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社区文化建设之启示

2021-01-31 23:56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南山社区文化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南山社区前身是龙口市东江镇的一个小村庄,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先后带动周边几十个村庄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农村到城镇的历史性转变。他们的创业从豆腐作坊开始,到现已形成以铝业、纺织服饰、金融、航空、地产、健康、教育、旅游等为主导的多产业并举的发展格局,由60多个村整合而成的新社区,加上企业员工,常住人口达12-15万人,从人口结构、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和村民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等各方面衡量,都不再是一个普通村落,成为一个巨无霸式的“超级大村”,实现了最为彻底的城镇化。南山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区”、“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等荣誉称号,实现了高度文明。

1 南山发展历程

1.1 创业阶段(1978—1989 年)

从1978年开始,前宋家村第三生产小队从做豆腐、糊制翻新水泥袋等手工业开始起步,到后来建立起玻璃纤维厂、毛纺厂、毛巾厂、棉纺厂等工业项目,其毛纺总厂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村办毛纺厂。在先富起来的三小队的带动下,逐渐探索出一条工业兴村的发展道路。1989年南山集团正式成立,从此迈入发展快车道。

1.2 扩张、腾飞阶段(1989—2007 年)

1989年南山集团正式成立后,涉足的产业领域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并根据国家政策与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果断放弃一些高耗低效项目,原有的毛纺织产业进一步升级,向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拓展,积极发展铝业、旅游、房地产等新兴产业,大力投资兴办教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形成了多元化产业格局。从1994年开始,陆续兼并周边贫困村,先后有60多个村庄并入南山,实现了从村民到居民,从农村到城镇化的跨越,社区管理水平实现了跨越式进步,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1.3 转型升级阶段(2007年至今)

在工业方面,依托科技创新,转型高端制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了主导产业铝产业链、提升终端产品价值,与中国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实现了密切合作,航材园定位于高端铝加工产业,产品覆盖航空、船舶、轨道交通、汽车、集装箱等高精尖领域;纺织服饰旗下定制及职业装品牌也风生水起;金融业已成为南山集团的新兴战略产业,正致力于在银行、证券、保险、租赁、股权投资、私募基金、资产管理等领域,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公务航空和民航运营,成为业界新锐力量;综合型地产项目从烟台走向全国;完善一体化旅游布局,提升南山品牌知名度;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全球市场。

南山社区先进的发展理念,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1.3.1 “不干则已,干必一流”的发展定位。铝材、轻合金、航材园等公司都是从国外引进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齐鲁医院南山分院的许多医疗设备也是世界先进水平;烟台国际博览中心是当时山东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展馆;青岛国际博览中心成为山东省最大、全国排名第三的综合性会展中心;航空材料产业园,致力于打造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航空用铝合金产品加工基地。高起点、高定位,为南山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1.3.2 “主业突出,链式运作”的经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铝业、纺织服饰、金融、航空、地产、健康、教育、旅游等主导产业,同时有暖通建材、葡萄酒厂和花生油厂等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不仅降低了经营风险,而且有利于不同产业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合作达到降低成本、资源互补的效果,增强了与外部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1.3.3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学习理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南山集团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划和政策,先后进军旅游、航空、金融等新兴产业,使原有的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积极汲取行业行业先进管理理念,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借鉴其经验,5S管理法、六西格玛管理法等都被引入南山集团的生产管理中。

1.3.4 “实干兴业、空谈误事”的行为准则。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外部机遇、区位、资源等条件比南山好的企业,都没有做大,差别就在于南山人的实干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创业时期南山并非有什么资源优势,之所以成功,是依靠比别人更能吃苦的实干精神,“实干兴业、空谈误事”的理念已经融入每个南山人的心灵,成为南山人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行为准则。

2 南山社区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2.1 富足、坚实的物质文化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南山社区的一块醒目的标语牌,南山社区的铝业、纺织服饰、金融、航空、地产、健康、教育、旅游、暖通建材、葡萄酒厂、花生油厂等产业均产生了不俗的业绩。目前,南山的固定资产和年经营收入均突破1000亿元,综合实力历年来均居中国企业500强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南山2010—2019年纳税达330多亿元,安排就业4.8万余人,创下多个全国第一,1987年户均资产就超过百万,这是支撑社区良好运营的基本保证。

