建立党组织的社会基础。此时,江西省委派邵式平回到弋阳开展建党工作。

1926年秋,邵式平以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回到家乡弋阳,在国民党弋阳县党部开展秘密建立中共党组织的工作。北伐军到达弋阳,弋阳县人民热烈欢迎北伐军的到来,邵式平趁机在弋阳县城建立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弋阳县支部,以国民党弋阳县党部书记的身份出任国民党弋阳县政务委员会主任。1926年11月,邵式平配合漆工乡农民协会的方远杰带领农民攻打漆工镇派出所,漆工暴动爆发了,附近村子大约300多人手持梭镖长矛,一起参加了暴动。可见,当时建立党组织的社会基础是广泛而且深入的。

(二)建立党组织的思想基础

1925年,方志敏和邵式平放假后分别回到家乡弋阳,在他们读书的弋阳高小创建了弋阳革命青年社,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提倡平民教育,反对封建礼教和旧势力,创办了油印刊物«寸铁»旬刊作为宣传阵地。方志敏、邵式平经常在刊物上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章,揭露大豪绅张念诚操纵选举省议员的丑闻,让农民认识到了选举好人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他们宣传“耕者有其田”的国民革命思想,唤起了农民对革命的认识和参加革命的积极性。青年社吸引了一大批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参加,总数达到100多人,方志敏、邵式平带领大家开展革命斗争,为建立党组织打下了初步的思想基础。

为了启发农民的思想觉悟、增强农民革命斗争的坚决性,1925年夏天,方志敏、邵式平带领“弋阳革命青年社”的骨干,同大乡绅张念诚等人斗争,迫使他们交出从贫苦农民身上敲诈的3 000块银元,方志敏用这笔钱创办了“旭光义务小学”和“平民夜校”,让农民和儿童免费入学读书。方志敏亲自担任校长,在夜校免费为农民讲课,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宣传革命道理,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教育,鼓励农民团结起来,在党的领导下和欺压自己的反动派进行斗争。这些活动提高了农民觉悟,广大农民开始觉醒,认识到了贫穷受欺压的根源,纷纷跟随共产党干革命,这些活动为建立弋阳县党支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建立党组织的组织基础

为了建立党组织,方志敏、邵式平等人在注重发展党员的同时,还建立了一系列外围组织,筑牢了建立党组织的基础,如青年团、九区青年社、益友社、岑阳学社、农民协会、县妇女解放协会等,这些组织培养了大批党员和进步群众,为建立党组织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1.青年团支部。1925年夏天,方志敏受中共江西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遣,回到弋阳县高小,从“弋阳革命青年社”中发展了第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共青团员,建立了“弋阳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团组织对外简称C.Y.,主要在青年学生和农民中开展工作,入团必须经过团员介绍和支部会通过,入团誓词简单明了:“遵守纪律,严守秘密,努力革命,服从命令,牺牲个人,永不叛团。”[2]29弋阳县团委积极壮大队伍,组织青年团员参加国民革命,短短三个月内,全县发展了80多名团员,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共青团弋阳县区委,方志纯任团区委书记。漆工镇的每个乡村都建立了团支部和团小组,领导青年开展革命斗争。不久,全县各区都建立了团委,各乡村建立了团支部和团小组。团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成为创建弋阳县党组织的重要力量。

