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勇,李瑾皓
(云南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650091)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一种最常见的符号系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比如,当前流行的“考研狗”“加班狗”“窥屏狗”和“颜狗”等“X 狗”词族里的词语,都是随着网络的应用而逐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
近年来,不少学者已经针对“X 狗”词族进行研究并做了相关论述。有学者认为在“X 狗”中“狗”已经完成了类词缀化,其负面含义已经脱落(万晓丽,2016)[1]。另有学者以认知语言学视域为出发点,认为人们对“狗”的认知有所拓展,“狗”的语义逐渐模糊(孙文高,2016)[2];还有学者以语料库中的静态语料和网络平台的动态语料为例,从多个维度对“X 狗”这一称谓语进行研究(万晓玥,2019;何颖薇,2020)[3][4]。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狗”进行了探究分析,但是从模因理论对“X 狗”词族进行分析的文献却十分罕见。因此,本文主要基于RichardDawkins(1976)的模因理论来探究“X 狗”词族的成为网络流行语发展变化的规律。
“狗”作为一个常用的动物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的汉语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通过查阅《古代汉语字典》(2013 版),发现“狗”的主要释义如下:
(1)犬,狗吠。“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说文解字》
(2)幼兽。“熊虎丑,其子狗。”《尔雅·释兽》
(3)星名。“狗二星,在南斗魁星前,主管叫喊守卫。”《晋书·天文志上》
上述三个释义都是“狗”作为名词的解释,也是古人对“狗”最初的理解。随着朝代和历史的更替,“狗”的词性也有了变化和发展:
(1)形容词:失意和过失。“朝事之失,人之失意也曰狗。”《客座赘语》
(2)形容词:极端蔑视。“狗腿子”“狗汉奸”。
(3)动词:阿谀奉承。“这帮人专会狗着他。”
除了上述几个释义,狗还有地位低贱、品德低下、行为卑劣、处境待遇差等含义。从“狗”词性的变化,可以发现,“狗”从一个不含感情色彩中性词发展成为一个富含浓重负面色彩的贬义词。但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社会又赋予了“狗”一些新的用法和含义,其一为“V 成狗”,如“累成狗”“笑成狗”“差成狗”等,这一用法使“狗”的负面义开始消解,表示对现状某一种程度、状态的表达。其二为“X 狗”,它是在“V 成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医学狗”“考研狗”“颜狗”等。在“X 狗”这一框架中,“狗”基本不存在负面含义和贬义,几乎成为一种略带幽默性质的中性表达。
模因理论是Dawkins(1976)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观点总结提炼出来的,他将语言模因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类型,并且通过选择、复制与传播三个基本要素来促进语言的进化和发展。同时,Dawkins 认为模因是一种新的复制者,是各种信息的体现,模仿是模因繁殖的主要方式,其媒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影响力,包括口说、手写等等,而且繁殖可能会发生“突变”。当一个语言信息被人们不断的模仿、复制、联想和使用,并且固定成某种言语框架,这样的语言信息便可称为语言模因。
模因隐含在语言之中,语言中的模因现象无处不在,语言模因对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何自然,2021)[5]。近年来,从模因论视角进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越来越丰富。采用模因理论对网络流行词的研究一般聚焦于对语义模因的衍生、仿制和变异(任炯、房慧,2010;孙晓晓,2014)[6-7]以及网络流行语的进化过程(曾润喜、魏冯,2016;樊孟轲,2017)[8-9]上。除此之外,郑燕,白婷婷(2020)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含“秀”的词或短语的结构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10]。蔡一宁,曹起(2020)基于模因理论对热词“柠檬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11]。总之可以认为,模因理论为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视野。
模因为影响更多宿主,达到复制传播的目的,必须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Heylighen,1998)。网络流行语“X 狗”流传使用甚广,无论是在微博、贴吧、杂志还是在新闻报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其身影。
1.“X 狗”的复制过程