社区居民全部搬入160平的二层别墅或者130多平的新楼房,“双水双气三线”(自来水、纯净水、天然气、暖气、电话线、有线电视、宽带线)全部入户,居住条件完全实现了城市化,过上了现代化的城镇生活。在劳动就业方面,只要具备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安排工作,就业安置率达100%。村民以劳动股金入股,每年按照累积的劳动股金分红;同时享受医疗补助、取暖补贴等优惠政策,年底可以领取福利。医疗方面,在前期已成立南山医院和东海医院的基础上,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合作成立南山分院,为南山员工和居民就近就医提供了很大便利。社区规定,本社区居民参加新农合保险后,在自己社区医院就医,除了享受市里的医疗补助政策外,村里报销剩余部分。

这一切都是以强大的集体经济、厚重的物质文化为基础的。

2.2 先进、规范的制度文化

新的南山社区是兼并了几十个村庄而形成的,社区结构布局整齐划一,社区卫生有着极高的水平,街道上看不到任何乱摆乱放,小商小贩规范经营,居民家里窗明几净,社区居民都能按照村规民约规范自己的举止行为。生产经营有序运行,尊老爱幼、尊崇教育、邻里和睦已成自然,婚丧嫁娶由社区理事会统一按规定办理,基本看不到任何有损于社区秩序的现象,显示出一种特别的气质,体现出高度的文明。南山社区对于其辖区内的居民,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了工作、生活、居住、婚姻、养老等方方面面,南山村开展了以“家风、民风、村风”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核心的“三风四德”建设,研究出台了《南山人行为规范》,对在岗人员、退休人员、领导干部、妇女、青年等不同群体日常行为和言行举止都提出具体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违反者,无论是谁,照章处罚。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在村民义务、邻里关系、日常生活、敬老孝老等22个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正是这些村规民约保证了南山社区沿着一个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从效果上看,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在德治基础上的法治化管理效果明显。

2.3 厚重、合理的精神文化

南山的企业精神是忠诚、责任、勤奋、敬业,工作理念是整合、优化、创新、突破、发展,行为准则是空谈误事、实干兴业,思想准则是谦虚、低调、谨慎、务实,其文化理念是以忠为先、以善为德、以信为本、以诚为立。

改革开放40年来,南山社区秉承 “不干则已,干必一流,追求发展,永无止境”的发展理念,全体干部员工把“实干兴业,空谈误事、艰苦奋斗”的理念奉为圭臬,沉淀形成了“忠诚、责任、勤奋、敬业”的南山精神,“突出主业、链式运作、稳步发展、做强做实”是南山产业发展的最鲜明特色。

几十年间,不仅当地的乡土面貌发生了根本改观,而且村民祖祖辈辈沿袭多年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全方位变化。南山社区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忽略精神文明建设,而是两手抓、两手硬,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以“村风、家风、民风”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三风四德”为总纲领,社区制定相应的村规民约等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奖惩制度,每年评选“五好家庭”、“优秀员工”等各种先进,并通过企业内部报刊、电视台、社区宣传栏、校园文化栏等途径引导居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011年社区居民刁娜为救交通事故伤员而受伤,国内各大媒体都给予了积极报道,称赞刁娜为龙口最美女孩,并高度赞扬了南山人的素质。社区决定,在所辖范围内开展向刁娜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刁娜见难相帮、见义勇为的精神,学习她宽容大度、容人容事的胸怀,学习她热爱南山、奉献南山的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德。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演讲比赛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员工、社区居民以刁娜为榜样,勤奋工作,热爱南山,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工作态度为南山做出更大贡献!