2.益友社。1925年秋,邵式平放假回到家乡弋阳,以进步革命团体为依托开展革命活动。他在老家邵家畈创办了青年进步团体益友社,吸引了40多个同学、亲人及思想进步的青年农民参加,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邵式平领导益友社开展的第一个革命活动是清算豪绅地主募集百姓的资金以组织“养正文会”的名义大搞贪污分赃的反动行为。在邵式平的组织下,1 000多名乡亲来到“养正文会”头子邵益亭、邵祈亭的家,经过清算,迫使他们交出存款3 200银元,由“益友社”掌管分配。这次斗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乡亲们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决心,主动参加益友社的青年越来越多,对共产党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3.岑阳学会。这是赣东北苏区创建人之一的黄道在家乡横峰创办的青年进步组织。当时,在北师大读书的黄道已经是北师大党支部书记、北京地区学生运动领导人,1925年7月,他利用暑假回横峰姚家垅的机会,把在横峰岑阳小学读书的进步青年都组织起来,传播革命道理,成立了横峰县最早的革命团体岑阳学会并担任会长。学会的宗旨是“宣传革命,吸收人才”,传播革命真理,学会创办了«岑阳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3]。岑阳学会和«岑阳月刊»成为横峰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培养了一大批进步青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主张的传播,为建立隶属于弋阳县党支部的横峰党组织打下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4.农民协会筹委会及农协。1924年夏天,方志敏在家乡湖塘村发动农民参加土地革命。为了更好地组织农民开展活动,他秘密建立了赣东北第一个农民组织弋阳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到1925年秋天的时候,齐川源村等十余个村子也先后成立了农民协会筹委会,漆工镇等十几个村子也秘密组织了农民协会筹委会,到1926年,全县农村普遍建立了农民协会筹委会。与此同时,黄道在横峰也建立了农民协会,带领农民要求地主开仓放粮救济农民,并且和吴先民带头把自己家的田契和借据都烧毁了,得到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农民纷纷加入横峰农协。1926年秋,在弋阳县特别党支部领导下,县农民协会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会议提出,县农民协会的任务是“打倒土豪劣绅,平债分田,实行二五减租,废除旧契约”[2]39。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弋阳农民协会领导全县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到1927年春,县农协会员已经发展到2万多人。

5.弋阳县妇女解放协会。我党很早就认识到妇女是开展革命运动的生力军。1926年,江西省成立妇女解放协会后,为了把赣东北地区的妇女发动起来,江西省委派胡德兰、范荷香回到弋阳成立县妇女解放协会,启发妇女的思想觉悟。通过开展教育,广大妇女了解了自己拥有的权利:男女是平等的,妇女应该有家庭地位,有财产继承权,有参加政治活动的权利;妇女可以到工厂做工,男女应该同工同酬。在妇女解放协会的领导下,广大妇女的革命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妇女们废除了裹小脚的封建陋习,剪掉长发,到夜校读书识字,与封建的包办婚姻斗争,并开始做一些社会性工作。1926年,北伐军路过弋阳,胡德兰等人组织妇女成立了宣传队、慰问队、洗衣队,给北伐军送水、洗衣缝补、捐款捐物品。

邵式平与方志敏一起领导组建弋阳县的党团组织,广泛发动社会各个阶层的力量起来参加革命,打下了广泛而深厚的组织基础、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建立党组织的大环境已经十分成熟,弋阳县党支部的建立已经是顺理成章、呼之欲出了。

二、弋阳县特别党支部的创建及领导暴动与建立军队

赣东北地区的县级党支部之所以最早是在弋阳县建立的,是因为弋阳县最早具备建立县级党组织的组织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及拥有方志敏和邵式平的卓越领导。党组织成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1926年,邵式平从北京回到南昌,被任命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监察委员兼秘书长。蒋介石在南昌设立北伐军总司令部,南昌反动势力猖獗,处处打压我党的革命工作,致使我党的力量薄弱,很难在南昌开展活动。于是,江西省委决定派邵式平以国民党特派员的公开身份回到弋阳,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斗争。邵式平利用此契机在弋阳创建了赣东北地区第一个县级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书记。这个支部是在方志敏等人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县级党支部的核心力量——漆工党支部建立

1925年7月,方志敏受“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的派遣,以特派员身份回到家乡开展建立党、团组织活动,积极发展党员、团员。方志敏在弋阳建立“旭光义务小学”“贫民夜校”等教育机构,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主张,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从中发展了第一批党员,黄镇中、邹琦、彭年、祝炎、方远杰是最早加入共产党的。方志敏把这些党员组织起来,建立了赣东北第一个党小组——中共漆工小组,这是赣东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虽然人数少、组织小,但是意义十分重大,星星之火从此在赣东北大地上点燃了。

1925年10月,党小组发展了第二批新党员,成员有洪坤元、饶功美、方远辉等人。党小组的力量壮大了,组织也需相应扩大,方志敏把漆工党小组扩建为中共漆工临时党支部,由方远杰担任支部书记,选出11名支部成员,建立县级党支部的核心力量已经成型。

