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庆波,李玉华
(1.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系,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大学 党委宣传部,辽宁 沈阳 110036)
高职教育是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环节,推进其高质量发展是完善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经之路与必然需求,而党建工作则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只有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一些专家学者虽已对如何推进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但涉及党建引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还为数不多,这与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中实际存在问题的需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手,通过厘清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明确党的建设的定位,并进一步探讨党建工作引领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方法,寻求二者的有效融合路径,以突出其实践价值与指导意义。
(1)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高职教育发展的主题。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同样也是高职教育“十四五”发展的主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职业教育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规划了职业技术的蓝图,作出了“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2]的计划安排。国家层面已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出要“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又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高职教育只有乘势而上,搭上高质量发展的顺风车,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才能真正服务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高质量党建是高职院校党组织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党的建设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3],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只有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切实做好党建工作,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高质量地完成党交办的各项任务。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管党治党新思想,反映了党的建设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新进展,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目标。高职教育则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4],这说明高质量党建是高职院校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党的自身建设质量不高,就会影响党的纯洁性,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到高职院校发展的质量。
(3)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给予强力引领。党建工作与高职教育工作密不可分。党建工作是高职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以高职教育事业为载体,否则党建工作就是空对空。党的建设发挥着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等作用,确保了高职教育事业方向正确、思想统一、动力十足、干劲满满。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建引领高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实现自身的高质量,高质量党建是高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党的自身建设质量不高,就谈不上引领力,而高职教育事业需要以党建为引领,否则就会失去方向,失去动力,高质量发展更是无从谈起。高职教育事业涉及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党建发挥着作用,极大地拓宽了党建工作的内涵和空间,是党建工作天然的实践场所。高职教育事业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直接能够检验党建工作的指向与质量。因此,党建对高职教育发展引领不够,会影响到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影响到高职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1)高职教育距离高质量发展还有差距。当下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中,高职院校生存空间狭小,总体上投入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生源质量不好,“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训条件差,教学保障不足等因素都制约了其高质量发展。而从高职院校本身来讲,一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学校转型而来,这一过程相对漫长,无论是从教育理念、管理体制还是教育手段都还没彻底摆脱中职模式,没有达到高职院校“高”的水平。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不准确,紧盯“大而全”,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升格或争夺政策资源上,忽略了其“职业性”特点,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与此相反,一些学校为了争夺生源,盲目设置小而窄的所谓热门专业,培养出的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职业迁移能力较差,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岗位需求。另有一些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出现偏差,不能做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只是过于重视就业导向和职业技能训练,存在重技能培训轻育人现象,难以优化类型定位,也偏离了立德树人这一精神内核。
(2)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距离高质量标准还有差距。党建工作如果找不到抓手,极易虚化。客观上讲,党建工作易务虚,难以量化,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制定难度较大,存在考核难、评价难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党建工作质量。主观上讲,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实。与中心工作相比较,党建工作常易被边缘化。尤其在工作任务繁重时,党建工作极易被放到一边,存在“会上重要”“文件中重要”“工作中并不重要”的现象。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规律把握不够,抓党建循规蹈矩,容易程式化,存在形式主义,党建工作缺少创新性,导致基层党组织活力不够。
(3)党建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还不够。首先,高职院校党组织领导高质量发展不够。高职院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与高质量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在一些从中职向高职转型的高职院校,出现了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缓慢,学校层面未坚持办学权力重心下移,人、财、事三权下放不够,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坚持不够经常等现象,从而导致二级单位党组织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领导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设计上,还需从理念、体制、模式到保障方面加大研究与实践力度。其次,党建与教育教学等中心工作仍存在“两张皮”现象。党建引领高职教育发展缺少有效的载体,存在虚化、弱化现象。一些高职院校就抓党建而抓党建,有时完全与中心工作割裂开来。党建工作引领中心工作的机制不健全,党政联动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党建工作由党务工作部门或党务工作者来抓,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则置身事外,没有形成抓党建的合力。党建考评体系没有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纳入进来,仅考核传统意义上的或狭义的党建内容。
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方方面面的,关键在于使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
在高职院校本级层面,学校党委必须把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要做到“六个过硬”,切实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宏观来讲,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坚持和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具体来讲,就是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制度不动摇。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高校发展的制度保障。要根据新修订的法律和制度,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的协调运行工作机制,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的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进一步厘清“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
在院系层面,要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基层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并不断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与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一样,要明确“两个范围”,一是明确议事范围,二是明确“党”与“政”的权力范围。《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都规定了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要“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但“重要事项”之规定过于宏观,同时“重要事项”也因不同地区和学校而不同。为此,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重要事项”予以明确。至于明确“党”与“政”的权力范围,要根据上位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党政议事规则。这个“实际”就是该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情况,也就是说,学校赋予了院系哪些权力,并要明确“党”与“政”的权力边界是以学校下放的具体权力为前提的。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工程。有了思想引领,事业方有灵魂,高质量发展才有保障。具体来讲,思想引领就是引导师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的要求,增强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高职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方能坚定。高职院校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抓好理论武装,筑牢党员干部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特别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运用创新理论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体现在立德树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上。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职教育所有工作的根本标准,以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和形成“三全育人”格局为目标,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推进课程育人。把握思政课这个关键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把握课堂主渠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功能。同时,坚持网上与网下无缝链接,大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高职院校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打造“党建+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党建工作引领人才培养特别是立德树人工作。强化党组织的育人职责,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发挥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引领作用,通过党组织建设,提高育人质量。打造特色党建育人项目,实施“思政先锋工程”,发挥党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打造“党建+科研”模式,推进党建科研深度融合。优化党组织配置,推行在实验室、课题项目组、科研平台、实验基地设置党支部,完善党支部设置形式;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注重从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管理骨干中选拔党支部书记。进一步明晰教师党支部的工作职责,引导他们履行服务科研工作的职责,发挥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作用,把科研工作融入教师党支部书记目标管理。建立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年度述职制度,逐步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任期履职情况档案。通过教师党支部建设,以党建汇聚合力,辐射带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建设之中。打造“党建+服务社会”模式,深化党建服务社会效果。建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把党建引领中心工作特别是服务社会工作成效作为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党建服务振兴“理论引航工程”,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理论人才优势,组建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络。精心打造党建服务振兴“艺术惠民工程”,组建以党员教师和学生为骨干的艺术团队,深入社会、企业和农村开展艺术惠民活动,不断满足民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干部队伍建设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选人用人也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公正选拔干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二十字”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政治上可靠、工作业绩突出、人品公认的人选拔到干部岗位,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把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能力作为重要标准,以是否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考察干部,重点考察干部谋划工作的能力、执行能力和实干作风。二是合理使用干部。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切实做到以事择人。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机制,大胆使用敢负责、勇担当、善作为、有实绩的干部。针对高职院校不同岗位需求选配干部,使干部的能力与岗位需求相适应。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切实能够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系统培养干部。注重培养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把理想信念教育、知识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四是从严管理干部。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强化干部的纪律和规矩意识,强化年度考核结果运用,建立起奖勤罚懒、赏优罚劣的考核评价机制,整治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不断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特别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