2.4 超前、务实的教育文化

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社区提出了“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的口号,意识到教育在发展中的重要性,南山人为鼓励南山的年青一代努力学习,提高素质,规定“自2008年6月份以后毕业的学生,持高中、中专及以下毕业证书者,永远不得享受在籍待遇”,用看似强制的手段“逼迫”年青一代学习文化、开阔眼界、提高素质。

社区成立了从幼儿、小学、初中、中专到大学的完善教育体系,孩子们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几乎全免费;与“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合作成立了南山高尔夫球学校;涵盖酒店管理、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专业的南山职业技术学校,现在已成为山东省首屈一指的春季高考名校;普通本科院校“南山学院”,现在校生4万余人,教职工近4千人。

2.5 古朴、奋进的生态文化

本着“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南山集团充分挖掘辖区内古代遗迹的文化价值,改造重修了石泉寺、香水庵、南山禅寺、南山道院、香水庵、灵源观等代表性景点,深度挖掘宗教、历史、文化内涵,修建了从远古时代到清代的中华历史文化园,将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融于一体,全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该园区被命名为“中学历史教学实景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6 敬老、爱老的孝道文化

南山社区居民男满56周岁、女满52周岁,即可享受退休待遇,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每年领取数千元养老金。社区投资建设了南山老年公寓、东海老年公寓、南山养老院等设施,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安居入住、饮食搭配、健身娱乐等完善服务。成立了各种老年艺术社团组织,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活动,充实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孝为先”成为社区对辖区内所有居民的硬性要求,孝敬老人被列为新员工入职的必备条件,在职职工如果不孝顺老人,会被企业开除。在南山,60岁以上的老人不仅可以住进花园式的老年公寓,而且村里每月也会根据不同年龄标准对他们发放数额不等的生活补贴,目前,退休享受老人补贴的有1万余人。

每年举行的“孝德文化节”和“国际长寿文化节”都被视为敬老爱老的南山标配,2011年农历九月初九,社区在国际会议中心、迎宾楼、贵宾楼、南山文化中心、南山国际休闲疗养中心、东海月亮湾酒店等场所,同时宴请5400多名南山在籍老人,老人们身穿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地参加了宴会。南山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定南山为“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永久会场”和“全国老年文化艺术活动基地”。

3 南山社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3.1 基层组织引领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广大乡村居民接受、认可并遵守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的总称,在乡村文化形成过程中,领头人的作用显而易见,甚至可以说乡村文化取决于乡村引领者。如果一个的组织领导人如果喜酒如命,这个组织一定酒风盛行;如果这个人喜欢文体活动,这个组织一定非常活跃,其管理方式也会倾向于“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一切工作的基础,党支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乡村社会的“带头人”,更是新型乡村文化建设的引领人。要重视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把具有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农民和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农民选进村委班子,提高重视自身素质能力和工作作风的示范作用,积极作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阵地,乡村文化建设要与党的宣传事业相结合,发挥各种媒体在宣传工作中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新媒介,构建以高尚精神文化宣传为主的文化建设。加强党的大政方针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民主法制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传播新的先进文化,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同时,乡村文化建设要接地气,要为社区居民的发展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持,开放乡村社区各种活动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实用的教育培训,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和能够接受的方式,采取农民新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文化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审美水平,接受先进文化。

3.2 经济基础保障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管仲自强求富、管理社会的指导思想。文明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经济的发展决定文明的高度,人民生活富裕、财富充盈,礼仪就会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文明的进步要靠经济发展,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生存没有基本保障时要求人们知晓礼仪气节、荣辱是非常不合实际的,礼崩乐坏的前提是吃不上饭。健康向上的新型乡村文化的建立必须建立在充分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新型乡村文化建设应与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满足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的需求,并形成完善的城镇化服务体系,借以推进各种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强化硬件,使之成为乡村文化建设强有力的支撑。

3.3 制度规范先行

一个正常成熟的社会,有两个巨大的调节器,一是法律,二是道德。道德没有强制性,但会形成强大的舆论约束,如果超越道德层面的约束,自有法律为其纠正。

组织文化有约束、引领、规范作用,但不具强制性。社会中很多事情的实施是要借助于“法治”的,特别是在当今我国农村社会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尚不充分富裕的时期。几千年来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内容至今仍闪闪发光,也有一部分内容与当今社会存在某种“不合拍”,这些东西实际上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副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物质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抵得上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史,基本步入中等发展国家,达到了比较高的物质文化水平,但精神文化还没跟得上物质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是非常聪慧的民族,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理性管理时,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迎头赶上,但要在文化建设等非理性管理方面改进尚需时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期。我国农村发展到今天,有了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现在已经全面脱贫,文化建设要跟得上。我们发现,我国在道路行车和城市管理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文明程度,礼让行人、不酒驾、不占用应急车道等文明驾驶行为已成为常态,城镇也几乎看不到占道经营、毁坏卫生的现象,体现出高度的文明。为什么?“法治”手段的作用!在一些文明程度高、管理规范的国家和地区基本都是如此,先制定制度、规则,然后封闭运行,用“法治”的手段实现“德治”,当遵守“法治”成为自然行为,则彻底实现了“德治”目标,二者也就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乡村文化建设亦然。