网络流行语“X 狗”与传统的意义上的“落水狗”有所不同。“落水狗”是指掉在水里狼狈不堪的狗,它没有语义上的转化,而网络流行语“X狗”是将人“狗化”。“单身狗”可以视为网络流行语“X 狗”的最早应用,它在2011年受到《大话西游》影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孙文高,2016)[2]。由于“单生狗”一词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不少人用它来进行自嘲,表示自己独居孤独的状态。随着网络对“单生狗”一词的传播,加上“X 狗”这一模因具有简单易学、容易识记忆的特点,越来越多“X 狗”形式被人们理解和认同,如:
(1)我后来北医博士毕业,成了医学狗(微博.眼科小超人老梁.2020.11)
(2)早早早,考研狗开始新一天的学习了 (微博-千山之上.2021.03)
(3)李逍遥是个典型双子狗(微博.陈轻歌.2013.12)
(4)被导演组支配的林狗流下了眼泪哈哈哈(微博.扒圈老鬼.2021.02)
(5)居然被基金绿成这样,我还像个舔狗不肯罢休,好开心(微博.夏七九i.2021.03)
例(1)“医学狗”表示“学医学或从事医学工作的人”;例(2)“考研狗”表示“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学生或社会人士”;例(3)“双子狗”表示“星座是双子座的人”;例(4)“林狗”表示对“姓林的人”的亲切或戏谑的称呼;例(5)“舔狗”表示“一再放下尊严地用热脸去贴冷屁股的人”。由于“X 狗”的受众众多,包含社会不同群体,它会随着在社会大众中的不断复制重复保持强势模因的地位。
2.“X 狗”的传播类型
Blackmore(1999)在阐释语言模因传播的分类时,将模因的传播类型归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类。语言模因基因型指的是复制的内容是相同的,复制的形式不同; 语言模因表现型的含义则正好相反,即复制的形式几乎相同,复制的内容是相异的。根据“X 狗”的不同变体研究,“X 狗”的主要传播类型囊括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
(1)“X 狗”的基因型
“X”狗的基因型主要是通过“X”的直接表现来实现传播的。“X 狗”可以拆分为“X”和“狗”两部分,其中“狗”受到语义的制约,用法已经泛化。由于“X 狗”一般作名词成分,因此在使用中常与“是、当、做”等判定动词搭配,即“S 是X 狗”的构式。由此一来,“X 狗”与“X 族、X 党”有了近乎相同的指称人的功能,如“我是机车狗/机车族/机车党”。因而,在“X 狗”这一构式中,“狗”已经“人化”,成为一种略带幽默性质的中性表达。现在,人们在网络用语中用到“X 狗”时都不会将“X”或“狗”改变,也不会在“X 狗”中间加入其它成分,完整的保留了“X 狗”模因的基因。
(2)“X 狗”的表现型
“X”狗的表现型主要是通过“X”的不同表现出来的。
首先,当“X”为名词时,“X 狗”表示的是某一群人,如例(6)“科研狗”表示的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例(7)“大学狗”表示正在上大学的人;例(8)“职场狗”表示正在职场拼命工作的人。
(6)来世愿做宠物猫,不做科研狗。(微博,Llynl 要努力.2021.03)
(7)去年2月到今年,大学狗也挣了一点了。(微博,带王饶命.2021.03)
(8)又是穿着高跟鞋奔波的一天,是职场狗无疑了。(微博,嫣儿yen.2020.11)
其次,当“X”为动词时,“X 狗”表示做某一类事情的人,如例(9)“造谣狗”表示的是造谣的人;例(10)“跟风狗”表示跟随大流做事的人;例(11)“拖延狗”指做事喜欢拖延的人。
(9)造谣狗是想给我们家三月专辑做贡献吧。(微博,卟叽咕叽丞.2021.03)
(10)跟风狗,做好你自己吧。(微博,不晚了.2021.03)
(11)我是只懂得享受的拖延狗。(微博,牛奶多巴胺.2021.03)
最后,当“X”为形容词时,“X 狗”用来形容一类人处于的特点、状态等,如例(12)“双标狗”表示经常双标的人;例(13)“矫情狗”表示矫情的人。
(12)爱情里面谁还不是一个双标狗。(微博,没有兔子也没有糖.2021.03)
(13)阳光下的段子手,阴影处的矫情狗。(微博,阳光下的甜美女孩.2021.03)
以上实例说明“X”狗的基因几乎是相同的,含义是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
“X 狗”词族能被人们广泛运用和接受是由于其衍生词具有灵活性和能产性的特点。“狗”在未进入“X 狗”格式时是一个自由语素,组词时位置灵活,但进入“X 狗”这一模因后,“狗”变成了一个后置定位语素,只能位于“X”的后面,它的格式固定为“词根+词缀”的形式,由此可见,“狗”的语义明显发生了虚化。“X 狗”词族的表义功能大多比较单一,其语义重点不在类词缀“狗”上,而在前面的“X”,只要了解了“X”的含义,“X 狗”的含义也显而易见了。如,“追星狗”一词初次看到可能会不思其解,但只要我们了解了“追星”是用来形容某些粉丝对明星的崇拜行为,词义就变得简单明白了。
在历史上,“狗”具有[+低贱]、[+奉承]、[坏]等具有浓重贬义色彩的义项,如“狼心狗肺”“人面狗心”等,包含“狗”的词语大多令人难以启齿。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人们对“狗”身上的特性有了新的认识,“狗”有了[+忠心]、[+可爱]等具有褒义色彩的义项,这使“狗”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X 狗”成为强势模因是“狗”负面义消解的关键,并对“狗”从动物界夸向人类提供了语义基础。当“X”的适用范围扩大,“狗”的贬义色彩会逐渐减弱,“X 狗”词族的负面义也会得到消解。
