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课程改革

2021-01-31 15:01:18陈登平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师范类汉语言学分

陈登平

(三明学院 教育与音乐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2017年11月,历经三年的试点和酝酿,教育部启动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师范类专业实行三级监测认证,地方本科高校一般必须参加师范类专业二级监测认证。认证的目的教育部很明确地指出了:“教师教育特色亟待强化、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亟待引导。”[1]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教育特色”,二是“内涵式发展”,体现的是各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特色和质量提升。自身特色,主要指的是专业建设必须符合当地和高校自身条件等,属于整个专业建设的话题,本文不予论述;关键的应该是质量提升,即专业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质量提升,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基本上在地方本科高校,而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升级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进行中,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相适应的课程建设体系自然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成为这一改革过程中必须突破的重点任务”[2](P1)。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原本就是由中等师范学校通过与其他学校合并升格转化而来的,在“华丽转身”的背后,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却历经了一个痛苦的过程。根据最新的形势要求,师范类专业认证目前是全国绝大多数高校师范专业面临的一个最为紧迫且必须通过的任务,用“生死攸关”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而且,2021年是高校按专业招生的开局之年,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就是它的内涵,因此专业的内涵建设是师范专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最为主要的任务。专业的内涵建设离不开培养方案的设计,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所有的师范专业都进行了培养方案的重新修订。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专业建设持续改进,因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对专业建设的观察与思考,仅针对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课程培养谈谈看法,以此就教于方家。

一、问题的提出

顾名思义,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了适应将来小学语文教育岗位的教学需要。目前,语文、数学、英语还是小学最为主要的三个科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自然是最为主要的任务之一。

多年来,小学教师由提倡专业型、专家型又有向全科型发展的倾向,加上目前小学教师紧缺,全科型小学教师最被各部门和各层次人士看好。因此,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又走到了是否有必要继续此种培养模式的时候了。不过,从福建省的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分类来看,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还是单列,因此还没有到废除这个专业方向的时候,笔者甚至认为需要加强这个专业方向的培养,而不是削弱。

正在进行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并不是为了取消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而是为了提高师范类专业的办学内涵和水平。因此,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推行意味着要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必须首先取得教师资格证,同时也意味着有了教师资格证,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就可以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而小学语文教师岗位的取得,只要一个人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又通过了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即可,并不一定要通过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四年专业培养。一般情况下,其他专业与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毕业生相比,并没有竞争优势,但中文系毕业生却有着非常强劲的竞争力。在专业化思想影响下,按照可以就低不能就高的原则,本来针对中学培养的语文教师可以报考小学语文教师,而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师却不能报考中学语文教师,因此不少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只要中文系培养即可,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连存在的必要都没有,完全忽视了小学教育专业有它的特殊性和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课程改革思路应该是保持小学教育专业本身的特色,即专业特色建设和内涵式发展,同时加强语文方向的学科性建设。

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要回答不少人认为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存在有无必要,自然要先从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谈起。语文方向是小学教育专业下的一个方向,因此毕业生首先要具备小学教育专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OBE”(Out-Based Educa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被引入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产出导向[3](P89),即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备的能力。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和“毕业五年后的预期目标”,实际上就是成果导向的具体形式要求。笔者曾撰文将其归纳为 “具备高尚的教育情怀”“具备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思维等综合性能力”“具备一专多能和较高文化层次的良好个人素质”“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四个方面。[4](P65-68)就第一和第二方面而言,非师范生如果单是考试通过“两学”课程,没有系统地进行师德方面的培养就很难达到。而第三个方面,非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也难以达到。具体到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毕业生来说,主要可比的对象应该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因此,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毕业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专业全体毕业生都必须具备的这四个方面核心素养之上,还必须具备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具有可比性的核心素养。

两相比较,同为师范专业毕业生,第一、二、四方面的核心素养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差别较大的就是第三方面,即“具备一专多能和较高文化层次的良好个人素质”。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核心素养是“一专多能”,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则更强在 “较高汉语言文学文化层次的良好个人素质”上。在中等师范学校时期,中师生被人瞧不起主要在文凭上,当然也缺在文化层次上。现在,同为本科毕业,文凭的差别没有了,那么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二者的最主要差别就只能体现在“一专多能”素养与汉语言文学文化功底素养这两个内涵上。