针对目前农村存在的一些有违先进文化的现象,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面子”和“人情”是乡村社会交往的主线,在有些地方逐渐演变为红白事的大操大办、讲究排场、相互攀比等陋习。基层组织要在工作、生活、居住、婚姻、养老建立相应的制度,在村民义务、邻里关系、日常生活、敬老孝老、红白喜事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并充实到《村规民约》中,规范居民的行为,促进以“家风、民风、村风”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核心的道德建设。对不同群体日常行为和言行举止都提出具体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违反者,无论是谁,照章处罚,以“法治”手段达到“德治”目的。

3.4 群众组织助力

村庄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农户聚集在一起的村落,之所以聚集在一起,是因为大家在生产、生活、社交、安全等方面密切联系,相互依赖。长期的共同生活形成了“熟人社会”,其文化需求具有较强的乡土性及地域性,人们对村庄有天然的依赖感和归宿感,产生了适合当地特点的“乡土意识”,这种“乡土意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可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审美情感,成为村落文化和非正式制度,是一种“礼治”。乡村治理主要依靠政府基层组织,通过政府正式渠道实施国家和政府的政令,保证乡村的正常运行。对于乡村居民来说,社区、村庄是他们生活的家园,其核心是传统村庄中的患难相恤、邻里互助的思想,这也是构成了中国农村社会道德规范的根基。所以,农村社会自发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群众组织是他们寄寓人生意义的最重要的社会空间。现代乡村治理要依靠政府组织,但一定脱离不了乡村中的非正式群众组织。非正式群众组织是基于乡村社会中的血脉关系、利益关系、道德关系、公序良俗等自发形成的,具很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它同时具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广大群众,乡村文化产生于群众,并影响和约束广大群众。应正确引导、利用这些非正式群众组织,提高其成员在乡村决策中的参与度,营造有利于乡村组织和非正式群众组织整合的组织文化和氛围,使群众组织的目标与新型乡村文化目标相一致,避免目标冲突;基层组织领导要积极参与群众组织的各种活动,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把握其思想脉搏,树立权威,给与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一般都存在一个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这个“领袖人物”具相当的“个人权威”,甚至能影响一个社区的总体氛围,要吸收这样的“领袖人物”参与乡村事务,充分发挥他的影响力;在乡村事务中要加强沟通与信息共享,避免小道消息,正确引导,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引领乡村新风尚。

3.5 传统现代交融

新型乡村文化建设要体现现代先进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也要体现传统。我国农耕文化延续了几千年,其核心价值观已深深植入了广大乡村。现代乡村文化不能建成“空中楼阁”,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还要保护与传承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乡村一些传统手工技艺、表演艺术、民间故事等,对于乡村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有很好的现代诠释,传统文化中的顺道、重人、人和、守信、求实、节俭、法治等内容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都有体现,形成新的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

乡村文化属亚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新型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即便传统文化中有些内容已不能引领今天的社会形态,但其中大部分内容仍是我们乡村文化的主流,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影响了我们几千年,“仁义礼智信”成为传统农村社会的价值引领,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我们应给与发扬光大。比如“知耻”是古人的道德底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型乡村文化,要充分发掘、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耻”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礼义廉耻的教化作用,为新型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再比如我们常说的俗语“四十不比三,五十不亲三”,是说人到四十岁不应跟别人比钱财、不应跟别人比家世、不应跟别人比孩子;到五十岁不和势利眼的人亲近、不和无情无义的人亲近、不和看重钱财的人亲近。这些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新型乡村文化建设都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和约束作用,是有利于新型乡村文化建设的。

猜你喜欢
南山社区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谁远谁近?
梦回南山(外四章)
在深秋,共南山
悠然方能见南山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