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琴
(昭通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在《现代汉语大辞典》中,启蒙的含义为:“开发蒙昧,使明白事理。特指教育童蒙,使初学者获得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启蒙是用最适宜幼儿接受的方式使得幼儿懂得浅显的道理。
启蒙课程是教育者设计的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一系列体验性的教育活动,具有立足社会生活,形象具体,内容广泛,含义浅显,寓教于喻,适合幼儿的心智接收水平的特点。
爱国启蒙课程则是从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出发,制定适合幼儿的爱国教育目标,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爱国教育内容,采取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经过整体规划的系列活动方案。
1.爱国启蒙课程是融入性课程,并非独立课程
爱国启蒙课程不是单独构建一门课程,而是通过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进行实施。社会领域是直接履行爱国启蒙的领域,爱国启蒙本身就是社会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他四个领域可以在教育活动设计中以渗入爱国教育或从原有教育内容中挖掘具有爱国教育的价值。这样界定课程属性也更符合课程的实际,提升了原有课程价值。
2.爱国启蒙课程不同于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
爱国启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萌芽阶段,幼儿阶段的爱国启蒙与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有明显的不同。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关注爱国理论的理解与深化,爱国精神的凸显,特别中学注重从宏观上把握国家发展命脉;而幼儿阶段的爱国启蒙注重具体事件的感受和初步的理解,注重相关感性经验的积累,注重微观层面的体验与感悟。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从生活经历中进行学习,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本文中我们将对幼儿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称为爱国启蒙,对幼儿的爱国启蒙教育活动统称为爱国启蒙课程。
幼儿爱国启蒙教育是一种陶冶性的教育。《易经·蒙卦》说:“蒙以养正,圣功也。” 弗洛伊德认为,幼年的经历能够影响个体成年后的意识与行为,幼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个体的一种人生经历也同样影响其成年后对祖国的态度和情感。在幼儿时期进行爱国启蒙教育是很重要。
根据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幼儿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成人的监督和引导对幼儿德行的塑造养成十分重要。道德的发展要以一般的认知发展为依据,强调社会作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这就意味着作为本质是道德教育的爱国教育也应该从幼儿时期进行,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养成作用。
爱国对个体而言需要一种对祖国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情感的深厚程度取决于经历时间的沉淀和各种社会体验的累积。幼儿期开始培育对祖国的情感,爱国情感得以厚植,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有了一定的道德情感,可以激发其萌发对祖国的情感,形成初步的归属感。
幼儿园的课程虽然具有基础性特征,但不能脱离时代而存在,要符合社会现实并能适应社会变化。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浸透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总体要求中对教育系统提出:“要坚持从娃娃抓起”。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 “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重要论述,启示爱国主义教育尽早开始。
2.《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
2020年1月16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该通知明确了爱国教育应进入课程的要求。
根据以上文件的精神,爱国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教育要融入各年龄各阶段的学校课程中去。爱国启蒙是必须的,是个体日后接受系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爱国启蒙课程在个体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起到了品性发展的引领作用,提供了幼儿心灵熏陶的正向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对社会环境的积极关注,促进幼儿尽早领悟社会文化,为日后投入国家建设打下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
从情感上来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爱国情感的深化过程本质是道德情感的深化过程,幼儿的爱国情感的培育,促成了幼儿高尚人格的形成。
对幼儿来讲,爱国行为最单纯的落实在最基本的日常行为中,表现在能够理解并遵守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则,有初步的社会责任感,爱周围的人和自己的家乡。因此,爱国启蒙课程能够发展幼儿的道德行为,使幼儿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适应社会。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中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第三条目标提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爱祖国的情感目标被排在“五爱”的最高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为社会领域制定了五条总目标,其中第五条目标为:“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爱祖国位列社会教育的最难目标。据此,爱国教育本身就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根据当前国家形势构建爱国启蒙课程有利于丰富和深化幼儿园课程内容,提升幼儿园课程教育价值。
爱国启蒙课程目标依据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明确幼儿的情感水平与行为表现,能保证爱国启蒙课程实施的方向和质量。对爱国启蒙课程进行目标建构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环节。
爱国教育本质是道德教育,学术界一般界定道德发展内容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由此,我们将爱国启蒙的目标达成也分为四个维度,即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意志、爱国行为,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将四个方面的目标确定如下:
在爱国认知上,幼儿需要了解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的知识,从微观存在中产生对国家概念的初步感性理解。社会文化是国家文明的缩影,通过适宜幼儿理解的社会文化,例如民间节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标志等可以使幼儿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根基。在社会环境方面,通过幼儿对具体环境的感知,例如对家乡的变化发展、周围的生态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机构等的认识,可以使初步感知国家存在。
在爱国情感上,幼儿道德情感发展取决于幼儿对经历事件的理解与体验,因此,幼儿的爱国主义在情感上只能是对祖国的构成要素中的形象事物、具体事件进行理解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祖国的自豪感,荣誉感,并在长期的生活体悟中形成初步的归属感。