(一)具备更好的“一专多能”素养

“一专多能”是中等师范学校时期最为强调的师范生核心素养,指的是师范生必须比较精通一门和比较良好的多门师范生技能。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基本都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与其他师范生,或者说和培养“专家型”小学教育师资相比,这一核心素养着实更能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但是,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和其他师范类专业一样,其生源都是从高中选拔上来的,“一专多能”所体现的“三字一话(画)”技能训练,因其年龄上的关系,在可塑性方面没有了中等师范学校时期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具备与非本专业相比的技能优势,就必须进行更为刻苦的训练,那么“三字一话(画)”等技能类课程就必须有更多的学时。中等师范学校谢幕十多年之后,种种因素造成了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技能和中等师范学校时期相比已经有比较大的差距。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在毕业招考时报考小学语文教师岗位的比例非常大,以至于在面对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时候,此种做法是否可行都成了疑问。那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有没有“一专多能”的素养呢?据了解,他们在确定要报考前,大都经过了相当程度的“恶补”,虽然从总体上说还不能和小学教育专业相比,但只要有为数不少的毕业生在这方面的素养超过小学教育专业,那么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这方面的优势何在,特色何在?因此,相对于中师生,我们已经弱化了“一专多能”培养模式,不仅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还必须抓紧强化。

(二)具备较好的“汉语言文学功底”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应该具备较好的汉语言文学功底,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毕业生汉语言文学的功底如何,自然决定了他们将来能否胜任小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比,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毕业生,在这方面显然弱得多,因为其课程设置的汉语言文学类课程要少得多,一般情况下约少了一半。比如,“现代汉语”,小学教育专业只开设一个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一个学年;“古代文学”,小学教育专业开设一个学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至少开设两年半。如果和台湾省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笔者根据2018年闽台师资培训的经历,了解到台湾中文系的课程主要以古代文学为主,还设置了“诗词吟唱”这样的课程,学得更加细致深入。

当然,多数学者会认为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本来就不一样,前者面向小学,要求的是综合性能力,对专业能力要求不高;后者面向中学,专业能力的要求本来就比较高。这里的争论涉及的其实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性”问题,即专业课程设置“教育型”与“学科型”的比重问题,目前学界并无一致意见[5](P92),甚至有观点认为小学教育根本就没有学科性。但是,仅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来看,小学教育专业尤其是语文方向的毕业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课程。从2017年9月开始,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大量增加古诗文,强调的是小学生必须先学好语文,尤其是中国传统诗文。既然如此,作为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课程设置自然就要增加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尤其是要增加中国传统诗文的学习,这样毕业生才能在未来的岗位上更加得心应手,作出更大的成绩。

三、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课程设置的不足

因应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除通识教育公共课外,一般还设有教师教育必修、学科专业必修、学科专业选修以及专业任选四大课程模块。另外,针对学生实践能力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招聘考试等还会增设第二课堂的课程。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关键还是看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课程具体有哪些涉及“语文类”课程及其学分设置。

语文方向的课程设置目前主要有哪些和汉语言文学类有关?以三明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目前的培养方案为例,四年总计160学分,教师教育必修课程为32学分,这是师范类专业都必修的课程,没有汉语言文学类课程。汉语言文学类课程主要在学科专业必修和学科专业选修两大模块,占30.5学分,而学科专业必修中的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只有18.5学分,分别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各4学分、“小学语文教学论”3.5学分、“汉语基础”3学分、“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各2学分。“小学语文教学论”严格来说和汉语言文学没太大关系,属于教学法课程,“应用文写作”其实是公共课“大学语文”改过来的,因此真正属于汉语言文学类课程的只有20.5学分,而且这些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即便如此,20.5学分只占全部教师教育类与学科专业必修类课程70学分的三分之一不到,显然占比偏少,语文学科的内涵建设显得偏弱。

小学教育专业语文与数学两个方向,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方面的差距由原本的8学分调整为12学分,仅6门课程的差异,语数之间的差异并不大。这样安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科型”或者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考虑,但对于专业化培养其实是不利的,尤其是现在还面临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强烈竞争。另外,“基础写作”是语文与数学方向都开设的课程,不单属于语文方向。