(二)弋阳县特别党支部建立

1926年11月,方志敏派邵式平以国民党江西省特派员身份回到弋阳巡视。邵式平利用自己的公开身份做掩护,秘密开展建党工作。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的帮助下,邵式平带领党员群众,击败了盘踞在县城的豪绅地主和匪棍,夺取了弋阳县政权。此时的漆工支部已经发展了第三批党员,打下了很扎实的组织工作基础,发展的党员主要以进步青年为主体,其中有雷夏、余汉朝、胡德兰等人,在南昌从事党的工作的范和祥也受党的派遣回到弋阳协助邵式平开展工作。有这么多党员和干部,成立县党支部的条件已经成熟,经方志敏同意,邵式平决定马上成立县党支部。

邵式平利用自己的国民党弋阳县党部书记和县政务委员会主任的公开身份,在国民党弋阳县党部办公地点秘密组织了“共产党弋阳县特别支部”成立大会并担任支部书记。邵式平领导党支部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动农民与地主老财斗争,要求减租减息,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二是在进步农民中发展党员,扩大组织。邵式平派黄镇中到弋阳九区发展党员,很快就发展了十多名新党员,建立了党小组,增强了革命力量。为了扩大革命成果,建立赣东北根据地和政权,邵式平与方志敏取得联系,商议举行漆工暴动与弋横暴动。

(三)领导漆工暴动与攻克横峰县城

1926年11月爆发的漆工暴动是赣东北地区第一次较大规模的革命行动,暴动是由方志敏批准、邵式平代表党组织领导的。在漆工镇暴动中,根据邵式平的安排,农民协会领导人方远杰等带领农民群众从镇警察所夺得两条半枪,赶走了北洋军阀镇长和镇警察局长,派共产党员雷夏担任漆工镇警察局长。

为了扩大漆工暴动的革命战果,经方志敏和省农协批准,1927年4月5日,邵式平指挥横峰党支部和农民武装夺取县政权。邵式平以省特派员的身份带领农民军一举攻克横峰县城,攻占了县政府和公安局,赶走了反动北洋军阀县长和公安局局长,抓捕了全县的大地主,烧毁了地主的地契和借据,缴获了30支枪来武装农民自卫军。邵式平任命共产党员邹秀峰为横峰县县长,共产党员吴先民为公安局局长。这是赣东北地区首次夺取县政权的成功尝试,时称“邵式平横峰点将”。共产党掌握了弋阳、横峰两县政权,以此为基础,创建了赣东北苏维埃政权,赣东北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我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发源地之一。

(四)组织弋横暴动,建立革命政权

弋横暴动是大革命失败后赣东北党组织领导的最重要的农民暴动,暴动成功后建立了弋阳、横峰苏维埃政权,开始了赣东北根据地的革命历程。方志敏、邵式平、黄道一起领导了这次暴动。为了使暴动顺利进行,1928年1月2日,方志敏、邵式平等人在弋阳九区窖头村组织召开了弋阳、横峰、贵溪、上饶、铅山五县党员参加的“窖头会议”,会上成立了中共五县工作委员会,方志敏任书记兼暴动总指挥,邵式平负责起草了起义纲领等文件。会后,作为横峰县党支部书记的邵式平,化名“余艳王”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团,针对农民大部分没有读过书不识字的情况,采用“上名字”、喝鸡血酒、歃血为盟的传统形式,组织了上百个“农民革命团”[4],从横峰楼底蓝家开始暴动,揭开了弋横起义的序幕。1月上旬开始,参加弋阳九区暴动和横峰年关暴动的农民团有170多个,人数达五六千人之多。农民团分六路纵队出击,弋、横两县基本被攻占,建立了弋阳和横峰红色政权,创建了赣东北苏区。

1928年2月上旬,邵式平受方志敏的派遣,带着妻子胡德兰做掩护,到上海向党中央报告赣东北暴动情况。周恩来代表中央接见了邵式平,邵式平希望中央能给赣东北一些枪支发展壮大赣东北的部队,周恩来对此事专门做了指示和安排,并将邵式平的«SP同志关于赣东暴动工作的报告»和«SP同志的一段讲话»批转给中央军委内刊«中央通讯»,发表在第25期[5]。