在爱国意志上,对国家的建设志向的确立在和平年代的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树立服务意识,为国家发展贡献个人力量。个人力量的发挥离不开各类职业平台。因此,幼儿阶段的爱国意志表现在对未来职业的追求。但幼儿的职业愿景容易随年龄增长和个人经历发生变化。因此,在幼儿爱国志向的教育方面,我们将确立为了解并尊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积极引导幼儿养成助人习惯,激发幼儿服务他人的意识,从而促成幼儿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萌芽。
在爱国行为上,幼儿的社会活动能力有限,但幼儿能够做到遵守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则,而各种行为规则本质上是国家制度的日常的基础的反映。对各种行为规则的遵守是个体对国家制度的认可在自身经历上的反应。另外,幼儿能够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他人,进而由关注个人过渡到关心集体,具备一定的集体意识,形成亲社会行为都能为将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起到积极地准备作用。
幼儿教育者需要符合幼儿接受水平的具体教育素材与载体来落实爱国启蒙课程。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可以开发具有各自领域特色的爱国启蒙教育内容。社会领域可以寻找地理环境、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公民教育、国家政治性事物等方面的内容;健康领域可以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武术、传统健身项目(五禽戏、气功)等方面的健身活动;语言领域可以欣赏体验国学精粹和当代爱国启蒙文学作品;艺术领域可以组织民族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科学领域可以带领幼儿了解中国发明和制造,弘扬中国科学家的爱国精神。但考虑幼儿的学习经验与接受能力,则需把这些学习内容以非学科的、浅显的、生动的事例性的形式展现在幼儿面前。因此,需要把相关精髓内容界定在具体的学习范围。
社会领域是幼儿园爱国启蒙教育的主阵地,以下以社会领域的相关学习内容为范例,形成爱国启蒙课程的具体内容构想,其他领域也可依据自身的领域学习范畴,结合当地的环境、文化以及幼儿园办园特色来进行具体学习内容的构建。
1.我国地理环境教育
一般来讲,国家地理环境指的是在具有一定区域范围的国家领土上生活的人们的面临的各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就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选择来讲,可选择疆域版图、山川河流、矿产资源、风景园林、文物古迹、名特物产等素材进行教育利用,让幼儿在空间上对祖国概念有一定感触,并在对祖国地理环境的了解中产生自豪感。
2.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具有积极意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按历史阶段划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包括民族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等。在幼儿园主要涉及习俗风情、传统节日、珍品典藏、经史典籍、诗词名句、歌舞艺术、美德古风、古代科技、英雄人物精神等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作是各类国学经典。例如,很多古代童蒙教材,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千家诗》《声律启蒙》等等,但并不能以私塾式一味照搬照背,要对这些童蒙读物赋以新时代的意义,用浅显的道理去感化幼儿。2017年1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直指学前教育、直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启蒙教开始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在2018年国务院最新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中的第二十六条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征集遴选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优质游戏活动资源和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生活特色的绘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于传承精神血脉、建立文化自信。当代中国文化体现在各类社会文明建设的成就上,例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价值准则,以现代化生活方式为内容的社会建设成果。
3.公民教育
公民 (Citizen) 是法律概念,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个体人与国家的权利义务关系和与其他个体人之间平等关系的身份定位。[2]作为国家的公民,幼儿也应具备初步的公民意识,形成国家归属感,从而为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奠基。公民意识为“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3]对幼儿的公民教育应包括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自身的道德规范两个方面。对人民的热爱体现在礼貌待人、尊老爱幼、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对自身的道德规范则体现在遵守日常的行为规则上面。例如:爱护公物、遵守公德、乐于助人等。
4.国家政治性事物
国家政治对幼儿来讲是十分抽象的概念,我们只能从身边的政治事件和相关政治的标志物入手,让幼儿体验到当代的国家政策带来的优越感,并树立一定的社会理想。这就要求幼儿要对代表国家的标志——国旗、国徽、国歌的相关来历有所了解;要知道一些显而易见国家的建设成就,如高铁、高速公路、4G 网络、网上购物等;知道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要团结友爱;知道一些社会大事件对于公民的意义等,如了解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抗疫情及全国对此采取的各类行动;初步从建国70 周年国庆阅兵中了解简单的国防知识等。
1.事件体验策略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的价值认同,而是要在实际生活中形成价值内化和实践自觉。[4]同理,幼儿学习是建立在对周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经验之上的,爱国启蒙也只能通过生活中的事实和由此产生的点滴感悟来认识周边环境和文化,进而萌发对祖国的情感萌芽。因此,爱国启蒙课程注重选择幼儿能够理解的事实,进而挖掘事实中的教育价值,从而让幼儿对国家大概念有具体的体验。爱国启蒙课程要注意利用各类正能量事件激发幼儿产生积极情感,从而进一步升华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荣誉感。
2.渗入生活策略
幼儿的日常生活作为重要的幼儿园隐形课程,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具体而言,只有教育内容建立起与每一个儿童切身经验、认知与情感的真实联系,爱国启蒙才能真正开启。在爱国启蒙课程实施中,要发现社会生活中的教育要素,有意识渗入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例如饮食文化、社区环境、出行方式等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根源。只有长期在民族文化浸润中才能形成对民族文化的深刻认同,并继而形成初步的民族归属感。
3.自主构建策略
爱国启蒙课程应该不拘泥于主题教育,应采用多种形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结合,五大领域互相渗透,注重节日和环境的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开展。“爱国主义和全部德育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走两个极端——要么强制灌输,要么放任自流。建构主义哲学刚好为走出这一泥淖提供了重要的出路——让儿童通过自主探索、与特定环境互动,从而在自主建构中完成价值观念的学习。”[5]因此不论集中教育活动,还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都应该创造适合幼儿接受水平的熏陶感染环境,让幼儿通过自主建构去接受爱国主义价值观,这是新时代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综上所述,爱国启蒙课程对幼儿的人格发展和幼儿园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课程的执行中要目标适宜,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经验水平,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具有正向的积极引导意义。在课程执行策略上,注重事件体验、渗入生活、提倡幼儿自主建构,力争使爱国主义在幼儿心目中萌芽,在日后的持续浸染中,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