为了突出小学语文学科特色,语文方向开设了 “文学概论”“外国文学”“汉字学概论”“古代汉语”等与汉语言文学专业高度重叠的课程,而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学分差距,这意味着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这些课程的学分与课时都比汉语言文学专业少得多。“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例评析”是为了突出小学语文专业特色来着,但仅两门课各2学分,并没有多少优势。专业任选模块和汉语言文学类有关的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演讲与技巧”两门课程,受限于师资等因素,所有任选课程,语数两个方向都只要选够8学分即可,不少课程实际上是没有开设的。

综上,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尤其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课程设置的学科性并不强,内涵建设偏弱太多,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对于提升内涵式发展非常不利。

四、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课程持续改革的方向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语文能力必须是扎实厚重的,这样才能首先做好本职工作,其次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再次成为卓越的小学语文教师。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成果导向教育课程设置应该以此为目标,持续改进。

(一)大力增加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学分,强化学科专业基础

语文基础能力主要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当中以阅读作为基础,然后才是加强听、说和写的能力。听、说主要用于演讲与倾听,一般在交际场合使用,我们有必要增加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既可以开设选修课,也可以多举办演讲、辩论等比赛。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技能,可是现在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生到了毕业实习时普遍反映不会写。因此,写作课程设置也需重新审视,必须加强“写作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即必须培养学生在未来既能当 “教练员”也能当“运动员”,仅有的“基础写作”课程显得单薄,原本的“小学作文教学”课程可以恢复。

基于前述分析,学科专业必修模块的 “文学”类课程应该把语文和数学方向分开,数学方向减少一半学分,同理语文方向的“数学”类课程也可以减少一半学分,把这部分学分加到学科专业选修模块。这样,语文方向的学生就可以大幅增加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学分,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不仅有利于提升专业素养,也有利于参加教师招聘考试,一举两得。同时,汉语言文学类某些课程学分不够的可以增加,没有开设又急需的课程也可以开设。

(二)厚文化基础,强能力,会学会教

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如果单纯地学习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完全等同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那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所以,既要厚汉语言文学类课程的基础,也要厚文化基础。加强学生文化修为,可以利用传统文化、美学、地方文化等进行培养。这样的课程建议置于专业任选模块,在师资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开设这样的课程,以利于学生的选择。比如,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美学”“欧美美学”“福建地方文化”“三明地方文化”等,学生既可以厚文化基础,又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研究能力。

在厚基础的同时,也要强调学生的能力,做到会学会教,突出应用型。“文学名著选讲”目前调整为“小学语文课例评析”,建议采用“一课双师”的机制,大量采用片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解读文本和进行教学的能力,将阅读能力转化为教学能力。另外,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基础写作”这样的课程,还需要开设创作类课程;至于如何教小学生写作,目前主要是依靠“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写作教学”开开停停,既不利于教师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培养。

(三)“一专多能”的技能训练课内外兼修

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毕业生有别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一专多能”的技能素养。然而,高中毕业生对于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不少人有抵触情绪,尤其是男生,总觉得当“孩子王”不是他们的理想。因此,他们对于专业的学习热情不高,成绩自然也就不太理想。

在国家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和目前就业情况好的状态下,小学教育专业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欢。老师对于强调他们努力刻苦学习,也更有底气,这当中当然包括了技能方面的训练。技能方面的课时不是很多,在学分受限的情况下,不能单纯靠增加课时来提升技能。再者,技能训练更重要的在于持之以恒的训练,不能单纯靠课内。因此,建议技能训练要课内外兼修,既强调课堂的认真教学和学习,也强调第二课堂的训练;同时要增加比赛次数,完善实训场地建设等。总之,必须提供更多机会给学生,让学生展示技能训练的成果。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面对新的形势,笔者以为全科型小学教育的培养模式比较适合短期解决乡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对于解决城市小学师资要求专业能力比较强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从长期看,小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还是要走“学科方向”的道路,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培养自然需要长期坚持,甚至加强。同时,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毕业生汉语言文学类基础扎实,又“一专多能”,会学会教;他们既有很强的小学教育的特点,又有很强的语文方向的特点。他们不仅能在毕业的时候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竞争,还能胜任将来小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发展空间更大,从而受到用人单位、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赞誉是不言而喻的。

猜你喜欢
师范类汉语言学分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学分美食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02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语言与翻译(2015年2期)2015-07-18 11:09:55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