邵式平从上海回来后,被任命为横峰区委书记,1928年5月,在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县苏维埃主席。6月,横峰县委成立,黄道担任书记,后来党组织派黄道去贵溪开辟根据地,邵式平代理书记。在方胜峰会议上,邵式平力挺方志敏的意见,反对埋枪逃跑的错误做法,主张坚决和敌人斗争。随后,邵式平率领农民军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取得金鸡山三战三捷的战绩,鼓舞了士气,扭转了被动局面。他又带领部队巧取横峰城,攻打上饶城,奇袭景德镇。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邵式平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国民党军对赣东北苏区的多次“围剿”被粉碎,赣东北苏区进入快速发展期,1931年赣东北省建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

(五)创建赣东北工农红军正规部队

邵式平不仅是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也是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丰富的建军经验。弋横起义后,方志敏与邵式平认识到建立正规军的重要性,从农民团里挑出20多人,把当时仅有的20多条枪集中在一起,在弋阳九区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一连,任命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邹琦担任连长。1929年,信江特委建立,邵式平担任军委会主席、信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信江特委根据战争需要,创办了信江军政学校(后改为红军军政第五分校),邵式平先后担任校长、政委,他多次到校给学员讲课,带学员到部队实习,把毕业的学员分配到部队里担任干部,增强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1930年7月22日,红十军在乐平成立,周建屏任军长,邵式平任政委一职。9月上旬,在万年的“富林会议”上,唐在刚再次传达“立三路线”,建立行动委员会并任书记,掌管了红十军的领导权,开始执行李立三冒险路线。随后,红十军在乐平众埠扩编,有战士6 000余人,枪1 600余支,周建屏任军长,邵式平任前委书记兼政委。10月,唐在刚盲目执行李立三的命令,要求红十军去攻打大城市九江,争取一城或一省的首先胜利。邵式平带着队伍去九江的路上,根据方志敏“相机行事”的嘱咐,走到彭泽鄱阳湖边,对着浩渺无际的鄱阳湖,说:“我们既无飞机,又无军舰,怎么能过湖打九江呢?你们给我撤!”[6]邵式平带着红十军回撤到皖南一带,扩大了赣东北苏区,积累了治军经验。

1932年12月,赣东北省改为闽浙赣省,赣东北军委改为闽浙赣军区,唐在刚任总指挥,曾洪易任总政委,邵式平调任军区政治部主任。1933年1月,国民党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形势危急,中央军委电令红十军南下中央苏区支援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邵式平支持方志敏的意见,顾全大局,服从中央决策。1月25日,邵式平率军出征,同周建屏、方志纯一起,率红十军4 000余人抵达贵溪上清宫,同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会师,史称“上清会师”,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红十军后来留在了中央苏区。

1933年2月,中央决定成立闽赣省,5月,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江西黎川县湖坊村成立,中央调任邵式平为省主席,萧劲光任军区司会员兼政委,在萧未履职之前,由邵式平代理司令员兼政委。邵式平在赣东北苏区期间,历任信江特区军委会主席、赣东北特区军委主席、赣东北省委军委主席,主要负责军事和党的工作,为赣东北苏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邵式平党建工作的方法与特色

邵式平在方志敏的大力支持下,以自己的胆识和谋略建立了赣东北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弋阳县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对赣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和核心领导作用。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党员和扩大队伍上,建立了领导核心。他带领支部同志发动贫苦农民与地主老财开展土地斗争,争取合法权利,广泛地建立了农民协会,如火如荼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争。邵式平及其领导的弋阳县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方法多样,富有特色。

