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之策略探析

2021-01-31 15:01周而凤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工作

周而凤

(福建江夏学院 宣传部,福建 福州 350108)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对促进政党、国家、社会向前发展意义重大,也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战略性的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高校处在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各种观点在这里交汇,各种价值观念在这里碰撞,是我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高校要守好意识形态工作关口。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才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经济基础的必然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通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体现出来。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形态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意识形态作为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1](P226)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样论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任何阶级社会当中,都需要有其支持和领导的思想意识形态,用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国家秩序的稳定。[2](P178)也就是说,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必然是多样性的,不可能存在单一的、纯而又纯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生产方式、历史文化、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都会产生和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但在社会现实中的意识形态,则是按不同层级排列分布的,即一定存在处于指导地位、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而主流意识形态一般由社会的统治阶级所掌握和支配,统治阶级拥有解释、发布、传播和强制推广的权力,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所谓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以及法律思想、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显然都具有高度的融合力、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感。主流意识形态只有深入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当中,才能反映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和基本特点,才能被社会成员接受并实现其功能和价值。[3](P39-41)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指的是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把一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传递给受教育者。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要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抓住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实现教育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化创建。

二、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校是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是各种学术观点的汇聚地和形成地,是青年人的聚集地,是一些社会思潮的发源地,也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汇聚地。思想活跃、富于创新、敢于变革,是高校呈现出来的重要特点,也唯其如此,高校历来也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的意识形态对于社会有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各种社会思潮会影响到高校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高校汇聚和形成的各种思潮也会扩散和影响整个社会。高度重视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让高校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意识形态问题贯穿着高校工作的全过程。意识形态建设是国家铸魂工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更显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

(一)有助于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三个事关”,即“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4]。人类历史发展过程证明: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社会能否和谐稳定,政党能否稳固自身的地位,不仅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也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民众的思想道德素养、意识形态的整合力等软实力。一个国家如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问题,其结果必然是民心涣散、社会动荡、政权更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5](P21)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每个政党、每个社会维持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高校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因此,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

(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前提

立德树人是高校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无疑是抓住了人才培养的本质和核心,体现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立德”是方法,“树人”是目的;“立德”是过程,“树人”是成效。“立德”是为了“树人”,而“树人”首先要“立德”。“立德”就是要坚持教育为主,不断提高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和塑造人才。司马光曾这样描述德与才的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教育和引导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高校只有坚持不懈地强化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坚持以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6]

(三)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人才是现代社会最宝贵的资源,是现代社会竞争、发展的重要因素。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发展靠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党和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信心。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征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尤其紧迫。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新时代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关键靠人,核心在人才。因此,高校必须承担培养人才的使命,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坚定政治立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定拥护者、实践者和传播者。高校党委要着力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教育并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7]

三、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空前提升。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普遍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注重抓好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表现在:意识形态工作地位和影响力稳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和掌控力增强了,公信力和认同度提高了,开放性和包容性拓展了。但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社会环境、现实条件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相互叠加。就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来看,也存在着有些高校重事务性工作,轻意识形态工作,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只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尚未形成工作合力;有些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脱离社会,脱离实际,滞后于时代,无法引导青年大学生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看待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等情况,这些都使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是:

(一)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冲击,缺乏对大学生思想的正面引导

改革开放40多年,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现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时代新媒体加大和加快了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了影响,也影响了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客观上也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使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淡化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更加密切,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更加凸显,使得多元社会思潮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影响不断加剧,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很大的冲击,在思想观念上,文化认知、行为准则上都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怀疑。面对这种状况,一些高校工作者没有主动作为,针对现实,分析现实,加强正面引导,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旗帜鲜明地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面对多元价值观冲击,缺乏对错误思想的回应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体呈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多元化,也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思想多元化,从而导致多种价值观并存的趋势。这些问题反映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传统是非判断标准出现错位甚至颠倒,主流价值观受到挑战。如有些大学生诚信缺失、是非混淆,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风气在一定范围滋长;有些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追求“享受当下”,甚至盲目追求高消费;有些大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和集体的利益,总是想着一己之利,个人主义严重;有些大学生受到社会上负面事件的影响,不能正确理性地看待事件的本质。面对这些情况,部分高校工作者工作缺乏主动性、针对性,没有对各种价值观进行客观分析、理性判断,无法有效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冲击,缺乏工作手段和方式创新

