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 叶 彪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存在不足,导致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只会死读书,不具备社交能力,甚至有一些“高等人才”利用知识去犯罪,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加强德育工作。而班主任则是德育工作中的关键人物,尤其是高中时期的老师,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段时间的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德育的目标,成为了当代教育的关键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班级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老师是家中的长辈,而其他同学则是一起成长的伙伴,如何和其他朋友一起成长,如何和老师沟通,则成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关键。具有班级凝聚力的班级,会具有浓厚的互相帮助、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氛围,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会让集体中的每个人渴望在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同时带领身边的朋友一起前进,在这样的集体里,每个人的心中都不再只有自己,除了学习到知识外,更能学会做一个素质高尚的人。为了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老师多多举行班级活动:讲故事比赛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了解,潜移默化,改善不良习惯;春游活动可以带领学生接触大自然,在美丽的春景中做游戏,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分组做菜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学会团结协作,锻炼简单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如何与其他人沟通,如何看待分数,这些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提高班级凝聚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自私自利,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在家对自己的父母呼来喝去,在外面受人恩惠不懂得回报感恩,缺乏感恩之心的人,永远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难以为人。要让学生学会感恩,首先就要让他们明白人人平等,父母、亲人、老师的爱和关心,虽然是自愿的、无偿的,但是也不是他们肆意妄为的资本,若是一味地索取,总会伤害到真正爱我们的人的心,最后失去身边人的信任。表达感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经常说“谢谢”,这并不是直白的一句话,而是要发自内心的感恩和感动,这样才能让对方明白你已经接收到了他的帮助,一切不是徒劳。除了口头的感恩之外,最好的形式自然是来自行为上。父母帮助孩子穿衣服,为了表达感恩,下一次孩子就自己去穿衣服;老师帮助学生学会新的知识,学生就努力掌握,考出优异的成绩;过路人帮助我们找到了遗落的钱包,在说了一声“谢谢”之后,我们都认真收好自己的物品,不给其他人带来麻烦。最后,我们也要教育学生学会帮助别人,受到了别人的恩惠,我们心怀感恩之心,在看到和曾经的自己面对同样难题的人,我们主动伸出援手,将爱心传递。
德育的普及,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校中、课堂上,毕竟课堂时间有限,而仅凭借几节素质提升课程就想改变学生的思想是不可能的。没有实践的口头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还是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家长要灌输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他们养成好的习惯,也要将德育融入生活,让他们拥有善于发现美德的眼睛。在公交车上,发现有乘客给老幼病残让座位,在街头发现有人捡到钱包主动联系警察;当有伙伴突然跌倒时,让孩子去扶起他并加以安慰;在和其他小伙伴游戏时,告诉孩子不要争抢玩具、器械,要学会谦让;当有小伙伴心情不好时,鼓励孩子去和他说说话,了解他难过的原因,并且帮助他开心起来;而在需要学生间相互比拼的游戏里,教育他们不要太看重输赢,最重要的是从中获得快乐和成长;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和老师要不吝言辞地加以表扬,但是也要告诫他们不要骄傲;家长要保障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此来教育孩子维持情绪稳定;老师也要尽力营造班级体内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氛围,保障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