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源,许兴海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近些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央与地方政府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促进乡村旅游文创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此环境下,乡村旅游文创获得迅速发展,诸多乡村旅游文化主题获得开发,相关工作者也设计并开发了诸多具备人文、自然特点的乡村旅游产品,呈现了乡村地区的民风与人情,发掘与传承了多元的乡村文化,延续了传统乡村空间和格局。而伴随乡村旅游文创的不断发展,对文化创意专业人才以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持续提升。乡村旅游文创产业发展刺激了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而这亦为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创新和改革提供了丰富资源及条件。所以,基于乡村旅游文创发展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学校应面向学生加强与传授部分和乡村旅游文创息息相关的知识,切实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有效提升其创新能力。
乡村旅游文创的繁荣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而企业实际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方式及结果通常存在错位情况。此种错位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乡村旅游文创自身迅速迭代更新导致的,另一方面,学校方面应针对当前社会和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过积极回应,生成清晰目标定位及方向,变革人才培育模式,更新育人理念,并最终培养出契合乡村旅游文创需要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诚然,乡村旅游文创基本特性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属性之间具有较强关联性与相似性。其一,乡村旅游文创和视觉传达设计均具备高知识性特点,一切创意和创新都并非相关主体的灵光乍现,而是以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不断积淀为基础,并且唯有具备高度知识性及文化性的乡村旅游文创成果,最终才能真正成为深受市场及受众群体认同、喜爱的产品。新时代的乡村旅游文创企业普遍具有前沿的信息技术生产及传播手段,并且频繁推出新概念、新技艺与新业态,一直处于产业链顶端,持续激活与延伸新的行业外延。所以,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而言,此种与乡村旅游文创高知识性的密切关联,已成为而这高度融合的关键点。其二,乡村旅游文创和视觉传达设计均具备较强附加值特点,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可大幅度加强企业与产品本身价值认同度,更甚至可以让视觉传达设计具备独立性价值。[1]其三,乡村旅游文创与视觉传达设局均具备较高集群性及融合性,且该特点在数字化媒体环境下十分明显。新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已不是传统静态化的平面设计,其逐渐与新媒体融合生成了新概念和新形态,这也验证了行业发展推动了专业定位更新及发展。产业和专业之间存在的关联因素,均应成为二者充分结合的落脚点。但事实上,这恰恰是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所欠缺的部分。
现如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正面临着新时代乡村旅游文创发展转型与社会需求增加,但是学生质量偏低的挑战,乡村旅游文创发展对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提出新要求,然而学校在阻焊也人才培育层面针对性较为薄弱,以往教育模式已无法充分满足新时代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多元需求。部分学校在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育层面,并未立足于与时俱进理念进行教育内容更新,也鲜少在课堂教育中渗透乡村旅游文创发展实践内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亦鲜少引进乡村旅游文创项目,专业人才培育与乡村旅游文创的发展形势脱节。与此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涵盖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并未针对乡村旅游文创发展设置配套课程,欠缺对乡村旅游文创领域实践能力培育的课程内容。除此之外,学校和教师在该专业教学中所采取的人才培育模式和方法较为传统与陈旧,仍在延续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所培育的学生普遍缺乏知行合一能力,且部分学生对我国乡村旅游文创发展了解甚少,导致现阶段学校培养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预计无法充分满足我国乡村旅游文创发展对于人才的多元化需求。[2]