判断一个词根是否类词缀化的主要依据是语义的虚实。“X 狗”词族中的“狗”与理性意义上和文献典籍中的“狗”有所不同,它既不含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而是用来形容某一类具有共同特点的人,与典型的“子、头”等词缀相比,它还具有部分的理性义。
在“X 狗”结构中,“X”由动宾结构词语或专有名词充当,也可以由动词充当。“X 狗”的内部结构可以表示为“(V+N)+狗”、或“V+狗”。“(V+N)+狗”中V+N 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修饰“狗”;“N+狗”是两个名词构成的结构,可以形成并列和定中两种构式,然而其中“N”与“狗”无法在语义场中同属一个上位义,因此形成并列结构这一条件无法满足,“N+狗”的语义只能体现为“N”修饰“狗”,作为划分“狗”的一个类别词;“V+狗”一般体现在“舔狗”一词中,其中“舔”是“狗”的特征点,意思是“不求回报地热脸贴冷屁股”。
因此“X 狗”的几种结构中名词“狗”都是作为语义的中心受“V+N”“N”或“V”的修饰,一般来看,三音节的“N+狗”构式更容易凝结成词。在这里,“狗”是一个定位黏着语素,而“X 狗”是一个词语模,这是因为“狗”的负面含义已经脱落,新的含义又似乎不够明晰,只能通过前面依附的“X”成分来理解整个构式的意义。因此,“X狗”这一词语模会经过仿制产生一大批新的网络词汇,而“狗”演变为类词缀的过程,正是在“X狗”的内部关系中进行。
所有网络流行语言的模因的产生,都是有其原因的。Blackmore(1999)认为,诸如人们的感知系统、注意机制和记忆机制等制约,人的天性和模仿力并不会完全穷尽地使用,因此出现了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的差异。而就“X 狗”来说,它首先应当符合人们的认知特征,而它成为强势的语言模因主要是体现在其语言形式特征和语用特征上。
首先,“X 狗”易于模仿。模因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解释为“被模仿的东西”,也就是说,这种文化成分是不是通过基因手段达到的遗传,而是通过模仿。 不断受到模仿与复制,是语言模因成为强势模因的必要条件,而语言模因之所以能够不断受到模仿与复制,是因为其本身简单易学的特性。“X 狗”本身结构简单,易于模仿,这为其复制与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不断的复制与模仿中,其受众很容易便接受这种表述,甚至容易依据自己实际需要直接引用或者进行仿造,这种构式的使用能体现出语言的生动性与幽默性。
其次,“X 狗”具有能产性。模因的能产性是指,复制因子的某些子体部分的变体可以繁殖出多个复制体,这些复制体可以用于各种语境之中。语言模因的繁殖力越强,其生命力越强,大流行的可能性才越大。形式上,作为成功模因的语言构式基本都有着公式化的结构,替换其中的某一个或一些成分,就可以成功进行转化,以便更贴切地表达语言,用在合适的语境中。“X 狗”语言模因的构建非常具有公式化的特性,使用者只需依据自己所处语境或想要表达的语言特征来将“X”做替换就可以。“X 狗”的模因具有概括性,这也是其能产性的来源。
第三,“X 狗”的语言表达具有经济性。人类语言的表达体现出经济性原则,即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会倾向于以最少的语言来传达最丰富的语言信息。同样地,语言模因也可以通过其经济性来达到繁殖目的。“X 狗”这一构式,体量小,结构轻便,很好地把握了语言的经济性。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人们来记忆与处理,在人们的记忆中站稳脚跟也是“X 狗”这一语言模因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人们倾向于使用简单形式的语言,如汉语口语中经常使用短句。这种人的记忆机制,成为“X 狗”流行的原因之一。
最后,“X 狗”具有流行性。在语言模因形成的过程中,原本的源语意义逐渐脱落消解,原本使用的语境也逐渐转移,因此这种语言表达会体现出时代感,在一段时期内十分流行。而人类从众的心理会驱使其越来越多地使用这种语言表达,大众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模仿与使用,使该语言模因开始繁殖、复制与传播。另一方面,陌生化效应也起着一定作用,陌生又新颖的表达方式会使受众被吸引,因此人们努力寻找新奇的表达方式。“X 狗”正是抓住人们这一心理特征而广受大众青睐,得到繁殖、复制和传播。
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越来越多新的网络流行语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网络流行语大多流行一时,无法长久的为人们使用,只有像“X 狗”这样成为强势模因才能不被社会淘汰,继续为语言社会服务。因此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与消亡,不仅可以从中探求汉语词义的转移与演进,还可以洞悉某一时期人们心理词汇的差异。
模因理论对人类语言的发展与变化有很强的解释力。其一是因为,模因理论以生物进化论的视角来解读人类社会文化上的演进过程,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二是因为,网络流行语流行一时,符合事物产生、演进、消亡的发展历程,与生物进化论有十分相似之处。综合上述原因,我们不难看出,对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语言发生的演化进程,而且其中的强势模因对语言的发展与推广具有深远的借鉴与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