新媒体时代,思想的传播、观念的传播、信息的传播变得更迅捷、更便利。网络化、媒体化已经成为当下青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新媒体产生前,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要依靠传统的方式和手段,更多的是以行政方式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教育。随着互联网的产生、普及和发展,新媒体迅速成为青年大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信息、进行社交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量大、信息更新迅速等特点,传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受到挑战。面对新媒体的特点,一些高校工作者显得茫然,缺乏研究和思考,拿不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办法,造成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被动,效果也不好。

四、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破局之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怎样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哪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等一系列问题,无疑是高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4]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必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掌握意识形态形势和动态,对各种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要敢抓敢管,对各种错误思想必须敢于亮剑,帮助人们明辨是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8](P23)我国的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党管意识形态是高校抓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坚持的、不可动摇的原则。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坚持党性原则是一个关系到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举措,也是巩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和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的战略需要。[9](P74-79)

(二)必须强化阵地意识

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离不开宣传,也离不开教育。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围绕根本任务,找到立足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错综复杂,面对国内经济转型期和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带来的青年大学生思想的空前活跃、国际上敌对势力的对华遏制和西方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文化渗透的形势,高校党委一定要强化阵地意识,既要管好各类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也要守好学校网站、新媒体、互联网群组、宣传栏、LED屏、校内刊物等各类公共领域宣传载体,把学校的宣传思想阵地掌握在手中,建立健全学校宣传思想阵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的长效机制,管好宣传思想阵地,坚决堵住错误思想的传播渠道和途径,牢牢地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筑牢阵地,打好基础。

(三)必须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

就高校的青年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由于他们受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对新事物和社会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加上青年人对新事物强烈的猎奇心理,往往容易被人误导,不能清醒理性地看清问题的本质,因而动摇了自己的思想。现在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数信仰马克思主义,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思想规律越熟悉、越了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就越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高校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多选择符合青年人思想及个性特征的工作方式,避免用空洞冰冷的说教,启发青年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我判断能力,澄清错误认识,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和认同。大学生是正在成长进步、正在学习求知的青年群体,我们要根据当下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关键期,引导他们学习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典著作,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通过学习求知,通过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腐蚀,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定的捍卫者、实践者、宣传者。如中宣部、央视等联合制作了《开学第一课》等专题电视节目,用一种喜闻乐见的综艺形式,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采用相对幽默通俗、贴近民众的话语表达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只有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取得更好的实效,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达到目的。

(四)必须构建精准的主流意识形态推送机制

针对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等方面具有的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传播快捷性、覆盖广泛性等特点,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重视并充分发挥新媒体这些特点和优势,构建精准的主流意识形态推送机制,精准发力,比如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正面引导,正面教育,掌握工作主动权。新媒体无论形式如何多样、传播如何快捷,但从教育的角度,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来讲,教育的内容最关键。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就必须坚持正面教育,构建精准的推送机制,“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0](P155)。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五)必须建立强有力的负面影响纠正体系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构建精准的推送机制,坚持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强有力的负面影响的纠错体系。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好正面教育的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也要善于利用负面和反面案例的警示和禁止作用。对社会上、校园中发生的负面言论、消极行为、错误思想、存在问题等,要敢于正面应对,不回避问题,不回避矛盾,积极主动地引导大学生用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分析看待,引导他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要及时地发布信息,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帮助他们全面了解背景原因、来龙去脉、化解对策等,让他们看到事情的真相,明白了是非,纠正错误行为,消除消极影响,不断地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工作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选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