就视觉传达设计教改而言,乡村旅游文创的繁荣发展可明确其教改方向。为充分顺应乡村旅游文创发展对相关人才的现实需求,学校需要借助教学改革强化学生们对于旅游文创与视觉文化关系的认知,并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意思维培养、旅游文创以及创意经济等相关课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确保学生们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深入认知当前市场形势。乡村旅游文创发展下,视觉传达设计教改可基于三个维度展开,涵盖基础性教学、专业实用性教学以及针对性课程。以基础性教学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们创意及艺术能力培育。为有效提高学生们专业素质,需强化基础性课程教育力度,注重素描、色彩与构成等内容的教学,确保学生们美术技能可以满足日后工作要求。以美术基础和绘画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依托于专业课程及实践需求,教学改革要注重学生们感悟能力及探究能力培育。另外,基于针对性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转变长时间处在模仿环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现状,从而明确乡村旅游文创发展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目标,培养高质量视觉传达设计人才,为学生们提供专业针对性实践训练。[3]在教改过程汇总,应融合行业实践和教育内容,促进专业课程体系持续完善和优化,同时还要重视学生们应用能力的培育。以视觉传达设计基本特征而言,学生们专业实践技能培育,应注重专业课和乡村旅游文创项目的融合,使学生们竞争力、专业能力加强与经验积累均可实现。而以专业实用性为基准的教学改革,则需要深化理论教育实践性,将广告设计和CI设计等课程置于关键地位,借助工作室建设,为师生交流沟通提供渠道,同时还可训练学生们实操能力,建设实用性教育体系,规避理论教育和工作实践脱离的问题发生。
近年来,受乡村旅游文创繁荣发展的深刻影响,学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习基地与工作室发展迎来了全新机遇和发展动力,学校可借此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和联系,有效培育视觉传达设计与乡村旅游文创产业所需人才,充分满足乡村旅游文创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实践渠道的不断丰富,学生们便可以以实践项目为依托有效提升自我,直观地了解和接触乡村旅游文创,明确当下市场需求,并了解自身不足,朝着乡村旅游文创发展所需的人才方向不断努力。在实习基地与工作室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视觉传达设计教改工作可基于企业实习基地以及设计工作室成立,全面提高学生们实践能力,在设计教学中持续转变教育理念,为学生们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的深度融合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借助教育模式更新加强课程实用性,确保学生实践操作可以有效运用所学理论内容,进而为日后实践工作和作品设计提供指导。另外,企业实习基地能够有效为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服务,这在较大限度上可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质量及效率有效提升,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为乡村旅游文创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企业实习基地构建,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不仅能够有效培育乡村旅游文创发展所需人才,还可为学生们日后发展奠定基础。[4]
乡村旅游文创发展亟须大量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所以,学校应以乡村旅游文创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基准,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程内容以及比例,重视学生们视觉传达设计职业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育,同时还应重视培育学生们乡村旅游文创领域的综合素养及实践技能。基于课程内容而言,视觉传达设计相关课程普遍包含平面构成、包装设计、色彩构成、标志设计、立体构成、海报设计以及字体设计等诸多专业性重点课程,并且还会包含设计概论、设计素描、设计史以及设计色彩等基础性课程和专业理论性课程,上述课程相对而言是固定的。然而,基于乡村旅游文创发展视角来看,学校要在课程内容设置层面充分考量其特点。比如,基于媒介融合性层面而言,现如今的视觉传达设计于乡村旅游文创领域的运用发生了较大改变。所以,后期制作、动态化影像设计、交互设计以及UI设计等课程均应适当引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或通过有机结合的形式将相关知识内容引进原有课程教育中。同时,有关动画制作、交互原型以及二维和三维图形等软件的学习亦要紧跟乡村旅游文创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发展脚步,切实打破以往平面设计教学中,学生仅学习矢量与点阵两类平面图形软件工具的局限,提升对学生们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要求,而各项能力的生成与提高必须以适宜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来实现。基于比例层面而言,学校不仅要重视实践技能培育,增加实践课程教学或者实践活动学时在课程体系中比例,而且还应注重学生理论素质与艺术修养的培育,防止学生发生有技能但无创意的问题。另外,在课时固定且无法增加的条件下,将专业理论和实践活动科学融合便显得极其重要。而这需要专业教师之间协同合作,如以往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一同备课,在促进知识、素质与技能培养产生关联性的基础上,切实优化课程占比。
