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要

2021-02-01 11:37
生产力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工业化服务业城镇化

于 莲

(贵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为扩大城镇规模,增加城镇人口数量,而且是要提高城镇化质量,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这需要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作支撑,如果缺乏相应的产业作为支持,建设新型城镇化只能成为一句空谈。因此新型城镇化要繁荣城乡经济,发展具有科技含量的产业。新时代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一、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农业需要科技创新

在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建设中,农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型城镇化更应重视农业的发展,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需要利用现代各种科技,推进农业生产升级改造,提高农业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所以现代农业对现代科技提出了多方面的需求。

2013 年12 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中国是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大国,解决好粮食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在粮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才能在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主动权,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1]。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从业人口不断减少,农产品需求量加速增长,我国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我国是农业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并且资源匮乏和资源浪费并存。贫穷和环境的污染也使粮食生产的资源配置成本不断增加。在人多地少的基本条件下,依赖节肥、节水、节地等利用资源的方式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大节约、高效、集约型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力度,提高各种资源的综合以及循环利用力度,加快相关科技创新速度,协调人口和资源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粮食产量稳定增加,确保粮食安全。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舌尖上的安全”,但是老百姓的心理底线屡屡受到毒豆芽、毒奶粉、毒姜等事件的影响。所以,2013 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认为重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会议强调,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要正确认识,首先要严格把关农产品质量。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建设现代化。要确保广大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必须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不贷[2]。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广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产业,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高鸿宾认为农业信息化经过多年努力获得了不少成绩,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发展;政府引导、需求拉动并重发展;综合技术集成、组合应用发展迅速。然而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看,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差距还存在[3]。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急需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改造,利用信息技术来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加快实现农业生产更加智能、行政管理更加透明、经营网络化、信息服务更加方便,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入更高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规农业不管是品种还是质量都难以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难点问题。在发达国家,农产品优良新品种对现代农业的增产增效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50%。因此,通过分子育种技术的突破并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种质资源创新来不断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高附加值和特色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它变成占主导地位的先进农业经济,已成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当务之急。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必须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农业产业化能够促进农村与城镇之间的交流,将农业与市场相结合,城镇和乡村结合,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需要科技创新和进步。为此,我们必须深化农业改革,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保障农业生产具有现代特点。同时要搞好农业技术示范工作,让农民学会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保障农产品的高质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甜头。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也日益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与智能化不断融合发展[4]。为建设新型城镇化,国家会更加重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未来我国将有更多农民进入非农生产领域,农村土地的流转方式更加灵活,农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需要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科技创新,逐步完善原有的技术,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新时代发展城镇工业需要科技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工业化依然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历史性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兴工业化道路。很显然,我们要实现的工业化不是传统的工业化,而是新型工业化,即科学技术贡献大,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注重环境保护,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工业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指出四化同步发展。工业化必然导致城镇化,这已被各个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明。新型工业化必然促进新型城镇化,以现代科技为根本动力的新型工业化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

信息化是衡量各个国家现代化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提高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科技进步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发展信息化产业对科技创新的需要。发展信息化产业本身就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加快信息化的进程离不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工业化发展过程也是新兴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国发展信息化产业所需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电脑、手机等关键性技术严重依赖进口,我们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改变这种依赖外国技术的局面。二是在工业领域普及信息技术对科技进步的需要。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要广泛使用信息技术,使工业装备不断改善,推动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要用信息技术改造关键装备制造业,使装备产品和生产技术的信息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推动工业的升级改造。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主要依靠通过科技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转变。依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经济的发展有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三种类型。创新驱动是相对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而言的。对于新型工业化而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原动力,提高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减少生产成本,提升效率和质量,提高产业竞争力。目前,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在50%以上,一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这种情况下,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不可能的。为此,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是1987 年首次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享有充分的资源以及良好的自然环境,经济和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重要特征就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摒弃过去的粗放式工业化发展模式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模式,要使新型工业化建设与可持续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新型工业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这需要我们冲破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及时抓住世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用高技术产业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依照《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总值从1995 年的4 000亿元上升到2012 年的1.02 万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由2001 年的9.5%上升到2007 年的12.7%[5]。但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在诸多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只能依靠规模扩充效益支撑着企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加大重点高技术领域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的研究和开发,培育新兴产业生长点,促进新产业的形成。针对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激光技术、海洋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等战略前沿技术领域,加快研发速度,不断提高我国高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6]。

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高消耗,低效率,必须加以改造,否则对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严重影响。所以,传统产业的改造是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比高技术产业更重要[7]。首先,我们应该加大用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传统产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其次,应加快推广使用节能、环保、降耗、产品深加工等行业关键技术、新兴工艺,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更上一层楼。最后,应加速劳动密集型和先进实用技术产业的发展。所有这一切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

三、新时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科技创新

国外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时候,服务业迅猛发展,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渐高于第二产业,是城镇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服务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新型城镇化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撑。在当今世界,高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和推动者的服务业一方面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成果,另一方面向科技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新型城镇化服务业对科技进步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

改造传统服务业方面的技术。传统服务业是指现代服务业产生之前已存在的各种服务行业,主要包括商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初等教育、行政管理等。传统服务业规模偏小,市场化程度不高、内部结构不够合理,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因此,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要必须加快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科技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了一部分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大力推广电子商务、超市、连锁经营、代理、物流配送等新兴经营模式,使传统服务业向信息化、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发展新兴服务业方面的技术。信息、旅游、咨询、会计服务、法律、展览、高等教育、网络服务、物流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在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是分不开的。如互联网技术带动了从事门户网站、博客、呼叫中心等服务的企业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催生了依靠网络提供手机娱乐内容的移动增值服务业。

支持服务业教育培训方面的技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是满足人们终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是教育培训的方法和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信息技术等等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育培训。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没有经过一定的技术培训就无法胜任。当今,世界各国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向,使得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这必然对支持服务业的教育培训方面的技术带来新的挑战。

积极应对人口健康方面的技术。总的来看,我国人口基数很大,我国人口变化的主要特征是高增长量、低增长率。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了老龄化。据有关调查,老人白内障患病率达到68.4%,患骨质疏松症达到60%~90%,残疾率达19.5%,住院率达76%。据估计,老人的人均医疗费是年轻人的3~4 倍。心脑血管病、艾滋病、乙肝、癌症等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给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人口健康问题需要科技的长期稳定支撑。人口健康的科技需求,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技术、重大疾病和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技术、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技术、食品、药品安全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等等。

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技术。我国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国际世界不时出现的局部战争、恐怖袭击、金融危机以及跨国性的重大疫情传播、对石油资源、水资源的争夺等事件,使得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近几年,全国发生的民众上访事件很多都与快速城镇化有关。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要经历社会身份、地位、环境等多方面的转换和调适,动拆迁要涉及到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各种利益关系的博弈,加上多元化社会因素的影响,快速城镇化使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面临各种公共安全风险的挑战。因此,积极应对快速城镇化中出现的公共安全问题,全面提高应对公共安全风险的能力,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的技术。目前,我国农业、工业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得到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然而服务业对环境的影响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服务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只不过不像工农业那样直接和显著。随着服务业在城镇化中的作用提升,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成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当前,饭店、餐饮、学校、流通、旅游、交通等是我国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应在这些领域大力发展废弃物处理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环保技术等。

猜你喜欢
工业化服务业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