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青年学生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大众化具象化研究

2021-01-31 23:5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众化科学理论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当今青少年生活在和平年代,远离国家风雨飘摇、民族危亡的硝烟和战火,身上肩负着那个年代的人们留下的殷切期待和历史任务,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应当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领导地位,要积极主动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科学理论,并用其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奋斗,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1 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大众化具象化的必要性

在近百年的中国屈辱与反抗斗争的历程中,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来侵略,各个阶级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但都脱离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最广大人民的需求,最终只得以失败告终;在这种艰苦环境下,先进知识分子打破历史的藩篱,开始引入和传播国际共产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最终中国共产党的出现给我国带来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使得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状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凭借科学的指导理论以及卓越的战略措施形成了庞大的群众基础,最终带领中国人民突破艰难险阻开辟了历史的新篇章—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时至今日,党内优秀分子和干部在跌打滚爬、数次碰壁之后,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逐渐探索总结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无数的心血和智慧,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险后不断创造辉煌的原因之一就是党始终坚持重视科学理论、贯彻落实科学理论,并在一代又一代的更迭过程中,推动科学理论大众化具象化,让它贴近群众生活、武装群众头脑,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凝聚大众,让广大人民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理论和高昂的战斗力。

2 面向青年学生的现实意义

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未来,回看中国历史发展过程,无论是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学生罢课组织学生爱国运动;还是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积极宣传和引入马克思主义;还是建国初期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受国家号召广大杰出青年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投入社会主义建设,青年学生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中国变革和前进的强大力量,为巩固和稳定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需要加强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大众化具象化,为党员队伍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青年,这是培育中国共产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形成拥护和支持党组织事业的青年群体基础的需要。

青年时代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三观一经形成便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持久影响,虽然大部分学生思想向上、爱党爱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由于青年生理、心理等方面仍然处于发育阶段,是非辨别能力不够成熟,政治鉴别本领不健全,容易受到不法分子或者是过激言论的误导,对国家的战略方针、党的理论路线形成错误、畸形的观点,不利于形成高度统一、高昂向上的家国一体观念。尤其是当代社会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各种社会资本在社会生活中迸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形成价值多元、文化多元的局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不良价值观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成才造成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导致部分青年学生三观扭曲、爱国理念变质,另外由于当前教育的缺失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学生或是“一心只读圣贤书”或是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对党的发展历史、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了解甚微,对红色革命文化缺少感情,对我国的革命前辈、民族英雄极其陌生,缺乏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政治素养。而面向青年学生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大众化具象化,广大青年学生才能树立符合中国发展规律的核心价值观,找到无畏前进和奋勇拼搏的方向,才能获得胜利和解放,进而实现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

3 面向青年学生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大众化具象化的可行措施

3.1 注重环境育人

面向青年学生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大众化具象化就要抓好学习理论的环境建设,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在社会上、学习中建设党政学习园、青年党理论交流中心,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交流,将科学理论教育贯穿传统知识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回望国家历史、党路历程的同时树立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而民族自尊心;建好用好宣传橱窗、街道宣传栏,强化科学思想观点、杰出领袖的丰功伟绩等社会效应,促进青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核心政治理念、自觉学习党的科学理论。另外在利用好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利用好党政报刊、电视剧、新闻广播,引导青年学生在健康向上的阅读视听活动中国领悟党的科学理论、陶冶政治情操;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打造网络宣传学习平台,结合青年学生的具体实际,深度挖掘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科学理论教育形式,让青年学生在新媒体环境当中自觉接受党的科学理论知识熏陶,激发理论学习兴趣、升华思想道德境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学生党代会、观看红色电影或者书籍、举办党政书籍阅读会等方式,引导青年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点内容;可以通过使用简单明了、重点突出的言论、文章澄清青少年对党的理论、指导方针、执政政策等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误解,帮助青年学生在多元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冲突当中,确立并坚定不移的相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拥护并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前进。

3.2 注重普及宣传方法的创新

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指导行动,而实现这一意义的前提是学会普及宣传,如何合理宣传党的科学理论才能降低群众的理解难度、贴近群众的社会生活,从而让其成为指导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选择的科学理论或重要价值观,正是面向青年学生推进党的科学论理论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会议上就曾重点强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对于国家、社会而言,这无疑是给党的科学理论的大众化具象化指明了一条道路,即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与互联网平台相融合教育。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一成不变的宣传教育方法早已不适应时代的潮流。在面向青年学生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大众化具象化的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宣传学习方法的创新,学校和社会可以采取课程化学习、通俗化讲解、常态化帮学、个性化自学、网络化助学等方法,与新兴网络信息技术、传媒平台搭建桥梁,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探索适应青少年认知特点的宣传学习途径,让党的科学理论学习有热度、有实感,拉近青年群体与党政方针、国家时事的现实距离;还可以通过开发手机APP,形成系统学习和了解政治的软件,第一时间下传国家中央精神和党的文件,及时传递党的科学理论,在党出台政策、更新理论与青年学生了解、学习之间形成无缝衔接,在手机软件上开设学习课程、知识竞赛、党识宣传会,用青年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将大道理讲为小道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俗易懂的分析事实、讲解道理,增强理论学习的感染力和现实感;或者是可以通过打造党的微信公众号平台,用党的科学理论引导主流舆论方向,定期发布理论知识学习文章,联系我国社会现实,强化理论学习的魅力和社会感召力,促使青年学生在情感交流和信息传播过程中弘扬社会正能量、奏响主旋律。

3.3 注重党的主心骨作用

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党要做到将青少年视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致力于向广大青年学生弘扬和传播科学理论,在这个文化多元多样的时代始终坚持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努力做到准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作为一项事关国家未来的战略工程,可以通过组织相关学校、社会服务机构建设“青年学生社会主义工作者培养工程”、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 “青年大学习”“共青中央”活动、科普党的理论实践教育项目、培育青年学生党干部和党组织等方式深入推进党的科学论大众化具象化,渗透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青年学生自觉用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领导地位。学校和社会大众需要明白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大众化具象化实质上是让科学理论更加贴近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广大人民的生活需求、文化需要,在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大众化具象化的过程当中必须坚持走党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将抽象化的理论概念用通俗朴实的语言、鲜明生动的内容、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亲和力和创造力,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创建中去,使之更好地被社会大众理解接受,让青年学生更好的接收和理解党的理论进而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造福社会,带动青年学生广泛认同和支持党的工作和决策,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青年学生的利益。

结论:推进党的科学理论大众化具象化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党员干部、教育者、家庭以及社会成员共同努力,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广大青年学生构筑美好家园,而青年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光荣使命,踊跃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大众化科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科学拔牙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