切实发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第二课堂优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对乡村旅游文创发展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教改工作有着促进作用。在乡村旅游文创产业当中,文化是该产业长效发展的灵魂所在,文化创新需要以科技和人文的丰富知识为基准,借助较强的人文素质,才能实现充分结合,从而成为文化创新与卓越发展的源泉。并且,现阶段视觉传达设计逐渐注重以人为本,这要求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中,要强化人文类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的互相渗透及建设,以此强化学生们人文素质。教师可借助在课下组织民间艺术展览会、民族文化知识大赛与人文讲座等多元化校园活动,基于多个维度影响、熏陶学生的人文素质。新时代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各经济强国乡村旅游文创发展中,均能呈现出对于中国人民以及中国文化的友好关系。例如,国外动漫设计作品中会在我国民间故事中取材,影视剧中也会出现以中国城市或乡村为背景的画面,且广告作品当中亦会引进中国元素。乡村旅游文创作为有着浓厚中国特色的产业,要深度发掘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民间艺术元素,塑造极具本土文化特色与创意的文化产业形象,这不仅具备文化战略发展意义,同时也具备经济现实价值。若想实现这一发展目标,不仅要强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力度,同时还要积极呼吁学生们参加课外竞赛活动,以竞赛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现阶段,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针对大学生群体所举办的视觉传达设计大赛有很多,包括学院奖、金犊奖以及大学生广告节等。同时,设计竞赛主题普遍由策略单位所确立,各大商家企业针对设计内容不仅具有既定的文化创意要求,同时也会给予学生们发挥想象力与展现自我的广阔创意空间。积极参与设计竞赛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专业知识、职业技巧和技能展现的实践平台,提高了学生们的设计自信,也激发了其上进心,还可通过竞赛活动及时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对乡村旅游文创发展的实用性,调动其创造思维与专业学习热情。另外,还可推动师生群体文化创意交流及互动,拓展师生群体创意、创造视野,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感受视觉传达设计为其带来的快乐。[5]
现阶段,从事设计专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均在研究和探讨由教授基础造型不断向专业实践应用转移,而教育工作者个体是否具备创新文创产业理念及意识,是该项教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和实现的前提条件。国内诸多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者均是各所艺术类高校毕业的学生,或是研究生,或是博士生,其中部分教师在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缺乏丰富的工作及实务经验。并且,部分教师长时间留校任教,与现如今乡村旅游文创发展环境脱节,只能借助传统教育经验来教授大学生,亦或者通过概念教学为学生们传输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相关知识内容,这部分教师均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但是普遍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纸上谈兵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和认知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的根本内涵,这无疑对学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力量建设提出较高要求。近些年,我国乡村旅游文创发展形势不断变化,若想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传统的教育模式,应转变以往师资结构。我国部分艺术院校以往通常会聘请著名教授和专家来校创办讲座,鲜少邀请乡村旅游文创产业从业者来校参与教育工作。然而,伴随时代发展及社会进步,学校应在客座教授的同时,积极引进在乡村旅游文创行业中具备成功经验的专业设计师来校开展教育活动,把成功案例引进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们共同分析,科学总结乡村旅游文创发展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理念,增强学生们创新意识,并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提供全新思路。而这些乡村旅游文创产业实践一线人员涵盖:动漫业、广告业、媒体业与包装业的设计总监、部门负责人、设计师以及策划人等。借助全方位与多维度的讲座,可以使学生们得到更多实践经验,包括营销策划、工艺流程、印刷分色制版、市场调研以及成本预算等内容。此种系列化的讲座和对话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们在未来实践中面临的难题,亦为学生们在乡村旅游文创发展中发挥了指引与铺垫作用。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是为乡村旅游文创发展培育专业人才的主要路径,而乡村旅游文创发展亦是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教改的主要驱动,为视觉设计传达教改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及平台。在乡村旅游文创发展视角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应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程内容以及比例,构建视觉传达设计第二课堂,完善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有效提升专业教育质量,为乡村旅游文创发展不断输送文化创意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