第一,利用公开合法的身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当时反动派十分猖獗的情况下,从事革命活动一定要机智灵活,要善于利用有利的条件同敌人斗智斗勇。邵式平总结了在北京搞地下党活动的经验教训,以国民党江西省特派员的合法身份回到弋阳,担任了国民党弋阳县党部书记、县政务委员会主席,在县国民党党部组织召开建立共产党支部的成立大会。他以合法身份到青年学生中去宣传发展组织,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中坚力量,把从南昌、北京、上海外地读书回来的进步知识分子,以及在本地读书的青年学生组织起来,派他们去工厂、手工作坊、商铺等宣传,发动工人雇员起来反对老板的盘剥和压迫,吸收进步工人加入党组织,形成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核心,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注重发展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农民加入党组织,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党组织。邵式平注意到农民人数众多,他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到农村去宣传,发展农民中的进步青年参加党的活动,在斗争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发展其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农民为党员,使之成为弋阳县党组织的骨干力量。弋阳县的农民很早就在方志敏、邵式平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虽然他们大部分不识字,但思想觉悟普遍很高,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十分突出,跟着党组织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成为赣东北革命的主力军。

第三,抓住当时开展革命斗争的主要问题,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开展土地革命上。这符合当时的斗争环境和党最广大的同盟军农民的根本需求。几千年来农民的生活如此悲惨,主要原因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土地是农民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所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十分符合农民的切身利益,能够改变他们的处境和遭遇,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农民成为最积极参加革命的人群,他们坚定追随共产党,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邵式平领导的弋阳农民协会成立短短几个月,就在全县发展了2万多农民会员,足以说明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第四,高举共产党的旗帜,建立革命武装,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共产党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随即在“八七”会议上作了总结与反思,如何开展中国革命斗争,成为当时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得到邵式平的积极支持和响应。1928年,方志敏、邵式平回到了弋阳,组织弋横暴动,方志敏提出“重起炉灶再来干吧,从下层群众做起”[7],七天内居然组成了20多个党的支部。他们抛弃国民党旗帜,高高举起共产党的旗帜,举起武装革命的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和秋收暴动,建立了赣东北苏区的苏维埃政权。革命在一定区域的首先胜利,为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和支持。

第五,注重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的文化素质、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以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弋阳县特别党支部建立时,党员中小部分是知识分子,大部分是农民,由于农民普遍没有受过教育,对共产党的主张与奋斗目标不够了解,因此,特别党支部制定了党员干部培训计划。1927年11月,为了提高团员干部的文化水平与思想觉悟,党支部在弋阳开办了团支部书记以上的干部学习部,全县的团支部书记学员20多人,用一周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和党的历史、党的理论等。1927年12月,漆工地区党支部召开大会,要求全体党员提高思想觉悟、严守秘密、做好保密工作等。1930年9月,弋阳县党支部在弋阳西坑刘家举办了党员训练班,把全县各支部的负责人和党员代表召集起来进行培训,从文化到党的理论知识,以及工作能力与方法都进行了培训。为了培养党员干部,县委还选送优秀党员干部到省委共产主义学校学习。到1934年1月,中共闽浙赣省委向全省发出普遍开展党内教育的通知,弋阳县党支部根据省委宣传部的通知,举办了流动训练班、识字班和马列主义研究会,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都要下到各个学习班里讲课,通过这些培训,党员干部提高了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提高了文化水平,扫除了文盲现象。

第六,建立党组织,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邵式平担任中共弋阳县特别支部书记期间,在弋阳八区九区一带,通过深入宣传发动群众,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骨干,为革命积蓄了重要力量。1926年11月,北伐军路过弋阳时,邵式平趁机带领农民打进了县城,把北洋军阀任命的县长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夺取了县政权。1927年,邵式平以特派员身份来到横峰县城,撤换了军阀县长和公安局局长,成立了横峰县政务委员会,任命共产党人担任主席和局长,把地方武装掌握在共产党手里,保障了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大力开展,并为弋横暴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邵式平领导建立了弋阳、横峰政权,使红色政权逐渐扩大到整个信江流域和闽浙皖赣四省,建立了巩固的苏维埃政权,为赣东北苏区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邵式平也为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首先建立了赣东北地区县级党支部,并领导支部成员开展了起义暴动,建立了弋阳县苏维埃政权。他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发动农民起义创立了赣东北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来横跨闽浙皖赣四省,成为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和全国的模范苏区。在革命斗争中,邵式平积累了独特的党建工作经验,形成了紧紧依靠党组织“领导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思想。

猜你喜欢
方志敏东北革命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中国的出行革命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